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陆侃如冯君合集 第11卷 中古文学系年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陆侃如冯君合集 第11卷 中古文学系年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3863804.jpg)
- 陆侃如著;袁世硕,张可礼主编;陆侃如,冯沅君著译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ISBN:753365458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832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3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陆侃如冯君合集 第11卷 中古文学系年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卷六491
魏齐王芳嘉平三年(公元二五一年)491
夏侯玄迁太常491
孙该迁陈郡太守491
阮籍为司马师从事中郎,作《鸠赋》491
程晓为黄门侍郎,上疏请罢校事官491
孙楚遭祖父丧492
成公绥作《乌赋》、《天地赋》及《司马公诔》492
嘉平四年(公元二五二年)493
韦诞迁光禄大夫493
应璩卒493
韦昭为太史令,撰《吴书》494
傅嘏迁尚书,对诏访征吴三计495
贾充参大将军军事496
薛莹为秘府中书郎,亦撰《吴书》496
杜预遭父丧496
陈寿师事谯周496
嘉平五年(公元二五三年)496
韦诞逊位,作《叙志赋》,卒于家497
傅嘏作《诸葛恪扬声欲向青徐议》及《四本论》497
向秀佐嵇康锻铁,共吕安灌园497
嵇康喜锻铁,拒与钟会为友498
钟会作《四本论》498
高贵乡公正元元年(公元二五四年)499
夏侯玄被杀499
傅嘏赐爵关内侯,进封武乡亭侯500
阮籍作《首阳山赋》,封关内侯,徙散骑常侍,拒以女妻司马炎500
皇甫谧遭后母丧,还本宗501
傅玄为安东将军参军501
贾充与李婉联句而别,另娶郭槐501
李婉坐父丰事徙乐浪,与贾充联句502
钟会赐爵关内侯,夏侯玄拒与交502
曹髦即帝位,作《改元大赦诏》、《自叙始生祯祥》、《封楚王彪世子诏》及《以司马师为相国进号大都督诏》502
嵇绍生503
正元二年(公元二五五年)503
傅嘏为尚书仆射,封阳乡侯,卒,赠太常503
阮籍为东平相,旬日还为司马昭从事中郎,撰《魏书》。访孙登,作《大人先生传》及歌504
傅玄迁卫将军参军,转温令505
贾充从讨?丘俭,迁司马506
羊祜拜中书侍郎506
杜预尚高陆公主,拜尚书郎506
嵇康欲应?丘俭反,避居河东,从孙登游506
钟会迁黄门侍郎,封东武亭侯,傅嘏诫其自矜507
李密本郡礼命不应,州辟从事507
华峤为大将军掾属507
枣据辟大将军府508
张华为太常博士,荐成公绥508
成公绥征为太常博士508
何劭以未冠带为父曾所谴508
曹髦立卞后,作《诏恤洮西死事者》、《敛埋洮西死事吏民诏》及《令公卿议司马师丧制诏》509
甘露元年(公元二五六年)509
羊祜迁给事中509
钟会作《论夏少康汉高祖》509
曹髦至太学论《易》、《书》、《礼》,与钟会等讲宴于东堂,作《犒赐破蜀将士诏》及《进封邓艾诏》509
甘露二年(公元二五七年)510
贾充为大将军长史,从讨诸葛诞。女南风生510
羊祜迁黄门郎511
杜预袭封丰乐亭侯511
李密为尚书郎511
钟会遭母丧,作《母传》。从征至寿春511
成公绥迁章安令511
张华转河南尹丞,未拜,除佐著作郎511
陈寿初应州命512
曹髦至辟雍赋诗,东征诸葛诞,作《旌王简诏》、《原和逌等作诗稽留诏》、《临戎诏》、《褒封庞会路蕃诏》、《孙壹归命封吴侯诏》、《大将军与尚书俱行诏》、《赠赐宣隆秦絜诏》、《入贾逵祠下诏》及《伤魂赋》512
赵至诣师受业512
甘露三年(公元二五八年)513
韦昭为中书郎博士祭酒,校定众书,表上《铙歌》513
阮籍为步兵校尉,荐陈协。居母丧不拘礼,为何曾所劾514
嵇康自河东返,吊阮籍母丧515
贾充迁廷尉516
薛莹迁散骑中常侍,加驸马都尉516
钟会以中郎在大将军府管记室事,荐王戎、裴楷516
曹髦作《改丘头为武丘诏》、《录用应余孙伦诏》、《以王祥郑小同为三老五更诏》、《王昶增邑迁官诏》及《听钟会让侯诏》517
潘岳为杨肇所赏识517
甘露四年(公元二五九年)517
杜预转参军518
嵇康写《石经》518
李密为大将军主簿518
成公绥迁秘书郎519
张华迁长史519
曹髦作《潜龙诗》519
赵至入太学519
王济遭祖父丧519
