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云南民族通史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云南民族通史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0406772.jpg)
- 朱映占,曾亮,陈燕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54822609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56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45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云南民族通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七章 明代的云南民族1
第一节 明军进入云南及对云南的治理1
一、明军进入云南1
二、明朝在云南加强政治制度建设2
三、明代云南的政区设置2
第二节 明代云南的民族7
一、与古代氐羌民族有源流关系的民族7
(一)乌蛮7
(二)和泥16
(三)么些18
(四)白人19
(五)古宗19
(六)西番20
(七)怒人、峨昌、力些、野人20
二、与古代百越民族有源流关系的民族21
(一)僰夷21
(二)土僚、侬人、沙人30
三、与闽濮有源流关系的蒲人和古剌32
四、汉族33
第三节 明代对川、滇乌蛮等民族的治理及其民族关系33
一、明朝平定沙定洲的反抗34
二、明朝对澂江府乌蛮的治理37
三、明朝对大理段氏的治理37
四、明朝对临安府乌蛮的治理38
五、明朝对楚雄府乌蛮、白人的治理40
六、明朝对广西府乌蛮的治理41
七、明朝对永宁、蒙化府乌蛮的治理41
八、明朝对曲靖府乌蛮等民族的治理42
九、明朝对姚安府、鹤庆府白人、乌蛮等民族的治理44
十、明朝对武定府、寻甸府乌蛮的治理46
十一、明朝对丽江府么些的治理49
十二、明朝对乌蒙、乌撒、东川、芒部等乌蛮的治理50
(一)明初对乌蒙、乌撒、东川、芒部的治理51
(二)以芒部陇氏土司为中心的内部纷争和明朝对芒部改土置流的失败54
(三)东川土司因承袭产生的“阿堂之乱”及明政府对这一问题的处置56
(四)影响滇川黔三省稳定的乌撒土司继承纷争57
(五)朝廷对乌蒙等部行政区划的调整58
(六)朝廷对马湖、建昌卫乌蛮的治理60
第四节 明对云南民族杂居区僰夷等民族的治理及其民族关系62
一、明对景东府僰夷的治理及民族关系62
二、明对广南府侬人的治理及民族关系63
三、明对镇沅府僰夷的治理及民族关系65
四、明对孟定僰夷的治理及民族关系65
五、明对元江府僰夷的治理及民族关系66
六、明对永昌府、新化州、威远州、湾甸州、镇康州、大侯长官司僰夷等民族的治理及民族关系67
第五节 明对云南边疆羁縻治理下聚居僰夷的治理及其民族关系69
一、明朝对孟艮僰夷的治理及民族关系69
二、明对麓川僰夷思氏家族的治理及民族关系69
(一)思伦发归附明朝与明朝帮助思伦发平定内部纷争69
(二)麓川思任发、思机发的反叛及王骥三征麓川72
(三)明对陇川宣抚司的治理及民族关系74
三、明对缅甸宣慰司的治理及缅甸莽氏建立洞吾王朝75
四、明对干崖、潞江、南甸、芒市、者乐甸等僰夷的治理及民族关系78
五、明对木邦、孟密、孟养僰夷的治理及因麓川之乱而产生的分离80
(一)木邦的内乱及其被缅甸洞吾王朝占有80
(二)孟密安抚司的内乱及其被缅甸洞吾王朝占有82
(三)孟养各部的纷争与缅甸洞吾王朝最后占有孟养83
六、明对车里、老挝、八百媳妇僰夷的治理及其民族关系85
(一)车里与明朝的紧密联系及缅甸洞吾王朝占有车里85
(二)老挝宣慰使司的设立及其与安南的关系86
(三)八百宣慰使司的建立及被缅甸占有87
第六节 明代对蒲人的治理88
一、明对顺宁府蒲人的治理88
二、明对潞江安抚司蒲人的治理89
第八章 清代的云南民族90
第一节 清代早中期的云南90
一、清军入滇及清代云南政区的调整与设置90
(一)清军入滇90
(二)清代云南的政区设置与调整90
二、清朝早中期对云南的治理95
(一)吴三桂在云南的反叛与灭亡95
(二)清代云南政治、经济政策的变革96
三、清代早中期云南的改土归流97
(一)清代云南土司制度的继续推行与改土归流的酝酿97
(二)乌蛮土司的内乱与鄂尔泰在云南的改土归流99
(三)清代云南仍保留的级别较低的土官100
四、清代早中期云南的经济103
