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李光耀时代VS后李光耀时代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李光耀时代VS后李光耀时代
  • 蔡裕林著 著
  • 出版社: 玲子传媒私人有限公司
  • ISBN:978981093716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46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2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李光耀时代VS后李光耀时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0

第一章 李光耀时代18

第一节 ——迎向建国路18

道路选择:民主社会主义的议会道路18

政治定位:志在争夺领导和政权19

立国路径:以民为本,建国兴邦23

第二节 ——时代启始:李光耀年代(1965-1990)27

建国理念:生存追求与公平公正社会的建设27

体制建设:大政府小社会的威权模式29

创绩立信:办好几件大事30

模式效应:存在的缺陷和不足42

第三节 ——时代延续:吴作栋年代(1990-2004)48

治国理念延伸:走向精英化、专业化、全球化50

体制建设创新:共同价值观和政治框架52

国家发展坐标:高薪养廉下追求国内生产总值和资产增值58

模式的后遗症:新旧交集弊端涌现未受重视62

第四节 ——时代交替:李显龙年代(2004-2011)68

治国理念维续:强化精英、专业、全球化69

体制建设固守:确保体制运作顺畅70

国家建设坐标:建设第一世界中的环球宜居城市72

模式的后遗症:体制弊端恶化,政策失衡,宏观调控失误77

第二章 挑战李光耀时代的政治博弈82

第一节 ——潜藏社会矛盾的治理模式82

社会结构改变未能及时应对82

核心政策面对挑战85

长期一党独大形成的政治失调症88

第二节 ——政治体制转型诉求的涌现89

引起变革的征兆89

政治暗流与新怨纠结90

民间的议论91

新媒体点燃硝烟94

国际大环境、大趋势的影响95

执政党的言论与对应96

第三节 ——促使矛盾激化的导火线98

因人口趋向老龄化而加速吸收新移民98

因经济转型大量引进外来人才与劳工99

激化民生问题的政策导向与误时误事的应对之策100

新媒体的推波助澜102

第四节 ——促成时代交替的政治博弈103

选前朝野阵营的评估与部署104

全力拼搏的朝野阵营:政纲、阵容、布阵106

喜忧参半和游走于维稳和思变的选民情怀116

竞选战略与策略的运筹帷幄116

竞选热门课题的争论119

改变时代的关键时刻124

5月大选的深层意义126

第五节 ——走向终结的李光耀时代128

李光耀是一个怎样的领袖?129

李光耀的功与过133

为什么李光耀时代会走向终点?134

后李光耀时代134

第三章 后李光耀时代的新政改革138

第一节 ——新时代的区分与定位138

新时代的定义与区分138

新时代的思维逻辑、框架与定位139

第二节 ——新政改革的起始阶段142

国家领导人的言论142

政府部门的新政动向144

专案检讨:政治职位薪金149

第三节 ——新政改革的推进阶段151

新政改革的路线图151

国家治理模式的演进155

对“我们的新加坡对话会”论政方式与效果的评论161

“人口白皮书”引起的激辩162

为致敬致谢的“建国一代配套”166

终身健保凸显体制改革的深刻影响168

走出模式局限的公交外包169

第四节 ——寻找出路的新政改革170

环球化与争取持续发展的博弈171

经济发展模式该如何改变?174

社会转型要如何应对?177

第四章 后李光耀时代的政治博弈188

第一节 ——彰显各有所图的政党动态188

锐意变革的人民行动党188

谋定而动,各展其能的在野党阵营195

第二节 ——寻求变革的政治博弈202

空前激烈的总统选举202

后港补选为什么行动党不能反败为胜?207

榜鹅东补选行动党遭遇滑铁卢209

第三节 ——议会民主的推进,国会辩论的功能与效应214

新加坡议会民主的历史进程214

第十二届国会辩论215

在野党议员两年来的表现218

在野党的监督与问责在哪里?225

朝野两党议员的对比226

形塑新加坡议会民主的独特性231

第四节 ——新加坡国民的政治走向与期待232

重构新时代的好政府任重道远232

力挽狂澜,重建国民共识与信任235

第五节 ——面向未来的行动党政府237

改变主流价值观,征途艰辛237

政治上的包容性是与时并进的试金石238

引领建设性政治生态的形塑责无旁贷239

人民行动党要如何自强与迎战240

第六节 ——寻求自我壮大的在野党阵营242

成就取决于在野党阵营的团结与发展242

政治博弈的水平是成败的关键243

第七节 ——理性与否是国人和选民的意向风向标244

国家治理与政党政治能否铺成平行线244

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考验政治心智2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