陈留王景元元年(公元二六○年)521
郤正迁秘书令,作《释讥》521
皇甫谧服寒食药中毒,自杀未果。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皆不行。撰《甲乙经》及《论寒食散方》521
傅玄迁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522
贾充为中护军,与曹髦战。进封安阳乡侯,加散骑常侍。女午生523
李婉作《典式》,遗二女523
羊祜赐爵关中侯,徙秘书监524
钟会迁司隶校尉524
华峤补尚书郎,始撰《汉后书》524
枣据出为山阳令524
挚虞师事皇甫谧525
曹髦被害525
赵至佯狂526
虞溥随父至陇西,专心坟籍526
景元二年(公元二六一年)526
孙该卒526
嵇康作《与山涛绝交书》527
李密迁太子洗马,奉使聘吴527
邹湛为通事郎527
成公绥转秘书丞528
张华兼中书郎,作《鹪鹩赋》528
陈寿为护卫将军主簿,迁东观秘书郎528
司马彪为骑都尉528
赵至至邺依史仲和,又随嵇康至山阳529
阮脩作《患雨赋》529
陆机生530
景元三年(公元二六二年)530
韦昭为张布所忌531
钟会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531
陈寿迁散骑黄门侍郎,居父丧不谨被贬531
夏侯湛为太尉掾531
刘颂察孝廉,举秀才,皆不就532
陆云生532
庾敳生532
景元四年(公元二六三年)533
郤正为蜀后主作降书533
阮籍为郑冲作笺劝司马昭受九锡,卒533
皇甫谧不就相国辟534
薛莹免官534
杜预为镇西将军长史535
嵇康作《与吕巽绝交书》及《幽愤诗》,被杀535
嵇绍事母孝谨538
钟会伐蜀,作《与姜维书》、《与蒋斌书》、《移蜀将吏土民檄》及《蜀平上言》,迁司徒538
李密辞邓艾主簿之命539
邹湛迁太学博士539
成公绥迁中书郎,作《啸赋》539
何劭为相国掾539
赵至至魏兴依张嗣宗539
嵇含生539
咸熙元年(公元二六四年)540
韦昭封高陵亭侯,迁中书仆射540
郤正随蜀后主至洛阳,赐爵关内侯540
贾充督关中、陇右诸军事,定法律,封临沂侯541
应贞为参军,定礼仪542
羊祜封鉅平子,拜相国从事中郎,迁中领军,定法律及礼仪542
杜预定法律542
成公绥定法律,迁骑都尉542
傅玄封鹑觚男543
薛莹为左执法543
向秀应本郡计入洛,作《思旧赋》543
孙楚为石苞参军,代苞作书遗孙皓543
钟会被杀543
华峤转车骑从事中郎544
邹湛为诸葛穆答晋王令544
张华从征钟会,真除中书郎544
刘颂为相府掾,使蜀,除名545
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二六五年)545
皇甫谧作《释劝论》545
傅玄为散骑常侍,进爵为子,加驸马都尉,议正朔服色545
贾充拜卫将军、给事中,改封临颍侯。转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更封鲁郡公545
李婉赦归,别居永年里546
程晓迁汝南太守,寻卒546
应贞迁给事中547
孙楚迁佐著作郎,作书与董京547
羊祜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进本爵为侯547
枣据迁尚书郎547
华峤赐爵关内侯547
邹湛转尚书郎547
张华议司马昭谥548
何劭为王太子中庶子,转散骑常侍548
挚虞为郡主簿,作《思游赋》548
王济尚常山公主,拜驸马都尉,迁中书侍郎548
刘颂拜尚书三公郎548
泰始二年(公元二六六年)548
郤正除安阳令548
傅玄上疏论谏职,陈要务,迁侍中,作《郊祀歌》五篇、《天地郊明堂歌》六篇、《宗庙歌》十一篇及《鼓吹曲》二十二篇549
薛莹迁选曹尚书550
李密察孝廉,不应550
孙楚复为石苞参军,作《王骠骑诔》550
张华作《景怀皇后诔》550
司马彪迁秘书郎,作《驳祀六宗表》550
泰始三年(公元二六七年)551
韦昭为侍中,领左国史551
皇甫谧作《让征聘表》551
傅玄免官551
应贞迁太子中庶子551
孙楚免官551
李密举秀才,不应552
邹湛迁廷尉552
张华拜黄门侍郎,封关内侯552
挚虞作《迁宅诰》552
陆云能属文552
裴頠生552
泰始四年(公元二六八年)553
皇甫谧举贤良方正,不起553
傅玄为御史中丞,上疏陈便宜五事554
贾充为尚书令,加侍中554
羊祜拜尚书左仆射,卫将军554
杜预守河南尹,作《律序》,奏上律令注解,表举贤良方正555
应贞作《华林园集诗》,迁散骑常侍555
李密拜郎中,不就555
张华表请悬示新律死罪条目555
挚虞举贤良,拜中郎,作《对策》555
夏侯湛举贤良,作《对策》,拜郎中,与潘岳为友555
