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清水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清水县志
  • 清水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2405384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173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12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清水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9

第一篇 行政建置49

第一章 地理位置49

第二章 建置沿革49

第一节 历史沿革49

第二节 辖域54

第三章 行政区划55

第一节 民国及以前行政区划55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行政区划58

第四章 县城乡镇65

第一节 县城65

第二节 乡镇67

第一章 地质91

第二篇 自然地理91

第一节 地层92

第二节 侵入岩93

第三节 构造94

第四节 矿产95

第五节 地震 滑坡100

第二章 地貌101

第一节 区划101

第二节 山脉102

第三节 川道105

第四节 峡谷106

第五节 台塬106

第三章 气候107

第一节 四季气候107

第二节 气候要素108

第三节 气候分区115

第四节 物候与节气118

第五节 灾害性天气123

第四章 水文131

第一节 水系131

第二节 水质134

第三节 水资源135

第五章 土壤137

第一节 土壤母质137

第二节 土壤分类138

第三节 土壤养分143

第六章 植被和动物147

第一节 植被区系147

第二节 植物种类149

第三节 动物区系153

第四节 动物种类154

第三篇 土地157

第一章 土地面积157

第二章 土地利用158

第一节 耕地158

第二节 园地159

第三节 林地159

第六节 交通用地160

第五节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60

第七节 水域160

第四节 牧草地160

第八节 未利用地161

第九节 “四荒地”开发161

第三章 土地管理162

第一节 机构162

第二节 地籍管理163

第三节 建设用地管理165

第四节 土地监督检查173

第一章 人口规模175

第一节 数量175

第四篇 人口175

第二节 分布177

第二章 人口构成179

第一节 年龄构成179

第二节 性别构成181

第三节 民族构成183

第四节 文化构成185

第五节 行业、职业构成188

第三章 人口变动189

第一节 自然变动189

第二节 社会变动190

第四章 人口管理193

第五章 婚姻 家庭 姓氏194

第一节 婚姻194

第二节 家庭196

第三节 姓氏197

第一节 管理机构199

第二节 政策与规定199

第六章 计划生育199

第三节 宣传教育201

第四节 节育措施202

第五篇 中国共产党清水县地方组织20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清水县地下组织205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清水县委员会208

第一节 机构沿革208

第二节 基层党组织209

第三节 历次党代会213

第三章 党务活动219

第一节 组织工作219

第二节 宣传教育221

第三节 统战工作224

第四节 纪律检查225

第五节 人民信访228

第六节 精神文明建设229

第七节 党校教育230

第八节 党史资料征集231

第九节 老年人工作232

第四章 中心工作纪要233

第六篇 政权243

第一章 民国及以前政权243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252

第一节 选举253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255

第三节 历次人民代表大会256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264

第一节 机构沿革265

第三章 人民政府265

第二节 职能及领导更迭269

第三节 基层政权273

第四节 施政纪略275

第五节 政府的改革和建设281

第一节 机构设置283

第一章 人民政协283

第七篇 政协 党派 群团283

第二节 政协会议284

第三节 工作简述288

第一节 工会292

第二章 群众团体292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294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296

