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
  • 郑日昌,江光荣,伍新春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7128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心理咨询与辅导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概念1

一、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定义1

第一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总论1

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关系2

三、“科学的”心理咨询与治疗4

第二节 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概览5

一、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和现状5

二、当代主要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9

一、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概观11

第三节 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的基本要素11

二、人性观12

三、人格理论13

四、治疗理论14

第四节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条件和作用机制15

一、心理治疗中的共同因素15

二、治疗者方面的条件16

三、当事人方面的条件17

一、精神分析及其早期发展21

第一节 概观21

第二章 精神分析治疗21

二、对传统精神分析的超越22

第二节 人格与治疗理论24

一、传统精神分析的人格与治疗理论24

二、现代精神分析的人格与治疗理论27

第三节 心理治疗过程30

一、阻抗31

二、退行31

四、移情性神经症的修复32

三、移情与反移情32

五、修通33

六、终止33

第四节 治疗策略和技术33

一、建立治疗合约33

二、自由联想34

三、梦的解释34

四、移情与反移情处理35

一、求治原因及一般情况36

第五节 心理治疗案例36

五、工作联盟36

六、对质、澄清、解释与修通36

二、移情方式的显现37

三、家庭背景及个人成长史37

四、矛盾情感和防御方式38

五、缺乏同感能力的行为方式39

六、关于治疗和修复40

一、贡献与应用41

二、局限与研究41

第六节 应用与评价41

第三章 阿德勒心理治疗45

第一节 概观45

一、阿德勒治疗体系的发展与核心概念45

二、阿德勒治疗体系与弗洛伊德的比较47

第二节 人格与治疗理论49

一、人格理论49

二、心理变态理论54

第三节 心理治疗过程56

一、建立治疗关系56

二、探查生活风格57

三、解释生活风格59

四、重新设计生活风格60

第四节 治疗策略和技术61

一、阿德勒治疗的基本技术61

二、阿德勒治疗的特有技巧64

第五节 心理治疗案例67

一、首次晤谈了解当事人的生活风格67

二、具体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节录68

一、研究与应用72

第六节 应用与评价72

二、问题与局限73

第四章 存在主义治疗75

第一节 概观75

一、存在主义治疗的发展历史75

二、存在主义治疗的基本概念78

三、存在治疗与其他疗法的比较79

第二节 人格与治疗理论80

一、存在主义的人格理论80

二、存在主义的治疗理论83

一、治疗关系的建立84

第三节 心理治疗过程84

二、治疗目标的确定85

三、治疗行动的实施85

第四节 治疗策略和技术86

一、存在主义的治疗策略86

二、意义治疗的基本技术87

第五节 心理治疗案例88

一、当事人背景介绍88

二、存在治疗的考虑89

三、存在治疗的过程90

第六节 应用与评价93

一、应用领域93

二、贡献与局限93

第五章 以人为中心治疗95

第一节 概观95

一、以人为中心治疗的发展历史95

二、以人为中心治疗的基本特点96

第二节 人格与咨询理论97

一、人性观97

二、个体的现象世界99

三、自我及其发展101

四、心理失调和心理适应问题102

第三节 心理治疗过程103

一、心理治疗的目标103

二、心理治疗的条件104

三、治疗过程的特点106

第四节 治疗策略和技术108

一、重视治疗关系108

二、建立良好治疗关系的条件108

一、案例来源109

第五节 心理治疗案例109

二、治疗过程110

第六节 应用与评价117

一、治疗以外的应用117

二、贡献与局限118

第六章 格式塔治疗121

第一节 概观121

一、格式塔治疗的发展历程121

二、格式塔治疗的基本特点122

三、格式塔疗法与其他疗法的比较123

第二节 人格与治疗理论125

一、人性观125

二、人格理论125

三、治疗理论130

第三节 心理治疗过程134

一、治疗目标与治疗关系134

二、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135

三、治疗探索和改变的过程136

一、格式塔治疗的基本策略137

第四节 治疗策略和技术137

二、格式塔治疗的试验技术142

三、治疗阻抗与僵局的处理145

第五节 心理治疗案例148

一、治疗的机制148

二、治疗过程及分析148

第六节 应用与评价151

一、应用领域151

二、简要评价152

一、交互分析治疗的发展155

第一节 概观155

第七章 交互分析治疗155

二、交互分析治疗的特点157

第二节 人格与治疗理论158

一、人性观158

二、人格理论159

三、心理病理观161

四、交互分析理论163

第三节 心理治疗过程169

一、心理治疗目标169

二、心理治疗阶段170

第四节 治疗策略和技术180

一、经典交互分析技术180

二、其他交互分析技术181

第五节 心理治疗案例181

一、脚本的访谈与分析181

二、脚本的确认与诊断186

第六节 应用与评价188

一、应用领域188

二、贡献与局限189

第一节 概观191

一、行为治疗的发展历程191

