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Pro/ENGINEER 2001 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Pro/ENGINEER 2001 教程
  • 詹友刚编 著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45页
  • 文件大小:237MB
  • 文件页数:65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Pro/ENGINEER 2001 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CAD产品设计与Pro/E解决方案1

1.1 CAD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1

1.2 Pro/E解决方案2

1.2.1 Pro/ENGINEER的基本模块(Foundation)3

1.2.2 工业外观造型强有力的工具(CDRS)3

1.2.3 复杂零件的曲面设计工具(Advanced Surface Extension)3

1.2.4 复杂产品的装配设计工具(Advanced Assembly Extension)4

1.2.5 运动仿真模块(Motion Simulation Option)4

1.2.6 结构强度仿真模块(Structural Simulation Option)4

1.2.7 疲劳分析工具(Fatigue Advisor)5

1.2.8 塑料流动分析工具(Plastic Advisor)5

1.2.9 热分析工具(Thermal Simulation Option)6

1.2.10 公差分析及优化工具(CE/TOL Option)6

1.2.11 基本数控编程包(Production Machining Option)6

1.2.12 多轴数控编程包(Complete Machining Option)7

1.2.13 通用数控后处理(Pro/NCGPOST)7

1.2.14 数控钣金加工编程(NC Sheetmetal Option)8

1.2.15 NC仿真及优化(VERICUT for Pro/ENGINEER Options)8

1.2.16 模具设计(Tool Design Option)8

1.2.17 二次开发工具包9

1.3 瓶塞开启机简介9

第2章 参数化的Pro/E三维模型概述11

2.1 三维模型11

2.1.1 基本的三维模型11

2.1.2 复杂的三维模型12

2.2 基于特征的三维模型13

2.2.1 关于“特征”13

2.2.2 用“特征添加”的方法创建三维模型13

2.3 基于特征的全参数化的Pro/E三维模型15

2.3.1 截面的全参数化15

2.3.2 零件的全参数化15

2.4 基于特征的全参数化软件Pro/E的优势16

第3章 使用前的准备与配置17

3.1 创建用户文件目录17

3.2 启动并进入Pro/E软件环境17

3.3 设置工作目录18

3.4 Pro/E软件的配置文件config.pro19

3.4.1 关于Pro/E的config.pro配置文件19

3.4.2 创建一个全新的配置文件20

3.4.3 改变config.pro文件中一个选项的值22

3.4.4 删除config.pro文件中的选项22

3.5 将Pro/E英文界面转变成中文界面23

3.6 定制Pro/E用户界面23

3.6.1 Pro/E用户界面简介23

3.6.2 用户界面的定制(用户自定义)26

3.7 Pro/E软件的环境设置28

第4章 截面草绘模块30

4.1 概述30

4.2 理解pro/E草绘环境中的关键术语30

4.3 进入草图环境31

4.4 熟悉Pro/E草绘环境中的工具栏图标31

4.5 熟悉Pro/E草绘环境中的下拉菜单33

4.6 草绘前的必要设置和草图区的调整34

4.7 使用Pro/E 2001版的目的管理器36

4.8 截面图的绘制36

4.8.1 在草绘环境(即草绘器)中创建几何36

4.8.2 绘制直线37

4.8.3 绘制中心线37

4.8.4 绘制矩形37

4.8.5 绘制圆38

4.8.6 绘制椭圆38

4.8.7 绘制圆锥弧38

4.8.8 绘制圆弧39

4.8.9 绘制圆角39

4.8.10 绘制椭圆形圆角40

4.8.11 绘制样条曲线40

4.8.12 在草绘环境中创建坐标系40

4.8.13 创建轴点40

4.8.14 在草绘环境中创建文本41

4.8.15 创建点42

4.8.16 使用以前保存过的图形创建当前草图42

4.9 草图的编辑43

4.9.1 删除图元(包括文本)43

4.9.2 直线的操作43

4.9.3 圆的操作44

4.9.4 圆弧的操作45

