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文学的多维阐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的多维阐释
  • 刘勇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640487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85页
  • 文件大小:185MB
  • 文件页数:406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现代文学-文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文学的多维阐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不读而还是经典的1

一、经典与“他人”无关1

二、经典又靠“他人”存活3

三、经典是活生生的4

第二章:鲁迅对死亡意识的思考6

一、鲁迅研究的新问题6

二、死亡:鲜明沉重的主题7

三、生存:深层本质的观念9

第三章:胡适“五四”时期的矛盾心理11

一、文化批判与继承传统11

二、激愤锐意与宽容务实15

三、社会解剖与个人重塑18

第四章:郭沫若文学创作的创造性思维20

一、“一个伟大的未成品”22

二、“一个伟大的解释者”28

三、一个锐意的尝试者32

第五章:郁达夫与巴金的忏悔意识37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忏悔意识37

二、郁达夫:赤裸的心灵自白39

三、巴金:为心中的上帝而忏悔44

第六章:“不写而还是诗的”——废名创作的顿悟与禅味54

一、“唐人绝句”之韵55

二、乡土田园之美60

三、佛教禅宗之趣70

第七章:石评梅散文创作的情感特质——兼与萧红等人的比较77

一、遍尝人生苦难的苍凉79

二、直达人生的根本体悟83

三、抒情方式的独异风采86

第八章:曹禺剧作“对宇宙间神秘事物不可言喻的憧憬”90

一、《雷雨》:对人类根本命运的探究90

二、《日出》:对人生终极价值的寻求96

三、《原野》:对宇宙神秘事物的沉思100

第九章:李劼人长篇三部曲的“历史”结构艺术103

一、把握历史进程的巧妙连环103

二、展现“千奇百怪世相”的全景图108

三、侧视生活内涵的独特角度112

第十章:戴望舒诗歌——在现代与传统之间的穿越117

一、现代派诗歌的“举旗人”117

二、对古典美的深情依恋122

三、穿越“雨巷”的求索者125

第十一章:现实与魔幻的交融——从莫言到鲁迅的文学史回望130

一、魔幻与现实的文学史追溯131

二、莫言对魔幻与现实的经典性呈现134

三、鲁迅对魔幻与现实的历史性建构139

第十二章:对现实人生与终极人生的双重关注145

一、苏曼殊:从宗教文化反观现代社会147

二、许地山:以现世态度探究终极意义151

三、冰心:用爱的哲学消解苦难绝望156

第十三章:信仰缺失的批判——鲁迅对于传统文化的反省160

一、对中国原始宗教人文精神的体悟与评判161

二、中国原始宗教人文精神的历史文化渊源167

三、权势崇拜与无所不在的“瞒和骗”175

第十四章:鲁迅创作的心理文化解读184

一、心理批评和反批评:关于小说《明天》的论争184

二、人的意识和无意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188

三、爱情题材和反封建:鲁迅创作的潜在心理透析191

第十五章:林语堂《京华烟云》的宗教文化意蕴195

一、亦孔亦耶的“信仰之旅”195

二、“道家女儿”的命运沉浮200

三、“现代庄子”的“一捆矛盾”205

第十六章:《空山灵雨》——融合多重宗教蕴味的人生寓言209

一、三种不同的人格类型和审美表现方式209

二、一部融合多重宗教玄想的人生寓言211

三、认同苦难又寻求解脱与超越的主题216

第十七章:“京味”与老舍创作的文化品格221

一、北京:从记忆到梦想222

二、平民精神:北京文化的底蕴225

三、“京味”:小说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小说230

第十八章:京派作家的文化观236

一、“京派”与“外乡人”237

二、京派作家的自然人性观240

三、京派作家的古典审美情结244

第十九章:京派及地域文学的文化意义253

一、京派作家的文化姿态254

二、京派文学的文化资源257

三、地域文学研究的文化空间262

第二十章:20世纪中国文学进程中的“北京”268

一、新的研究热点:城市与文学268

二、北京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节点272

三、北京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意义279

第二十一章:建构现代文学研究的新坐标284

一、直面文学史真实的一次“对话”284

二、共时视角下的“先锋”与“常态”286

三、认知本体中的“精英”与“大众”287

第二十二章:“新国学”讨论及其向度之观察290

一、逆潮而动——“新国学”提出的背景及目的291

二、以今化古——“新国学”的学科设想298

三、求知何为?——“新国学”的价值预设304

四、延伸讨论——“新国学”与“全球学术”309

第二十三章:“底层写作”与“左翼”文学传统315

一、“底层写作”的兴起及其时代背景315

二、“左翼”文学对“底层写作”的借鉴意义317

三、“写底层”和“底层写”的表达困境321

第二十四章:“2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观的理论困境与实践难题324

一、“中国新文学整体观”的提出324

二、“跨代作家”时间体例上的整合难题329

三、“跨代作家”创作风格的一致性问题335

四、通史编撰的观念统摄问题339

第二十五章: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研究的几点思考343

一、学术研究的姿态问题344

二、如何评判文学本身的学术价值345

三、如何真正回到文学自身346

四、对“现代性”的提法保持清醒348

第二十六章: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重构”的几个问题349

一、关于纵向时间贯穿的问题351

二、关于横向空间拓展的问题356

三、关于文学史向学术史提升的问题362

第二十七章: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谱系研究的几层探索367

一、文学谱系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367

二、《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启示373

三、中国现代文学谱系研究的价值取向380

后记3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