图书介绍

失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失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 赵曼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750057585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59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76页
  • 主题词:农民-劳动就业-研究-中国;农民-社会保障-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失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失地农民问题相关理论及研究视角1

1.1城市化与“失地农民”问题1

1.1.1城市化的内涵1

1.1.2城市化的发展动力2

1.1.3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原因4

1.1.4城市化带来的失地农民问题6

1.2和谐社会建设与改革中的利益失衡9

1.2.1和谐社会的内涵9

1.2.2和谐社会与利益团体10

1.2.3和谐社会的基础:利益均衡12

1.2.4失地农民问题:改革进程中利益失衡的体现13

1.3利益重构与改革成本的补偿15

1.3.1和谐社会要求对利益格局进行重构,为改革支付成本15

1.3.2利益均衡机制的建立22

1.4地租、地价理论24

1.4.1地租理论24

1.4.2地租对城市经济的调节作用27

1.4.3地价理论28

1.5权力寻租与对农民土地的掠夺29

1.5.1权力寻租的起源与表现29

1.5.2权力寻租与对农民土地的“合法”掠夺30

第二章 中国农地制度的功能与产权分析37

2.1中国农村土地的功能分析37

2.1.1传统意义上中国农村土地的功能37

2.1.2土地功能之间的矛盾40

2.2中国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分析42

2.2.1农村土地产权的内涵和特征42

2.2.2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45

2.2.3农地产权制度评价47

2.2.4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思路51

第三章 中国农地征用制度分析62

3.1农地征用及城市土地批租制62

3.1.1农地征用的概念62

3.1.2中国土地法规体系63

3.1.3中国农地征用制度64

3.1.4城市土地的运行模式66

3.1.5城市土地批租制度67

3.2农地征用制度评价70

3.2.1对现行征地制度的整体评述70

3.2.2对现行征地制度的具体评价72

3.2.3现行农地征用制度下的现实困境75

3.2.4我国土地征用问题的原因分析77

3.3征地制度改革的制度创新78

3.3.1严格区分土地征收和征用78

3.3.2明确划分公益性用地与经营性用地79

3.3.3保障农民的土地发展权81

3.3.4科学确定土地补偿标准体系82

3.3.5建立土地听证制度84

第四章 失地农民利益受损与利益补偿机制85

4.1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表现85

4.1.1与土地相关权益的流失85

4.1.2征地权益受到侵害86

4.1.3征地安置办法失效,失地农民再就业权益流失87

4.1.4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完善88

4.2失地农民利益受损原因分析89

4.2.1政府职能的扭曲89

4.2.2土地产权不明确是制度根源93

4.2.3村级基层组织代理人的缺位造成农民利益博弈能力的弱化93

4.2.4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是农民受损的直接原因94

4.2.5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失地农民受损的体制原因95

4.2.6征地补偿“一脚踢”削弱了失地农民的抗风险能力96

4.3失地农民利益补偿机制的建立98

4.3.1转变政府职能98

4.3.2明确失地农民的土地产权101

4.3.3改革现行征地制度101

4.3.4建立正当的征地补偿标准101

4.3.5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104

4.3.6社区组织创新与增强农民对等谈判能力107

4.3.7完善就业保障机制促进失地农民非农就业108

4.3.8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108

第五章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110

5.1失地农民就业现状透视110

5.1.1失地农民生存与就业状况的基本态势110

5.1.2失地农民生活与就业现状的特点112

5.2失地农民就业问题难点与制约因素分析115

5.2.1失地农民就业的基本制约因素115

5.2.2失地农民就业的制度性制约因素120

5.3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123

5.3.1刘易斯人口流动模型与失地农民就业难题123

5.3.2政府在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中的作用124

第六章 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139

6.1综述139

6.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39

6.1.2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理论综述140

6.2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现状探析144

6.2.1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权益面临严重缺失144

6.2.2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权益缺失的深层原因148

6.3“土地换保障”:保障失地农民老有所养的现实选择152

6.3.1失地农民养老安置的主要途径152

6.3.2“土地换保障”的理论基础159

6.3.3“土地换保障”:保障失地农民老有所养的现实选择162

6.3.4“土地换保障”养老安置的实例研究169

6.4“土地换保障”的基本构想178

6.4.1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理论框架178

6.4.2完善“土地换保障”的相关政策建议190

6.5结论及评价197

6.5.1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模式198

6.5.2以农为本,从一切以维护失地农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198

6.5.3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相结合,谋求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博弈平衡198

