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3193909.jpg)
- 李长栓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ISBN:750011279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89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614页
- 主题词:英语-翻译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1.1 翻译的历史1
1.2 翻译的历史作用2
1.3 职业翻译是一种沟通行为4
1.4 翻译的种类5
1.5 翻译的各种标准8
1.6 适用各种翻译标准时遇到的问题10
1.7 翻译的目的论11
1.8 写作是翻译的基础13
1.9 翻译是解决问题的过程15
1.10 对原文的调整15
1.11 对中译外水平要有合理期望16
1.12 参考资料18
第二章 非文学翻译的特点20
2.1 文学和非文学翻译所占比重20
2.2 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的特点及翻译策略的选择22
2.2.1 文学和非文学作品的比较与翻译策略(一)23
2.2.2 文学和非文学作品的比较与翻译策略(二)26
2.2.3 文学语言的特点与翻译策略32
2.2.3.1 文学语言的涵义32
2.2.3.2 文学言语的审美特征32
2.2.3.3 文学作品语言的分类33
2.2.4 文学题材的分类39
2.2.4.1 西方的分类39
2.2.4.2 中国的分类42
2.2.5 非文学题材的分类43
2.2.6 非文学文本中的文学成分——“文采”及其翻译策略44
2.2.7 非文学翻译的特点小结54
2.3 纽马克谈非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55
2.3.1 文学和非文学的差异56
2.3.2 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比较57
2.4 非文学翻译特点总结60
2.5 赖斯谈文本类型的功能特点及其与翻译方法的联系64
2.6 非文学翻译也不容易68
2.7 非文学翻译的特点与本书各章的关系70
2.8 参考资料70
第三章 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72
3.1 隐喻的概念72
3.2 隐喻的翻译方法76
3.3 隐喻翻译的双重标准80
3.4 汉英隐喻翻译举例84
3.4.1 比喻84
3.4.2 典故88
3.4.3 习语和成语92
3.5 俗语翻译方法94
3.5.1 保留节奏感95
3.5.2 为保留节奏,对字面稍加改动96
3.5.3 不保留节奏,只翻译意思97
3.5.4 把各部分糅合起来翻译99
3.6 缩略语翻译方法99
3.7 参考资料100
第四章 Google,电子辞书和词语翻译102
4.1 传统查词工具102
4.2 现代查词工具103
4.2.1 认识Google103
4.2.2 利用Google查专业术语和平行文本104
4.2.3 使用Google查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107
4.2.3.1 英语到汉语107
4.2.3.2 汉语到英语108
4.2.4 利用Google查机构名称、翻译法律条文等112
4.2.4.1 组织机构112
4.2.4.2 条约113
4.2.4.3 回译114
4.2.5 利用Google查中国特有概念114
4.2.6 利用电子百科全书查词和平行文本115
4.2.7 利用电子手段检验词的意思和用法116
4.2.8 利用电子手段确定普通词语的翻译119
4.2.9 用Google查图像121
4.3 当你找不到现成的译法时122
4.3.1 使用上义词122
4.3.2 使用下义词122
4.3.3 使用中性词122
4.3.4 文化替代123
4.3.5 使用原文123
4.3.6 音译124
4.3.7 音译加解释124
4.3.8 解释加音译124
4.3.9 字面翻译125
4.3.10 字面翻译加解释126
4.3.11 解释加字面翻译126
4.3.12 字面翻译夹注原文或其缩写127
4.3.13 解释127
4.3.14 概括127
4.3.15 词类转换128
4.3.16 视角变换129
4.3.17 绕过难译的词131
4.3.18 刻漏字131
4.3.19 省略不译132
4.3.20 结束语133
第五章 电子语料库、搭配和句子结构135
5.1 把母语译为外语的状况将长期存在135
5.2 外语表达难以自如的原因136
5.3 成语优先原则137
5.4 利用电子语料库使译文符合英语习惯138
5.5 电子语料库WebCorp用法介绍153
5.6 参考资料157
第六章 简明英语和简明英语运动158