赵至占户辽西,作书与嵇蕃556
潘岳辟司空掾,举秀才,作《藉田赋》556
潘尼应州辟,作《安身论》及《赠司空掾安仁》一首556
泰始五年(公元二六九年)557
贾充遭母丧557
傅玄迁太仆,作《西厢乐歌》十八篇、《宣武舞歌》四篇、《宣文舞歌》二篇及《鼙舞歌》五篇557
应贞卒558
向秀为散骑侍郎559
薛莹领太子少傅559
羊祜出镇荆州,驻襄阳559
杜预奏上黜陟课略,免560
李密除太子洗马,又不就,作《陈情事表》560
华峤迁太子中庶子560
成公绥迁中书侍郎,作《四厢乐歌》十六篇及《中宫》二篇560
张华作《王公上寿酒食举乐哥诗表》、《四厢乐歌》十六篇、《冬至初岁小会歌》、《宴会歌》、《命将出征歌》、《劳还师歌》、《中宫所歌》及《宗亲会歌》各一篇561
陈寿举孝廉,领本郡中正,作《益部耆旧传》561
夏侯湛外祖母辛宪英卒,作传562
王赞辟司空掾562
泰始六年(公元二七○年)562
杜预为安西军司,除秦州刺史,领东羌校尉、轻车将军、假节,作《奏秦州军事》。槛车征诣廷尉,以侯赎论562
孙楚与王济为友,作《除妇服诗》及《胡毋夫人哀辞》563
王济迁本州大中正,铨孙楚品状563
枣据转右丞564
刘颂迁中书侍郎564
虞溥察孝廉,除郎中564
左思作《齐都赋》564
泰始七年(公元二七一年)565
韦昭迕孙皓,为华覈救免565
贾充为都督秦、凉二州诸军事,不果行565
李婉与郭槐相见566
薛莹献诗,督凿圣谿,出为武昌左部督567
杜预拜度支尚书,奏履藉田,免567
成公绥迁著作郎567
张华拜中书令,与荀勖整理记籍568
陈寿除佐著作郎568
司马彪转秘书丞,注《庄子》,作《九州春秋》、《续汉书》568
王济去官568
王赞迁著作郎569
裴頠遭父丧569
刘琨生569
泰始八年(公元二七二年)569
郤正迁巴西太守570
贾充女南风为太子妃。迁司空570
薛莹下狱,徙广州,召还为左国史570
羊祜加车骑将军、开府,上表辞让。以步阐事,贬为平南将军。作书与吴都督陆抗570
邹湛为平南将军从事中郎571
挚虞作《新婚箴》572
潘岳入贾充幕,娶杨肇女,作《新婚箴》答挚虞572
左思移家京师,作《招隐诗》二首及《悼离赠妹诗》一首572
左芬拜脩仪,作《离思赋》及《白鸠赋》572
泰始九年(公元二七三年)573
韦昭入狱,上辞,被诛573
傅玄作《正德》、《大豫》二舞歌574
薛莹又徙广州,召还复职574
成公绥卒574
张华加散骑常侍,亦作《正德舞歌》及《大豫舞歌》。遭母丧575
傅咸举孝廉,拜太子洗马,作《喜雨赋》575
挚虞为太子舍人576
夏侯湛作《抵疑》576
赵至举郡计吏到洛,仍还辽西576
潘岳作《司空密陵侯郑袤碑》576
潘尼以父老辞位576
石崇遭父丧576
庾敳遭父丧577
泰始十年(公元二七四年)577
向秀转黄门侍郎577
杜预复拜度支尚书,作《皇太子除服议》、《答卢钦魏舒问》及《奏议皇太子除服》,与殷畅合撰《丧服要集》,又造《乾度历》577
李密至洛为太子洗马578
张华作《元皇后哀策文》579
华峤出为安平太守,辞亲老不行579
陈寿迁平阳侯相,撰《诸葛亮集》,表上目录579
挚虞作《答杜预书》及《连理颂》579
王济为骁骑将军,迁左军将军579
左思又作《悼离赠妹诗》一首580
左芬为贵嫔,表上《元皇后诔》,作《感离诗》580
陆机遭父丧,为牙门将,作《吴大司马诔》580
陆云亦领父兵580
咸宁元年(公元二七五年)581
贾充表裴頠581
傅玄转司隶校尉581
华峤遭父丧581
何劭以袁毅事被劾581
傅咸作《申怀赋》及《感别赋》582
夏侯湛补太子舍人582
刘颂巡抚荆、扬,转黄门郎,迁议郎,守廷尉,上疏请复肉刑582
王济迁侍中582
潘岳作《杨荆州诔》及《杨使君碑》583
石崇为修武令583
张载作《榷论》及《濛汜赋》,为佐著作郎583
左思作《咏史诗》八首584
裴頠袭爵584
咸宁二年(公元二七六年)584
皇甫谧不就太子中庶子584
贾充转太尉,行太子太保,录尚书事584
羊祜除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上疏请伐吴,又上表585
李密徙尚书郎585
邹湛为征南大将军从事中郎585
傅咸迁尚书右丞,劾东平王585
潘岳迁太尉掾,作《寡妇赋》586
石崇入为散骑郎586
左芬作《纳皇后颂》、《杨皇后登祚颂》及《纳杨后赞》586
郭璞生586
咸宁三年(公元二七七年)587
皇甫谧不就议郎及著作郎587
贾充益封公丘587
孙楚为征西参军587
羊祜徙封南城侯,上表谢,作书与从弟琇587
张华作《祖道赵王应诏诗》588
夏侯湛转尚书郎588
陆云举贤良,勉周处589
咸宁四年(公元二七八年)590
郤正卒590
皇甫谧辞司隶校尉功曹之命,作《笃终》590
贾充议齐王攸为弘训太后服590
傅玄免官,卒,追封清泉侯590
