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白族传统民居营造技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白族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 宾慧中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84676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16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226页
  • 主题词:白族-民居-建筑艺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白族传统民居营造技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 绪论1

0.1 白族传统民居研究背景及研究价值1

0.2 华夏少数民族民居及匠艺研究的可能方向4

第1章 白族传统建筑的悠远历史7

1.1 白族传统建筑历史文化7

1.1.1 远逝的文明7

1.1.2 南诏、大理国的光辉11

1.1.3 元、明、清时期的文化飞跃17

1.2 白族民居分类及源流19

1.2.1 结构体系分类及源流19

1.2.2 空间组合分类26

1.2.3 白族传统民居文化演进模式27

第2章 白族传统民居的内涵及特质29

2.1 构成要素29

2.1.1 平面组合模式29

2.1.2 建筑空间构成元素33

2.1.3 装饰装修艺术36

2.2 传承与演化39

2.2.1 集体心理认同39

2.2.2 适应性变迁42

2.2.3 传统民居构图模式之外延44

第3章 白族传统民居木构技术体系47

3.1 常用木构架结构形式47

3.1.1 木构架结构体系分类47

3.1.2 木构架结构体系抗震效应50

3.2 榫卯节点构造53

3.2.1 常用榫头与卯口54

3.2.2 构件节点榫卯构造61

3.2.3 与中原官式大木建筑榫卯构造比较63

3.3 构架程式化榫卯秩序67

3.3.1 构架名称及柱位排列67

3.3.2 构件榫头样式及程式化榫卯秩序68

3.4 营造口诀中的常用构架尺度及经验技术71

3.4.1 传说中的《木经》72

3.4.2 常用构架尺度73

3.4.3 经验性技术76

3.5 木构架结构体系演变77

3.5.1 构架结构体系主次关系演变78

3.5.2 构架空间尺度及用料大小演变78

3.5.3 不同时期木构架构件改变79

第4章 匠师驾驭的营造技术核心83

4.1 整体设计理念83

4.1.1 木料估算及运用83

4.1.2 含墨、收墨与减墨心86

4.1.3 构架起山与屋面一抖水86

4.1.4 柱子踩墨与下欠88

4.1.5 营造禁忌与趋吉观念90

4.2 木作加工工具91

4.2.1 解木工具92

4.2.2 穿剔工具94

4.2.3 平木工具95

4.2.4 尺类工具95

4.2.5 辅助工具97

4.3 套榫板及榫卯模数化98

4.3.1 套榫板制作与使用原则98

4.3.2 套榫板规格模数化100

4.3.3 构件榫卯模数化101

4.4 套榫法及相关讨退技术比较102

4.4.1 榫卯讨退技术初探102

4.4.2 套榫法操作过程103

4.4.3 套榫法与北方官式建筑讨退法之比较107

4.4.4 套榫法与福建地区记数图之比较111

4.5 解读掌墨山神的施工图——在木料上画墨线113

4.5.1 设计理念与加工制作转化点113

4.5.2 把握构架整体空间概念114

4.5.3 常用画墨线标记法115

4.5.4 画柱料卯口墨线117

4.5.5 画梁、方料榫头墨线129

第5章 白族传统民居营造过程及仪式133

5.1 择址定位打地基133

5.1.1 择址定位133

5.1.2 动土仪式134

5.1.3 打地基、砌墙基134

5.2 下料、动工与“圆木架马”仪式135

5.2.1 木料估算、备料135

5.2.2 开工准备137

5.2.3 “圆木架马”仪式138

5.3 木料加工139

5.3.1 工期安排139

5.3.2 木料加工过程139

5.3.3 杨宅每日施工进度概述142

5.4 穿架与“送木气”仪式146

5.4.1 木料穿架146

5.4.2 “送木气”仪式150

5.5 立木竖房与“上红梁”仪式153

5.5.1 倾村相助——立木竖房153

5.5.2 喜庆欢腾——“上红梁”仪式156

5.5.3 尊师重礼——拜谢掌墨山神159

5.6 校正屋架160

5.6.1 原理、方法与工具160

5.6.2 正平160

5.6.3 校直161

5.6.4 检查并稳固构架163

5.7 夯筑土墙164

5.7.1 材料与工具164

5.7.2 土墙的夯筑过程165

5.8 安装椽子168

5.8.1 尺度计算与备料168

5.8.2 钉椽子169

5.9 屋顶?瓦与“合龙口”仪式171

5.9.1 撒干瓦171

5.9.2 实盖瓦与“合龙口”仪式176

5.9.3 “安龙谢土”仪式与乔迁习俗179

5.9.4 水乳交融的营造与仪式180

第6章 白族传统建筑匠师略论183

6.1 滇派匠作体系183

6.1.1 滇西北剑川匠系183

6.1.2 滇南通海匠系184

6.2 白族传统建筑匠师及师承186

6.2.1 文献记录、民间传颂的历代白族匠师186

6.2.2 当代白族匠师的建筑实践191

6.2.3 白族匠师的传统师承193

附录A 白族传统建筑构件称谓白语、汉语对照释名195

附录B 白族传统民居营造术语注释简表206

附录C 白族匠师访谈实录表210

主要参考文献213

后记2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