4.9.5 点、坐标点和轴点的操作45

4.9.6 圆角的操作45

4.9.7 样条曲线的操作与高级编辑46

4.9.8 比例缩放和旋转图元(包括文本)48

4.9.9 拷贝图元(包括文本)48

4.9.10 镜像图元(包括文本)49

4.9.11 相互裁剪图元49

4.9.12 创建构造图元50

4.10 草图的标注50

4.10.1 概述50

4.10.2 标注线段长度尺寸51

4.10.3 标注2条平行线间的距离51

4.10.4 标注一点和一条直线之间的距离51

4.10.5 标注两点间的距离52

4.10.6 标注直径52

4.10.7 标注对称尺寸53

4.10.8 标注半径53

4.10.9 标注2条直线间的角度53

4.10.10 标注圆弧角度54

4.10.11 标注椭圆圆角或椭圆54

4.10.12 创建周长尺寸54

4.10.13 创建参照尺寸55

4.10.14 创建坐标尺寸56

4.10.15 标注样条曲线57

4.11 修改标注57

4.11.1 移动尺寸57

4.11.2 将弱尺寸变成强尺寸58

4.11.3 控制尺寸的显示58

4.11.4 修改尺寸值58

4.11.5 替换尺寸59

4.11.6 输入负尺寸60

4.11.7 修改尺寸中的小数位数60

4.12 草图中的几何约束60

4.12.1 约束的显示60

4.12.2 约束的禁用、锁定61

4.12.3 Pro/E软件所支持约束种类61

4.12.4 创建约束62

4.12.5 删除约束62

4.12.6 将弱约束转换为强约束63

4.12.7 使用系统提示创建约束63

4.12.8 操作技巧:使用约束,让Pro/E捕捉设计意图63

4.12.9 解决约束冲突67

4.13 修改整个截面68

4.13.1 缩放和旋转一个截面68

4.13.2 锁定或解锁截面尺寸68

第5章 零件模块69

5.1 创建零件三维模型概述69

5.2 创建零件模型的一般过程及拉伸(Extrude)特征69

5.2.1 命名一个新的零件三维模型70

5.2.2 创建零件的基础特征72

5.2.3 添加零件的其他特征86

5.2.4 保存零件三维模型90

5.2.5 删除旧文件版本93

5.3 模型树95

5.3.1 模型树概述95

5.3.2 将模型树显示为独立窗口96

5.3.3 模型树界面简介97

5.3.4 模型树的作用与操作97

5.4 Pro/E软件中的层100

5.4.1 层的基础知识与操作100

5.4.2 灵活运用默认层106

5.4.3 层状态文件108

5.4.4 层的嵌套109

5.5 设置零件模型的属性110

5.5.1 概述110

5.5.2 零件模型材料的设置111

5.5.3 零件模型单位设置112

5.5.4 设置用户参数114

5.6 特征的修改、重定义及其他115

5.6.1 修改特征115

5.6.2 动态修改特征117

5.6.3 查看模型信息及特征父子关系118

5.6.4 删除特征119

5.6.5 特征的隐含(Suppress)与隐藏(Hide)119

5.6.6 特征的重定义121

5.6.7 退出不完整特征草绘截面及其重定义123

5.7 零件模型创建与拉伸(Extrude)特征的练习124

5.7.1 练习1124

5.7.2 练习2125

5.7.3 练习3126

5.7.4 练习4126

5.7.5 练习5127

5.7.6 练习6128

5.7.7 练习7131

5.7.8 练习8136

5.7.9 练习9138

5.8 旋转(Revolve)特征139

5.8.1 旋转特征简述139

5.8.2 旋转特征创建的一般过程140

5.8.3 练习1143

5.8.4 练习2143

5.8.5 练习3144

5.8.6 练习4145

5.9 构造特征——孔(Hole)特征147

5.9.1 孔特征简述147

5.9.2 孔特征(直孔)创建的一般过程147

5.9.3 草绘孔创建过程介绍150

5.9.4 标准孔创建过程介绍150

5.9.5 练习1:添加螺孔151

5.9.6 练习2:添加螺孔153

5.9.7 练习3:添加螺钉过孔153

5.10 构造特征——倒角(Chamfer)特征156

5.10.1 倒角特征简述156

5.10.2 倒角特征创建的一般过程156

5.10.3 练习1158

5.10.4 练习2159

5.10.5 练习3159

5.11 修饰(Cosmetic)特征160

5.11.1 螺纹(Thread)修饰特征161

5.11.2 草绘(Sketch)修饰特征163

5.11.3 凹槽(Groove)修饰特征164

5.12 构造特征——圆角(Round)特征164

5.12.1 圆角特征简述164

5.12.2 创建简单圆角的一般过程164

5.12.3 简单圆角的练习169

5.12.4 创建高级圆角的一般过程170