第二节 清代晚期的云南107
一、清代晚期清王朝对云南边疆的治理107
二、夏瑚对怒江地区的考察与治理109
三、清代晚期清王朝在云南边疆地区的改土归流111
(一)晚清时期云南边疆地区的形势111
(二)晚清时期朝廷对云南边疆土司制度的调整113
(三)清王朝为保证改土归流而进行的军事部署115
第三节 英法入侵云南及清王朝在云南的边防建设117
一、英法入侵云南与云南边疆的变化118
(一)英法入侵云南与近代边界线的变化118
(二)清王朝对英法入侵的反应119
二、清王朝对云南边疆的控制与布防120
三、边防建设中的云南土兵122
第四节 清代的云南民族124
一、清代云南民族发展概说124
二、乌蛮诸部128
(一)云南府的乌蛮128
(二)武定直隶州的乌蛮131
(三)大理府的乌蛮132
(四)楚雄府的乌蛮134
(五)昭通府的乌蛮135
(六)广西直隶州的乌蛮136
(七)东川府的乌蛮137
(八)澄江府的乌蛮138
(九)蒙化厅的乌蛮138
(十)曲靖府的乌蛮139
(十一)元江直隶州的乌蛮141
(十二)临安府的乌蛮142
(十三)其他地区的乌蛮146
三、白人(民家)150
(一)云南府的白人150
(二)大理府的白人151
(三)丽江府的白人154
(四)楚雄府的白人154
(五)永昌府的白人155
(六)普洱府的白人155
四、和泥155
(一)临安府的和泥156
(二)元江直隶州的和泥157
(三)普洱府的和泥157
(四)其他的和泥158
五、么些159
六、卢蛮、力些160
七、峨昌161
八、苦葱162
九、结些、“野蛮”162
十、三撮毛163
十一、西番164
十二、倮黑164
十三、古宗165
十四、俅人166
十五、怒子167
十六、苗人和徭人167
(一)苗人167
(二)瑶(徭)人168
十七、摆夷169
(一)云南府的摆夷169
(二)楚雄府的摆夷169
(三)普洱府的摆夷169
(四)永昌府的摆夷171
(五)顺宁府的摆夷173
(六)镇沅直隶州的摆夷173
(七)景东直隶厅的摆夷174
(八)临安府的摆夷174
(九)元江直隶州的摆夷175
(十)其他地区的摆夷175
十八、侬人、僮人等175
十九、仲家与水户177
(一)仲家177
(二)水户178
二十、崩龙、古剌、卡瓦、蒲蛮等民族179
(一)崩龙179
(二)古剌、卡瓦179
(三)蒲人180
二十一、云南的其他相关民族181
(一)蒙古族181
(二)满族181
(三)回回182
(四)汉族183
二十二、清代云南民族文化的变迁185
第五节 清代英法入侵云南及云南各民族与英法的关系188
一、英国、法国入侵云南188
(一)英国对云南的侵略188
(二)法国对云南的侵略191
二、云南各民族与英法侵略者的关系192
(一)云南各民族反抗侵略者侵占家园的斗争192
(二)反对殖民者宗教侵略的斗争193
(三)反抗侵略者攫取路矿权的斗争195
(四)官府组织发动的反侵略斗争196
第六节 清代云南民族的内部关系199
一、滇西回民大起义199
(一)起义前夕的回汉民族关系199
(二)滇西回民起义200
(三)起义期间的回汉民族关系201
二、哀牢山彝族起义203
(一)起义的缘起及过程203
(二)起义军的民族政策及民族关系205
三、倮黑的起义207
四、云南各民族的友好交流207
五、云南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209
(一)汉民与回民之间的纷争209
(二)其他的民族矛盾212
第九章 民国时期的云南民族214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云南214
一、民国时期云南的政治形势214
二、民国时期云南民族地区的政区设置216
三、民国时期云南仍然保留的土司218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云南民族220
一、民国时期对云南民族的认识与研究220
二、民国时期云南各县的少数民族228
(一)昆明县、呈贡县、昆阳县的少数民族228
(二)富民县、嵩明县、寻甸县的少数民族228
(三)安宁县、易门县、禄丰县、罗次县的少数民族228
(四)宜良县的少数民族229
(五)澄江县、玉溪县的少数民族229
(六)通海县、河西县的少数民族229
(七)峨山县、华宁县的少数民族229
(八)泸西县、弥勒县、路南县的少数民族230
(九)开远县的少数民族230
(十)马龙县、曲靖县、沾益县、陆良县的少数民族230
(十一)师宗县、罗平县、平彝县、宣威县的少数民族231
