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经济转型丛书 人本型结构论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新思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经济转型丛书 人本型结构论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新思维
  • 常修泽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208011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41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380页
  • 主题词:中国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经济转型丛书 人本型结构论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新思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中国经济结构面临历史性转型1

第一节 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1

一、需求结构2

二、供给结构(产业结构)5

三、要素投入结构6

四、另一种要素投入结构:资源环境8

五、城乡结构11

六、区域结构13

第二节 新阶段新情况对结构的新挑战14

一、全球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挑战14

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挑战17

三、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挑战22

四、资源环境约束的挑战26

第三节 中国未来10年经济发展趋势29

一、人均中等收入向人均“中高收入”阶段的转变29

二、传统工业化模式向“新型工业化和服务业主导”的转变32

三、“物本城镇化”向“人本城镇化”的转变35

四、单一经济改革向“五环改革”的转变35

第四节 经济结构转型的战略意义37

一、近期意义:中国经济升级能否成功取决于结构转型37

二、远期意义:结构转型与中国第三波历史大转型43

三、世界意义:中国结构转型与世界三大潮流53

第二章 人本型结构论的真谛:以人的发展为导向56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根本价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56

一、“人”的位置在哪里:从30年两条曲线的“剪刀型离差”谈起56

二、笔者相关探讨:从“人发指导性理念”到《人本体制论》的出版60

三、人类发展趋势:从佩鲁的“新发展观”到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63

第二节 人本导向的自身逻辑及其延伸65

一、人本导向的自身逻辑:人的发展真谛65

二、逻辑的延伸:从“天—地—人产权”角度把握结构转型趋势66

三、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必须“以人的发展为导向”66

第三节 人本导向对结构转型的引领作用68

一、人本导向的需求结构:重在提高“居民消费率”和“藏富于民”68

二、人本导向的供给结构:重在发展与人相关的服务业和新兴产业69

三、人本导向的要素投入结构:重在人的心灵放飞和万众创新70

四、人本导向的资源环境:重在生态福祉和环境人权71

五、人本导向的城乡结构:重在填平城乡之间的制度性“鸿沟”72

六、人本导向的区域结构:重在实现区域协调和人际和谐73

第四节 本书作者关于转型的三篇论文74

一、中国:如何迈向幸福国家74

二、科学发展观:“十二五”规划的灵魂77

三、“十三五”建议:用“人本”思想推进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2015年2月在“欧洲思想实验室”关于中国“十三五”规划的专题发言稿82

第三章 需求结构转型:以消费者为本位的消费主导型结构87

第一节 从“人”的发展角度对“出口导向型”和“投资驱动型”的反思88

一、近年发达国家与“人”的发展相关的三个变化88

二、“内需主导型”防止堕入“投资驱动型”模式的陷阱91

三、“投资驱动型”的背后是根深蒂固的“政府主导型”作怪92

第二节 中国消费现状分析92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消费的态势92

二、中国与相关国家的比较93

三、居民消费率提高的目标94

第三节 如何建立消费长效机制:十字箴言94

一、“能消费”:调整收入分配和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94

二、“敢消费”:社会保障96

三、“放心消费”:消费安全97

第四章 产业结构转型:重在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98

第一节 历史方位与中国产业结构格局98

一、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方位98

二、中国“新四化”之路:新的求解100

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次产业的发展格局101

四、从国际比较中审视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滞后性102

第二节 发展服务业(上):生产性服务业104

一、金融服务业104

二、现代物流业105

三、交通运输业106

四、技术与信息服务业106

五、商务服务业106

六、设计咨询服务业107

七、人力资源服务业107

八、节能环保服务业107

第三节 发展服务业(中):生活性服务业107

一、医疗健康服务业108

二、商贸流通服务业113

三、旅游服务业116

四、居民服务业118

五、文化创意服务业118

六、体育健身业121

七、房地产业122

八、市场化的教育培训业123

第四节 发展服务业(下):笔者以往研究报告与案例分析124

一、决策研究报告:《中国转型期发展服务业的五组经济关系研究》124

二、在国务院关于服务业发展规划会上的发言提纲(2011)131

三、以包容性创新促进服务业发展——在南开发展论坛上的发言135

四、案例分析:海南现代服务业发展142

第五节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战略意义与培育基础144

一、把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144

二、主要实施原则的考虑145

三、强化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146

第六节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七大产业146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及其引发的“互联网+”146

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148

三、生物产业150

四、新材料产业151

五、节能环保产业152

六、新能源产业152

七、新能源汽车产业154

第七节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下):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155

