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小儿心脏病学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小儿心脏病学理论与实践](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4970087.jpg)
- 杨杰,王一彪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2747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48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471页
- 主题词:小儿疾病:心脏病-诊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小儿心脏病学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心脏的胚胎发育1
一、概述1
二、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1
三、心脏的发生2
四、弓动脉的演变4
五、心血系统的常见畸形4
第2章 心脏的解剖6
一、概述6
二、右心房6
三、右心室7
四、左心房9
五、左心室9
六、心脏的支架结构10
七、传导系统11
八、冠状循环13
第3章 常见症状和体征16
一、心悸16
二、胸闷17
三、胸痛17
四、咳嗽和咯血18
五、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18
六、端坐呼吸18
七、心脏杂音19
八、青紫22
九、蹲踞23
十、缺氧发作23
十一、心源性晕厥24
十二、杵状指(趾)25
十三、水肿25
十四、生长发育迟缓25
第4章 心血管系统的常用检查方法27
第一节 X线检查27
一、概述27
二、心脏血管正常X线27
三、先心病胸片的阅读步骤30
四、心脏血管异常X线30
第二节 心电图35
一、概述35
二、心电图的原理36
三、心电图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36
四、心电图各波形的意义及正常值37
五、心腔增大的心电图改变40
第三节 动态心电图40
一、概述40
二、仪器设备的基本要求41
三、检查方法42
四、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44
五、动态心电图结果分析46
第四节 超声心动图48
一、概述48
二、超声心动图原理48
三、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49
四、超声心动图分类49
五、超声心动图的应用51
第五节 放射性核素检查55
一、概述55
二、首次通过法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55
三、平衡法门电路心血池显像55
四、心肌灌注显像56
第六节 心脏CT和磁共振成像57
一、心脏CT57
二、心脏磁共振成像58
第七节 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60
一、概述60
二、心导管检查和造影的术前准备61
三、心导管检查61
四、心血管造影65
五、心导管检查和造影的术后处理68
六、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68
第5章 胎儿血液循环特点和出生后的变化71
一、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71
二、出生后循环途径的变化72
第6章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73
一、概述73
二、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73
三、分类73
四、临床表现74
五、诊断74
六、自然转归75
七、治疗75
第7章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和分类77
一、病因77
二、分类79
第8章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段诊断81
一、概述81
二、心房位置的诊断81
三、心室位置的诊断83
四、房室连接的诊断84
五、大动脉位置的诊断85
六、心室大动脉连接的诊断86
七、心脏位置的诊断87
八、合并心脏血管畸形的诊断87
九、先心病分段诊断方法及命名的比较87
第9章 室间隔缺损89
一、概述89
二、病理解剖与分型89
三、病理生理92
四、临床表现94
五、并发症95
六、诊断95
七、鉴别诊断97
八、自然转归98
九、治疗99
第10章 房间隔缺损109
一、概述109
二、发病机制109
三、病理生理111
四、临床表现112
五、诊断112
六、鉴别诊断116
七、自然转归116
八、治疗117
第11章 心内膜垫缺损126
一、概述126
二、病理解剖126
三、病理生理127
四、临床表现127
五、辅助检查127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128
七、治疗129
八、预后129
第12章 动脉导管未闭130
一、概述130
二、胚胎学和发病机制130
三、病理解剖与分型131
四、病理生理131
五、临床表现132
六、并发症133
七、诊断134
八、鉴别诊断136
九、自然转归137
十、治疗137
第13章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144
一、概述144
二、病理解剖144
三、病理生理145
四、临床表现145
五、辅助检查145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147
七、治疗和预后147
第14章 法洛四联症148
一、概述148
