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赵毅衡形式理论文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103MB
- 文件页数:38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赵毅衡形式理论文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符号学、符号现象学3
第一章 重新定义符号与符号学3
一、什么是符号?3
二、什么是符号学?6
三、象征是一种特殊的符号9
四、意义理论、符号现象学、哲学符号学16
第二章 形式直观:符号现象学的出发点26
一、何为“形式直观”?26
二、获义对象是事物还是符号?33
三、形式还原38
第三章 身份与文本身份、自我与符号自我42
一、自我与身份42
二、文本身份47
三、普遍隐含作者51
四、符号自我的纵向与横向位移54
第四章 论共现以及意义的“最低形式完整要求”58
一、从呈现到共现58
二、经验性与先验性61
三、四种共现65
四、共现作为符号过程70
第五章 认知差:意义活动的基本动力74
一、认知与认知差74
二、第一种认知差:意识面对事物76
三、第二种认知差:意识面对文本78
四、第三种认知差:意识面对他人的认知80
五、认知差强度与认知差势能81
六、认知差的客观衡量83
第六章 文化:社会符号表意活动的总集合87
一、文化、符号、意义87
二、文化与文明的区别90
三、文化与文明的四个重大区别95
第七章 双义合解的四种方式:取舍、协同、反讽、漩涡103
一、解释取舍103
二、协同解释105
三、比喻作为双义协同106
四、反讽解释110
五、解释漩涡115
第八章 指示性是符号的第一性121
一、指示符号之谜121
二、指示符号的发生史124
三、语言中的指示词127
四、指示符号的统觉-共现本质130
五、指示性与自我意识132
六、指示性是第二性吗?135
第二部分 叙述学、叙述哲学141
第九章 重新定义叙述141
一、为什么要重新定义叙述?141
二、叙述的定义144
三、叙述是否必须卷入人物?145
四、叙述与人的生存意义150
第十章 广义叙述分类的一个尝试152
一、广义叙述学的必要性152
二、符号叙述学156
三、叙述分类及其说明158
第十一章 叙述者的框架——人格二象164
一、叙述者之谜164
二、叙述源头165
三、纪实性叙述与拟纪实性叙述:叙述者与作者合一167
四、记录性虚构叙述:叙述者与作者分裂170
五、演示性虚构叙述:框架叙述者172
六、梦叙述:叙述者完全隐身于框架175
七、互动式叙述:接收者参与叙述176
结语177
第十二章 论虚构叙述的“双区隔”原则179
一、问题的边界179
二、从风格形态识别虚构叙述与纪实叙述?181
三、用“指称性”区分纪实与虚构?183
四、虚构/纪实叙述文本与“经验事实”的区隔187
五、虚构叙述的“二度区隔”189
六、虚构在什么意义上是真实的?192
第十三章 文本内真实性:叙述交流的出发点197
一、意义活动的底线真实性、替代真实性197
二、文本内融贯性199
三、全文本204
四、全文本内的真实性206
五、虚构文本的真实性208
第十四章 两种叙述不可靠:全局与局部不可靠及其纠正212
一、符号文本213
二、再现者215
三、普遍隐含作者216
四、不可靠性218
五、全局不可靠及其辨别方式220
六、局部不可靠及其“纠正方式”223
第十五章 新闻不可能是“不可靠叙述”228
一、叙述不可靠性的定义230
二、如何确定叙述者与隐含作者?232
三、事实性叙述能够“不可靠”吗?236
四、局部不可靠241
第三部分 艺术学、艺术风格学247
第十六章 从符号学定义艺术:重返功能主义247
一、为什么要定义艺术?247
二、“美学”与“艺术哲学”251
三、“不可定义”立场253
四、程序主义的兴起255
五、回到功能主义258
六、各种曾经的功能说260
七、从符号学给艺术下个定义264
八、崇高说267
九、超脱说270
第十七章 论艺术中的不协调275
一、艺术学的协调说275
二、现当代艺术中的不协调278
三、不协调艺术是“形式主义”,还是“反形式主义”?283
四、不协调艺术是无意识的?286
五、不协调艺术到底有无意义?289
第十八章 符码分层:风格与艺术风格294
一、风格学与修辞学的区别295
二、各种风格与实指不一致的意义活动299
三、艺术的风格符号学302
第十九章 风格、文体、情感、修辞:用符号学解开几个纠缠306
一、风格学308
二、体裁研究与情感研究311
三、修辞学313
第二十章 泛艺术化:当代文化的必由之路319
一、问题的由来319
二、现代性是“泛艺术化”的开端321
三、什么是“日常生活”?323
四、商品附加艺术326
五、公共场所艺术328
六、取自日常物的先锋艺术329
七、生活方式艺术化332
八、数字艺术334
九、关于“泛艺术化”的辩论338
十、泛艺术化是人类文化的前行方向342
第二十一章 艺术“虚而非伪”345
一345
二351
三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