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物入侵 检测与检测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物入侵 检测与检测篇
  • 万方浩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30912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89页
  • 文件大小:228MB
  • 文件页数:61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物入侵 检测与检测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入侵生物的检测与诊断:技术与方法1

第一节 引言1

第二节 检测技术及应用2

第三节 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10

第四节 诊断的网络化14

参考文献17

第二章 主要进境植物及农产品的检疫对象及除害处理措施21

第一节 中国大陆进境植物检疫的监管体系及截获有害生物概况22

第二节 中国大陆主要进境植物及农产品的检疫对象与处理措施30

参考文献51

第三章 入侵生物的调查技术与方法52

第一节 入侵节肢动物的调查技术与方法53

第二节 入侵植物病原微生物的调查方法与技术62

第三节 入侵植物的调查技术与方法69

参考文献75

附录Ⅰ 调查样本代码及编号方案76

附录Ⅱ 野外调查数据在PDA上的录入与远程无线传输的使用说明78

附录Ⅲ 野外考察数码照片的GPS坐标化方案79

附录Ⅳ 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系列表80

第四章 入侵生物检测与监测技术的EPP0标准103

第一节 国外检疫性有害生物检测与监测的技术标准103

第二节 检疫性有害生物检测与监测技术标准内容110

参考文献112

第五章 小麦矮腥黑穗病的检测技术115

第一节 引言115

第二节 症状识别116

第三节 病原及生物学特性118

第四节 检测方法120

第五节 生物测定127

参考文献128

附录130

第六章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的检测技术131

第一节 引言132

第二节 症状识别132

第三节 病原及生物学特性133

第四节 检测方法134

第五节 形态学鉴定141

第六节 分子验证与比较146

参考文献151

第七章 大豆疫霉病的检测技术154

第一节 引言154

第二节 症状识别155

第三节 病原及生物学特性156

第四节 检测方法157

参考文献164

附录165

第八章 苜蓿黄萎病的检测技术167

第一节 引言167

第二节 症状识别168

第三节 病原及生物学特性169

第四节 检测方法170

参考文献172

附录173

第九章 大豆南方茎溃疡病的检测技术174

第一节 引言174

第二节 症状识别175

第三节 病原及生物学特性176

第四节 检测方法177

参考文献183

附录184

第十章 梨火疫病的检测技术186

第一节 引言187

第二节 症状识别187

第三节 病原及生物学特性188

第四节 检测方法188

参考文献197

附录Ⅰ198

附录Ⅱ200

第十一章 亚洲梨火疫病的检测技术202

第一节 引言202

第二节 症状识别203

第三节 病原及生物学特性204

第四节 检测方法205

参考文献211

附录212

第十二章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检测技术215

第一节 引言215

第二节 症状识别216

第三节 病原及生物学特性217

第四节 检测方法218

参考文献222

附录Ⅰ223

附录Ⅱ224

第十三章 香蕉细菌性枯萎病的检测技术226

第一节 引言226

第二节 症状识别227

第三节 病原及生物学特性229

第四节 检测方法230

参考文献237

附录238

第十四章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的检测技术240

第一节 引言240

第二节 症状识别241

第三节 病原及生物学特性242

第四节 检测方法242

参考文献246

第十五章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的检测技术247

第一节 引言247

第二节 症状识别248

第三节 病原及生物学特性249

第四节 检测方法249

参考文献255

附录255

第十六章 马铃薯环腐病的检测技术256

第一节 引言257

第二节 症状识别257

第三节 病原及生物学特性258

第四节 检测方法259

参考文献267

附录267

第十七章 木质部难养菌病害的检测技术269

第一节 引言270

第二节 症状识别270

第三节 病原及生物学特性272

第四节 检测方法272

参考文献277

附录278

第十八章 柑橘溃疡病的检测技术280

第一节 引言281

第二节 症状识别281

第三节 病原及生物学特性282

第四节 检测方法282

参考文献287

附录288

第十九章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检测技术289

第一节 引言289

第二节 症状识别290

第三节 病原及生物学特性291

第四节 检测方法292

参考文献300

第二十章 烟草环斑病毒的检测技术301

第一节 引言301

第二节 症状识别302

第三节 病原及生物学特性303

第四节 检测方法303