二、病理解剖148
三、病理生理149
四、临床表现149
五、诊断150
六、鉴别诊断152
七、自然转归153
八、治疗153
第15章 心室双出口155
第一节 右心室双出口155
一、概述155
二、病理解剖155
三、分型156
四、血流动力学156
五、临床表现156
六、辅助检查157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159
八、自然转归159
九、治疗159
十、预后159
第二节 左心室双出口160
一、概述160
二、病理解剖160
三、血流动力学160
四、临床表现161
五、辅助检查161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161
七、外科治疗161
八、预后162
第16章 大动脉转位163
第一节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163
一、概述163
二、病理解剖163
三、分型163
四、病理生理164
五、临床表现164
六、辅助检查165
七、治疗167
第二节 纠正型大动脉转位169
一、概述169
二、病理解剖169
三、病理生理170
四、临床表现170
五、诊断171
六、治疗173
七、病程及预后173
第17章 肺静脉异位引流174
第一节 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74
一、概述174
二、病理解剖174
三、病理生理175
四、临床表现175
五、诊断175
六、鉴别诊断176
七、治疗177
第二节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77
一、概述177
二、病理解剖177
三、病理生理178
四、临床表现178
五、诊断178
六、鉴别诊断180
七、治疗181
第18章 肺动脉瓣狭窄182
一、概述182
二、病理解剖182
三、病理生理183
四、临床表现183
五、诊断184
六、鉴别诊断186
七、自然转归186
八、治疗186
第19章 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190
一、概述190
二、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190
三、临床表现191
四、诊断191
五、鉴别诊断192
六、治疗192
七、预后193
第20章 肺动脉瓣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194
一、概述194
二、病因及病理生理194
三、临床表现194
四、诊断194
五、鉴别诊断195
六、治疗195
第21章 三尖瓣闭锁197
一、概述197
二、病理解剖与分型197
三、病理生理199
四、临床表现199
五、辅助检查200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201
七、治疗202
八、病程和预后203
第22章 三尖瓣下移畸形204
一、概述204
二、病理解剖204
三、病理生理205
四、临床表现205
五、辅助检查206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208
七、治疗208
八、预后209
第23章 永存动脉干210
一、概述210
二、病理解剖210
三、分型210
四、血流动力学211
五、临床表现212
六、辅助检查212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213
八、治疗214
九、预后214
第24章 单心室215
一、概述215
二、分型215
三、血流动力学216
四、临床表现216
五、辅助检查216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217
七、治疗217
八、预后218
第25章 三房心219
一、概述219
二、病理解剖219
三、血流动力学219
四、分型和临床表现220
五、辅助检查220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221
七、治疗222
八、预后222
第26章 主动脉缩窄223
一、概述223
二、发病机制223
三、分型224
四、病理生理224
五、临床表现225
六、辅助检查226
七、治疗228
第27章 主动脉弓离断232
一、概述232
二、解剖分型232
三、发病机制232
四、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分型232
五、病理生理233
六、临床表现233
七、辅助检查234
八、诊断236
九、治疗236
第28章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237
一、概述237
二、病因237
三、发病机制237
四、临床表现238
五、辅助检查239
六、诊断240
七、并发症240
八、治疗241
九、预后241
第29章 肺动脉高压242
一、肺循环的解剖生理特点242
二、肺循环的生理功能243
三、肺循环血流量的调节244
四、出生前后肺血管的结构改型244
五、肺血管的反应性245
六、肺动脉高压的分类245
七、肺动脉高压的定义与程度246
八、左向右分流对肺循环的影响247
九、艾森曼格综合征249
十、通气不足所致肺动脉高压251
十一、肺动脉高压性质的评价252
十二、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254
十三、原发性肺动脉高压258
第30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263
一、概述263
二、病因263
三、病理改变264
四、临床表现265
五、并发症267
六、辅助检查268
七、诊断270
八、鉴别诊断272
九、治疗272
十、预防274
第31章 病毒性心肌炎276
一、概述276
二、病原学276
三、发病机制277
四、病理解剖278
五、临床表现278
六、辅助检查279