6.1 翻译是一种写作形式158
6.1.1 翻译和写作的关系158
6.1.2 什么是好英语158
6.1.3 关于简明英语的总统备忘录159
6.2 简明英语162
6.2.1 什么是简明英语162
6.2.2 为什么使用简明英语163
6.2.3 简明英语的基本原则164
6.2.4 消除对简明英语的误解164
6.3 简明英语运动165
6.3.1 英国166
6.3.2 澳大利亚168
6.3.3 加拿大169
6.3.4 美国169
6.3.5 南非171
6.3.6 瑞典171
6.3.7 欧盟171
6.4 简明英语流行的原因171
6.5 掌握简明英语不容易?173
6.6 简明英语的启示174
6.7 参考资料174
第七章 简明英语的基本原则176
7.1 篇章布局合理176
7.2 言简意赅176
7.2.1 避免重复177
7.2.1.1 两个词意思相同的,只留一个178
7.2.1.2 修饰语的意思已经被隐含的,不用修饰语178
7.2.1.3 词本身已经隐含其范畴的,不用范畴词179
7.2.1.4 避免冗长的表达方式和“慢启动”句子179
7.2.2 直截了当180
7.3 信息流动通畅181
7.3.1 指出每个施动者,按逻辑顺序叙述各项动作182
7.3.2 保证段落各句层层推进182
7.3.3 句子的结尾要有力183
7.4 使用短句184
7.4.1 用简单的句型184
7.4.2 限制句子长度184
7.5 多用主动语态187
7.5.1 被动语态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188
7.6 使用强势动词,避免把动词变为名词188
7.7 使用读者熟悉的词汇189
7.7.1 避免使用大词、抽象词、行话、拉丁语、流行词、外来语、古语189
7.7.2 一个词可以说清楚的,不用短语190
7.8 避免含糊不清191
7.8.1 避免修饰语放错位置191
7.8.2 避免连续使用两个以上的介词短语191
7.8.3 使用单数名词,不使用复数191
7.8.4 避免一连串的名词修饰名词192
7.9 用人称代词拉近与读者的距离192
7.10 避免涉嫌性别歧视的说法193
7.11 避免否定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双重否定194
7.12 外观设计醒目195
7.13 “人物加动作”——简明英语的重要手段195
7.14 结束语201
7.15 参考资料201
第八章 句子的长短和简繁203
8.1 简明英语提倡短句和简单句203
8.2 汉译英时化长为短,化繁为简205
8.2.1 流水句205
8.2.1.1 断句205
8.2.1.2 分清层次208
8.2.2 复杂句211
8.3 注意句子长短搭配213
8.3.1 并列结构213
8.3.2 从属217
8.3.2.1 重复式修饰217
8.3.2.2 总结式修饰219
8.3.2.3 自由式修饰220
8.4 参考资料222
第九章 核心句分析:克服句法障碍的有效手段223
9.1 核心句种类223
9.2 核心句分析223
9.3 核心句分析在汉译英中的应用227
9.3.1 翻译复杂句227
9.3.2 翻译长句231
9.3.3 翻译主题句233
第十章 主动语态、被动语态和强势动词238
10.1 为什么用主动语态238
10.2 不仅用主动语态,还要用强势动词240
10.3 什么时候用被动语态241
10.4 使用被动语态应注意的问题243
10.4.1 避免两个被动语态连用243
10.4.2 避免用弱势动词做被动语态谓语243
10.5 翻译时多用主动语态244
10.5.1 汉语无主句不一定译为英语被动句244
10.5.2 汉语被动句很少译为英语主动句246
10.6 必要时使用被动语态250
10.6.1 用主动语态不符合段落主题的,可以用被动250
10.6.2 用主动语态违背信息流动规律的,可以用被动251
10.6.3 动作发出者显而易见或不重要的,可以用被动253
10.6.4 提请读者注意动作接受者的,可以用被动254
10.6.5 避免指出动作发出者的,可以用被动254
10.7 结论255
10.8 参考资料255
第十一章 译文臃肿和减肥方法256
11.1 活用英语曲折变化256
11.1.1 时态表达方法257
11.1.2 数的表达方法258
11.1.3 例外情况259
11.2 调整篇章衔接手段260
11.2.1 动词性重复261
11.2.2 名词性重复263
11.2.2.1 用代词照应263
11.2.2.2 省略修饰语264
11.2.2.3 用其他名词作总结265
11.2.2.4 用首字母缩写265
11.3 多用强势动词266
11.3.1 如何把名词句还原为动词句270
11.3.2 检查汉语动词是否有必要译出272
11.4 使用简单的句型273
11.5 浓缩句子274
11.6 省略汉语范畴词275
11.6.1 名词性范畴词276
11.6.2 动词性范畴词279
11.7 消除同义重复现象287
11.8 省略不必要修饰语294
11.8.1 意思明显重复294
11.8.2 意思不言自喻297