(十二)禄劝县、元谋县、武定县、广南县的少数民族231
(十三)楚雄县、镇南县、双柏县、牟定县、盐兴县的少数民族231
(十四)大姚县、姚安县、盐丰县、永仁县的少数民族232
(十五)祥云县、弥渡县、宾川县、凤仪县的少数民族232
(十六)大理县、邓川县、洱源县的少数民族232
(十七)漾濞县、永平县的少数民族232
(十八)保山县、云龙县的少数民族232
(十九)昭通县、永善县、绥江县、盐津县、彝良县、大关县、威信县、鲁甸县、巧家县的少数民族233
(二十)文山县、砚山县的少数民族233
(二十一)丘北县、广南县、西畴县的少数民族233
(二十二)富宁县的少数民族233
(二十三)马关县、屏边县的少数民族234
(二十四)建水县、蒙自县、个旧县、石屏县的少数民族234
(二十五)元江县、新平县的少数民族234
(二十六)金平县、龙武设治局、宁洱县的少数民族235
(二十七)思茅县、墨江县、六顺县、澜沧县的少数民族235
(二十八)车里县、佛海县、南峤县的少数民族236
(二十九)江城县、镇越县、景谷县的少数民族236
(三十)镇沅县、沧源设治局、宁江设治局的少数民族237
(三十一)顺宁县、昌宁县、云县、镇康县的少数民族237
(三十二)景东县、缅宁县、双江县的少数民族237
(三十三)蒙化县、耿马设治局、腾冲县、龙陵县的少数民族238
(三十四)泸水设治局、梁河设治局、盈江设治局、莲山设治局的少数民族238
(三十五)陇川设治局、潞西设治局、瑞丽设治局的少数民族239
(三十六)丽江县、中甸县、维西县的少数民族239
(三十七)鹤庆县、剑川县、兰坪县、华坪县、永胜县的少数民族239
(三十八)德钦设治局、福贡设治局、贡山设治局、碧江设治局、宁蒗设治局的少数民族240
(三十九)河口对汛区、麻栗坡对汛区的少数民族240
三、民国时期云南的少数民族人口240
(一)乌蛮(罗罗)的人口241
(二)白人的人口242
(三)摆夷的人口243
(四)苗人的人口243
(五)窝泥的人口243
(六)侬人等的人口244
(七)傈僳的人口244
(八)倮黑的人口244
(九)山头、景颇等的人口244
(十)么些的人口245
(十一)阿佤的人口245
(十二)瑶人的人口245
(十三)古宗的人口245
(十四)蒲蛮的人口245
(十五)怒子的人口245
(十六)阿昌的人口246
(十七)崩龙的人口246
(十八)仲家的人口246
(十九)俅人的人口246
(二十)攸乐的人口246
(二十一)蒙古的人口246
(二十二)水人的人口246
四、民国时期云南各民族的相关文化246
(一)罗罗246
(二)白人247
(三)么些249
(四)窝尼249
(五)古宗250
(六)力些250
(七)俅人252
(八)怒子253
(九)西番254
(十)山头255
(十一)倮黑256
(十二)峨昌256
(十三)攸乐257
(十四)摆夷258
(十五)侬人259
(十六)仲家260
(十七)水人261
(十八)苗人262
(十九)瑶人263
(二十)蒲曼264
(二十一)崩龙265
(二十二)卡瓦266
第三节 民国时期云南的民族关系267
一、中华民国的民族平等政策及在云南的实践267
(一)民国时期的民族平等政策267
(二)民国时期民族平等政策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实践268
二、民国时期云南的土、流关系273
三、民国时期云南的改土归流275
四、云南各民族反抗徭役的斗争278
五、云南各族人民与外国侵略者的关系278
(一)外国侵略者对云南边疆民族关系的挑拨278
(二)云南人民反抗英国侵占班洪的斗争281
(三)云南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282
(四)云南各民族中华民族认同的升华284
六、云南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286
(一)友好交往286
(二)矛盾与冲突287
第四节 民国时期云南民族文化的变迁288
一、民国前后云南文化交流途径的发展、变化与局限性288
(一)以商业贸易为途径的文化交流与变迁288
(二)农业上的交流290
(三)以传统政治经济中心城市为中心的文化传播交流模式291
二、民国时期的边政建设与文化变迁292
三、民国时期的工业化进程与文化变迁295
(一)近代工业化进程对文化变迁领域与区域的影响295
(二)商品倾销对文化变迁区域的影响297
(三)中心城市文化交流功能的加强299
(四)工业化进程中社会组织的完善与作用的发挥300