第四节 农协和贫协组织298

第六节 工商业联合会299

第五节 少儿组织299

第一节 国民党清水县党部300

第三章 国民党 三青团300

第三节 党团合并302

第二节 三青团清水县组织302

第一节 机构303

第一章 机构及设施303

第八篇 军事303

第二节 设施306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制308

第一节 民国及以前兵役制308

第二章 兵役制308

第一节 民国及以前驻军310

第三章 驻军310

第二节 人民军队311

第一节 乡兵团勇312

第四章 地方武装312

第三节 游击大队313

第二节 国民兵团队313

第二节 训练314

第一节 组织314

第五章 民兵314

第三节 装备315

第一节 人民防空316

第六章 人民防空 国防教育316

第二节 国防教育318

第七章 重大兵事纪略319

第一节 机构323

第一章 公安323

第九篇 政法323

第二节 刑侦324

第三节 治安管理326

第四节 户政管理327

第五节 消防、交通管制328

第六节 监所管理329

第二节 刑事检察330

第一节 机构330

第二章 检察330

第三节 经济检察331

第五节 监所检察332

第四节 法纪检察332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333

第二节 刑事审判334

第一节 机构334

第三章 审判334

第三节 民事审判337

第四节 经济审判338

第五节 案件复查339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340

第一节 机构340

第四章 司法行政340

第三节 民事调解341

第四节 律师342

第五节 公证343

第一节 机构345

第一章 民政345

第十篇 民政 扶贫345

第二节 优抚安置346

第三节 救济349

第四节 社会福利354

第五节 婚姻登记355

第七节 地名管理356

第六节 殡葬改革356

第二章 扶贫358

第一节 项目、资金359

第二节 经济效益362

第二章 劳动365

第一章 机构365

第十一篇 劳动 人事365

第一节 劳动用工366

第三节 劳动就业367

第二节 劳动保护367

第五节 劳务输出369

第四节 工人管理369

第一节 编制管理370

第三章 人事370

第二节 干部管理371

第三节 专业技术职称评聘376

第一节 劳动工资377

第四章 工资福利377

第二节 福利待遇386

第五章 社会保险387

第一节 管理机构389

第一章 机构389

第十二篇 农牧业389

第二节 事、企业单位390

第一节 私有制生产关系392

第二章 农业体制392

第二节 土地改革393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394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395

