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中国资源生产率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中国资源生产率研究
  • 钟若愚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0179321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00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37页
  • 主题词:资源经济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中国资源生产率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自然资源价值及效率问题的研究2

1.1.1 自然资源价值问题的相关研究2

1.1.2 资源生产率问题的相关研究9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及创新13

1.2.1 研究目的和意义13

1.2.2 基本思路和方法15

1.2.3 主要观点和拟实现的创新点17

第二章 资源价值及效率的概念与理论内涵21

第一节 自然资源价值及效率的概念界定21

2.1.1 自然资源价值的有关概念21

2.1.2 对自然资源价值问题的理解23

2.1.3 资源生产率的有关概念25

第二节 增长理论中的自然资源因素考察27

2.2.1 新古典对自然资源价值问题的处理27

2.2.2 新古典在理解和研究自然资源问题时的缺陷32

第三节 资源生产率的理论内涵38

2.3.1 自然资源的约束38

2.3.2 资源生产率是一种超越经济效率的生态效率概念40

2.3.3 资源生产率问题的重新审视41

第三章 资源生产率问题的经济分析思路和框架44

第一节 从生产率到资源生产率的演进思路44

3.1.1 生产率的相关理论与问题44

3.1.2 从生产率到资源生产率46

第二节 考虑自然资源的经济增长分析47

3.2.1 考虑自然资源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47

3.2.2 包含自然资源生产率的经济增长分析48

第三节 以MFA为基础建立资源效率分析框架50

3.3.1 用物质流分析结果表征自然资源要素投入50

3.3.2 以物质流分析为基础构建资源生产率指标50

3.3.3 自然资源生态效率分析的框架思路51

第四章 物质流分析的方法和计算53

第一节 物质流分析方法与核算53

4.1.1 物质流分析的方法论描述53

4.1.2 物质流分析的理论及测算框架57

第二节 中国的物质流分析62

4.2.1 中国的物质流分析现状62

4.2.2 本书对1978~2007年中国物质流分析的数据处理与主要计算64

4.2.3 本书对1978~2007年中国物质流分析的计算结果64

第五章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中国资源生产率68

第一节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资源生产率构造68

5.1.1 资源生产率的指标测算68

5.1.2 以MFA为基础的资源生产率构造71

第二节 1978~2007年中国的资源生产率72

第六章 中国资源生产率的构成与解析75

第一节 各要素生产率的计算与初步比较75

6.1.1 各要素生产率的数据与计算75

6.1.2 各要素生产率的计算结果与初步比较82

第二节 中国资源生产率的构成与效应解析85

6.2.1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资源利用效率分解85

6.2.2 1979~2007年间中国资源利用中的减量效应与反弹效应88

第三节 1978~2007年中国资源生产率与环境问题90

6.3.1 反映经济增长和环境压力间关系的IPAT方程90

6.3.2 中国1978~2007年的资源环境压力方程92

第七章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96

第一节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96

7.1.1 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和分析方法96

7.1.2 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的新古典模型100

7.1.3 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测算结果104

第二节 资源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阶段性特征108

7.2.1 要素生产率贡献的阶段性特征108

7.2.2 数据调整后的资源生产率与全要素生产率110

第三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效率问题的进一步思考116

7.3.1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率及增长效率的疑问116

7.3.2 关于资本与自然资源间关系的思考118

7.3.3 关于资源投入与技术进步间的替代121

第八章 比较与借鉴:与部分发达国家资源生产率的比较123

第一节 部分国家的资源生产率比较123

8.1.1 部分国家的MFA分析结果与资源消耗情况123

8.1.2 欧盟国家的资源生产率125

第二节 部分发达国家对资源生产率提升的政策与实践128

8.2.1 主要发达国家对资源生产率提升的政策和行动状况128

8.2.2 欧盟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资源节约政策131

第三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和利用效率133

8.3.1 中国资源消耗强度较高,资源利用效率不高134

8.3.2 可持续发展要求大幅提升中国资源生产率水平136

第九章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含义解析139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利用的代际公平139

9.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中的代际公平理念139

9.1.2 自然资源利用的代际公平141

9.1.3 可持续发展中的贴现问题144

第二节 生态伦理约束下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148

9.2.1 生物多样性及生物保护149

9.2.2 关于生态伦理的思考152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效率要求156

9.3.1 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效率问题的内在要求156

9.3.2 构建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161

第十章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167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中国的经济增长167

