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著作权法通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著作权法通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0074254.jpg)
- 冯晓青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20601X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426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4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著作权法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著作权、版权、著作权法的概念1
一 著作权与版权的概念1
二 著作权法的概念4
第二节 著作权的法律性质与特征5
一 著作权的法律性质5
二 著作权的基本特征8
第三节 著作权立法的基本类型与特点14
一 个人财产论15
二 天赋人权论15
三 智力成果论15
第四节 著作权制度的沿革16
一 印刷技术的出现与著作权制度的产生16
二 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及其影响18
三 国际著作权保护的形成与发展20
四 新技术革命对著作权法的冲击21
第五节 我国的著作权保护22
一 我国古代的著作权保护23
二 我国近现代的著作权保护25
三 新中国成立后的著作权保护27
第六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述略30
一 著作权法的诞生经过30
二 著作权法的立法依据与立法目的31
三 著作权法的特点32
四 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34
五 著作权法的调整对象与适用范围36
第七节 著作权管理40
一 国外的著作权管理41
二 我国著作权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能42
三 开展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的重要性与设想44
第八节 著作权的社会作用46
第二章 著作权的主体51
第一节 著作权主体的概念与分类51
第二节 几种不同类型的著作权主体54
一 作者54
二 作者以外的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其他公民60
三 依法享有著作权的法人和非法人单位61
四 特殊著作权主体一国家64
第三章 著作权的客体66
第一节 著作权客体的概念与分类66
第二节 著作权客体的构成要件69
一 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69
二 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客观表现形式73
三 作品必须具有可复制性74
四 必须属于法律规定的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创作75
第三节 我国著作权法上的著作权客体76
一 文字作品77
二 口述作品78
三 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80
四 美术、摄影作品85
五 电影、电视、录像作品91
六 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93
七 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94
八 计算机软件96
九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101
十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101
第五节 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106
一 违禁作品107
二 不适用于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110
第四章 著作权的内容114
第一节 著作人身权114
一 著作人身权的概念、产生依据、特征及与一般民法中人身权的关系114
二 发表权119
三 署名权124
四 修改权与收回权132
五 保护作品完整权135
第二节 著作财产权138
一 著作财产权的概念、产生依据、特征及与著作人身权的区别138
二 复制权142
三 表演权145
四 播放权147
五 展览权148
六 发行权151
七 制片权153
八 演绎权154
九 编辑权158
十 收益权158
第三节 延续权159
第五章 著作权的归属163
第一节 著作权的原始归属163
一 一般情况下的著作权归属163
二 演绎作品的著作权归属164
三 合作作品的著作权归属168
四 编辑作品的著作权归属174
五 电影、电视和录像作品的著作权归属177
六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179
七 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归属185
八 作者身份不明作品的著作权归属187
第二节 著作权的后继归属188
一 著作权转让188
二 著作权继承195
三 著作权因执法而转移202
第六章 著作权的取得形式与保护期206
第一节 著作权的取得形式206
一 自动取得著作权206
二 经注册登记取得著作权207
三 经加注著作权标记取得著作权210
第二节 著作权保护期的一般情况211
一 著作权保护期的概念211
二 规定著作权具有保护期的合理性211
三 著作权保护期的特点212
四 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期213
五 著作财产权保护期的计算及各国的一般规定215
第三节 著作权的特殊保护期限218
一 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218
二 遗作219
三 摄影作品与实用艺术作品220
四 电影作品221
五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222
六 计算机软件223
七 合作作品223
八 连续性出版物225
九 外国人作品226
第四节 著作权保护期届满后的处理227
第七章 著作权的限制229
第一节 著作权限制的合理性与特征229
第二节 合理使用232
一 合理使用的概念与特征232
二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的范围与原则233
三 合理使用的发展与变化245
第三节 法定许可245
第四节 强制许可247
第五节 其他限制250
一 权利枯竭250
二 公共秩序保留251
三 国家收购253
第八章 著作权的许可使用254
第一节 著作权许可使用的概念、意义、类型及与著作权转让的关系254
一 著作权许可使用的概念与意义254
二 著作权许可使用的类型256
三 著作权许可使用与著作权转让的关系257
第二节 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259
一 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概念与意义259
二 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特征260
三 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种类261
四 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主要条款263
五 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中未明确许可权利的行使266
六 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最高有效期267
七 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变更与终止267
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268
一 出版合同268
二 翻译合同273
三 表演合同275
四 录制合同277
五 电影合同277
六 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合同278
七 计算机软件许可使用合同278
第四节 著作权贸易代理279
第九章 邻接权282
第一节 邻接权的一般问题282
一 邻接权的概念282
二 邻接权的特征及与著作权的关系283
三 建立邻接权制度的重要意义286
四 邻接权保护的不同立法例288
五 邻接权的沿革289
第二节 书刊出版者权292
一 图书出版者的专有出版权292
二 图书出版者的版本专有使用权294
三 报纸、期刊出版者权295
第三节 表演者权299
一 表演者权的主体与客体299
二 表演者权的内容302
三 表演者权的行使306
四 表演者与著作权人的关系307
第四节 录音录像制作者权308
一 音像制作者权的主体与客体309
二 音像制作者权的内容与保护期310
三 音像制作者与著作权人、表演者的关系312
第五节 广播电视组织权314
一 广播电视组织权的主体与客体314
二 广播电视组织权的内容314
三 广播电视组织与其他权利主体的关系316
第六节 邻接权对著作权规定的适用319
一 关于邻接权的取得形式320
二 关于邻接权的适用范围320
三 关于邻接权的限制320
四 关于邻接权的权利转移322
五 关于共有邻接权的行使322
六 关于邻接权的许可使用322
第十章 著作权侵权行为与法律制裁323
第一节 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概念、构成要件与类型323
一 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概念323
二 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324
三 著作权侵权行为的不同类型325
第二节 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法律制裁方式328
一 民事制裁328
二 刑事制裁329
三 行政制裁333
第三节 著作权侵权行为表现及其法律责任335
一 侵权行为及其民事责任335
二 侵权行为及其行政责任347
三 违约侵权责任355
第十一章 著作权纠纷的解决途径357
第一节 和解357
第二节 调解358
第三节 仲裁360
第四节 侵权诉讼364
一 民事诉讼365
二 刑事诉讼372
三 行政诉讼373
第十二章 著作权的国际保护375
第一节 国际著作权保护的产生背景、主要方式和基本原则375
一 国际著作权保护的产生背景375
二 国际著作权保护的主要方式376
三 国际著作权保护的基本原则377
第二节 伯尔尼公约378
一 伯尔尼公约的缔结经过378
二 伯尔尼公约的基本原则379
三 伯尔尼公约的主要内容382
第三节 世界著作权公约389
一 世界著作权公约的产生经过389
二 世界著作权公约的基本原则391
三 世界著作权公约的主要内容392
第四节 我国参加国际著作权公约有关问题探讨395
第五节 保护邻接权的国际公约400
一 罗马公约400
二 唱片公约402
三 卫星公约405
主要参考文献406
附录408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408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418
后记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