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人” 环境法上的人之形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吴贤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8545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33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环境法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态人” 环境法上的人之形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生态人”研究的缘起1
一、人的现象探究构成社会科学基础1
二、“法律上的人”论题整合法律思维2
三、“环境法上的人”研究承载环境法的历史使命3
四、“生态人”义理融合法律之道与生存之道4
第一章 法律上的人5
第一节 法的社会场景5
一、法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5
二、法演进于人类社会之中6
三、法调整人类社会秩序12
四、法以人为本14
第二节 法的人性因素18
一、人性解说19
二、法的人性表达21
三、法的人性关怀24
四、法的人性假设26
第三节 法律上的人疏释28
一、法律上的人之内涵28
二、法律上的人之特质31
第四节 法律人模式:法律上的人之形象38
一、法律人模式:法律上的人之模式化39
二、法律人模式:法律上的人之形象化41
三、法律人模式研究的理论意义45
第二章 法律上的人之历史演进48
第一节 法律上的人演进历程48
一、古代法律上的人48
二、近代私法上的人52
三、现代私法上的人64
四、公法上的人71
五、社会法上的人76
第二节 历史的谶语:法律如何表达人82
一、法律上的人如何塑造83
二、法律上的人再发现87
第三节 “生态人”的理论内涵91
一、“生态人”内涵的学说91
二、“生态人”内涵的要素95
三、“生态人”的内涵界定102
第四节 环境法上的人之证成105
一、传统法中的法律人模式之不适应性106
二、生态危机的现状要求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113
三、环境法学的兴起要求全新的法律人模式121
第三章 “生态人”的理论基础124
第一节 生态学理论124
一、生态学的法则124
二、综合生态系统方法的运用131
第二节 生态伦理理论137
一、生态伦理解说138
二、生态伦理与“生态人”的塑造143
第三节 社会发展理论144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144
二、后现代主义理论和法律主体解构148
三、风险社会理论与“生态人”建构158
第四节 社会文明理论170
一、可持续发展观对“生态人”观念的支持170
二、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对“生态人”观念的启发172
三、生态社会的逐步构建对形成“生态人”观念的作用175
四、和谐社会彰显“生态人”的孜孜追求180
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论引导“生态人”的行为模式183
六、“生态人”与循环型社会法律实践187
第五节 生态文明理论190
一、生态文明的科学阐释191
二、生态文明的全新要求192
三、生态文明建设要求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194
第四章 “生态人”的理论构成196
第一节 “生态人”方法论196
一、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方法论解析196
二、“生态人”的方法论选择200
第二节 “生态人”与理性生态人203
一、“生态人”的平等法律人格203
二、理性生态人之基础:生态理性210
三、“生态人”与理性生态人的区别214
第三节 “生态人”面对两种基本关系215
一、人同时存在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之中216
二、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每一个生态人面对的基本关系217
三、“生态人”理论如何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218
第四节 “生态人”的具体存在223
一、有差异的主体:“生态人”的不同环境想象223
二、对环境的不同控制力:强势与弱势的“生态人”224
三、存在之辩:时间维度中的“生态人”226
四、社会性别差异:“生态人”对环境的主宰分殊228
第五节 理性生态人的价值追求230
一、理性生态人的利益寻求:多重利益的协调230
二、理性生态人的正义诉求:多面的正义233
三、理性生态人的秩序追求:生态秩序237
第五章 “生态人”理论的意义240
第一节 “生态人”理论支撑环境法研究240
一、“生态人”对于环境法研究的支点意义240
二、“生态人”论证环境法的正当性241
第二节 “生态人”理论构成环境法学基本方法论245
一、环境法学方法论界定245
二、价值判断247
三、行为导向249
四、生存关怀251
第三节 “生态人”理论证立环境权253
一、“生态人”的理论逻辑253
二、“生态人”理论对环境权的论证254
三、基于“生态人”理论的环境权立法实践255
第四节 “生态人”理论引导环境法制度设置257
一、环境公益诉讼制度258
二、环境损害填补制度262
三、部门间协作制度263
四、生态功能区制度264
五、生态风险管理制度264
六、生态环境修复制度265
第六章 法律文本中的“生态人”266
第一节 法律文本中的“生态人”表现形式266
一、政府:最有影响力的生态人266
二、企业:最具环境危害风险的生态人269
三、团体:最具潜质的生态人271
四、自然人:最广泛存在的生态人272
第二节 政府如何行为274
一、国家环境资源管理法律性质274
二、环境资源管理278
三、政府自身节约资源281
四、促进公众参与283
五、促进环境公共治理284
第三节 企业如何行为288
一、企业环境责任288
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289
三、先进的环境管理291
四、积极治理环境问题294
第四节 团体如何行为297
一、普及环境知识298
二、参与政府环境决策299
三、作为自然物和公众的代言人参加环境公益诉讼301
第五节 自然人如何行为303
一、为环境友好行为303
二、自然保护305
三、参与环境事务306
四、节约资源308
结语 “生态人”的期待310
参考文献312
后记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