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难经派腹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难经派腹诊](https://www.shukui.net/cover/2/35006795.jpg)
- 李文瑞,李秋贵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苑出版社
- ISBN:978750774378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622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761页
- 主题词:腹诊-研究-日本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难经派腹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诊病奇侅1
简介2
序5
采摭诸家6
一、叙述7
二、下手法8
三、平人腹形13
四、部位18
五、通腹形证20
六、虚里25
七、动气通说27
八、胸上32
九、心下32
十、中脘34
十一、水分35
十二、脐中37
十三、小腹41
十四、腹中行44
十五、腹两旁45
十六、肋下48
十七、腹痛49
十八、腹胀满51
十九、妇人与妊娠52
二十、小儿55
二十一、众疾腹候56
二十二、死生68
第二章 五云子腹诊书71
简介72
第一节 五云子先生口授腹诊法76
一、诊背之模样76
二、无病上寿之腹候77
三、饮食平生失宜之腹候77
四、劳心之腹候78
五、右方痞之腹候78
六、两方肋骨之腹候79
七、脾胃虚之腹候79
八、有物如张大网之腹候79
九、右方挛急而动气之腹候80
十、左痞之腹候80
十一、中道痞之腹候81
十二、少腹痞之腹候81
《诊病奇侅》之跋82
第二节 五云子腹候论84
一、概述84
二、内容介绍85
三、对后世之影响91
第三节 腹诊总论及各论94
前言94
一、腹诊总论95
二、诊肺96
三、诊心96
四、诊脾胃97
五、诊肝98
六、诊肾98
七、虚里之动100
八、动气三候101
附1 王宁宇紫竹堂道人五云子先生系图102
附2 王宁宇五云子传105
第三章 脏腑部位119
简介120
第四章 腹诊精要127
简介128
诊家要诀序132
诊家要诀序134
新刊诊家要诀自序136
腹诊精要序138
第一节 总论139
第二节 诊病举要142
一、腹诊之要142
二、脐中之动143
三、肾间之动143
四、虚里145
五、筋起146
六、脐上下之软坚146
七、按之轻重147
八、伤寒147
九、脚气148
十、中风149
十一、疟149
十二、痢病泄泻152
十三、痞152
十四、胀满153
十五、水肿153
十六、噎嗝154
十七、形气不足155
十八、诸虫157
十九、吐衄158
二十、中恶158
二十一、妊娠与血块159
二十二、痘疮160
二十三、婴儿腹诊概要161
腹诊精要跋162
诊家要诀跋163
第五章 腹诊书165
简介166
师序169
自序170
凡例171
第一节 腹诊书上卷173
一、腹诊源流173
二、腹诊所据176
三、据《难经》以解腹诊之说181
第二节 腹诊书下卷183
一、法天为范篇183
二、教其人之法183
三、下手之法并腹诊大略184
四、虚实之辨185
五、阴腹阳腹186
六、任脉187
七、脐188
八、气象之别189
九、男女之别190
十、小儿191
十一、壮年192
十二、老年194
十三、肥瘦之别195
十四、腹部纹划197
十五、肌肤之候198
题腹诊书后202
第六章 台州腹诊书203
简介204
第一节 台州腹诊207
一、脏腑部位207
二、腹诊207
三、妊娠与瘀血之别209
第二节 台州翁腹诊辨210
一、胸部211
二、腹部212
三、脐切213
四、肾间动气214
五、候孕216
六、候中风偏枯217
七、候痘217
八、候嗝217
九、候痢病218
十、候疟218
十一、候病人之腹218
十二、诊脉220
十三、腹诊图223
十四、治法与用药225
第三节 台州先生腹诊秘诀227
小引227
一、平候228
二、疢候228
第四节 台州先生腹候记闻236
一、定脏腑部位236
二、疝240
三、肠痈240
四、蚘241
五、温脾241
六、痢242
七、脐242
八、肾间动气242
九、妊娠243
十、血晕243
十一、血块244
十二、带下244
第五节 腹诊口诀杂记245
一、腹诊245
二、腹诊补遗248
三、补续250
第六节 台州先生腹诊论254
一、五脏之部位254
二、腹诊256
三、违古人之论259
四、诊腹之强弱259
五、论胸膈肩背之病处260
六、诊蛇虫之法261
七、诊神阙之法261
八、诊肾间之动262
九、动气之事263
十、诊妊与瘀血263
十一、候中风之法264
十二、候痢病之法264
十三、候痘疹之法264
十四、候嗝之法265
十五、诊疟之法265
第七章 腹诊总论267
简介268
第一节 腹诊总论(一)269
一、概述269
二、动气之辨269
三、腹部要所271
四、腹内诸证诀273
第二节 腹诊总论(二)278
一、概述278
二、各论278