第十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云南民族303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云南303
一、社会变革与政治运动303
二、云南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305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民族识别308
四、云南的社会历史调查313
五、云南的政区调整与民族自治地方设置316
第二节 云南与氐羌民族有源流关系的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各民族319
一、彝族319
(一)民族识别与彝族支系的分布319
(二)彝族各支系的文化321
二、白族333
三、纳西族334
四、哈尼族335
(一)哈尼族的支系335
(二)哈尼族各支系的文化337
五、藏族339
六、傈僳族340
七、独龙族341
八、怒族343
九、普米族344
十、拉祜族346
十一、景颇族347
十二、阿昌族347
十三、基诺族348
第三节 云南与百越民族有源流关系的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各民族349
一、傣族349
二、壮族350
(一)云南壮族的由来350
(二)对壮族内部特殊群体的识别归并351
(三)云南壮族各支系的文化352
三、布依族354
四、水族354
第四节 云南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民族355
一、苗族355
二、瑶族355
第五节 云南与蒲蛮有源流关系的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各民族357
一、佤族357
二、布朗族358
(一)对布朗族的识别及布朗族的相关文化358
(二)克木人、芒人识别归并为布朗族360
三、德昂族361
第六节 其他民族361
一、汉族361
二、满族362
三、蒙古族363
四、回族364
第七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云南的民族关系与民族工作364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云南的民族工作与民族关系365
(一)疏通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365
(二)土地改革成为民族平等的重要保障369
(三)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371
(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373
二、1957年至1966年曲折发展的云南民族关系373
(一)政治方面373
(二)经济方面376
(三)阶级问题与民族问题混淆对云南民族关系的影响378
三、“文化大革命”十年云南的民族工作与民族关系379
四、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的民族工作与民族关系382
(一)对受到破坏的民族关系进行调整382
(二)以改革开放与发展市场经济建设改善云南民族关系384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云南民族关系中存在的问题385
第八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云南民族文化的变迁386
一、1950年至1978年云南民族文化的变迁386
(一)国家行政力量直接作用下的制度文化变迁386
(二)文化变迁的不均衡性387
二、1978年至今云南民族文化变迁的特点395
(一)现代教育与民族文化变迁396
(二)现代科技与民族文化变迁396
(三)大众传媒与文化变迁398
大事记403
附录一:云南民族自治地方一览表446
一、自治州(8个)446
二、自治县(29个)446
附录二:云南少数民族称谓简表448
附录三:《关于规范使用少数民族称谓和云南省少数民族有关数据的意见》451
附录四:云南省跨境民族境外分布情况453
后记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