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级中学 2012中公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级中学 2012中公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9/35014743.jpg)
-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
- ISBN:9787510046780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53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276页
- 主题词:政治课-教学法-中学教师-资格考试-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级中学 2012中公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学科知识2
第一章 经济生活2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
考点聚焦2
第一节 货币与商品2
考点梳理2
一、货币2
(一)货币的产生及本质2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3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4
(一)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4
(二)价值规律4
(三)价格变动的规律4
(四)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4
三、信用工具和外汇5
(一)信用工具5
(二)外汇及汇率6
第二节 生产与消费7
考点梳理7
一、消费的制约因素7
二、消费心理7
三、生产与消费的关系7
第三节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8
考点梳理8
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8
(一)基本概念8
(二)形成依据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9
(一)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要求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0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10
(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10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0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0
(二)如何促进国家经济发展11
第四节 企业与劳动者12
考点梳理12
一、公司的类型、经营与发展12
(一)公司的类型12
(二)公司的经营与发展12
二、劳动与就业12
(一)劳动是劳动者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12
(二)就业是民生之本12
第五节 投资与理财13
考点梳理13
一、投资概念及特点13
二、我国的商业银行14
三、股票14
四、债券14
五、保险14
第六节 财政与税收15
考点梳理15
一、国家财政收入的分配15
(一)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15
(二)我国财政的作用15
二、个人收入的分配16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16
(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6
三、征税与纳税16
(一)税收及其种类16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6
第七节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8
考点梳理18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18
二、对外开放的概念、内容、基本原则18
三、国际间经济竞争与合作19
(一)国际经济合作的特点19
(二)国际经济合作发展新特点19
(三)面对国际间经济竞争与合作的对策19
强化训练20
第二章 政治生活23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3
考点聚焦23
第一节 政治学知识23
考点梳理23
一、政治的内涵23
二、民主24
(一)民主的内涵24
(二)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24
三、公民的政治权利24
(一)公民24
(二)公民权24
(三)公民的政治权利24
四、公民的政治参与24
(一)政治参与的内涵及制约因素24
(二)政治参与的方式25
五、政府25
(一)政府的含义25
(二)政府职能25
(三)政府权威25
(四)对政府权力的制约与监督25
六、宪法的概念和特征26
(一)概念26
(二)特征26
第二节 公民的政治生活27
考点梳理27
一、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7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27
(二)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27
二、公民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27
(一)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27
(二)公民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应遵循的原则29
三、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和方式29
(一)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29
(二)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29
(三)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29
(四)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30
第三节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31
考点梳理31
一、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31
(一)我国政府的职能31
(二)我国政府履行职能的表现和作用31
(三)我国政府的责任32
(四)我国公民向政府求助的主要途径32
二、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32
(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32
(二)政府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32
(三)对政府进行监督和制约的意义32
第四节 我国的政治制度33
考点梳理33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3
(一)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33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4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34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5
(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35
(二)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6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36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6
(二)宗教政策37
第五节 国际与外交38
考点梳理38
一、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38
(一)联系38
(二)区别38
二、国际政治格局38
三、主权国家38
四、国际组织39
(一)含义39
(二)分类39
(三)特点39
五、我国的外交政策39
强化训练40
第三章 文化生活44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44
考点聚焦44
第一节 文化及其影响44
考点梳理44
一、文化的内涵44
(一)文化的概念44
(二)文化的属性45
(三)文化的功能45
(四)文化的变迁46
二、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46
三、文化对人的影响47
(一)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47
(二)全面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47
第二节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48
考点梳理48
一、文化的多样性48
(一)含义48
(二)表现48
二、文化的传播48
(一)含义48
(二)途径、分类及媒介48
三、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49
(一)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含义49
(二)两者关系49
四、文化创新49
(一)根本目的49
(二)根本要求49
(三)基本特征49
(四)文化创新的源泉、作用和意义49
(五)文化创新的主体和途径50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51
考点梳理51
一、中华文化51
(一)重要特征51
(二)生命力表现51
(三)包容性表现52
二、中华民族精神52
(一)含义52
(二)爱国主义52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52
(一)含义52
(二)根本任务52
(三)基本方针52
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53
强化训练54
第四章 生活与哲学58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58
考点聚焦58
第一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58
考点梳理58
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58
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59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59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6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61
