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皖北平原 地下水安全开采与控制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皖北平原 地下水安全开采与控制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15/31942225.jpg)
- 刘猛,尚新红,陈小凤,许一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203638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40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50页
- 主题词:皖北地区-地下水开采-安全控制技术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皖北平原 地下水安全开采与控制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国内外地下水开发利用及保护管理现状1
1.1.1 国际现状1
1.1.2 国内现状2
1.2 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研究综述4
1.2.1 研究意义4
1.2.2 研究内容5
第2章 皖北平原区概况6
2.1 自然地理6
2.1.1 地理位置6
2.1.2 地形地貌7
2.1.3 土壤植被7
2.1.4 水文气候9
2.1.5 河流水系10
2.2 社会经济及主要城市概况10
2.2.1 社会经济概论10
2.2.2 皖北平原区主要城市概况11
2.3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13
2.3.1 区域地质特征13
2.3.2 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划分15
2.3.3 地下水动态系统21
2.3.4 地下水水质状况24
2.3.5 地下水污染25
2.4 地下水资源量及其分布特点26
2.4.1 皖北平原浅层地下水资源量26
2.4.2 皖北平原深层地下水资源量32
2.4.3 皖北平原裂隙岩溶水资源量35
2.4.4 皖北平原地下水分布特点40
第3章 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43
3.1 地下水开发利用历史沿革43
3.1.1 农业灌溉开采地下水发展历程43
3.1.2 生活供水开采地下水发展历程44
3.1.3 工业生产开采地下水发展历程44
3.1.4 地下水开采量的年代变化45
3.2 地下水开发利用研究46
3.2.1 开采井数量及水源地分布46
3.2.2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47
第4章 皖北平原地下水动态与变化规律54
4.1 水资源演变情势54
4.1.1 降水量和蒸发量的演变分析54
4.1.2 地下水埋深的演变分析68
4.1.3 地下水资源量的演变分析71
4.1.4 影响水资源演变因子分析72
4.2 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规律74
4.2.1 浅层地下水水位动态74
4.2.2 深层承压水水位动态81
4.2.3 影响水位因子分析82
4.3 地下水水质的动态变化规律85
4.3.1 地下水水质研究方法85
4.3.2 地下水评价结果87
4.3.3 地下水质量变化91
4.3.4 影响地下水质量因子分析93
第5章 地下水安全开采及控制技术95
5.1 地下水安全开采量概念95
5.2 浅层地下水安全开采量96
5.2.1 安全开采系数96
5.2.2 浅层地下水安全开采量计算100
5.3 深层承压水安全开采量101
5.3.1 深层承压水资源特点101
5.3.2 深层承压水安全开采量计算102
5.4 裂隙岩溶水安全开采量107
5.4.1 典型区的计算107
5.4.2 皖北地区的计算111
5.5 地下水安全开采潜力研究112
5.5.1 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113
5.5.2 地下水安全开采类型及开采区划分116
5.5.3 地下水安全开采潜力分析118
第6章 地下水超采区125
6.1 皖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承载力研究125
6.1.1 皖北平原优化层次分析法模糊优选模型125
6.1.2 皖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127
6.2 地下水超采区划分128
6.2.1 划分标准129
6.2.2 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划分130
6.2.3 深层一含、二含承压水超采区划分134
6.2.4 岩溶水超采区划分150
6.3 超采区复核157
6.3.1 与以往成果对比情况157
6.3.2 复核后保留、增加和取消的超采区158
6.4 地下水禁采区与限采区划分159
6.4.1 划分标准159
6.4.2 限采可行性分析159
6.4.3 禁采区和限采区划分结果161
第7章 地下水开发利用红线管理163
7.1 地下水红线“三控”指标163
7.1.1 开采量控制指标163
7.1.2 地下水位控制指标169
7.1.3 水质控制指标185
7.2 地下水开发利用红线管理方案189
7.2.1 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方案189
7.2.2 深层承压水开发利用方案193
7.2.3 岩溶水开发利用方案204
7.2.4 地下水水质保护207
7.3 非工程措施212
7.3.1 加强行政管理,落实管理责任212
7.3.2 加强立法工作,健全法律法规213
7.3.3 开拓投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213
7.3.4 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管理能力214
7.3.5 健全地下水资源信息发布制度215
7.3.6 量化监督效果,完善公众参与216
第8章 成果与建议217
8.1 研究成果217
8.1.1 揭示了皖北平原地下水资源情势动态演变规律217
8.1.2 完善了地下水安全开采理论218
8.1.3 开展了地下水超采区划分和评价219
8.1.4 建立了地下水开发利用“三控”指标体系220
8.1.5 制定了地下水开发利用红线管理方案221
8.2 对策建议222
8.2.1 加快替代水源规划与实施222
8.2.2 进一步加强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223
8.2.3 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223
8.2.4 加强水文地质勘查及地下水专题研究223
参考文献224
附图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