10.1.1 资源环境的变化167

10.1.2 物质流分析的相关结论与方法169

第二节 未来人口资源环境的挑战与政策性问题171

10.2.1 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压力171

10.2.2 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175

第三节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178

10.3.1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179

10.3.2 成功的长期供给政策才是关键180

参考文献185

后记198

附表199

表3.1 1870~1998年间劳动生产率的持续上升48

表4.1 物质流基础指标及其核算关系60

表4.2 衡量自然资源投入的物质分类61

表4.3 经济系统的资源效率与强度指标61

表4.4 物质流分析结果:1978~2007年中国的直接物质输入65

表4.5 物质流分析结果:1978~2007年中国的直接物质输入及其构成66

表5.1 1978~2007年中国的资源生产率数值72

表6.1 1978~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76

表6.2 1978~2007年中国实际GDP及其增长率77

表6.3 1978~2007年中国劳动力供给情况78

表6.4 1978~2007年中国物质资本存量的估算81

表6.5 各要素生产率计算结果83

表6.6 中国1978~2007年间直接物质消耗、GDP和资源生产率的变化89

表6.7 1978~2007年中国IPAT方程的各项因素分解93

表7.1 1978~2007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模型的相关数据102

表7.2 最小二乘法的回归结果103

表7.3 1978~2007年间中国TFP及其增长率104

表7.4 1979~2007年间投入要素增长率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106

表7.5 1978~2007年我国TFP增长及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分阶段考察108

表7.6 1978~2006年的劳动份额所占比例113

表7.7 对1978年以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研究114

表8.1 欧盟15国1980~2000年自然资源消耗指标(DMI)123

表8.2 1993~2004年欧盟15国资源生产率水平126

表8.3 欧盟15国物质消耗(DMC)与GDP增长的四个阶段比较128

表8.4 1975~1996年间日本、德国、荷兰等国资源利用主要指标比较130

表8.5 中国与其他国家DMI、人均DMI等物质资源消耗指标比较134

表8.6 中国与其他国家资源生产率比较(2004年)135

表8.7 世界消费不可再生能源开采年限估计137

表9.1 减物质化的三类政策164

表10.1 国家“十五”计划与“十一五”规划相关目标比较168

表10.2 中国2000~2300年间人口数和年龄中位数的中方案预测值172

表10.3 1950~2050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预测172

表10.4 中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主要国家的比较175

表10.5 钱纳里的结构转变过程时期划分176

表10.6 一些国家和地区工业化加速阶段能源及主要矿产品的消费弹性系数176

图2.1 1860年至今某些不可再生自然资源价格的发展趋势36

图4.1 物质流分析的演进过程58

图4.2 物质流分析框架图58

图5.1 1978~2007年间中国直接物质输入、资源生产率增长和GDP增长比较74

图6.1 1978~2007年中国资源生产率与其他要素生产率84

图6.2 减量效应、反弹效应与增长效应的示意图87

图6.3 1979~2007年中国直接物质消耗的几种效应88

图6.4 环境负荷随着GDP的变化曲线91

图6.5 1979~2007年中国资源生产率与GDP变化速度的k值变化92

图6.6 1978~2007年中国物质流的环境影响冲击分解93

图7.1 Kendrick的TFP变动分解模型99

图7.2 Denison的TFP变动分解模型100

图7.3 拟合程度与残差104

图7.4 1978~2007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变化105

图7.5 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107

图7.6 经调整后的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计算数据111

图7.7 经H-P滤波处理后的TFP增长估计112

图7.8 由劳动份额得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1978~2006年)113

图7.9 单要素的中国劳动生产率和资本产出率(1952~2005年)116

图7.10 1978~2007年中国的资本、资源投入与GDP增长121

图8.1 1980~2000年欧盟15国DMI投入及其增长125

图8.2 1980~2000年欧盟15国资源生产率的总体上升情况127

图8.3 欧盟15国人口、经济发展与物质消耗效率127

图9.1 1970年以来人均GDP增长与生活满意程度141

图10.1 1950~2050年中国人口金字塔图173

图10.2 中国GDP能耗强度的波动178

图10.3 中国4万亿元投资去向示意图1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