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设备工程与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设备工程与管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4214408.jpg)
- 徐扬光主编;上海市设备管理协会组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80205X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485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506页
- 主题词:设备 设备管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设备工程与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代号1
第一篇 总论1
第1章绪论1
1.1设备管理发展概况1
1.1.1设备管理发展简史1
1.1.2传统设备管理的局限性2
1.1.3设备综合管理学科的产生3
1.2国外设备管理现况简介3
1.2.1英国的设备综合工程学3
1.2.2美国的后勤学5
1.2.3日本的全员生产维修8
1.2.4苏联设备计划预修制的近况11
1.3设备综合管理的基本内容14
1.3.1设备综合管理的含义14
1.3.2设备综合管理的特点15
1.3.3综合管理与前期管理17
1.4我国设备管理简况18
1.4.1建国以来设备管理工作概况18
1.4.2当前我国设备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19
第2章设备寿命周期的理论基础22
2.1设备工程的系统处理22
2.1.1设备、设备工程和设备管理22
2.1.3设备工程的内容24
2.1.2设备寿命周期的系统处理方法24
2.1.4设备综合管理的三个侧面25
2.2设备管理与生产经营活动27
2.2.1设备管理在生产活动中的地位27
2.2.2现代设备管理的特点28
2.2.3 企业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29
2.3设备寿命周期费用与综合效率30
2.3.1寿命周期费用曲线30
2.3.2寿命周期费用的估算32
2.3.3设备综合效率37
2.3.4费用效率38
2.4.1收益方程式39
2.4设备寿命周期的收益分析39
2.4.2设备寿命周期的最大收益40
2.4.3设备寿命40
第3章设备工程的组织和教育42
3.1设备工程的组织原则和职能42
3.1.1设备工程的组织原则42
3.1.2设备工程的组织职能44
3.2设备工程管理的组织形式46
3.2.1设备综合管理的组织形式46
3.2.2设备维修管理的组织形式49
3.3.1设备工程管理人员的配备50
3.3设备工程管理人员的配备和素质要求50
3.2.3典型的组织机构与人员配备50
3.3.2维修人员的配备53
3.3.3设备工程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55
3.3.4维修人员的素质55
3.4设备制造和维修能力的配置56
3.4.1设备制造设备能力的配置56
3.4.2维修能力的配置56
3.5设备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58
3.5.1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58
3.5.2设备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61
3.5.3设备维修工人的培训61
4.1.1设备规划的概念64
4.1.2设备规划的基本内容64
第二篇 规划工程64
4.1设备规划概述64
第4章设备规划管理64
4.1.3设备规划的工作程序66
4.2设备的研究和开发68
4.2.1设备的生命周期68
4.2.2设备的更新换代68
4.2.3对新设备的技术经济特性要求70
4.2.4新设备的开发方式71
4.3.2设备设计的管理程序72
4.3.1自制设备的作用72
4.3设备的设计管理72
4.3.3设备设计的基本要求74
4.4设备的制造和购置管理75
4.4.1设备的试制管理75
4.4.2设备的制造管理76
4.4.3设备的购置管理78
4.5设备安装与使用初期管理79
4.5.1设备安装工程的管理79
4.5.2设备使用初期的管理82
5.1设备投资概述83
5.1.1投资的含义83
第5章设备投资决策83
5.1.2设备投资的类别84
5.1.3设备投资的原则84
5.1.4投资的来源85
5.2资金的时间价值87
5.2.1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87
5.2.2现金流量89
5.2.3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90
5.3设备投资的评价方法93
5.3.1投资回收期法94
5.3.2费用(成本)比较法95
5.3.3投资收益率法98
5.4.1盈亏平衡分析法100
5.4不确定性和敏感性分析100
5.4.2敏感性分析101
5.4.3概率分析102
5.4.4决策树计算法103
5.5设备租赁、外购和自制的技术经济分析105
5.5.1设备租赁的经济性分析105
5.5.2设备外购和自制的经济性分析107
第6章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108
6.1设备可靠性的基本概念108
6.1.1可靠性的含义108
6.1.2可靠性的特征量108
6.1.3常用的故障分布函数110
6.1.4设备的典型故障率曲线114
6.1.5设备寿命周期特征曲线分析116
6.1.6设备修理周期的预测118
6.2设备可靠性设计120
6.2.1可靠性设计的任务和方法120
