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植物生态学概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植物生态学概要
  • 赵儒林等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16196·111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411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植物生态学概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植物与环境1

第一章 植物的环境与环境因子1

一、环境的基本概念1

二、环境因子3

(一)太阳辐射3

三、植物与环境关系的综合分析4

第二章 植物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8

一、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变化8

(二)影响地表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9

(三)水体及植物群落内的光照状况12

(一)植物的光能吸收与转移20

二、植物物质生产的能量来源20

(二)净光合作用与光强的相关性及有关生态类型27

(三)光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36

三、光能的信息作用37

(一)光形态建成的概念37

(二)光周期现象39

第三章 植物与大气42

一、大气中CO2与植物的干物质生产43

(一)大气中的CO243

(二)植物的CO2交换44

(三)CO2交换与物质生产45

(四)植物群落的生产力55

(一)大气中的氧气58

二、氧气与植物的生态关系58

(二)氧气与植物的生长发育59

(三)植物对氧气供应不足的适应60

三、氮与植物的氮代谢62

(一)自养植物的氮代谢62

(二)大气中氮的利用63

(三)微生物对有机含氮化合物的分解与矿化作用65

(四)菌根及其作用67

四、植物与大气污染的生态关系68

(二)大气污染对植物的毒害作用70

(三)植物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作用73

五、风的生态意义75

(一)水分对植物生命活动的童义77

第四章 植物与水分的生态关77

一、陆生环境中的重要水分形态77

(二)大气中的“可见”水汽与不可见水汽79

(三)降水81

(四)土壤水分83

二、植物的水分平衡86

(一)植物的水分吸收86

(二)植物的水分消耗90

(三)植物的水分平衡95

三、以水分关系为基础的植物生态类型99

(一)水生植物99

(二)旱生植物100

(三)中生植物102

第五章 植物与温度104

一、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104

(一)地表温度的时间与空间变化104

(二)土壤温度的变化106

(三)水体中的温度成层现象108

(四)植物的体温与群落内的温度变化110

二、植物生命过程对温度的需要115

(一)基点温度115

(二)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热的需要116

(三)低温,积温对发育的影响121

(四)温度对植物分布的限制作用124

(一)极端温度对植物的伤害125

三、极端温度的伤害作用与抗沮性125

(二)植物的抗温性127

第六章 土壤的生态作用135

一、植物无机生物元素的源泉135

(一)植物的无机生物元素135

(二)植物的矿质元素吸收和运输137

(三)无机生物元素的利用与排除140

二、植物的土壤生态类型141

(一)土壤pH与植物141

(二)盐化生境中的植物生态类型147

(三)沙生植物150

第七章 生态适应152

(一)生态适应的概念152

(二)适应性的起源154

(一)生态型的概念157

二、植物的生态型——种内适应性的分化157

(二)新生态型的形成159

(三)生态型的划分及其意义160

三、生活型——趋同适应的典型162

一、适应及其起源162

(三)适应性的最终变化166

植物分布区与植物区系167

第八章 植物分布区167

一、植物分布区的概念167

二、植物分布区的起源与形成170

(一)分布区的单区起源与多区起源170

(二)分布区的形成171

三、影响植物分布的自然因素174

(一)连续分布区与间断分布区180

四、分布区的类型180

(二)按种性质划分的分布区187

第九章 植物区系的历史变迁与现代概况191

一、植物区系的概念191

二、植物区系的历史变迁196

(一)种子植物出现前后的地表概况198

(二)植物区系的演化概况200

(一)世界植物区系分区概况202

三、现代世界主要植物区系概述202

(二)我国植物区系的基本特点与区划207

植物群落219

第十章 植物群落的结构219

一、植物群落及其结构的概念219

二、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外貌220

(一)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220

(二)植物群落的成层现象(垂直结构)223

(三)植物群落的层片结构(群落的生活型组成)225

(四)植物群落的水平结构(镶嵌性)227

(五)周期性与群落的季相228

(一)以种类组成为基础的最小面积230

三、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230

(二)多度与密度232

(三)盖度235

(四)体积和重量238

(五)频度238

(六)重要值240

第十一章 植物群落的形成和演替241

一、植物群落的形成与发育241

(一)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241

(二)植物群落在形成过程中的变化243

(三)植物群落的发育243

(一)植物群落的演替及其原因245

二、植物群落的演替245

(二)演替类型的划分246

三、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248

(一)早生演替系列248

(二)水生演替系列249

四、植物群落的次生演替251

(一)次生演替的一般情况251

(二)次生演替的主要特点253

五、演替顶极理论254

第十二章 植物群落的分类256

一、植物群落分类的原则和系统256

(一)植物群落的分类床则256

(二)植物群落的分类系统260

二、农业植被的分类264

(一)农业植被的概念和分类原则264

(二)我国农业植被的分类系统266

第十三章 主要陆生植被类型及其分布269

一、主要植被类型概述269

(一)热带的植被类型269

(二)亚热带植被类型277

(三)温带的植被类型284

(四)寒带植被类型290

(五)隐域植被类型291

二、植被分布的一般规律293

(一)植被分布的概念293

(二)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296

(三)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298

三、中国植被区划301

(一)植被区划的基本概念301

(二)中国植被区划的依据303

(三)中国植被区划的单位304

生态系统及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11

第十四章 生态系统311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311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313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315

(一)垂直结构316

(二)水平结构317

(三)营养结构318

四、地球表面主要生态系统类型319

(一)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319

第十五章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流)324

一、能量与物质生产324

(一)能量的概念324

(二)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328

二、能流分析338

(一)生态系统和食物链的能流分析338

(二)能量损耗的形式343

(一)食物链和食物网347

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途径347

(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分配347

(二)营养金字塔350

第十六章 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物流)353

一、物质与物质循环的概念353

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356

(一)水循环356

(二)碳循环358

(三)氧循环360

(四)氮循环361

(五)磷循环364

(六)硫循环366

三、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循环368

(一)营养物质循环369

(二)营养循环的实例377

第十七章 生态平衡与自然保护381

一、生态平衡381

(一)生态平衡及其机理381

(二)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383

二、自然保护与自然保护区388

(一)加强自然保护的意义388

(二)自然保护区类型391

(三)自然保护区的选建原则393

附录395

植物中名、拉丁名对照表395

(二)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的基本特征8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