傅咸袭爵592
孙楚作《故太傅羊祜碑》592
薛莹迁光禄勋592
羊祜返洛,病卒592
杜预上疏陈农要,行平东将军,领征南军司,拜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作《列上故太傅羊祜所辟士表》594
李密迁温县令,作笺与中山王595
华峤为议郎595
邹湛入为太子中庶子595
陈寿迁长广太守,不就,授御史治书,作《官司论》、《释讳》及《广国论》595
何劭遭父丧596
赵至辟从事,断九狱596
潘岳兼虎贲中郎将,作《秋兴赋》、《景献皇后哀策文》及《为任子咸妻作孤女泽兰哀辞》596
石崇迁城阳太守597
咸宁五年(公元二七九年)597
向秀转散骑常侍,寻卒597
贾充奉命伐吴,拜大都督,上表辞,不许598
杜预上表陈伐吴至计598
华峤迁散骑常侍,作谢表,奏上《汉后书》599
枣据为贾充从事中郎,作《杂诗》599
张华迁度支尚书600
傅咸为冀州刺史,作诗与尚书同僚。迁司徒左长史,上言宜省官务农,作诗答潘尼600
夏侯湛从征吴,作《离亲咏》及《江上泛歌》600
潘尼作《答傅咸诗》及《杨恭侯碑》601
太康元年(公元二八○年)601
贾充上表请召还诸军。不从。吴平,增邑八千户601
杜预作书与王浚,平吴后进爵当阳县侯,返镇撰《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左氏传音》、《春秋左氏传评》及《女记》等书602
薛莹为孙皓作书请降,至洛阳为散骑常侍604
枣据作《登楼赋》,还徙黄门侍郎605
张华封广武县侯,议封禅605
陈寿除著作郎,作《三国志》、《古国志》及《驳虞溥议王昌前母服》605
挚虞除闻喜令,作《太康颂》606
夏侯湛出为野王令,作《昆弟诰》,并拟撰《魏书》606
刘颂迁京兆太守,转河内607
王济作《平吴后三月三日华林园诗》607
石崇以伐吴功封安阳乡侯607
虞溥补尚书都令史,作《王昌前母服议》及《驳卞粹议王昌前母服》607
张载作《平吴颂》,出补肥乡令608
陆机退居,作《辨亡论》608
陆云亦退居608
太康二年(公元二八一年)608
阮侃为河内太守,献白雀。寻卒609
李密讼王浚之屈,迁大中正609
司马彪条《古史考》中百二十二事为不当,作《与山巨源书》及《赠山涛》609
左思访皇甫谧610
嵇绍入洛,为秘书丞610
曹摅辟公府610
陆云为周浚主簿611
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年)612
皇甫谧卒612
贾充卒613
李婉女为其母争袝葬613
薛莹卒614
枣据徙冀州刺史,作《表志赋》及《追远诗》614
张华出镇幽州,领护乌桓校尉、安北将军614
赵至以良吏赴洛,知母亡,恸哭而卒615
王济迁国子祭酒,作箴615
王赞迁太子舍人,作《司徒李胤诔》、《三月三日诗》及《侍皇太子宴始平王》616
潘岳屏居天陵东山,作《太宰鲁武公诔》、《天陵诗》及《谣》。出为河阳令,作《河阳庭前安石榴赋》及《河阳县作》二首。厚待公孙宏616
潘尼作《赠河阳诗》617
石崇拜黄门郎,以兄统事上表自理617
束皙游国学,为曹志所称617
裴頠为太子中庶子618
太康四年(公元二八三年)618
杜预入朝618
邹湛拜散骑常侍618
何劭迁侍中619
曹摅调补临淄令619
张协辟公府掾619
太康五年(公元二八四年)619
杜预征为司隶校尉,卒于邓县,作《遗令》620
枣据徙太子中庶子,寻卒621
傅咸以夏侯骏事转为车骑司马,上书请诘奢,作《答栾弘诗》及《赠何劭王济》621
王济复为侍中622
潘岳作《怀旧赋》622
石崇迁散骑常侍622
陆云作《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622
太康六年(公元二八五年)622
张华征还为太常,作《三月三日后园会诗》四首622
华峤奏皇后宜修蚕礼623
陈寿以母忧去职,坐不以母归葬,再致废辱623
夏侯湛除中书侍郎624
挚虞解职624
潘尼举秀才,为太常博士624
张载至蜀省父,作《剑阁铭》、《叙行赋》及《登成都白菟楼》624
张协转秘书郎624
曹摅入为尚书郎624
欧阳建辟公府625
刘琨为石崇所救625
卢谌生625
太康七年(公元二八六年)626
孙楚转梁令,作《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作诗》626
华峤领国子博士626
刘颂去职626
潘岳转怀令,作《上客舍议》、《在怀县作》二首及《顾内诗》二首626
石崇迁侍中,与王恺争豪,遭母丧627
嵇绍迁汝阴太守628
太康八年(公元二八七年)628
李密迁汉中太守,赐饯东堂赋诗628
张华免官628
夏侯湛出补南阳相,作《张平子碑》628
王济作《太常郭奕谥景议》629
潘尼迁高陆令629
