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20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研究
  • 陈其泰主编;陈其泰,许殿才,沈颂金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7227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83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4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0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20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的形成1

第一节 乾嘉学术奠定的基础1

第二节 四大新史料发现的刺激26

第三节 新史学思潮和新文化运动的推动31

第四节 西方史学思想和方法的影响43

第二章 王国维、陈寅恪、陈垣历史考证的重大成就55

第一节 王国维历史考证的卓越贡献55

一、甲骨文、金文研究56

(一)甲骨文、金文的搜集、刊印与研究57

(二)甲骨文研究成就59

(三)青铜器铭文研究成就66

二、汉晋木简研究71

(一)汉晋木简研究缘起71

(二)汉晋木简研究成就73

三、敦煌学和蒙元史研究80

(一)敦煌学研究81

(二)蒙元史研究89

第二节 陈寅恪治“民族文化之史”的出色成果94

一、论隋唐制度之渊源95

二、探讨唐代政治史的基本线索112

三、开拓诗文证史的新领域122

四、诸多领域的建树和治史的“通识”130

第三节 陈垣:宗教史与文献学的宝贵建树142

一、开拓多种宗教史研究领域142

二、建立科学的文献学及历史辅助学科的努力146

三、元史研究的创获155

四、晚年学术的升华160

第一节 胡适与历史考证171

第三章 胡适、顾颉刚、傅斯年历史考证的理论和风格171

一、胡适的治学方法及观点172

二、历史考证的成就177

三、禅宗史研究183

四、小说考证及《水经注》研究187

第二节 顾颉刚疑古辨伪的主要成果196

一、古史辨伪观点的形成196

二、《尚书》研究206

三、先秦和汉代学术思想研究214

第三节 傅斯年的史料学观点和古史考证220

一、史料学观点220

二、古史考证226

三、领导史语所的工作234

一、孟森的明清史研究239

第四章 新历史考证学在断代史和专史领域的成就239

第一节 孟森、吕思勉和岑仲勉239

(一)清之先世和八旗制度考实240

(二)清初史事人物考辨242

(三)明代史事考评247

二、吕思勉的断代史研究249

(一)贯通研究的眼光250

(二)先秦和秦汉史考证253

(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史考证256

三、岑仲勉的隋唐史研究261

(一)隋唐史研究的成就261

(二)西北史地及突厥史研究266

一、钱穆的古史考证271

第二节 钱穆和汤用彤271

(一)《刘向歆父子年谱》272

(二)《先秦诸子系年》276

(三)钱穆考证学的局限性281

二、汤用形的宗教史研究283

(一)佛教史研究284

(二)魏晋玄学研究292

第五章 1949年以后中国内地新历史考证学的进展298

第一节 徐旭生和陈梦家298

一、徐旭生的古史传说研究298

(一)《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299

(二)夏文化探索的首倡者304

(一)甲骨文研究308

二、陈梦家的古史考证成就308

(二)《尚书》研究313

(三)汉简研究316

第二节 徐中舒、唐长孺和谭其骧321

一、徐中舒的古史研究321

(一)“三重证据法”——古史研究的拓展322

(二)中国文明起源的考古学研究326

(三)巴蜀文化研究的开拓者329

二、唐长孺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334

(一)魏晋南北朝文化研究335

(二)魏晋南北朝民族研究339

(三)吐鲁番文书的整理与研究342

三、谭其骧的历史地理学研究347

(一)秦汉疆域行政区研究348

(二)黄河变迁史研究350

(三)移民史研究353

(四)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356

第六章 1949年以后中国台湾香港地区新历史考证学的进展361

第一节 劳榦和严耕望361

一、劳榦的汉简和汉史研究361

(一)汉简研究362

(二)汉史研究369

二、严耕望与古史考证372

(一)政治制度史研究373

(二)历史人文地理研究378

第二节 饶宗颐和张光直387

一、饶宗颐与史学考证387

(一)甲骨学研究388

(二)敦煌学研究391

(三)简帛学研究394

(四)宗教史研究397

(五)潮汕文化研究400

二、张光直的考古学文化研究405

(一)夏商周三代文化研究406

(二)文明起源的新探索410

第七章 新历史考证学的方法论思考和展望416

第一节 新历史考证学的方法论思考416

一、扩大史料范围,发现新问题416

二、推进史学科学化的努力427

三、探求历史的深层认识444

第二节 新历史考证学与唯物史观的关系及其展望4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