考点梳理6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6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62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3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63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64
(三)毛泽东思想概论64
(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64
(五)科学发展观6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69
考点梳理69
一、辩证唯物论69
(一)世界的物质性69
(二)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70
(三)意识的本质和作用70
(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71
(五)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71
二、唯物辩证法73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73
(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73
(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75
(四)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78
三、认识论79
(一)实践及其特点79
(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79
(三)认识的本质80
(四)认识的发展过程80
(五)真理83
五、唯物主义历史观85
(一)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85
(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86
(三)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87
(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88
(五)价值89
强化训练92
第五章 法学基础理论96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96
考点聚焦96
第一节 法学的基础理论96
考点梳理96
一、法律及其特征96
二、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97
三、法治和法制97
(一)法治97
(二)法制97
第二节 重要法律法规98
考点梳理98
一、民法的概念98
(一)民法概念98
(二)民法的特征98
二、民事权利和责任98
(一)民事权利与义务98
(二)民事法律责任100
(三)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100
三、合同的订立和履行100
(一)合同100
(二)劳动合同101
四、劳动法103
(一)劳动法概述103
(二)劳动法规定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104
(三)劳动法的其他相关规定104
五、反不正当竞争104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104
(二)法律责任105
六、婚姻与家庭106
(一)确定婚姻关系的法律程序106
(二)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及其他方面的权利与义务106
(三)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与义务106
七、继承107
(一)概念107
(二)继承开始107
(三)继承的接受和放弃107
(四)继承权的丧失107
八、未成年人保护法基本法条107
第四节 法律诉讼109
考点梳理109
一、司法调解与行政复议109
二、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110
(一)行政诉讼管辖类别110
(二)举证责任110
(三)行政诉讼程序110
三、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111
(一)起诉和受理111
(二)审理前的准备111
(三)开庭审理111
(四)诉讼中止和终结112
四、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112
(一)公诉案件112
(二)自诉案件113
强化训练114
第六章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116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16
考点聚焦116
第一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内容116
考点梳理116
一、伦理与道德116
二、道德与法的联系与区别116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117
(一)核心117
(二)原则117
四、社会三大生活领域的道德117
(一)社会公德117
(二)职业道德118
(三)家庭美德118
第二节 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118
考点梳理118
一、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119
(一)道德认识119
(二)道德情感119
(三)道德意志119
(四)道德信念119
(五)道德行为119
二、道德修养的方法120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120
(一)具体内容120
(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120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120
强化训练121
第二部分 课程理论知识124
第一章 思想政治课程理论基本知识124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24
考点聚焦124
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理论概述124
考点梳理124
一、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124
二、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125
三、思想政治课程的功能125
第二节 关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126
考点梳理126
一、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126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126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126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126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与开放性126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126
二、高中政治课程的课程目标127
(一)总目标127
(二)分类目标127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程的设计思想128
考点梳理128
一、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28
二、思想政治课程的逻辑结构129
强化训练130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解读132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32
考点聚焦132
第一节 课程内容与实施132
考点梳理132
一、经济生活132
二、政治生活135
三、文化生活137
四、生活与哲学139
五、关于选修模块(上)142
(一)科学社会主义常识142
(二)经济学常识143
(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143
六、关于选修模块(下)144
(一)科学思维常识144
(二)生活中的法律常识145
(三)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146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形态147
考点梳理147
一、课程形态的定义147
二、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形态148
(一)综合课程148
(二)课程呈现形式的多样化148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结构148
考点梳理148
一、思想政治课程结构的内涵148
二、思想政治课程的文本结构149
(一)课程标准149
(二)教材149
三、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结构150
(一)理解“课程模块”的建构方式150
(二)必修课的基本框架及其设计思路150
(三)选修课程的基本框架及其设计思路150
第四节 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建议150
考点梳理150
一、教学建议150
(一)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150
(二)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150
(三)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150
(四)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151
二、评价建议151
(一)评价要求151
(二)评价意义151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152
(一)鲜明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152
(二)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与编写教科书的关系152
(三)发掘教科书引领教学活动的功能152
(四)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别学生使用的需要152
(五)倡导联系生活实际、活泼生动的呈现方式152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152
(一)丰富、拓展课程资源152
(二)主动开发课程资源153
第五节 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定位与教材解读153