参考文献309

第二十一章 番茄环斑病毒的检测技术310

第一节 引言310

第二节 症状识别311

第三节 病原及生物学特性311

第四节 检测方法312

参考文献317

第二十二章 李痘病毒的检测技术318

第一节 引言318

第二节 症状识别320

第三节 病原及生物学特性321

第四节 检测方法323

第五节 总结328

参考文献329

第二十三章 苹果锈果类病毒的检测技术331

第一节 引言332

第二节 症状识别333

第三节 病原及生物学特性335

第四节 检测方法336

第五节 总结345

参考文献346

附录348

第二十四章 啤酒花矮化类病毒的检测技术350

第一节 引言351

第二节 症状识别352

第三节 病原及生物学特性353

第四节 检测方法355

第五节 总结360

参考文献360

第二十五章 葡萄黄痘类病毒的检测技术364

第一节 引言364

第二节 症状识别365

第三节 病原及生物学特性367

第四节 检测方法370

第五节 总结374

参考文献375

第二十六章 松材线虫的检测与监测技术377

第一节 引言377

第二节 症状识别378

第三节 病原及生物学特性379

第四节 检测方法382

第五节 监测方法388

参考文献394

第二十七章 香蕉穿孔线虫的检测技术396

第一节 引言396

第二节 症状识别397

第三节 病原及生物学特性398

第四节 检测方法398

参考文献402

第二十八章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检测技术405

第一节 引言405

第二节 症状识别406

第三节 病原及生物学特性407

第四节 检测方法408

参考文献411

第二十九章 马铃薯金线虫和马铃薯白线虫的检测技术413

第一节 引言414

第二节 症状识别414

第三节 病原及生物学特性415

第四节 检测方法417

参考文献427

第三十章 奇特伍德和法拉克斯根结线虫的检测技术429

第一节 引言430

第二节 症状识别430

第三节 病原及生物学特性431

第四节 检测方法434

参考文献437

第三十一章 红棕象甲的监测技术与方法439

第一节 幼虫危害症状及取食声音的监测441

第二节 性信息素诱捕442

第三节 食物诱饵443

第四节 黑光灯诱捕444

参考文献444

第三十二章 红火蚁的监测技术与方法446

第一节 中国红火蚁发生概况447

第二节 红火蚁在中国大陆适生区域预测450

第三节 中国大陆红火蚁入侵和传播扩散规律451

第四节 红火蚁的监测技术与方法453

参考文献463

第三十三章 稻水象甲的监测技术与方法465

第一节 稻水象甲的危害现状465

第二节 稻水象甲的鉴别监测方法466

第三节 稻水象甲监测技术的研究展望470

参考文献470

第三十四章 烟粉虱的检测监测技术与方法471

第一节 烟粉虱的危害现状及其监测存在的问题471

第二节 烟粉虱与近似种的鉴别技术与方法472

第三节 烟粉虱不同生物型的检测技术与方法474

第四节 烟粉虱监测技术的研究展望477

参考文献478

第三十五章 红脂大小蠹的监测技术与方法481

第一节 红脂大小蠹的危害现状482

第二节 红脂大小蠹的鉴别方法484

第三节 红脂大小蠹的监测技术与方法487

参考文献490

第三十六章 苹果蠹蛾的检测监测技术与方法492

第一节 苹果蠹蛾检测的形态识别及鉴定方法494

第二节 苹果蠹蛾的快速分子检测方法——PCR方法497

第三节 苹果蠹蛾的监测与检测的抽样和调查方法500

第四节 苹果蠹蛾的监测技术和方法502

第五节 苹果蠹蛾发生动态监测的抽样调查的技术和方法504

参考文献505

第三十七章 西花蓟马的检测监测技术与方法507

第一节 西花蓟马的危害现状及其监测存在的问题507

第二节 西花蓟马形态学鉴别技术与方法509

第三节 西花蓟马的快速检测技术与方法511

第四节 西花蓟马野外调查技术514

参考文献516

第三十八章 主要实蝇类害虫的检测监测技术与方法518

第一节 橘小实蝇的监测技术与方法518

第二节 瓜实蝇的监测技术与方法522

第三节 番石榴实蝇的系统监测调查及检测技术与方法526

参考文献532

第三十九章 螺旋粉虱的检测监测技术与方法536

第一节 螺旋粉虱的形态鉴别537

第二节 螺旋粉虱的田间危害监测538

第三节 螺旋粉虱的监测方法589

第四节 螺旋粉虱的分子检测技术541

参考文献543

第四十章 扶桑绵粉蚧的监测技术与方法545

第一节 扶桑绵粉蚧的出入境检疫要求546

第二节 扶桑绵粉蚧的危害与形态识别547

第三节 扶桑绵粉蚧的监测方法550

参考文献552

第四十一章 新菠萝灰粉蚧的监测技术与方法553

第一节 新菠萝灰粉蚧的形态鉴别554

第二节 新菠萝灰粉蚧的田间危害监测557

第三节 新菠萝灰粉蚧的监测方法559

参考文献561

第四十二章 刺桐姬小蜂的监测技术与方法562

第一节 刺桐姬小蜂的危害现状及分布562

第二节 刺桐姬小蜂的形态特征564

第三节 刺桐姬小蜂的监测方法565

参考文献567

第四十三章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检测监测技术与方法568

第一节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发生危害现状569

第二节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形态特征570

第三节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监测技术与方法572

参考文献572

附录 中文-拉丁文对照5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