曹摅转洛阳令629
张协补华阴令629
嵇含作《诰风伯》629
欧阳建迁山阳令629
裴頠迁散骑常侍,娶王戎女630
太康九年(公元二八八年)630
孙楚迁卫将军司马,作《龙见武库井上言》及《太仆坐上诗》630
李密免官,寻卒630
邹湛出补渤海太守631
何劭迁尚书631
傅咸议移县狱于郡,上表请立二社,又表驳成粲议太社631
挚虞补尚书郎,讨论新礼,作《驳潘岳古今尺议》、《三日曲水对》及《族姓昭穆》十卷632
王济免官,以白衣领太仆,寻卒632
潘岳调补尚书度支郎634
张载复为著作郎634
左思诣张载,访岷、邛之事634
束皙对武帝问三日曲水事634
太康十年(公元二八九年)634
华峤迁侍中,作《贺武帝疾瘳表》635
何劭迁中书令,请改父谥635
傅咸迁尚书左丞,上表,作诗及序答辛旷635
挚虞议率百官迁神主于新庙635
夏侯湛以家艰乞还636
刘颂除淮南相,上疏陈事636
王赞作《梨树颂》及《侍皇太子祖道楚、淮南二王》636
潘岳迁廷尉评,以公事免636
潘尼迁镇东参军636
左芬作《万年公主诔》636
曹摅以病去官637
张协迁征北从事中郎637
陆机入洛,作《赴洛》上篇、《赴洛道中作》二首及《与弟云书》637
陆云亦入洛638
嵇含为楚王掾639
欧阳建迁尚书郎639
束皙还乡,察孝廉,举茂才,皆不就,为邑人请雨639
庾亮生640
惠帝永熙元年(公元二九○年)640
孙楚为冯翊太守,作《之冯翊祖道诗》640
邹湛转太傅长史640
张华为太子少傅640
陈寿起为太子中庶子641
何劭作《武帝遗诏》,迁中书监,改太子太师641
傅咸作《与杨骏笺》、《奏劾荀恺》、《答李斌书》及《答杨济书》641
挚虞上表谏改除普增位一等642
夏侯湛迁太子仆,转散骑常侍642
潘岳为太子舍人,转太傅主簿,作《世祖武皇帝诔》642
石崇议奏封赏当依准旧事,出为南中郎将,领南蛮校尉,加鹰扬将军642
虞溥迁公车司马令643
张载转太子中舍人643
左思为陇西王祭酒643
曹摅参南国中郎将,作《赠石崇诗》643
张协迁中书侍郎643
陆机为太傅祭酒643
陆云为公府掾644
裴頠转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奏刻《石经》644
元康元年(公元二九一年)644
华峤封宣昌亭侯,改封乐乡侯,迁尚书644
邹湛迁侍中,以杨骏事免官644
张华议废杨太后事,拜右光禄大夫、侍中、中书监,作《女史箴》644
何劭为都督豫州诸军事,镇许昌645
傅咸转太子中庶子,迁御史中丞,作《致汝南王亮书》、《与汝南王亮笺》、《上书陈选举》、《理李含表》、《又言》、《奏劾夏侯骏》、《奏劾夏侯承》、《明意赋》及《御史中丞箴》645
挚虞作《典校五礼表》、《奏定二社》、《奏祀六宗》、《明堂郊祀议》、《祀皋陶议》、《庙设次殿议》、《挽歌议》、《丧佩议》、《古驾导从议》、《公为所寓服议》、《傍亲服议》、《师服议》、《诸侯觐建旗议》、《皇太子称臣议》及《夫人不答妾拜议》,迁吴王友646
司马彪遭父丧647
夏侯湛卒647
刘颂为三公尚书,上疏言断狱宜守律令,监诛楚王648
潘岳坐杨骏除名,以公孙宏救得免死,作《夏侯常侍诔》648
石崇以赠鸩为傅祗所纠,作《思归叹》649
张载作《元康颂》649
阮脩娶武历阳女649
陆机迁太子洗马,作《赵洛》下篇及《赠尚书郎顾彦先》650
陆云迁太子舍人,作《盛德颂》、《征西大将军京陵王公会射堂皇太子见命作此诗》及《赠顾尚书》650
嵇含免官650
欧阳建迁冯翊太守,忤赵王伦及孙秀651
束皙作《吊卫巨山文》、《劝农赋》、《?赋》及《玄居释》651
裴頠领左军将军,迁侍中,上言改度量651
元康二年(公元二九二年)652
华峤转秘书监,加散骑常侍,作《谢表》652
傅咸为本郡中正,遭继母忧去官,又以议郎长兼司隶校尉,作《遭继母忧上书》及《摄司隶上表》652
潘岳为长安令,作《西征赋》、《伤弱子辞》及《思子诗》653
潘尼拜太子舍人,作《献长安君安仁诗》653
嵇含举秀才,除郎中,作《吊庄周图文》及《遇虿赋》653
元康三年(公元二九三年)653
孙楚卒654
华峤卒,追赠少府655
邹湛复为散骑常侍655
张华封壮武郡公656
陈寿迁散骑常侍656
何劭入为秘书监656
傅咸奏免河南尹、左将军及廷尉等,作《奏劾王戎》、《上事自辩》、《司隶校尉教》及《皇太子释奠颂》656
郭泰机与傅咸为友657
潘尼作《释奠颂》及《诗》、《皇太子社》、《七月七日侍太子宴玄圃》、《玄圃园诗序》、《鳖赋》及《桑树赋》657
石崇为国子博士657
嵇绍转豫章内史,以母忧不之官658
曹摅复为洛阳令658
陆机作《桑赋》、《鳖赋》、《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及《皇太子赐诗》658
元康四年(公元二九四年)658