11.9 慎用加强词300
11.9.1 合并300
11.9.2 省略301
11.9.3 经常需要省略的加强词303
11.10 慎用限定词306
11.11 避免陈词滥调308
11.12 整合句子层次的重复309
11.12.1 表现方式309
11.12.1.1 简单重复309
11.12.1.2 不言自喻310
11.12.1.3 正说一遍,反说一遍311
11.12.2 处理方法311
11.12.2.1 对照原文,发现新意312
11.12.2.2 删除重复部分314
11.12.2.3 改变措辞317
11.12.2.4 保持重复不变318
11.12.3 产生重复的原因320
11.12.3.1 先抽象后具体的思维习惯320
11.12.3.2 审美习惯差异322
11.12.3.3 正反对比修辞法323
11.12.3.4 汉语本身也经不住推敲324
11.12.3.5 对原文理解不透或词不达意324
11.13 精简慢启动句子324
11.13.1 元话语324
11.13.2 多余的引导性动词325
11.14 如何识别多余的词328
11.15 参考资料329
第十二章 新旧信息和信息流动330
12.1 介绍330
12.2 把不重要的信息移向句子左侧336
12.3 把重要的信息移向句子右侧337
12.4 使用倒装句338
12.5 删除多余的结尾340
12.6 使用被动语态341
12.7 重组句子主语和从句343
12.8 几种表示强调的句法手段346
12.8.1 There Be346
12.8.2 What347
12.8.3 It347
12.8.4 倒装348
12.9 参考资料349
第十三章 语篇的衔接350
13.1 介绍350
13.2 识别原文的衔接关系351
13.3 转换衔接手段357
13.4 显化隐含的衔接关系361
13.5 参考资料367
第十四章 批判性阅读与批判性思维:译文连贯的保障368
14.1 什么是批判性阅读和批判性思维368
14.2 运用批判性思维理解文字背后的客观事实370
14.3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作者的意图373
14.4 运用批判性思维发现和澄清歧义376
14.5 运用批判性思维显化原文隐含的逻辑关系380
14.6 运用批判性思维保证译文语气连贯388
14.7 运用批判性思维改善原文392
14.8 运用批判性思维发现译文问题394
第十五章 原文错误的识别与翻译方法398
第十六章 段落与篇章的布局和重组405
16.1 是否调整原文结构的决定因素405
16.2 调整或增加段落主题句406
16.3 如有可能,使段落各句主题部分保持一致414
16.4 对逻辑不清的段落进行重组417
16.5 简化臃肿的段落423
16.6 篇章内的调整430
16.7 参考资料436
第十七章 酌情改写原文438
17.1 文化差异438
17.2 意识形态差异444
17.3 外语能力不足449
17.4 参考资料455
第十八章 译文的修改457
18.1 概述457
18.2 修改他人译文459
18.2.1 反复修改469
18.3 被他人修改475
第十九章 法律翻译应注意的问题481
19.1 情态动词481
19.2 条件的表示方法485
19.3 隐藏的条件:“的”字结构486
19.4 同义词491
19.5 you和we493
19.6 列举方法495
19.7 用肯定句498
19.8 用现在时500
19.9 修饰语的位置502
19.10 介词短语连用503
19.11 用单数名词504
19.12 避免名词串505
19.13 参考资料506
附录507
附录一 避免使用和尽量不用的单词和短语507
附录二 How to Write"Gooder"English514
附录三 英语标点符号应用一览表516
附录四 翻译质量控制标准样本520
准确表达中文原意520
用词准确520
语法与结构521
格式规范521
附录五 汉英翻译练习523
练习1 世界贸易组织523
练习2 对中国有关立法情况的介绍525
练习3 改革以前收入分配的特点527
练习4 银行不良资产管理530
练习5 家庭暴力研究概况532
练习6 中国电力改革534
练习7 中国公路五十年成就及二十一世纪初发展展望(节选)536
练习8 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538
练习9 讲话:推进合作共谋发展540
练习10 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542
练习11 中国基础设施利用外资的成就、前景和BOT方式545
练习12 大明宫含元殿547
附录六 汉英翻译练习参考译文550
练习1550
练习2553
练习3555
练习4558
练习5560
练习6564
练习7566
练习8568
练习9572
练习10574
练习11580
练习12583
主要参考文献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