考点梳理153
一、《经济生活》的目标定位与教材解读153
(一)目标定位153
(二)教材解读154
二、《政治生活》的目标定位与教材解读154
(一)目标定位154
(二)教材解读155
三、《文化生活》的目标定位与教材解读155
(一)目标定位155
(二)教材解读156
四、《生活与哲学》的目标定位与教材解读156
(一)目标定位156
(二)教材解读156
强化训练157
第三部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164
第一章 思想政治课教学概述164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64
考点聚焦164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基本理论164
考点梳理164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理念164
(一)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164
(二)积极主动开发课程资源165
(三)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165
(四)转变学习方式,开展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166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和规律167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167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规律168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环节169
考点梳理169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组织形式169
(一)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及其技能训练170
(二)思想政治课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形式及其技能训练171
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基本环节172
(一)组织教学及其技能训练172
(二)导入新课及其技能训练172
(三)讲授新课173
(四)巩固新课及其技能训练173
(五)布置作业及其技能训练173
强化训练174
第二章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176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76
考点聚焦176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准备176
考点梳理176
一、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176
(一)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体系176
(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177
(三)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177
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177
(一)研究课程标准177
(二)钻研教材178
(三)研究学生,进行学情分析179
三、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计划及方案撰写180
(一)制订教学计划180
(二)撰写教案181
(三)思想政治课程教案中几个重点内容的设计181
四、思想政治课程现代教育技术运用183
(一)在备课中运用信息技术183
(二)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183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设计185
考点梳理185
一、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的实质186
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最优化186
(一)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186
(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最优化设计原则187
三、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设计187
(一)教学设计的特点187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187
(三)教学设计的内容188
(四)教学过程设计主要遵循的基本要求188
强化训练190
第三章 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及情境问题解决192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92
考点聚焦192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192
考点梳理192
一、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基本方法192
(一)讲授法192
(二)谈话法193
(三)讨论法194
二、基于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选择195
(一)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195
(二)基于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197
(三)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199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及问题解决202
考点梳理202
一、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情境创设202
(一)情境创设的定义202
(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情境创设的途径202
(三)思想政治课程情境创设的基本类型203
(四)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情境创设需要注意的问题204
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解决204
(一)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问题解决的原则204
(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问题解决的办法205
强化训练206
第四部分 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210
第一章 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概述210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10
考点聚焦210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一般理论210
考点梳理210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内涵、特点和理念210
(一)教学评价的内涵210
(二)教学评价的特点211
(三)教学评价的理念211
二、教学评价的基本程序和方法212
(一)思想政治教学评价的基本程序212
(二)思想政治教学评价的方法213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功能及作用215
考点梳理215
一、教学评价的功能215
二、教学评价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作用216
强化训练217
第二章 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方法219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19
考点聚焦219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的基本方法219
考点梳理219
一、过程学习的档案袋评价219
(一)成长档案袋具备的四个特征219
(二)成长档案袋的类型220
(三)成长档案袋的优势220
(四)成长档案袋的局限性220
(五)成长档案袋的创建221
二、表现性评价222
(一)表现性评价的优势223
(二)表现性评价的内容224
(三)表现性评价的实施225
三、测试评价226
(一)考试形式226
(二)选择测试方式的依据227
(三)政治试题的编制227
(四)试卷质量的评价228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学业综合评价方式230
考点梳理230
一、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230
(一)形成性评价的利弊231
(二)终结性评价的利弊233
(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233
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234
第三节 教学评价标准与反思236
考点梳理236
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标准236
(一)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236
(二)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237
(三)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237
(四)有效的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38
(五)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238
(六)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238
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反思239
(一)教学反思的含义239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的阶段240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的重点241
(四)怎样反思思想政治课的教学241
强化训练244
2014年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笔试面授辅导课程248
2014年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面试面授辅导课程250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