5.13 构造特征——抽壳(Shell)特征174

5.13.1 抽壳特征创建的一般过程174

5.13.2 综合练习1(包括旋转特征、抽壳、圆角、拉伸特征)176

5.14 特征的重新排序(Reorder)及插入操作179

5.14.1 概述179

5.14.2 重新排序的操作方法179

5.14.3 特征的插入操作181

5.15 调整特征的父子关系182

5.15.1 改变标注的参照基准182

5.15.2 特征的重定次序(Reroute)182

5.16 特征生成失败及其解决方法186

5.16.1 特征生成失败的出现186

5.16.2 特征生成失败的解决方法188

5.17 特征的操作工具192

5.17.1 特征的复制(Copy)192

5.17.2 特征的阵列(Pattern)198

5.17.3 特征的成组(Group)204

5.17.4 练习206

5.18 筋(Rib)特征207

5.19 拔模(Draft)特征208

5.19.1 拔模(Draft)特征简述208

5.19.2 创建一个中性平面、不分离拔模的特征208

5.19.3 创建一个中性曲线、分离拔模的特征213

5.20 扫描(Sweep)特征215

5.20.1 扫描(Sweep)特征简述215

5.20.2 扫描(Sweep)特征创建的一般过程215

5.20.3 练习1220

5.21 混合(Blend)特征225

5.21.1 混合(Blend)特征简述225

5.21.2 创建平行混合(Blend)特征226

5.22 可变截面扫描(Var Sec Sweep)特征230

5.22.1 可变截面扫描(Var Sec Sweep)特征简述230

5.22.2 创建一个可变截面扫描(Var Sec Sweep)特征230

5.23 扫描混合(Swept Blend)特征234

5.23.1 扫描混合(Swept Blend)特征简述234

5.23.2 创建一个扫描混合(Swept Blend)特征235

5.24 螺旋扫描(Helical Sweep)特征237

5.24.1 螺旋扫描(Helical Sweep)特征简述237

5.24.2 创建一个螺旋扫描特征238

5.24.3 练习1240

5.24.4 练习2242

5.25 基准特征244

5.25.1 基准面244

5.25.2 基准轴248

5.25.3 基准点251

5.25.4 坐标系253

5.25.5 图形特征255

5.25.6 计算特征256

5.25.7 参照特征257

5.25.8 基准曲线257

5.26 创建剖截面263

5.26.1 剖截面概述263

5.26.2 创建一个“平面”剖截面265

5.26.3 创建一个“偏距”剖截面267

5.26.4 剖截面的练习268

5.27 零件模块综合练习270

5.27.1 练习1:显示器270

5.28 零件模型的分析276

5.28.1 空间距离、角度等的测量276

5.28.2 模型的质量属性分析276

5.28.3 曲线分析277

5.28.4 曲面分析278

5.29 模型的渲染(Photorender)279

5.29.1 模型的外观处理279

5.29.2 光线的调整283

5.29.3 渲染空间285

第6章 曲面造型模块288

6.1 曲面(Surface)模块功能概述288

6.2 创建曲面288

6.2.1 曲面特征的“开放”与“闭合”288

6.2.2 曲面网格显示289

6.2.3 创建平整曲面290

6.2.4 创建边界曲面290

6.2.5 偏距曲面295

6.2.6 复制曲面297

6.3 曲面的裁剪(Trim)301

6.3.1 基本形式的曲面裁剪301

6.3.2 用“使用面组”命令裁剪面组303

6.3.3 用“使用曲线”命令裁剪面组303

6.3.4 用“顶点倒圆角”命令裁剪面组303

6.3.5 用“侧面影像”命令裁剪面组304

6.4 薄曲面的裁剪(Thin Trim)304

6.5 曲面的操作305

6.5.1 曲面的合并(Merge)305

6.5.2 曲面的延拓(Extend)306

6.5.3 曲面的转换(Transform)307

6.5.4 曲面的拔模偏距(Draft Offset)307

6.5.5 曲面的区域偏距(Area Offset)309

6.6 将曲面面组转化为实体或实体表面309

6.6.1 使用“使用面组”选项创建实体309

6.6.2 使用面组“替换”创建实体310

6.6.3 使用“曲面片”创建实体312

6.7 曲面模块综合练习312

6.7.1 练习1:座椅312

第7章 装配模块324

7.1 概述324

7.2 装配约束325

7.2.1 匹配(Mate)325

7.2.2 对齐(Align)326

7.2.3 插入(Insert)326

7.2.4 相切(Tangent)327