6.2.2可靠性框图122
6.2.3可靠性预测123
6.2.4冗余性设计125
6.2.5可靠度分配126
6.3设备维修性的基本概念129
6.3.1维修性的含义129
6.3.3维修度函数130
6.3.2维修性的特征量130
6.3.4有效度132
6.4设备维修性设计135
6.4.1维修性的决定因素135
6.4.2维修性预测138
6.4.3维修性分配139
6.5可靠性、维修性和经济性140
6.5.1可靠性费用140
6.5.2维修性费用142
6.5.3总费用最佳化143
7.1.1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145
7.1设备资产的分类145
第7章设备的资产管理145
第三篇 维修工程(上)145
7.1.2设备资产的分类146
7.1.3重点设备分类管理147
7.2设备资产的计价和评估151
7.2.1设备资产的计价151
7.2.2设备新度系数151
7.2.3设备资产评估152
7.3设备资产的动态管理153
7.3.1设备验收和移交153
7.3.2设备的借用和租赁154
7.3.3设备的移装、封存和调拨154
7.4设备资产管理的基础资料155
7.3.4设备报废155
7.4.1设备资产编号156
7.4.2设备资产卡片156
7.4.3设备台帐157
7.4.4设备档案157
7.4.5设备统计158
7.5设备折旧158
7.5.1设备折旧的基本概念158
7.5.2计算折旧的方法159
7.5.3计提折旧的方式162
7.5.4设备折旧基金管理162
8.1.1合理配置的原则163
8.1设备的合理配置和使用163
第8章设备的使用和维护163
8.1.2设备的使用164
8.2设备的维护168
8.2.1设备维护的要求168
8.2.2设备维护的类别和内容169
8.2.3精、大、稀、关键设备的使用维护要求170
8.2.4设备维护的检查评比171
8.2.5区域维修责任制174
8.3设备的检查174
8.3.1日常检查175
8.4.1设备事故类别和性质178
8.4设备的事故管理178
8.3.3精度检查178
8.3.2定期检查178
8.4.2设备事故分析和管理179
8.4.3设备事故损失计算180
第9章设备检修管理181
9.1检修的意义和原则181
9.1.1检修的意义181
9.1.2检修的目标和内容181
9.1.3检修的原则182
9.2检修方式和体制183
9.2.1检修的基本方式183
9.2.2检修方式的选择185
9.2.3两种维修管理体制186
9.3现行的维修管理制度188
9.3.1维修类别188
9.3.2维修定额标准190
9.3.3修理周期定额和修理工作定额192
9.3.4重点设备管理198
9.4检修的计划管理198
9.4.1计划检修的方法198
9.4.2检修计划的编制199
9.4.3修前准备工作203
9.4.4检修计划的确定205
9.5.1检修施工管理206
9.5检修施工与作业管理206
9.5.2检修作业管理207
9.5.3缩短修理停机时间的措施208
9.6检修的技术管理209
9.6.1检修的技术基础工作209
9.6.2修理质量标准211
9.6.3磨损零件的更换原则212
9.6.4磨损零件的修理方法212
9.6.5修复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213
9.6.6修理质量检查和修后服务214
9.7.1设备大修理费用管理215
9.7检修的经济管理215
9.7.2车间维修费用管理216
9.7.3提高检修经济效益的途径217
9.8网络技术的应用218
9.8.1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218
9.8.2时间参数及其计算220
9.8.3网络技术的优化222
第10章润滑与密封管理225
10.1概述225
10.1.1设备润滑与密封管理的目的和任务225
10.1.2摩擦、磨损、润滑的基本知识226
10.2.1润滑材料的作用与分类229
10.2润滑技术229
10.2.2润滑油和润滑脂的质量指标231
10.2.3添加剂234
10.2.4常用润滑油和润滑脂的分类、标准和品种236
10.2.5润滑油和润滑脂选择依据239
10.3密封技术240
10.3.1泄漏分析240
10.3.2泄漏与密封分类242
10.3.3密封材料和密封装置242
10.3.4治漏标准247
10.4润滑与密封管理252
10.4.1管理体制与人员配备252
10.4.2制度的制订与管理程序的展开253
10.4.3润滑与密封管理的基础资料256
10.4.4润滑材料消耗定额的确定259
第11章备件管理262
11.1概述262
11.1.1备件及备件管理的含义262
11.1.2备件的分类262
11.1.3备件管理的目标和任务263
11.1.4备件管理的工作内容264
11.2备件的储备264
11.2.1确定备件储备的范围264
11.2.2备件的储备形式266
11.2.3备件的标准储备量——储备定额267
11.2.4经济批量的确定268
11.2.5库存订货控制方法271
11.2.6实用储备定额的确定277
11.3备件的技术和经济管理277
11.3.1备件的技术管理277
11.3.2备件的经济管理278
11.3.3提高备件管理经济效益的途径280
11.4备件库管理281
11.4.1备件库业务内容281
11.4.2备件库的组织形式和要求282
12.1技术状态管理概述284
12.1.1技术状态管理的含义284
第12章设备的技术状态管理284
第四篇 维修工程(下)284
12.1.2技术状态管理的基本内容285
12.2故障形态287
12.2.1什么是故障287
12.2.2故障的典型模式288
12.2.3故障发生的原因290
12.3故障分析与改进管理292
12.3.1故障信息数据的收集和统计292
1 2.3.2 故障分析方法293
12.3.3改进管理的主要措施302
12.4设备技术状态的综合评价方法305
12.4.1设备完好状态评定306
12.4.3设备工程能力分析307
12.4.2设备综合精度评定307
第13章设备的信息管理310