第七章 武汉市“城中村”改革与“土地换保障”200

7.1武汉市“城中村”改革现状200

7.1.1武汉市“城中村”综合改造基本情况200

7.1.2洪山区“城中村”综合改造基本情况201

7.1.3“村转居”人员社会保险政策安排205

7.2现状分析206

7.2.1转居人员保障的特殊性206

7.2.2现行制度安排分析208

7.2.3关于“村转居”劳动力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情况209

7.2.4武汉市社保基金支撑能力弱209

7.2.5村转居人员参保将是武汉市社保扩面新费源211

7.3关于武汉市“城中村”转居人员实施社会保险政策的若干建议212

7.3.1对“村转居”人员养老保险政策的建议212

7.3.2对“村转居”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议214

7.3.3对村转居劳动力人员参加失业保险制度的建议215

7.3.4对村转居劳动力参加工伤保险制度的建议215

7.3.5村转居人员社会保险费补缴、待遇计发及管理的建议216

7.3.6我们的建议及其方案设计的政策依据221

第八章 土地征用及失地补偿制度的国际比较223

8.1土地产权制度比较223

8.1.1完全市场模式223

8.1.2非市场模式223

8.1.3国家控制下的市场模式224

8.1.4我国城市土地所有制度224

8.2土地征用及补偿制度国际比较225

8.2.1北美国家的土地征用制度225

8.2.2欧洲国家的土地征用及补偿制度227

8.2.3东亚国家的征地及补偿制度232

8.2.4港、台、新加坡的土地征用及补偿制度234

8.3结论及评价238

第九章 国内失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政策评价241

9.1对国内八省市失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政策的调研241

9.1.1四川省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调研情况241

9.1.2重庆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调研情况245

9.1.3安徽省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调研情况247

9.1.4山东省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调研情况249

9.1.5河北省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调研情况251

9.1.6天津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调研情况256

9.1.7江苏省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调研情况258

9.1.8浙江省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调研情况260

9.2对国内八省市调研的总结264

9.2.1调研中发现的主要问题264

9.2.2对策建议266

9.3附录:部分省市失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政策270

9.3.1《上海市被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农业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管理办法》270

9.3.2《成都市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办法》和《成都市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办法》274

9.3.3《苏州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试行办法》281

9.3.4《南京市建设征用土地补偿和安置办法》288

9.3.5《北京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298

9.3.6《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306

9.3.7《杭州市区征地农转非人员实行社会保障等问题的实施办法》311

9.3.8《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完善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通知》314

9.3.9《长沙市征地补偿安置条例》317

9.3.10《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326

9.3.11《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文件关于印发〈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操作办法〉的通知》330

9.3.12《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334

9.3.13《邯郸市关于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337

9.3.14《河北省人民政府转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五部门关于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意见的通知》343

9.3.15《天津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348

第十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分析354

10.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概述354

10.1.1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沿革354

10.1.2旧合作医疗解体的原因358

10.1.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含义363

10.1.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行的背景369

10.1.5新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比较373

10.2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描述376

10.2.1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大板块377

10.2.2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医疗模式378

10.2.3经济中等发达地区的合作医疗模式380

10.2.4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模式382

10.3湖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描述383

10.3.1组织机构建设方面383

10.3.2试点工作方案384

10.3.3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387

10.3.4资金筹集388

10.3.5资金运作390

10.4武汉市洪山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情况396

10.4.1洪山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方案396

10.4.2洪山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的综合情况401

10.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分析402

10.5.1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需求分析402

10.5.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供给分析408

10.5.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机制分析416

10.5.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评估与反思427

10.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进建议442

10.6.1基础建设方面442

10.6.2具体的措施建议444

参考文献4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