7.2.5 坐标系(Coord Sys)327

7.2.6 线上点(Pnt On Line)327

7.2.7 曲面上的点(Pnt On Srf)328

7.2.8 曲面上的边(Edge On Srf)328

7.2.9 默认329

7.2.10 固定329

7.3 创建新的装配体模型的一般过程329

7.3.1 命名一个新的装配体的三维模型329

7.3.2 装配第1个零件330

7.3.3 装配第2个零件332

7.4 元件的包装335

7.4.1 用“PACKAGE(包装)”菜单创建元件的包装335

7.4.2 完成包装元件337

7.4.3 有关元件的包装、移动的配置文件选项337

7.5 允许假定和强制对齐338

7.5.1 允许假定338

7.5.2 强制对齐(Forced Align)339

7.6 元件的复制340

7.7 元件的阵列(Pattern)341

7.7.1 创建元件的“参考阵列”341

7.7.2 创建元件的“尺寸阵列”342

7.8 练习343

7.8.1 练习1343

7.8.2 练习2344

7.8.3 练习3345

7.8.4 练习4346

7.9 装配体中元件的打开、删除、修改等操作347

7.9.1 概述347

7.9.2 修改装配体中零件的尺寸348

7.10 装配体中的“层”的操作350

7.11 简化表示(Simplified Rep)350

7.11.1 创建简化表示350

7.11.2 设置不同的简化表示352

7.12 在装配体中创建零件353

7.13 装配体的分解状态357

7.13.1 创建装配体的分解状态357

7.13.2 设定当前状态360

7.14 装配体干涉检查360

7.15 元件的替换361

7.15.1 元件的替换的一般操作过程361

7.15.2 替换失败的处理366

7.16 骨架零件模型简介368

7.16.1 概述368

7.16.2 骨架零件模型的创建和使用369

第8章 工程图模块375

8.1 Pro/E软件的工程图模块概述375

8.2 开始一张新的工程图,进入工程图环境376

8.3 工程图基础378

8.3.1 工程图的设置文件pro.dtl378

8.3.2 工程图的格式382

8.3.3 关于工程图中的比例386

8.3.4 多页面工程图387

8.3.5 关于工程图模块中的再生命令(Regenerate)387

8.3.6 关于工程图的保存(Save)388

8.4 工程图视图389

8.4.1 创建视图(基础)389

8.4.2 移动视图392

8.4.3 拭除视图与删除视图392

8.4.4 修改视图的显示模式393

8.4.5 创建视图(高级)397

8.4.6 修改视图414

8.4.7 相关视图418

8.4.8 多模型工程图419

8.4.9 工程图简化表示419

8.5 工程图中的二维草绘图(Draft)420

8.5.1 单个图元的绘制与捕捉参照对话框421

8.5.2 边续图元的绘制与链422

8.5.3 参数化关联423

8.5.4 草绘图的编辑工具424

8.5.5 草绘图的填充(草绘图的剖面线)426

8.6 尺寸标注427

8.6.1 概述427

8.6.2 创建被驱动尺寸428

8.6.3 创建草绘尺寸430

8.6.4 尺寸操作工具434

8.6.5 尺寸公差441

8.7 创建注释文本443

8.7.1 注释菜单简介443

8.7.2 创建无方向(无箭头)导引注释443

8.7.3 创建有方向(有箭头)指引注释444

8.7.4 注释的编辑446

8.8 基准446

8.8.1 创建基准446

8.8.2 拭除与删除基准448

8.9 几何公差449

8.9.1 创建几何公差449

8.9.2 几何公差拭除、删除与清除452

8.10 表面光洁度(粗糙度)453

8.11 创建产品的BOM(材料明细表)454

8.12 定制工程图模板464

8.12.1 工程图模板概述464

8.12.2 创建工程图模板的步骤465

第9章 机械模块与运动仿真467

9.1 概述467

9.2 连接与连接类型468

9.2.1 连接468

9.2.2 销(Pin)接头469

9.2.3 圆柱(Cylinder)接头470

9.2.4 滑动(Slider)接头471

9.2.5 平面(Planar)接头472

9.2.6 球(Ball)接头472

9.2.7 轴承(Bearing)接头473

9.2.8 刚性(Rigid)接头474

9.2.9 焊接(Weld)接头475

9.3 “机械”菜单与工具命令图标476

9.3.1 “机械”菜单476

9.3.2 “机械”模块的工具栏按钮477

9.4 主体478

9.4.1 关于主体478

9.4.2 加亮主体478

9.4.3 重定义主体478

9.4.4 定义主体为基础479

9.5 拖移(Drag)479

