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化学自动化免疫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临床化学自动化免疫分析](https://www.shukui.net/cover/7/34278731.jpg)
- 吴健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85825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临床化学自动化免疫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基本理论与技术3
第一章 抗体及其制备技术3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分类3
一、免疫球蛋白的结构3
二、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与分类5
三、抗体的实际应用7
第二节 抗体的制备与鉴定7
一、特异性抗血清(多克隆抗体)的制备7
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9
三、抗体分子片段的制备11
四、双特异性抗体11
五、基因工程抗体13
第三节 抗体的质控与保存17
一、用于免疫学检测的抗体特性及质量评价17
二、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的比较21
三、抗体的保存21
一、抗原的特性23
第二章 抗原及抗原抗体反应23
第一节 抗原的特性与分类23
二、抗原的分类26
第二节 抗原的制备28
一、天然抗原的制备28
二、人工抗原的制备29
第三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30
第四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33
第五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34
第三章 免疫学检测中使用的固相载体36
一、红细胞36
二、聚苯乙烯胶乳36
三、聚苯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制品37
四、微孔滤膜38
五、脂质体40
六、免疫磁性微珠44
第一节 免疫比浊测定法48
一、免疫比浊测定法的基本类型48
第四章 临床化学--免疫检测技术48
二、免疫比浊测定法的主要影响因素51
第二节 荧光免疫分析技术52
一、荧光免疫标记技术52
二、荧光免疫分析技术54
第三节 放射免疫分析技术57
一、放射免疫分析58
二、免疫放射分析60
第四节 酶免疫分析技术62
一、酶免疫分析技术常用的示踪酶及其底物63
二、酶免疫分析技术66
第五节 生物素与亲合素标记技术72
一、生物素与亲合素的生物学特性73
二、生物素与亲合素标记技术74
三、生物素--亲合素试验系统的基本方法76
第六节 发光免疫分析技术79
一、化学发光与生物发光80
二、发光标记物与发光标记技术83
三、发光免疫分析技术89
四、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92
五、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97
第五章 免疫传感技术101
第一节 传感器的基本知识101
一、传感器定义101
二、传感器的基本结构102
三、传感器的分类107
四、传感器的应用108
一、微生物传感器109
第二节 生物传感器109
二、酶传感器111
三、DNA生物传感器112
四、免疫传感器119
第三节 免疫传感器传感膜与成膜技术120
一、分子识别与传感器的选择性120
二、分子合成与分子组装131
第四节 几类重要的免疫传感器135
一、电化学免疫传感器135
二、光学免疫传感器146
第五节 DNA蕊片技术及其应用149
一、DNA蕊片的概念149
二、DNA蕊片的构造(制备)149
三、杂交与信号检测150
四、应用151
第六章 流式免疫微球分析技术155
第一节 实验设备的特点155
第二节 主要实验器材与试剂157
一、微球载体157
二、荧光素和荧光素标记抗体158
三、封闭剂与稀释液158
四、标准品与质控物质159
第三节 流式免疫微球分析技术检测中的几个问题159
一、本底显色与方法的特异性159
二、定量范围与方法的敏感性160
一、类均相反应法检测血清AFP161
第四节 流式免疫微球分析技术的几种主要反应模式161
二、全血FFIA法检测β2-微球蛋白(β2-M)162
三、双重靶物质同步分析法检测血清中AFP与hCG163
二、靶值165
三、精密度165
四、准确度165
一、真值165
第一节 基本概念165
第七章 临床化学免疫分析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165
五、误差166
六、灵敏度166
七、特异度166
八、符合率166
九、回收试验166
十、漂移167
十一、变量167
十六、随机化168
十四、参数与统计量168
十五、抽样误差168
十二、同质与变异168
十三、总体与样本168
十七、概率169
十八、正态分布及应用169
第二节 临床免疫分析的评价170
一、灵敏度和特异度170
二、阳性和阴性预测值170
三、ROC曲线171
五、似然比176
四、现患率与临床应用176
六、临床使用的可信限分析177
七、正常上限178
第三节 标准曲线的制备(拟合)179
一、基本概念179
二、线性变换180
三、正态转换180
四、标准曲线的拟合180
六、相关与回归181
五、绘图181
七、标准曲线拟合法实例187
八、实验数据回归方程的优选189
第四节 临床化学免疫检验质量控制191
一、室内质量控制191
二、临床化学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191
三、质控图192
四、改良MONICA质控图195
五、建立多系统的室内质控体系196
六、室间质量控制198
第八章 影响临床化学检验结果的因素202
第一节 血液标本的采集202
一、采血时间的选择202
二、采血方式的选择203
第二节 标本处理204
一、血清和血浆204
二、抗凝剂及保护剂的选择204
三、标本的保存及运输204
四、某些药物的影响205
三、黄疸205
五、巨酶205
第三节 血液标本检测结果的干扰因素205
一、脂血205
二、溶血205
第四节 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生物学因素206
一、生理因素206
二、生活习性207
第五节 临床化学实验室管理与有关影响因素207
一、实验室的环境与控制207