13.1信息与管理310
13.1.1信息的概念310
13.1.2信息的特征311
13.1.3信息与管理311
13.2设备管理的指标体系313
13.2.1政策性指标313
13.2.2专业管理指标314
13.2.3考核指标315
13.3设备的信息管理316
13.3.1设备管理的信息源316
13.3.2设备管理信息的分类318
13.3.3设备管理的信息流320
13.3.4设备管理信息的分析和应用320
13.4应用计算机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322
13.4.1建立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依据322
13.4.2应用计算机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323
13.4.3 企业使用计算机方式与设备信息系统的关系323
13.5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举例325
13.5.1系统的组成325
13.5.2系统的主要功能325
13.5.3系统的特点330
14.1.1设备故障诊断技术331
第14章状态监测与诊断技术331
14.1状态监测与诊断技术概述331
14.1.2设备状态监测333
14.1.3状态监测维修335
14.1.4状态维修方式的类别335
14.1.5监测和诊断方法总述336
14.2监测和诊断的主要方法339
14.2.1振动监测339
14.2.2温度监测346
14.2.3裂纹监测350
14.2.4磨损监测356
14.3状态监测与诊断技术的规程和管理359
14.3.1诊断对象和诊断技术的选择360
14.3.2建立状态维修系统364
14.3.3制订设备状态极限和劣化标准365
14.3.4数据整理和效果评定368
14.4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的应用实例370
1 4.4.1开展状态监测工作的程序370
14.4.2开展状态维修工厂的监测计划370
14.4.3生产过程状态监测的应用372
14.4.4机床运行状态监测的应用373
第15章设备的更新和改造375
15.1设备磨损的经济规律375
15.1.1设备的有形磨损375
15.1.2设备的无形磨损376
15.1.3设备的综合磨损377
15.2经济寿命的确定方法378
15.2.1经济寿命的概念378
15.2.2最大总收益法379
15.2.3最小年均费用法380
15.2.4劣化数值法381
15.3设备大修理的技术经济分析384
15.3.1设备大修理的技术经济实质384
15.3.2评定设备大修理经济界限的方法386
15.4设备技术改造的技术经济分析387
15.4.1设备技术改造的意义387
15.4.2设备技术改造的技术经济分析388
15.4.3设备技术改造的工作程序390
15.5设备更新决策392
15.5.1设备更新的意义392
15.5.2设备更新的途径和对象392
15.5.3设备更新的技术性分析394
15.5.4设备更新的经济性分析394
15.5.5设备更新计划的编制和实施396
第五篇 动力工程与安全环保工程398
第16章动能与动力设备管理398
16.1概述398
16.1.1动力管理在工业企业中的地位398
16.1.2动力设备及其管理范围398
16.1.3动力设备的特殊性399
16.1.4动力设备管理的任务400
16.1.5动力管理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402
16.1.6企业动力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和组织机构402
16.2动能和动力设备的运行管理405
16.2.1动力设备安全运行要求405
16.2.2动力设备事故的防范和处理406
16.2.3动力设备的状态管理407
16.2.4企业动能生产运行管理409
16.3动力设备的维修管理413
16.3.1动力设备维修概述413
16.3.3动力设备维修定额管理415
16.3.2动力设备修理周期415
16.3.4动力设备的典型修理内容举例423
16.4动能的经济管理425
16.4.1动能经济管理的目标和任务425
16.4.2动能的经济核算426
16.4.3控制动能消耗计划427
16.5压力容器管理428
16.5.1概述428
16.5.2压力容器的使用和管理430
16.5.3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432
16.5.4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434
16.5.5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435
17.1.1设备安全工程的发展过程437
第17章设备的安全与环保工程437
17.1设备安全工程与人机系统437
17.1.2人机系统简介438
17.1.3实现设备安全的基本原则440
17.1.4设备安全工程学的方法论441
17.1.5评价系统(设备)的安全性441
17.2设备工程与安全生产442
17.2.1工厂事故概述442
17.2.2事故原因分析443
17.2.3设备的安全技术446
17.3设备工程与环境保护447
17.3.1环境与环境保护447
17.3.2设备与公害448
17.3.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449
17.3.4水质污染及其防治措施452
17.3.5噪声及其控制方法454
参考文献458
附录459
表Ⅰ 指数函数表459
表Ⅱ 泊松分布表460
表Ⅲ正态分布表463
表Ⅳ正态分布的双侧分位数(uα)表465
表Ⅴ国产常用润滑油脂质量指标465
表Ⅵ利息系数表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