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俞长荣伤寒论研究与临床带教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俞长荣伤寒论研究与临床带教](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4916157.jpg)
- 俞长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2563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22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234页
- 主题词:伤寒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俞长荣伤寒论研究与临床带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伤寒论》望闻问切及鉴别要点1
第二节《伤寒论》的精华:诊治大法及其具体运用8
第三节《伤寒论》辨证“整体、主次与先后”14
第二章 太阳病篇22
第一节 太阳病的意义和机转22
第二节 中风、伤寒、温病的鉴别诊断23
第三节 太阳经证、腑证24
第四节 桂枝汤的临床运用25
第五节 麻黄汤的临床运用28
第六节 大青龙汤的临床运用31
第七节 小青龙汤的临床运用34
第八节 桂麻各半、桂二麻一、桂二越一汤的临床运用36
第九节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临床运用39
第十节 五苓散的临床运用43
第十一节 葛根汤的临床运用46
第十二节 小建中汤的临床运用48
第十三节 太阳病发汗太过所致后果及其救治方法51
第十四节 太阳病误行吐下所致后果及其救治方法53
第三章 少阳病篇56
第一节 关于少阳病篇的编次问题56
第二节 关于少阳病篇的提纲问题57
第三节 关于少阳病篇的条文问题58
第四节 少阳病的意义和机转59
第五节 少阳经证、腑证59
第六节 结胸和痞证60
第七节 热入血室62
第八节 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64
第九节 大柴胡汤的临床运用69
第十节 五个泻心汤的临床运用72
第四章 阳明病篇77
第一节 阳明病的意义和机转77
第二节 阳明经证、腑证78
第三节 栀子豉汤类的临床运用79
第四节 白虎汤和白虎加人参汤的临床运用83
第五节 猪苓汤的临床运用86
第六节 三个承气汤的临床运用88
第七节 伤寒发黄的证治93
第五章 太阴病篇96
第一节 太阴病的意义和机转96
第二节 太阴病的治法96
第三节 理中丸(汤)的临床运用97
第四节论“实则阳明,虚则太阴”99
第六章 少阴病篇101
第一节 少阴病的意义和机转101
第二节 少阴寒化、热化101
第三节 少阴病应用汗、下法的意义102
第四节 四逆汤类的临床运用103
第五节 真武汤的临床运用109
第六节 附子汤的临床运用112
第七节 黄连阿胶汤的临床运用114
第七章 厥阴病篇116
第一节 对厥阴病篇条文的见解116
第二节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119
第三节 当归四逆汤的临床运用122
第四节 吴茱萸汤的临床运用124
第五节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的临床运用126
第六节 白头翁汤的临床运用128
第八章 伤寒类证辨治131
第一节 有关消化系证候的辨治131
一、舌生苔131
二、渴132
三、咽痛133
四、烦(微烦,虚烦,心烦,烦躁)134
五、心中懊?135
六、呕吐136
七、不能食138
八、心下满139
九、腹胀满139
十、腹中痛140
十一、便秘141
十二、下利(自利)142
十三、发黄(黄疸)144
十四、霍乱144
第二节 有关神经系证候的辨治145
一、头痛145
二、身、腰、骨节、四肢疼痛146
三、眩晕149
四、不得眠或嗜眠150
五、?语151
六、发狂(如狂)152
七、直视、不了了、睛不和153
第三节 有关呼吸系证候的辨治154
一、咳154
二、喘155
三、短气、气上冲156
第四节 有关排泄系证候的辨治157
一、出汗157
二、小便不利159
第五节 心悸及各种出血证候的辨治160
一、心悸160
二、各种出血161
第六节 发热的辨治163
一、发热的概念与类型163
二、六经发热的病机及其特点164
三、几点体会与讨论166
第七节 恶寒、恶风的辨治168
一、恶寒、恶风的概念168
二、六经恶寒恶风的表现169
三、临证体会170
第九章 附篇173
第一节《伤寒论》的流传概况和价值173
第二节 伤寒与六经的涵义175
一、伤寒的涵义175
二、六经的涵义178
第三节《伤寒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81
第四节《伤寒论》制方遣药的特点183
第五节怎样学习《伤寒论》187
第六节《伤寒论》各家注解校勘意见选评194
第七节《伤寒论》有关针灸治疗的记载211
第八节《伤寒论》有关汤药煎服法的记载214
第九节 处方216
(附:古今衡量比较)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