第八章 行为治疗191

二、行为治疗的基本特点195

第二节 人格与治疗理论197

一、行为治疗的理论假设197

二、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198

三、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200

四、社会学习理论202

第三节 心理治疗过程204

一、问题行为的评估205

二、行为治疗的实施208

三、治疗效果的维持210

第四节 治疗策略和技术211

一、系统脱敏疗法211

二、厌恶疗法213

三、代币系统215

四、自我控制217

五、示范模仿疗法219

第五节 心理治疗案例221

一、当事人的基本情况221

二、治疗的过程与方法222

第六节 应用与评价223

一、应用领域223

二、简要评价224

第九章 理性情绪行为治疗227

第一节 概观227

一、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发展227

二、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基本假设228

第二节 人格与治疗理论228

一、人性观228

二、ABC理论229

三、对情绪困扰的看法231

第三节 心理治疗过程232

一、治疗目标232

二、ABCDE治疗方法233

三、治疗过程中的评估235

四、治疗关系236

第四节 治疗策略和技术236

一、认知技术237

二、情绪技术239

一、心理治疗的过程节录240

三、行为技术240

第五节 心理治疗案例240

二、心理治疗的内在机制247

第六节 应用与评价248

一、应用领域248

二、贡献与局限249

第十章 认知治疗253

第一节 概观253

一、认知治疗的产生和发展253

二、认知治疗的主要特点254

一、人格理论255

第二节 人格与治疗理论255

二、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256

三、各种心理障碍的认知模式258

第三节 心理治疗过程260

一、认知治疗的目标260

二、认知治疗的评估261

三、心理治疗关系263

四、认知治疗的阶段264

五、认知治疗的结构266

一、认知技巧267

第四节 治疗策略和技术267

二、行为技巧269

第五节 心理治疗案例271

一、呈现的问题271

二、初期的会谈272

三、后期会谈274

第六节 应用与评价274

一、应用274

二、贡献与限制276

一、现实治疗的发展历程279

第十一章 现实治疗279

第一节 概观279

二、现实治疗的基本特点281

第二节 人格与治疗理论283

一、人性观283

二、选择理论284

第三节 心理治疗过程288

一、治疗目标288

二、治疗条件288

三、治疗阶段290

第四节 治疗策略和技术291

一、愿望和需要291

二、方向和行动291

三、自我评价292

四、计划与承诺292

第五节 心理治疗案例293

一、现实治疗过程293

二、治疗过程评论297

一、应用与培训298

第六节 应用与评价298

二、贡献与局限299

第十二章 家庭治疗301

第一节 概观301

一、家庭治疗的形成与发展301

二、家庭治疗的视角及特点302

第二节 关于家庭的社会分析303

一、家庭的特征303

二、家庭的发展305

三、家庭心理社会系统308

一、心理动力取向的家庭治疗312

第三节 家庭治疗的基本理论312

二、鲍恩取向的家庭系统治疗313

三、经验/人本取向的家庭治疗314

四、结构取向的家庭治疗315

五、沟通/策略取向的家庭治疗317

六、行为/认知取向的家庭治疗318

第四节 心理治疗过程319

一、预备性访谈319

二、首次访谈320

三、后续访谈321

四、结束治疗322

第五节 治疗策略和技术322

一、提问策略322

二、画家谱图323

三、家庭雕塑325

四、模拟家庭325

五、沟通游戏325

第六节 应用与评价326

一、今天的家庭治疗326

二、贡献与局限328

第十三章 东方心理治疗331

第一节 认知领悟疗法331

一、关于适应与冲突的观点331

二、心理分析的病理心理观332

三、认知领悟疗法的原理与实施333

四、典型案例分析335

五、比较与评价338

第二节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339

一、道家哲学思想的基本观点339

二、道家认知疗法及其基本步骤340

三、应用与评价343

第三节 森田疗法345

一、森田正马和森田疗法345

二、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346

三、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346

四、森田疗法的实施348

五、治疗案例分析349

第四节 内观疗法351

一、吉本伊信和内观疗法351

二、内观疗法的原理与适应证352

第五节 印度的心理治疗353

一、瑜伽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353

三、内观疗法的基本方法353

二、瑜伽理论关于身心疾病的观点354

三、瑜伽心理治疗的基本方法355

四、相关应用研究及适应证358

五、简评359

第一节 后现代的心理咨询与治疗361

一、后现代主义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影响361

第十四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361

二、焦点解决取向的短期治疗362

三、重写生命故事的叙说治疗363

第二节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趋势364

一、打破学派分立的方法兼容局面364

二、强调内外因互动的行为生态观365

三、向常模挑战的多元文化主义366

四、将人看成自组织系统的混沌理论366

五、短期咨询与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367

六、电脑网络开辟了心理咨询的新途径367

参考文献3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