傅咸卒658
挚虞作《册陇西王泰为太尉文》659
司马彪拜散骑侍郎660
潘尼作《皇太子集应令》及《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660
石崇拜太仆660
陆机为吴王郎中令,作《皇太子请宴诗序》、《赠冯文罴》三首、《答潘尼》、《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行思赋》及《诣吴王表》660
陆云补浚仪令661
庾敳为陈留相661
束皙为张华及下邳王所辟661
元康五年(公元二九五年)662
张华救武库火灾662
邹湛迁国子祭酒,为子蒙娶妇662
张载迁乐安相662
张协转河间内史662
江统袭父爵662
张悛为太子庶子,代谢询作《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663
陆机作《赠顾交阯公真》663
裴頠兼吏部尚书,加光禄大夫,上表让尚书,陈刑法过当,又上言刑法663
郭璞从郭公受业664
元康六年(公元二九六年)664
张华为司空,领著作,与赵王伦、孙秀结怨,作《祖道征西应诏诗》664
潘岳作《悼亡赋》、《哀永逝文》、《金鹿哀辞》及《悼亡诗》三首。征补博士,免,作《闲居赋》及《金谷集诗》。谄事贾谧,为谧作诗赠陆机,于谧坐讲《汉书》作诗665
潘尼作《赠二李郎诗》及《序》。迁宛令,作诗答杨士安665
石崇谄事贾谧,出为征虏将军,假节、监徐州诸军事,镇下邳,作《金谷诗》并《序》及《奴券》666
左思为张华祭酒,为贾谧讲《汉书》667
嵇绍拜徐州刺史,作《赠石季伦》667
曹摅作《赠石崇》、《赠欧阳建》及《思友人诗》667
陆机迁尚书中兵郎,作《策问秀才》、《思归赋》、《答贾谧》、《讲〈汉书〉诗》、《祖道毕雍孙刘边仲潘正叔》及《赠潘正叔》667
陆云拜吴王郎中令,作《国起西园第表启宜遵节俭之制》、《西园第既成有司启观疏谏不可》、《王即位未见宾客群臣又未讲启宜飨宴通客及引师友文学观书问道》、《舆驾比出启宜当入朝》、《言事者启使部曲将司马给事覆校诸官财用出入启宜信君子而远小人》、《国人兵多不法启宜峻其防以整之》、《移书太常荐同郡张赡》、《嘲褚常侍》、《答吴王上将顾处微》及《赠郑曼季》四首668
嵇含为征西参军,袭封昌乡侯669
欧阳建迁顿丘太守,作《答石崇赠》669
束皙为贼曹属,作《广田农议》670
裴頠谋废贾后,未成670
刘琨为司隶从事,与祖逖共事,又为贾谧二十四友之一670
元康七年(公元二九七年)671
邹湛转少府671
陈寿卒671
何劭迁尚书左仆射671
刘颂转吏部尚书671
潘岳为著作郎,作《马?督诔》671
石崇作《答曹嘉诗》及《赠枣腆》672
江统除华阴令,作《函谷关赋》672
陆机转殿中郎,作《周处碑》672
陆云入为尚书郎673
束皙转佐著作郎,作《避讳议》及《晋书·帝纪、十志》673
裴頠驳九班之议673
刘琨辟太尉掾,不就,迁著作郎673
元康八年(公元二九八年)674
潘岳代贾谧议《晋书》限断,代乐广作让表,转散骑侍郎674
石崇以高诞事免官,作《请征扬州刺史何攀表》、《思归引并序》。复拜卫尉674
左思迁秘书郎675
潘尼入补尚书郎675
嵇绍为给事黄门侍郎,拒交贾谧675
张悛作诗赠陆机、陆云675
陆机补著作郎,作《答张士然》、《荐贺循、郭讷表》及《吊魏武帝文》。议《晋书》限断,撰《晋纪》、《惠帝起居注》及《惠帝百官名》675
陆云迁侍御史,作《答张士然》676
束皙兼博士,议《晋书》限断,考释汲冢竹书,作《答释难书》等676
刘琨迁太学博士,不就,迁尚书郎678
元康九年(公元二九九年)678
张华谏废太子,与裴頠等戏洛水678
邹湛卒679
何劭迁左光禄大夫679
潘岳迁给事黄门侍郎,表上《关中诗》,又作《赠王世胄》、《杨仲武诔》、《哀祝文》及《愍怀太子祷神文》680
江统作《徙戎论》。迁中郎,上疏言授官与本名同宜改选。转太子洗马,上书谏愍怀太子680
陆云迁太子中舍人681
庾敳作《意赋》,迁吏部郎681
束皙迁尚书郎681
裴頠迁尚书左仆射,专任门下事,上言外戚不宜专任,上表辞专任门下事,谏东宫侍从失人,作《崇有论》及《贵无论》682
张亢与二兄齐名682
永康元年(公元三○○年)683
张华被杀683
何劭迁司徒685
刘颂作《赵王伦加九锡议》,迁光禄大夫,病卒685
王赞拜侍中686
潘岳被害686
石崇免官,亦被害688
欧阳建亦被害,作《临终诗》689
潘尼转著作郎,作《乘舆箴》689
张载迁弘农太守689
虞溥迁鄱阳内史,作《移告属县》及《奖训学徒诰》,寻卒690
左思退居690
嵇绍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议陈准谥690
张协屏居草泽,作《七命》691
江统诔太子,迁国子博士691