一、新兴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意义与方略155

二、新兴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156

三、注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156

第八节 不可忽视的三个“固本型”产业156

一、与十几亿人“吃饭”相关的农业156

二、与就业息息相关的制造业157

三、与“海洋大国”匹配的海洋产业158

第五章 要素投入结构(上):以创新者为动力的创新驱动160

第一节 “三高一低”:中国经济的痼疾及其医治160

一、痼疾难除: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160

二、劳动力价格扭曲:粗放型的“并发症”162

三、摆脱传统结构的“双引擎”之一:技术创新164

第二节 本书作者关于创新体系的探索165

一、20世纪80年代:从《企业创新论》切入165

二、20世纪90年代:系统探讨现代企业创新体系166

三、世纪之交:探索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166

四、21世纪00年代:提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升论》167

五、2013年:正式提出“创新立国战略”168

第三节 中国创新体系的构建169

一、以千千万万个“创客”和企业创新为基础169

二、以产业创新为栋梁171

三、以国家创新为制高点171

四、创新体系的五大体制支撑172

第六章 要素投入结构(下):天人合一、绿色发展175

第一节 35年前笔者的忧虑及当前的环境危机175

一、35年前笔者的忧虑:论文《“竭泽而渔” 后患无穷》原文175

二、当前中国资源环境“后患已现”181

第二节 从四条线路推进中国的绿色发展182

一、技术线:向技术要绿色182

二、结构线:向结构要绿色183

三、政府线:向规制和政策要绿色183

四、市场线:向产权要绿色183

第三节 资源环境产权:绿色发展的制度探索185

一、我为什么提出构建环境产权制度185

二、资源环境产权的主要内容:产权界定、产权交易、产权保护制度186

三、如何用资源环境产权促进结构转型187

第四节 天地人产权论188

一、“天”——环境产权189

二、“地”——资源产权197

三、“人”——人力产权201

四、“合”——天地人产权关系之耦合205

第七章 城乡结构:由“城乡二元”向“城乡一体”转型209

第一节 二元结构:对人的压抑和摧残209

一、伯克和刘易斯:二元结构的提出209

二、中国二元结构的体制原因209

三、着力解决城乡之间和城市内部两个“二元结构”210

第二节 城镇化:物本城镇化,还是人本城镇化211

一、30多年中国城镇化的进程211

二、用“人本体制论”审视中国的城镇化212

三、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213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发展:产权关系、资源配置与基本公共服务218

一、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农民三类产权问题218

二、公共资源的城乡均衡配置220

三、现阶段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五个方面220

第八章 区域结构:由“板块碰撞”向“区域协调”转型223

第一节 笔者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四沿—一渗透型”开放战略223

一、20世纪80年代提出“四沿——渗透型”开放战略的背景223

二、“四沿——渗透型”开放战略的主要内容224

第二节 新阶段新布局:关于实施“新四沿”发展战略的探讨237

一、升级版的“沿海”战略: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重点238

二、升级版的“沿江”战略:以长江经济带拉动大长江流域经济发展244

三、升级版的“沿线”战略: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拉动中国和沿线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249

四、升级版的“沿边”战略:实施边境或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多种沿边发展项目251

第三节 试验区、战略区和主体功能区:如何突破254

一、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系列(试验区)254

二、区域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系列(战略区)256

三、区域协调发展的主体功能区:优化、重点、限制、禁止256

第四节 关于区域发展的若干重点案例研究257

一、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的分析257

二、安徽区域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建议267

三、皖江经济带: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研究272

四、海南: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277

第九章 “特殊的区域关系”:两岸之间如何“合赢天下”282

第一节 两岸寻求“合赢天下”命题的提出282

一、“聚兴中华”是整个中华民族新时代的呼唤282

二、两岸都应有共同振兴中华的博大容量285

三、两岸聚兴中华应从结构、主体、功能三个方面努力285

四、经济合作:两岸共同发展的基础287

第二节 建立“平等连体”的综合性经济合作机制288

一、两岸经济互补性和“双向贡献”:建立两岸“平等连体”的综合性经济合作机制的经济基础288

二、建立两岸“平等连体”的综合性经济合作机制的迫切性290

三、两岸经济合作的几个重要领域290

第三节 环渤海地区与台湾经济合作:新的热点地区293

一、环渤海地区:下一阶段台商投资的新热点293

二、关于渤—台产业合作分析295

三、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渤—台合作的潜在领域297

第十章 结构转型的体制支撑300

第一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和新阶段战略300

一、中国经济改革究竟走到了哪一步300

二、经济改革的轴心:寻求“三个解放和发展”305

三、包容性改革:中国中长期全方位改革的战略选择307

四、用结构转型倒逼经济体制改革313

第二节 政府体制改革:首当其冲313

一、“政府转型”——结构转型的关键之所在313

二、政府职能转变难以进展的原因314

三、切实行动:“三张清单”与加强监管315

第三节 与经济结构转型相应的所有制结构改革317

一、人本型结构呼唤混合所有制经济317

二、结构转型:改革“战车”需向垄断性行业纵深推进322

三、结构转型要求民营经济从理论到实践实现突破323

第四节 与经济结构转型相应的其他改革325

一、财税体制改革325

二、金融体制改革326

三、资源性价格改革327

第五节 与经济结构转型相应的对外开放328

一、适应新形势调整对外贸易格局328

二、调整引进外资格局:引导PDI三流向329

三、优化中资外投格局与发起创办亚投行等国际金融组织329

四、自贸试验区:以开放倒逼改革330

参考文献336

后记3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