三、婴儿腹诊概论280
第八章 针灸溯洄集281
简介282
一、腹诊总论284
二、诊肺284
三、诊心285
四、诊脾胃285
五、诊肝286
六、诊肾286
七、虚里之动287
八、动气三候288
第九章 腹诊传法289
简介290
一、肾间动气之辨292
二、肾间动气292
三、肾间动气诊法秘诀295
四、秘诊肾间动气辨惑诀295
五、肾间动气诊法296
六、虚里动之诊法297
七、五脏六腑胀满之诊法298
八、腹诊要传300
九、妊娠之诊法301
第十章 内证诊法307
简介308
一、总论310
二、按腹311
三、虚实312
四、脐313
五、知邪气离之腹313
六、肌肤314
七、皮肉之离317
八、纹划317
九、肥瘦318
十、元气320
十一、脾胃322
十二、三焦322
十三、血虚323
十四、虚里之脉与动气之腹323
十五、知病人死生远近之腹324
十六、中风324
十七、中气325
十八、水肿325
十九、消渴327
二十、霍乱327
二十一、遗精327
二十二、辨痢病外邪内伤之别328
二十三、泄泻328
二十四、食滞(附块积)328
二十五、腹痛329
二十六、腰痛329
二十七、痿证330
二十八、痹证330
二十九、中恶330
三十、湿痰燥痰330
三十一、昏倒331
三十二、小儿331
三十三、痘疹332
三十四、知妇人有无子之腹333
三十五、妊娠333
第十一章 腹诊要览335
简介336
小引337
第一节 腹诊要览上卷338
一、肾间动气338
二、虚里之动339
三、腹诊总括339
四、中风之候339
五、中风与痿证之辨340
六、淋病340
七、疟341
八、水肿胀满341
九、痢病与泄泻342
十、怀妊与瘀血342
十一、虚劳劳咳343
十二、嗝证343
十三、五淋344
十四、水肿344
十五、痘疹(疱疮)344
十六、产后345
十七、金疮345
十八、小儿疳346
十九、内外伤346
二十、湿347
二十一、痰347
二十二、肾虚347
二十三、腰痛347
二十四、眩晕348
二十五、疝气348
二十六、疮气348
二十七、精气神之腹348
二十八、寝能寐恶349
二十九、大气之腹349
三十、虚实349
三十一、君火相火349
三十二、消渴351
三十三、伤寒之腹352
三十四、武者之腹352
三十五、肝胀满之腹352
三十六、崇脉352
三十七、行尸352
三十八、顿死之候353
三十九、《内经》禁刺之秘353
第二节 腹诊要览下卷355
一、腹诊概略355
二、阳虚之腹与阴虚之腹360
三、左右两肾360
三、脉与腹361
四、任脉362
五、干枯腹363
六、恶腹与佳腹363
七、腹之痞363
八、腹之离363
九、脐下左右之腹364
十、久积与瘀血364
十一、肿气之腹365
十二、腹诊之要365
第十二章 两宜流腹诊书367
简介368
一、腹诊369
二、脉诊370
三、观五脏六腑与形体370
四、寒气客于经脉及肠胃373
五、辨腹部纹划373
六、辨皮肤肌肉374
七、按腹之法377
八、阳腹阴腹378
九、任脉379
十、脐380
十一、气象之别381
十二、小儿381
十三、壮年383
十四、老年385
十五、肥瘦之别386
十六、四诊之中论腹诊389
第十三章 腹诊秘事393
简介394
一、邪气之动与元气之动395
二、死候395
三、根元之动与上下根元395
四、动气太过与不及396
五、腹冷邪气396
六、胃腑与三焦之动气强396
七、推腹与抚腹397
第十四章 腹诊秘传399
简介400
一、脐402
二、肾虚402
三、脾胃虚402
四、诸病之三种腹证403
五、肾间动气403
六、痢病泄泻404
七、水肿胀满404
八、中风404
九、疟405
十、腹诊之常(总述)405
十一、灸法406
十二、五种死证406
十三、小儿痘疮406
十四、怀妊与瘀血之鉴别407
十五、引草刈三悦《三伯家秘传卷物》407
第十五章 腹诊秘传抄409
简介410
序411
自序413
一、按腹法415
二、虚里之动气415
三、肾虚416
四、疝气416
五、肠痈416
六、水肿416
七、脚气417
八、积气417
九、疥癣内攻417
十、狐狸附体与癫痫发狂之鉴别417
十一、中风先兆418
十二、怀妊与血块之鉴别418
十三、止呃逆418
十四、卒中之人418
十五、顿死之人419
十六、二三年内死之人419
十七、几种死证虚证脱证419
十八、腹诊药方421
第十六章 北山友松子腹诊秘诀423
简介424
一、腹诊之法426
二、肾间动气429
附:伤寒十禁430
第十七章 枫亭腹诊433
简介434
一、腹诊时间与顺序435
二、脏腑定位435
三、腹诊之法436
四、妊娠与瘀血之别441
五、痢病之腹候442
六、痘疮之腹候442
第十八章 腹诊口诀443
简介444
一、概述445
二、阴脉秘诀445
三、动气与犯房446
四、泄利446
五、水肿胀满446
六、中风447
七、痞证447
八、妊娠448
九、腹之变448
十、虚里动448
十一、缺盆之变448
十二、劳咳449
十三、噎嗝449
十四、顿死449
十五、痘疮449
附录451
一、《内经》、《难经》腹诊腹证考452
二、日本汉方腹诊书目599
三、日本江户时代医师职称619
四、腹诊图索引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