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泥石流勘查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泥石流勘查技术
  • 陈宁生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0269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71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287页
  • 主题词:泥石流-地质勘探-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泥石流勘查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泥石流及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1

1.1泥石流与泥石流灾害1

1.1.1泥石流特点1

1.1.2泥石流灾害1

1.1.3灾害性泥石流2

1.1.4泥石流防治2

1.1.5泥石流勘查2

1.2泥石流区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3

1.2.1泥石流流域位置3

1.2.2地质条件5

1.2.3地层岩性7

1.2.4地貌条件8

1.2.5气候水文条件16

1.2.6植被与土壤19

1.2.7人类经济活动21

第二章 泥石流勘查基础理论25

2.1泥石流分布与分类25

2.1.1泥石流分布规律25

2.1.2泥石流类型27

2.2泥石流形成条件与机理37

2.2.1泥石流形成条件37

2.2.2泥石流形成机理43

2.3泥石流形成模式与发展趋势47

2.3.1泥石流形成模式47

2.3.2泥石流形成过程49

2.3.3泥石流发展趋势50

2.4泥石流运动特征与机理51

2.4.1泥石流运动特征51

2.4.2泥石流阻力特征53

2.4.3泥石流流速特征与计算理论53

2.4.4泥石流运动方程56

2.5泥石流沟判识57

2.5.1泥石流沟判识依据57

2.5.2泥石流沟判识的充分条件57

2.5.3泥石流沟判识的必要条件61

2.5.4泥石流沟判识62

第三章 泥石流野外勘查与室内实验63

3.1泥石流遥感调查63

3.1.1泥石流遥感图像63

3.1.2泥石流遥感图像解译方法64

3.1.3泥石流遥感解译特征65

3.1.4遥感解译案例68

3.2泥石流实地勘查72

3.2.1泥石流调访72

3.2.2泥石流形成特征勘查76

3.2.3泥石流运动特征勘查92

3.2.4泥石流堆积特征勘查95

3.3泥石流样品实验技术101

3.3.1泥石流固体颗粒大小分析102

3.3.2泥石流流体及浆体容重测试109

3.3.3泥石流堆积物坑探及容重测试111

3.3.4泥石流土体强度实验113

3.3.5泥石流源区土体湿陷性实验118

3.3.6泥石流源区土体渗透实验119

3.3.7泥石流堆积物黏土矿物鉴定121

3.3.8泥石流流体流变实验122

第四章 泥石流防治工程系统参数确定124

4.1泥石流容重确定124

4.1.1泥石流容重的影响因素124

4.1.2泥石流容重的计算方法与应用126

4.1.3泥石流容重分析与判识135

4.2泥石流流速确定138

4.2.1泥石流流速的直接确定法138

4.2.2泥石流流速的经验公式139

4.2.3跃高法与最大颗粒直径法145

4.2.4弯道超高法145

4.3泥石流流量确定152

4.3.1泥石流流量特征与过程模式152

4.3.2泥石流流量计算方法153

4.3.3冰湖溃决泥石流流量计算156

4.4泥石流一次总量确定160

4.4.1直接测量法161

4.4.2经验公式法162

4.4.3基于峰值流量的阵性泥石流一次总量计算164

4.4.4混合型泥石流一次总量计算172

4.4.5年均冲出泥沙总量计算175

4.5泥石流冲击力确定176

4.5.1泥石流颗粒冲击力计算176

4.5.2泥石流流体压强计算177

4.5.3泥石流冲击力计算实例178

4.6泥石流排导比降确定179

4.6.1泥石流排导比降的影响因素179

4.6.2泥石流排导比降计算方法184

4.6.3泥石流排导工程实例185

第五章 泥石流危险区划分与防治模式188

5.1泥石流危险区划分188

5.1.1我国泥石流危险区划分188

5.1.2单沟泥石流危险区划分190

5.2泥石流堵河危险预测191

5.2.1泥石流堵河影响因素192

5.2.2泥石流堵河判别192

5.2.3泥石流堵河判识实例193

5.3道路泥石流防治模式194

5.3.1道路泥石流防治原则194

5.3.2道路泥石流工程防治模式195

5.3.3泥石流堵河与主河淤高的防治模式197

5.3.4道路通过不同部位的泥石流防治模式198

5.4工矿弃土弃渣泥石流防治模式202

5.4.1工矿弃土弃渣泥石流特征202

5.4.2工矿弃土弃渣泥石流的防治模式202

5.5水电工程泥石流防治模式206

5.5.1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区泥石流的危害特点206

5.5.2重大水利水电工程泥石流防治原则207

5.5.3重大水利水电工程泥石流防治实例207

5.6风景区泥石流防治模式207

5.6.1风景区泥石流治理原则208

5.6.2风景区泥石流防治实例208

5.7村镇泥石流防治模式210

5.7.1村镇泥石流治理原则210

5.7.2村镇泥石流工程防治210

5.7.3村镇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系统212

5.8泥石流防治工程效益分析与环境影响评价214

5.8.1泥石流防治工程效益评价体系214

5.8.2泥石流防治工程效益评估实例215

5.8.3泥石流防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216

第六章 泥石流勘查实践217

6.1泥石流工程勘查实例217

6.2地震次生泥石流勘查实践244

6.2.1汶川地震次生泥石流沟应急判识方法与指标244

6.2.2汶川地震次生泥石流形成条件模式与机理249

6.2.3汶川地震灾区灾害性山洪泥石流临界降雨量253

6.2.4汶川地震次生泥石流的发展趋势256

6.2.5地震次生泥石流勘查典型案例259

参考文献262

附录1伽马函数表268

附录2泥石流勘查报告参考大纲2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