陆机为相国参军,赐爵关中侯,作《与赵王伦笺荐戴渊》、《张华诔》、《咏德赋》、《叹逝赋》、《述思赋》、《文赋》、《漏刻赋》、《羽扇赋》及《愍怀太子诔》691
陆云迁中书侍郎,作《与兄平原书》692
裴頠作《辨才论》,未成而被害692
束皙辞疾归,教授门徒,寻卒693
刘琨为赵王记室督,转从事中郎694
郭璞为临沮长694
左芬卒694
卷末695
晋惠帝永宁元年(公元三○一年)695
何劭为太宰,迁司空,卒695
挚虞作《致齐王冏笺》696
潘尼假归,作《答陆士衡》。赴许昌为齐王参军,兼管书记,封安昌公,作《潘岳碑》及《碣》696
左思辞齐王记室督之命696
嵇绍为侍中,作《张华不宜复爵议》及《上惠帝疏》696
曹摅为齐王记室督,从中郎697
江统迁尚书郎,参齐王军事,作《太子母丧废乐议》697
陆机为中书郎,作《赠潘尼》。收付廷尉,减死徙边,遇赦而止,作《与吴王表》、《谢吴王表》、《见原后谢齐王表》、《与成都王笺》及《园葵诗》二首。为大将军司马,拜平原内史,作《谢表》、《豪士赋》及《五等论》697
陆云作《与兄平原书》、《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太尉王公以九锡命大将军让公将还京邑祖饯赠此诗》及《答孙显世》699
嵇含为骠骑记室督,尚书郎699
刘琨迁太子詹事,为冠军将军,拜尚书左丞,转司徒左长史699
太安元年(公元三○二年)700
挚虞迁秘书监,作《议为皇太孙服》700
潘尼为黄门侍郎700
张载为长沙王记室督700
嵇绍作谏齐王冏书,迁左司马700
曹摅转中书侍郎,迁长沙王司马701
江统迁廷尉正,作《正刑论》701
陆云为清河内史,转大将军右司马,作《岁暮赋》、《登台赋》、《与兄平原书》、《赠汲郡太守》及《答大将军祭酒顾令文》701
刘琨为范阳王司马702
太安二年(公元三○三年)702
左思《三都赋》成,避难冀州,寻卒702
潘尼迁散骑侍郎704
嵇绍复为侍中,拜平西将军,免为庶人704
江统迁成都王记室,上疏理陆云,以母忧去职704
陆机假后将军,河北大都督,作《至洛与成都王笺》,被谗而死705
陆云作《愁霖赋》、《喜霁赋》、《南征赋》、《讲武赋》、《与兄平原书》及《大将军出祖王、羊二公于城南堂皇被命作此诗》,为使持节大都督、前锋将军,坐兄机被害708
嵇含上言长沙王乂宜增置掾属710
永兴元年(公元三○四年)711
挚虞迁卫尉卿,从惠帝幸长安711
潘尼迁侍中711
阮脩作《大鹏赞》,为鸿胪丞711
张载拜中书侍郎711
嵇绍复爵位,被害于荡阴711
曹摅免官713
庾敳参东海王越太傅军事713
嵇含为抚军从事中郎,作《诗序》,转中书侍郎;除太弟中庶子,未应召713
卢谌尚荥阳公主,拜驸马都尉713
庾亮不就东海王辟713
永兴二年(公元三○五年)713
潘尼迁秘书监713
江统子惇生714
嵇含为征南从事中郎,授振威将军,襄城太守714
刘琨败刘乔714
光熙元年(公元三○六年)715
司马彪卒715
挚虞还洛为光禄勋715
潘尼迁中书令,作《迎大驾》及《游西岳诗》715
张载复领著作,撰《晋书》716
曹摅为襄城太守716
江统为司徒左长史,作《奔赴山陵议》716
庾敳转军咨祭酒716
嵇含拜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未发,被害717
刘琨封广武侯,拜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领匈奴中郎将,作《到壶关上表》718
怀帝永嘉元年(公元三○七年)718
挚虞迁太常卿718
王赞败刘灵,又与苟晞共讨汲桑、石勒718
张协征黄门侍郎,不就,寻卒719
江统作《大丧未终正会废乐议》719
刘琨独保晋阳,作《答太傅府书》719
郭璞避地东南,作《流寓赋》720
永嘉二年(公元三○八年)720
张载称疾归,寻卒720
阮脩转太傅行参军721
曹摅为高密王左司马,战死于郦县721
江统迁兖州别驾,作《徂淮赋》722
庾敳迁从事中郎722
永嘉三年(公元三○九年)722
潘尼迁太常卿722
阮脩迁太子洗马723
江统迁黄门侍郎,作《朝会仪》723
刘琨为刘聪所败723
卢谌举秀才,辟太尉掾723
永嘉四年(公元三一○年)723
王赞为陈留内史,败石勒723
阮脩迁太尉掾,寻被害723
江统迁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作《拜时有周丧议》。病卒成皋724
庾敳转豫州长史724
刘琨为平北大将军725
庾亮子彬生725
永嘉五年(公元三一一年)725
挚虞以馁卒725
王赞加散骑侍郎,石勒逼为从事中郎,被害726
潘尼东还,作《恶道赋》,病卒于坞壁727
庾敳被害728
刘琨上言请以楼烦等五县地处索头猗卢,又作书与石勒728
卢谌随父依刘琨728