七、诊断标准282
八、分型282
九、鉴别诊断283
十、治疗284
十一、预后287
第32章 心肌病288
一、概述288
二、病因288
三、病理分型289
第一节 扩张型心肌病289
一、概述289
二、病因290
三、病理解剖292
四、病理生理292
五、临床表现292
六、辅助检查293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293
八、治疗294
九、预后295
第二节 肥厚型心肌病296
一、概述296
二、病因296
三、病理解剖298
四、病理生理298
五、临床表现299
六、辅助检查299
七、诊断及鉴别诊断300
八、治疗300
九、病程及预后301
第三节 限制型心肌病302
一、概述302
二、病因302
三、病理解剖302
四、病理生理302
五、临床表现303
六、辅助检查303
七、诊断及鉴别诊断303
八、治疗304
九、预后304
第四节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304
一、概述304
二、病因305
三、病理解剖305
四、临床表现306
五、辅助检查306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307
七、治疗308
八、预后308
第五节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308
一、概述308
二、病因308
三、病理解剖309
四、临床表现309
五、实验室检查310
六、诊断311
七、鉴别诊断311
八、治疗312
九、预后312
第33章 心力衰竭313
一、概述313
二、心脏自身的平衡调节314
三、病因和诱因315
四、病理生理316
五、临床表现320
六、诊断标准322
七、心衰的分度322
八、辅助检查及心功能监测322
九、治疗324
第34章 常见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333
一、概述333
二、心律失常的分类333
三、心律失常发生机制334
第一节 正常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335
一、概述335
二、正常窦性心律335
三、窦性心动过速335
四、窦性心动过缓336
五、窦性心律失常336
六、游走心律337
七、窦房传导阻滞337
八、窦性静止338
九、窦房结功能障碍338
十、窦房结功能的检查339
第二节 期前收缩340
一、概述340
二、室性期前收缩340
三、房性期前收缩344
四、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345
第三节 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346
一、室上性心动过速346
二、室性心动过速348
第四节 扑动与颤动350
一、概述350
二、心房扑动350
三、心房颤动351
四、心室扑动和颤动352
第五节 房室传导阻滞352
一、概述352
二、病因352
三、临床表现353
四、分型和心电图特点353
五、治疗355
六、附录:假性房室传导阻滞355
第六节 束支传导阻滞355
一、概述355
二、右束支传导阻滞356
三、左束支传导阻滞356
第七节 预激综合征357
一、概述357
二、发生机制357
三、心电图特点358
四、临床意义358
五、治疗359
第八节 长QT间期综合征359
一、概述359
二、病因学360
三、基因分型、发病机制及对应心电图的相关关系361
四、临床表现362
五、临床诊断标准363
六、TdP的快速识别364
七、治疗364
第九节 短QT间期综合征367
一、概述367
二、遗传学和细胞电生理学367
三、发病机制368
四、临床表现和诊断368
五、治疗369
第十节 Brugada综合征369
一、概述369
二、流行病学369
三、心律失常机制370
四、分子生物学机制370
五、临床表现371
六、心电图特征与诊断371
七、危险度分层与治疗373
第35章 小儿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374
一、概述374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374
三、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375
四、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383
第36章 川崎病387
一、概述387
二、流行病学387
三、病因388
四、发病机制388
五、病理389
六、临床表现390
七、辅助检查390
八、诊断标准392
九、鉴别诊断393
十、并发症393
十一、治疗394
十二、长期管理396
第37章 风湿热397
一、概述397
二、流行病学397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397
四、病理399
五、临床表现400
六、诊断403
七、鉴别诊断405
八、治疗406
九、预后408
十、预防409
第38章 儿童高血压411
一、概述411
二、儿童血压的测量411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412
四、临床表现414
五、诊断416
六、治疗417
七、预防422
第39章 心源性休克423
一、概述423
二、病因423
三、病理生理424
四、临床表现425
五、辅助检查425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426
七、治疗426
第40章 心肺脑复苏430
一、概述430
二、病因431
三、病理生理431
四、临床表现432
五、诊断432
六、基本生命支持433
七、进一步生命支持436
八、延续生命支持441
九、终止复苏444
彩图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