第三章 农业区划397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97

第四章 作物399

第一节 粮食作物400

第二节 经济作物406

第一节 耕作改制409

第五章 农业科技409

第二节 作物栽培413

第三节 品种改良414

第四节 肥料416

第五节 作物保护417

第六章 农田基本建设421

第一节 农具改革422

第七章 农业机具422

第二节 农业机械423

第八章 畜牧渔业424

第一节 畜禽蜂鱼425

第二节 饲草饲料432

第三节 疫病防治436

第一节 农副产品438

第九章 主要农牧产品438

第二节 畜牧产品440

第一章 机构443

第十三篇 林业443

第一节 演变446

第二章 森林资源446

第二节 资源447

第三节 树种449

第一节 林业规划450

第三章 林业规划与分区450

第二节 林业分区451

第四章 植树造林454

第一节 种子育苗455

第二节 植树456

第三节 造林457

第一节 林政管理458

第五章 林木管护458

第三节 森林抚育460

第二节 营林管理460

第四节 护林防火461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462

第六节 珍贵野生动物保护465

第六章 林业科技466

第一节 果树栽培467

第七章 果树与林特产品467

第三节 沙棘468

第二节 苹果468

第四节 其它产品469

第一章 机构471

第十四篇 水利电力471

第一节 引水工程472

第二章 水利工程472

第二节 蓄水工程474

第三节 提水工程476

第四节 喷灌、滴灌工程479

第五节 饮水、改水工程480

第一节 水土流失482

第三章 水土保持482

第二节 小流域治理483

第三节 综合治理484

第四章 防汛485

第五章 水利管理486

第一节 小水电站建设488

第六章 电力488

第二节 农村电网建设489

第三节 供、用电管理492

第一章 机构495

第十五篇 工业495

第二章 酿造业496

第一节 建材业498

第三章 行业简介498

第二节 食品工业503

第三节 纺织、缝纫业505

第四节 家具制造业506

第五节 印刷业507

第六节 化学工业和塑料制品业508

第七节 金属制品和机械制造业509

第一节 管理体制510

第四章 工业管理510

第二节 生产、技术、质量管理512

第三节 人事、工资管理513

第四节 供销、财务管理514

第一章 机构515

第十六篇 乡镇企业515

第二节 计划管理516

第一节 管理体制516

第二章 企业管理516

第三节 生产、技术管理517

第五节 财务管理518

第四节 质量管理518

第一节 农业企业519

第三章 企业类型519

第二节 工业企业520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525

第三节 建筑业525

第五节 商、饮、服务业526

第四章 重点乡镇企业527

第一章 管理机构529

第十七篇 商贸529

第一节 集市531

第二章 集市贸易531

第二节 物资交流会532

第一节 旧私营商业534

第三章 私营商业534

第二节 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35

第一节 直属企业536

第四章 供销合作商业536

第三节 个体商业536

第二节 管理体制537

第三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538

第四节 生活资料供应541

第五节 扶持农副产品生产542

第六节 物品收购544

第七节 出口商品收购545

第一节 直属企业546

第五章 国营商业546

第二节 商品购销548

第三节 经营管理552

第四节 饮食服务553

第二节 粮油市场556

第一节 直属企业556

第六章 粮油购销556

第三节 粮油收购557

第四节 粮油销售558

第五节 粮油储运562

第六节 管理体制564

第七章 物资经营565

第一章 机构567

第十八篇 交通运输567

第二章 故道568

第三章 公路570

第四章 桥梁574

第一节 公路养护580

第五章 公路养护与交通管理580

第三节 公路绿化582

第二节 民工建勤582

第五节 交通监理583

第四节 路政管理583

第一节 人畜力运输584

第六章 运输584

第二节 机动车运输586

第一节 驿站589

第一章 机构589

第十九篇 邮政电信589

第二节 邮电局、所590

第一节 邮路592

第二章 邮政592

第二节 投递593

第三节 邮政业务597

第一节 电报599

第三章 电信599

第二节 电话600

第四章 管理604

第一节 财政机构607

第一章 机构607

第二十篇 财政税务607

第二章 体制608

第二节 税务机构608

第一节 财政收入611

第三章 财政收支611

第二节 财政支出615

第三节 财政预决算620

第四节 国债发行621

第一节 税制623

第四章 税务征收623

第二节 税种625

第一节 财政监督631

第五章 财税监督631

第二节 税务监督632

第六章 会计633

第一节 银行635

第一章 机构635

第二十一篇 金融保险635

第三节 保险637

第二节 信用合作637

第一节 种类638

第二章 货币638

第二节 流通640

第一节 个人储蓄641

第三章 存款641

第一节 民间借贷643

第四章 信贷643

第二节 对公存款643

第二节 农业贷款644

第三节 信用社贷款650

第四节 工商信贷652

第一节 现金管理654

第五章 管理监督654

第二节 结算管理655

第六章 代理业务656

第三节 金银管理656

第七章 保险657

第二节 典型赔案658

第一节 险种658

第三节 效益659

第一章 机构661

第二十二篇 城建环保661

第一节 市政建设662

第二章 城乡建设662

第二节 乡镇建设670

第三章 房产管理673

第一节 建筑队伍675

第四章 建筑施工与管理675

第二节 设计与施工676

第一节 环境污染677

第五章 环境保护677

第三节 质量管理677

第二节 污染治理678

第二节 管理体制679

第一节 管理机构679

第二十三篇 经济管理679

第一章 计划管理679

第三节 计划编制680

第四节 计划实施682

第一节 机构685

第二章 统计管理685

第二节 统计业务686

第三节 农村经济调查694

第二节 管理体制706

第一节 机构706

第三章 物价管理706

第三节 地方产品价格709