庾亮随父至会稽,琅邪王睿辟为西曹掾,妹文君为王长子绍妃。转参军,封都亭侯728
永嘉六年(公元三一二年)729
刘琨父母被害,作《上太子笺》、《与兄子南兖州刺史演书》及《移檄州郡》729
卢谌为刘粲参军,遭父丧,作《尚书武强侯卢府君诔》730
愍帝建兴元年(公元三一三年)731
刘琨作《与丞相笺》及《请增荀藩位号表》731
郭璞为殷祐参军731
庾亮转参丞相军事,掌书记731
建兴二年(公元三一四年)731
刘琨拜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加散骑常侍,作《拜谢大将军都督并州表》、《又表》731
建兴三年(公元三一五年)732
刘琨拜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进封代公,上表辞司空732
郭璞为王导参军732
卢谌为刘琨主簿,转从事中郎,作《赠崔温》732
建兴四年(公元三一六年)732
张悛迁宗正,作《白兔颂》,寻卒732
刘琨奔蓟,依段匹?,作《盟文》、《答卢谌书》及《诗》733
卢谌为段匹?别驾,作《与司空刘琨书》、《赠刘琨》二十章及《答魏子悌》734
庾亮遭父丧734
东晋元帝建武元年(公元三一七年)734
张亢拜散骑侍郎734
刘琨上表劝进,转侍中、太尉,作《答晋王笺》及《与亲故书》734
庾亮拜中书郎735
太兴元年(公元三一八年)735
刘琨为段匹?所拘,作《重赠卢谌》,被害735
郭璞作《与王使君》、《江赋》及《南郊赋》,拜著作佐郎,撰《晋史》,又作《省刑疏》及《因天变上疏》737
卢谌作《重赠刘琨》、《答刘琨》及《太尉刘公诔》737
庾亮领著作,侍讲东宫738
太兴二年(公元三一九年)738
庾亮迁给事中738
太兴三年(公元三二○年)738
郭璞迁尚书郎,为太子所重,作《辞尚书郎表》、《客傲》及《赠温峤》738
庾亮迁黄门侍郎738
太兴四年(公元三二一年)739
卢谌为段末波长史,作《理刘司空表》。征为散骑侍郎,未得南渡739
庾亮迁散骑常侍739
永昌元年(公元三二二年)739
郭璞作《皇孙生上疏》、《谏留任谷宫中疏》及《元皇帝哀策文》。以母忧去职,葬母作诗739
庾亮迁中领军740
明帝太宁元年(公元三二三年)740
郭璞为王敦记室参军740
庾亮父追赠左将军,不受。拜中书监,上表辞让740
太宁二年(公元三二四年)741
郭璞被害741
庾亮加左卫将军,都督东征诸军事,封永昌县公,上表让封。转护军将军743
太宁三年(公元三二五年)743
庾亮受遗诏,加给事中,徙中书令743
成帝咸和元年(公元三二六年)744
张亢作《历赞》,领佐著作郎744
庾亮诛南顿王宗744
咸和二年(公元三二七年)745
庾亮作书报温峤,假节率军讨苏峻745
咸和三年(公元三二八年)745
张亢出补乌程令745
庾亮败奔寻阳,子彬遇害,作《立行庙于白石告元帝先后》745
咸和四年(公元三二九年)747
庾亮上疏乞骸骨,辞父琛赠官,出为平西将军、都督江西宣城诸军事、豫州刺史、宣城内史,镇芜湖747
咸和五年(公元三三○年)747
张亢入为散骑常侍747
庾亮加征讨都督,进号镇西将军,固让747
咸和六年(公元三三一年)748
咸和七年(公元三三二年)748
张亢复领佐著作,寻卒748
咸和八年(公元三三三年)748
咸和九年(公元三三四年)748
庾亮迁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领江、荆、豫三州刺史,进号征西将军,镇武昌,作《与郗鉴笺》、《请放黜陶夏疏》、《荐翟汤、郭翻表》及《与周邵书》748
咸康元年(公元三三五年)750
咸康二年(公元三三六年)750
卢谌被征,又未得南渡750
咸康三年(公元三三七年)750
庾亮作《报孔坦书》、《武昌开置学官教》及《释奠祭孔子文》750
咸康四年(公元三三八年)750
卢谌为石季龙中书侍郎750
庾亮拜司空,不就750
咸康五年(公元三三九年)751
卢谌迁国子祭酒751
庾亮解豫州,作《谋开复中原疏》、《请留庾怿监秦州疏》及《斩陶称上疏》。征司徒,不就751
咸康六年(公元三四○年)752
庾亮卒,追赠太尉752
咸康七年(公元三四一年)753
咸康八年(公元三四二年)753
卢谌迁常侍753
康帝建元元年(公元三四三年)753
建元二年(公元三四四年)753
卢谌迁侍中753
穆帝永和元年(公元三四五年)753
永和二年(公元三四六年)753
永和三年(公元三四七年)753
永和四年(公元三四八年)754
永和五年(公元三四九年)754
卢谌迁中书监754
永和六年(公元三五○年)754
卢谌随冉闵攻石祗于襄国754
永和七年(公元三五一年)754
卢谌被害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