二、实验操作人员的培训与提高209
三、标准品与质控物210
四、试剂的储存与质量控制211
五、实验仪器与常用器材的处理及校正212
六、本底信号及其控制办法213
七、检测范围与钩状效应214
第一节 自动化速率散射比浊仪219
ARRAY?360全自动速率散射免疫浊度测定系统219
第九章 临床化学-免疫分析的自动化仪器219
下篇 自动化免疫分析仪器与临床应用219
第二节 自动化酶联免疫分析仪221
一、COBAS?COREⅡ型全自动任选式酶免分析仪221
二、ES300型全自动酶免分析仪222
第三节 自动化荧光免疫分析仪225
一、AXSYM?全自动任选式酶免发光分析系统225
二、VIDAS全自动荧光酶标免疫测试系统227
三、Auto DELFIA?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系统229
第四节 自动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232
一、ACS:180?SE和ACS:CENTAUR?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232
二、Virtos ECi全自动任选式增强化学发光酶免分析系统234
三、Access?全自动微粒子酶放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237
四、IMMULITE?2000型全自动任选式酶放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239
五、ELECSYS?2010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241
第十章 特定蛋白质测定245
一、血清前白蛋白245
二、白蛋白245
四、β2-微球蛋白246
三、α1-微球蛋白246
五、α1-抗胰蛋白酶247
六、α1-酸性糖蛋白247
七、α2-巨球蛋白248
八、结合珠蛋白248
九、铜蓝蛋白249
十、转铁蛋白249
十一、血清铁蛋白250
十二、抗凝血酶-Ⅱ250
十三、血浆纤维蛋白原251
十四、C反应蛋白251
十五、类风湿因子252
十六、抗链球菌溶血素“O”252
十七、载脂蛋白A-Ⅰ和载脂蛋白B252
十八、脂蛋白(a)253
第一节 垂体激素255
一、人生长激素255
第十一章 内分泌激素测定255
二、抗利尿激素256
三、促甲状腺素256
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57
五、卵泡刺激激素257
六、黄体生成素258
七、催乳素258
一、血清总甲状腺素259
第二节 甲状腺激素和甲状旁腺激素259
八、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259
二、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260
三、血清游离T3和游离T4261
四、血清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261
五、血清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261
六、血清降钙素262
七、甲状旁腺素262
第三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263
一、皮质醇263
三、尿17-酮类固醇264
二、尿17-羟皮质类固醇264
四、醛固酮265
第四节 性激素266
一、血浆睾酮266
二、血浆双氢睾酮267
三、血雌二醇267
四、血总雌三醇267
一、血清胰岛素268
第五节 胰岛激素268
五、血浆孕酮268
二、血清C肽269
三、血浆胰高糖素269
第十二章 肿瘤标志物测定271
第一节 肿瘤标志物的类型与标准272
一、类型272
二、标准272
第二节 肿瘤标志物应用价值272
二、癌胚抗原275
第三节 常用肿瘤标志物275
一、甲胎蛋白275
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276
四、前列腺酸性磷酸酶276
五、糖链抗原19-9277
六、糖链抗原50277
七、癌抗原125278
八、癌抗原15-3278
九、糖链抗原549279
十、糖链抗原72-4279
十一、鳞状细胞癌抗原279
十二、组织多肽抗原280
十三、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280
十四、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81
十五、β2-微球蛋白282
十六、α-L-岩藻糖苷酶282
十九、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283
十八、降钙素283
十七、类粘蛋白肿瘤相关抗原283
二十、人胰弹性蛋白酶Ⅰ284
二十一、谷胱甘肽S-转移酶284
第四节 肿瘤标志物测定的影响因素285
肿瘤标志物的合理应用及注意事项286
第十三章 心脏疾病标志物288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酶学测定288
二、乳酸脱氢酶289
一、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89
三、乳酸脱氢酶同工酶290
四、肌酸激酶291
五、肌酸激酶同工酶291
六、α-羟丁酸脱氢酶292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时常用心肌结构蛋白的测定293
一、肌红蛋白293
二、肌钙蛋白294
二、药物浓度监测的临床指征297
一、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297
第一节 概述297
第十四章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297
三、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的选择298
四、样品的处理298
五、治疗药物监测的程序298
第二节 常用药物的浓度监测299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299
二、氨甲喋呤300
三、苯妥英300
四、苯巴比妥300
五、茶碱301
六、环孢霉素301
七、奎尼丁301
八、地高辛302
附录305
A 中英文对照索引305
B 部分生产自动化免疫分析仪的公司在上海和北京等地办事处通讯录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