第四节 非商品收费714

第五节 价格监督719

第二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721

第一节 机构721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721

第三节 企业登记723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725

第六节 市场管理726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726

第二节 计量管理728

第一节 机构728

第五章 标准计量管理728

第六章 审计监督730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730

第一节 专项审计731

第二节 内部审计733

第一章 机构735

第二十四篇 广播电视735

第二章 新闻736

第一节 农村有线广播网建设737

第三章 广播737

第二节 采编738

第三节 节目740

第四节 设备742

第一节 电视差转743

第四章 电视743

第二节 自办节目与设备744

第一节 技术管理745

第五章 管理745

第三节 财务管理746

第二节 音像制品管理746

第一节 行政机构749

第一章 行政管理749

第二十五篇 教育749

第二节 管理体制750

第一节 兴学堂前的学校教育751

第二章 普通教育751

第二节 学前教育752

第三节 小学教育753

第四节 中学教育760

第五节 大、中专招生764

第一节 扫盲教育765

第三章 成教和职教765

第三节 成人高等教育766

第二节 成人中等教育766

第四节 农业技术教育767

第五节 职业技术教育768

第二节 课程设置769

第一节 学制变革769

第四章 教育改革769

第三节 教学方法改革771

第一节 队伍773

第五章 教师773

第二节 培训775

第三节 待遇776

第一节 来源778

第六章 教育经费778

第二节 支出780

第一节 校舍781

第七章 学校建设781

第二节 教学设备782

第八章 国立第十中学784

第九章 天水农业学校785

第二节 群众团体机构787

第一节 管理机构787

第二十六篇 科学技术787

第一章 机构787

第三节 地震机构789

第一节 分布与构成790

第二章 科技队伍790

第四节 气象机构790

第二节 科技培训791

第二节 经费管理792

第一节 计划管理792

第三章 科技管理792

第三节 成果管理793

第一节 获奖成果794

第四章 科技成果794

第二节 鉴定成果798

第三节 学术论文799

第一节 科技兴农803

第五章 科技活动803

第二节 农村能源804

第三节 地震监测、预报与防震805

第四节 科协活动807

第一节 文化机构811

第一章 机构811

第二十七篇 文化 体育811

第二节 体育机构812

第一节 民间文学813

第二章 文化活动813

第二节 民间艺术818

第三节 文艺创作与汇演827

第四节 戏剧演出833

第五节 图书834

第七节 报刊838

第六节 电影放映发行838

第一节 产地景观839

第三章 庞公石839

第二节 庞公石由来840

第三节 庞公石制作841

第一节 古遗址843

第四章 文物古迹843

第二节 古墓葬845

第三节 馆藏文物846

第一节 赵充国陵园848

第五章 旅游景点848

第二节 温泉森林公园849

第三节 花石崖850

第四节 八奇八景851

第一节 档案管理853

第六章 档案853

第二节 档案利用856

第一节 旧志简介857

第七章 旧县志857

第二节 旧志序录858

第一节 群众体育860

第八章 体育860

第二节 学校体育862

第三节 体育竞赛863

第四节 设施与培训866

第一节 古体诗869

第一章 诗词869

第二十八篇 艺文869

第二节 现代诗886

第三节 楹联890

第一节 记892

第二章 散文892

第二节 序896

第三节 其他各体散文898

第三章 戏剧908

第一节 行政机构915

第一章 机构915

第二十九篇 医药卫生915

第二节 事业机构916

第三节 群众团体920

第二节 西医921

第一节 中医921

第二章 医疗921

第四节 医政管理924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924

第五节 医疗制度925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926

第三章 卫生防疫926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929

第三节 公共卫生932

第一节 新法接生935

第四章 妇幼保健935

第二节 妇女病防治936

第三节 儿童保健937

第一节 以师带徒938

第五章 医学教育与研究938

第二节 医学培训939

第三节 医学研究941

第六章 医药942

第一节 中药材资源943

第二节 中药经营947

第三节 西药经营948

第七章 甘肃省清水工人温泉疗养院949

第五节 药政管理949

第四节 医疗器械购销949

第一节 民族演变951

第一章 民族951

第三十篇 社会951

第二节 民族工作952

第一节 佛教955

第二章 宗教955

第三节 伊斯兰教956

第二节 道教956

第六节 宗教工作958

第五节 基督教958

第四节 天主教958

第一节 节日习俗960

第三章 民俗960

第二节 行业、生活习俗963

第三节 婚丧 嫁娶969

第四节 忌讳973

第一节 语音974

第四章 方言974

第二节 词汇982

第三节 语法1001

第四节 内部差异1003

第五节 俗语、谚语1006

第六节 歇后语1016

第一章 传略1023

第三十一篇 人物1023

第二章 简介1046

第三章 表1072

第一节 清水籍历史人物表1072

第二节 清水籍国民党军抗日阵亡将士简表1079

第三节 清水籍革命英烈表1081

第四节 清水籍在外任县(团)级以上人物表1084

第五节 县外清水籍高级职称人物表1093

第六节 县内高级职称人物表1097

第七节 清水籍获硕士学位(含留学生)以上人物表1100

第八节 县内受省(部)级以上表彰人物表1108

附录1121

一、文献选辑1121

二、御旨1131

三、碑石1132

四、家谱、契约1134

五、存史考证1137

六、清水县专业(部门)志简表1145

索引1149

后记11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