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上古汉语与格句式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上古汉语与格句式研究
  • 潘秋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11599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02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513页
  • 主题词:古汉语-句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上古汉语与格句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言1

1.1 研究目的1

1.2 文献评论8

1.2.1 双宾语结构9

1.2.2 “于”类和“以”类的与格句式26

1.2.3 结构主义研究范式的局限性39

1.3 理论基础58

1.3.1 概念化和主观主义的语义观58

1.3.2 句法形式及其意义等同于句式64

1.3.3 辐射状范畴下的语法范畴(句式以及句法关系等)及其局限性74

1.3.4 语义地图和句式多义性的研究78

1.4 本书的组织88

第二章 上古汉语的双宾语结构及以“于”为标记的与格句式95

2.1 引言95

2.2 与格句式不等同于双宾语结构96

2.2.1 与格和与格句式97

2.2.2 上古汉语的双宾语结构107

2.3 上古汉语的句法关系132

2.3.1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133

2.3.2 双宾语结构中的句法关系154

2.4 从类型学的角度看上古汉语的双宾语结构158

2.5 间接宾语型的与格句式和使之移至句式170

2.5.1 使之移至句式172

2.5.2 隐喻性的延伸:从空间域到社会域175

2.5.3 基式生成句式的历时意义181

2.6 结语185

第三章 从句式意义的角度看上古汉语的与格句式187

3.1 引言187

3.2 上古汉语的给予动词和给予类动词跟与格句式的关系189

3.2.1 给予动词和上古汉语与格句式的关系190

3.2.2 给予类动词和上古汉语与格句式的关系:“赐”与“献”两个给予类动词的个案研究192

3.2.3 句法层面上的制约条件202

3.3 上古汉语不同与格句式的句式意义208

3.3.1 与格交替(dative alternation)和不同与格句式的意义211

3.3.2 不同动词和与格句式的搭配关系219

3.3.3 上古汉语的与格交替现象以及不同与格句式的意义231

3.3.4 上古汉语与格句式分布的认知上的动因237

3.3.5 从语用的角度看不同的与格句式:生命阶的制约条件240

3.4 余论247

第四章 上古汉语的取得类双宾语结构:兼论“之”和“其”的问题255

4.1 引言255

4.2 上古汉语“取得类动词+之+NP”句式的结构分析问题258

4.2.1 从语义角度分析“V取得+之+NP”句式结构260

4.2.2 从句法角度分析“V取得+之+NP”句式结构261

4.2.3 从“之”和“其”的语法表现分析“V取得+之+NP”句式结构263

4.3 对前贤方法论的研究265

4.3.1 以“动词语义”分析“V取得+之+NP”句式结构265

4.3.2 以“变换句式”分析“V取得+之+NP”句式结构269

4.3.3 以“之”可以理解为“其”分析“V取得+之+NP”270

4.4 上古汉语中“之”和“其”的语法表现273

4.4.1 学界对“之”和“其”的解释274

4.4.2 对《左传》中“之”与“其”的分析276

4.5 “其”扩大为“之”对“夺+之+NP”句式结构分析的影响286

4.6 结语288

第五章 从语义地图和构式语法看上古汉语的双宾语结构291

5.1 引言291

5.2 交际类动词与给予双宾结构296

5.3 动词和句式的搭配关系:时间层次和语义地图的互动324

5.3.1 上古汉语次要宾语型的时间层次324

5.3.2 动词“投”的考察329

5.4 受益类的双宾语结构341

5.4.1 受益双宾语结构的确立342

5.4.2 和受益类的双宾语结构有关的配价问题351

5.4.3 受损类双宾语结构354

5.5 使动类双宾语结构356

5.5.1 和使动类双宾语结构相关的几个问题357

5.5.2 “饮之酒”和“食大夫鼋”的语义类型367

5.5.3 “衣之NP”和“佩之NP”的语义类型376

5.5.4 使动双宾语结构379

5.5.5 双宾语结构由“给予”到“使动”语义类型上的演变过程380

第六章 上古汉语的一种特殊的双宾语结构391

6.1 引言391

6.2 “V+第一人称代词+NP”中“我”和“吾”的交替情形397

6.2.1 单宾语结构“V+吾+NP”398

6.2.2 双宾语结构“V+我+NP”401

6.2.3 其他的“V+我+NP”404

6.3 “V军+我+NP处”的分析409

6.3.1 单宾语结构的“V军+我+NP处”413

6.3.2 双宾语结构的“V军+我+NP处”421

6.4 结论429

第七章 结语433

7.1 引言433

7.2 上古汉语在句法形式和句式意义上的关联性434

7.2.1 相同的句法形式,不同的客观事件类436

7.2.2 相同的客观事件类,不同的句法形式447

7.2.3 关于句式多义性的讨论457

7.3 上古汉语的句法关系462

7.4 从上古汉语出发看汉语的历时演变469

参考文献473

后记4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