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国大师文库 第6辑 中国教育史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国大师文库 第6辑 中国教育史 下
  • 陈青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ISBN:755024951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822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417页
  • 主题词:教育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国大师文库 第6辑 中国教育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三十三章 中明教育家及其学说409

第一节 概论409

第二节 陈白沙410

第三节 湛甘泉413

第四节 王阳明417

第五节 罗整庵与吕泾野431

第六节 王门弟子435

第三十四章 晚明教育家及其学说442

第一节 概论442

第二节 东林学派443

第三节 刘蕺山459

第五编 半封建时代后期的教育459

第一期 清(1644—1911)459

第三十五章 清帝国之政治与教育461

第三十六章 清代学风之复古464

第三十七章 清代教育制度及其实况467

第一节 概论467

第二节 国子监469

第三节 地方学校473

第四节 其他学校478

第五节 书院480

第六节 科举481

第七节 结论483

第三十八章 清代教育家及其学说(一)486

第一节 概论486

第二节 孙夏峰487

第三节 李二曲491

第四节 张杨园497

第五节 陆桴亭503

第六节 陆稼书511

第三十九章 清代教育家及其学说(二)516

第一节 概论516

第二节 黄梨洲517

第三节 顾亭林521

第四节 颜习斋526

第五节 李恕谷531

第四十章 清代教育家及其学说(三)536

第一节 概论536

第二节 吴中惠氏537

第三节 江永540

第四节 戴东原541

第五节 王鸣盛与钱大昕548

第四十一章 清代教育家及其学说(四)552

第一节 概论552

第二节 方望溪与姚惜抱552

第三节 章实斋554

第六编 初期资本主义时代的教育559

第一期 自英法联军至中日之战(1862—1894)559

第四十二章 社会之变迁与新教育之产生561

第一节 社会的变迁561

第二节 新教育之产生564

第四十三章 萌芽期的新教育之趋势及种类567

第一节 概论567

第二节 方言教育568

第三节 水师教育572

第四节 陆军教育573

第五节 留学教育575

第六节 结论576

第二期 自甲午之役至辛亥革命581

第四十四章 外力之压迫与新教育之勃兴583

第一节 外力压迫之警醒583

第二节 新教育之勃兴585

第四十五章 本期教育思潮与宗旨589

第一节 中学为主西学为辅的思潮589

第二节 教育宗旨591

第四十六章 教育行政机关的组织593

第一节 概论593

第二节 中央教育行政机关594

第三节 地方教育行政机关595

第四十七章 学校制度及实施598

第一节 概论598

第二节 直系教育600

第三节 师范教育609

第四节 实业教育613

第五节 学堂行政组织及教职员617

第六节 管理考试及奖励619

第七节 结论622

第四十八章 学部成立后学堂教育之推进624

第一节 概论624

第二节 女子教育与简易学塾625

第三节 中小学与师范教育627

第四节 高等教育631

第五节 结论633

第四十九章 留学教育636

第一节 游学与游历636

第二节 资格与学科638

第三节 管理与奖励640

第四节 结论641

第五十章 本期教育家及其学说645

第一节 概论645

第二节 张之洞646

第三节 梁启超653

第三期 自民国建元至欧战告终(1912—1918)661

第五十一章 民国成立后七年内之教育背景与教育663

第一节 辛亥革命与教育663

第二节 复古运动与教育666

第五十二章 教育思潮与宗旨670

第五十三章 本期教育制度681

第一节 教育行政组织681

第二节 学校系统683

第三节 直系教育685

第四节 师范教育688

第五节 实业教育692

第六节 结论695

第五十四章 小学教育之改制697

第五十五章 本期教育之实际情形700

第一节 各种学校之概况700

第二节 义务教育与国语运动705

第四期 自五四运动至三一八惨案(1919—1926)713

第五十六章 一九一九年之解放运动715

第一节 何谓解放运动715

第二节 解放运动与教育718

第五十七章 教学法之进步726

第五十八章 教育制度之改造732

第一节 概论732

第二节 学校系统733

第三节 中小学课程标准738

第四节 县市教育行政机关742

第五十九章 三种教育之运动745

第一节 职业教育的运动745

第二节 平民教育的运动749

第三节 国家主义教育的运动751

第六十章 结论755

第五期 自国民政府建都南京至现今(1927—1934)759

第六十一章 国民革命与教育761

第六十二章 中国国民党之教育宗旨及教育政策765

第六十三章 国民政府之教育制度772

第一节 概论772

第二节 教育行政制度之一度改造773

第三节 学校系统777

第四节 各项学校令及其规程780

第五节 各级学校课程标准783

第六节 毕业会考及成绩核算法790

第六十四章 现今教育之趋势793

第一节 生产教育793

第二节 乡村教育799

第三节 结论805

第六十五章 中国教育今后之出路809

第一节 中国现在之国情809

第二节 已往教育之错误811

第三节 今后教育之出路816

第四节 结论8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