9.5.1 概述479

9.5.2 拖动对话框简介480

9.5.3 点拖移481

9.5.4 主体拖移482

9.5.5 使用快照作为机械装置的分解状态482

9.5.6 在拖移操作之前锁定主体482

9.6 运动仿真范例483

9.6.1 装配一个机械装置——启盖器483

9.6.2 连接轴设置494

9.6.3 定义槽——从动机构500

9.6.4 定义伺服电动机502

9.6.5 运行运动507

9.6.6 结果回放、动态干涉检查与制作播放文件510

9.6.7 测量513

9.6.8 轨迹曲线简介516

9.6.9 修复失败的装配518

9.6.10 模型树519

第10章 钣金件模块521

10.1 概述521

10.2 新建、命名一个新的钣金件三维模型522

10.3 创建第一钣金壁522

10.3.1 创建“平整”类型的第一钣金壁523

10.3.2 创建拉伸类型的第一钣金壁524

10.3.3 将实体零件转变成钣金件525

10.4 创建附加钣金壁527

10.4.1 概述527

10.4.2 用“平整(A)?”命令创建附加钣金壁528

10.4.3 用“用半径平整(L)?”命令创建附加钣金壁529

10.4.4 用“用半径拉伸(R)?”命令创建附加钣金壁531

10.4.5 用“用半径扫描(W)?”命令创建附加钣金壁533

10.4.6 创建止裂槽(Relief)535

10.4.7 钣金壁的延拓(Extend)543

10.4.8 钣金壁的合并543

10.5 钣金切削(Cut)、切口(Notch)和冲孔(Punch)547

10.5.1 钣金的切削(Cut)548

10.5.2 创建钣金切口(Notch)550

10.6 钣金印贴(Form)特征555

10.6.1 创建Die印贴555

10.6.2 冲孔(Punch)印贴与模具(Die)印贴的区别560

10.6.3 平整印贴560

10.6.4 印贴练习561

10.7 钣金折弯563

10.7.1 钣金的一般折角折弯563

10.7.2 钣金卷曲折弯566

10.7.3 钣金平面折角567

10.7.4 带过渡区的卷曲折弯568

10.8 钣金展开(Unbend)与折弯回去(Bend Back)571

10.8.1 一般形式的钣金展开571

10.8.2 一般形式的折弯回去(Bend Back)572

10.8.3 含过渡区的钣金展开572

10.8.4 含过渡区的钣金折弯回去(Bend Back)573

10.8.5 钣金的展平状态(Flat Pattern)573

10.9 钣金设置574

10.9.1 概述574

10.9.2 折弯半径的设置575

10.9.3 钣金展开长度的计算公式575

10.9.4 用折弯表计算钣金展开长度576

10.10 创建钣金工程图579

第11章 模具模块582

11.1 概述582

11.2 模具创建的一般过程583

11.2.1 新建一个模具制造模型,进入模具模块584

11.2.2 建立模具模型584

11.2.3 设置收缩率588

11.2.4 构造模具分型曲面590

11.2.5 在模具中的创建特征593

11.2.6 构造模具元件的体积块596

11.2.7 抽取模具元件599

11.2.8 生成浇注件599

11.2.9 定义开模动作600

11.2.10 关于模型的精度602

11.3 设计显示器的模具604

11.3.1 新建一个模具制造模型605

11.3.2 建立模具模型605

11.3.3 设置收缩率606

11.3.4 定义主分模面606

11.3.5 定义滑块分模面608

11.3.6 用滑块分模面创建滑块体积609

11.3.7 用主分模面创建上下两个体积腔610

11.3.8 由体积块生成型芯及上下腔610

11.3.9 生成浇注件610

11.3.10 定义开模动作611

第12章 高效使用Pro/E软件612

12.1 模型属性-关系612

12.1.1 “关系”基础612

12.1.2 创建关系618

12.2 自定义特征(UDF)622

12.2.1 概述622

12.2.2 创建UDF623

12.2.3 放置UDF628

12.3 Pro/E软件中的族表631

12.3.1 族表基础631

12.3.2 创建零件族表632

12.3.3 创建装配族表635

12.4 创建快捷键(Map Key)637

第13章 定制标准化的Pro/E应用环境639

13.1 工作环境设置639

13.2 创建实体零件模型的模板641

13.2.1 概述641

13.2.2 创建实体零件的模板的详细操作步骤641

13.3 创建装配体模板643

13.3.1 概述643

13.3.2 创建装配体模板的详细操作步骤643

13.4 创建工程图图框6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