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 薛守琼主编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512465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1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形态的历史发展1

一、什么是哲学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4

三、哲学基本形态的历史发展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1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0

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性14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7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2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2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发展26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7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30

第一节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30

一、物质概念的历史发展30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33

第二节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36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36

二、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39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42

一、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表现方式42

二、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44

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46

第四节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48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48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50

三、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53

四、世界统一于物质55

第三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63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63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63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67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70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70

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73

三、意识和人工智能77

第三节 意识的结构和作用80

一、意识的结构80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83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90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90

一、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90

二、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93

三、普遍联系和系统方法95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97

一、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发展97

二、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00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102

一、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和规律102

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06

第五章 对立统一规律109

第一节 矛盾及其基本属性109

一、矛盾即对立统一109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10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113

第二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14

一、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14

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16

三、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118

第三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20

一、矛盾的普遍性120

二、矛盾的特殊性122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24

第四节 矛盾的复杂性及其解决形式的多样性126

一、矛盾的复杂性126

二、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132

三、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133

第六章 质量互变规律136

第一节 质和量的对立统一136

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136

二、事物的量的规定性139

三、事物的度140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142

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142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44

第三节 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148

一、质量互变的客观普遍性148

二、量变和质变形式的多样性149

三、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152

第七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155

第一节 肯定和否定155

一、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155

二、否定的辩证本性158

三、坚持辩证否定观的意义162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164

一、事物的发展是阶段性和过程性的统一164

二、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66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69

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69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表现形式的特殊性170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75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175

一、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75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178

三、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79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180

一、事物发展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180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81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84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184

一、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184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187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88

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189

一、客观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189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190

三、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92

第五节 本质和现象193

一、事物的本质和现象193

二、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194

三、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96

第九章 认识和实践199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99

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99

二、认识的系统结构204

第二节 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09

一、科学的实践观的基本内容209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213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215

一、从实践到认识215

二、由认识到实践220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222

第四节 思维的类型和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224

一、思维的基本类型及其相互关系224

二、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226

第十章 真理与价值233

第一节 真理233

一、真理的客观性233

二、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236

三、真理和谬误239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242

第二节 价值246

一、价值及其特征246

二、价值意识和评价249

三、价值观念与社会生活254

四、真理与价值的统一255

第三节 认识路线和思想路线258

一、思想路线是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258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259

第十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263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形成及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63

一、人类社会形成的自然前提263

二、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264

三、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67

第二节 历史活动的主体和客体271

一、历史的主体和客体271

二、历史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273

三、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自觉活动274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279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79

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观的根本缺陷280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的革命变革282

四、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85

第十二章 社会基本矛盾289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89

一、生产力及其构成289

二、生产关系及其构成293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295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99

一、经济基础及其构成299

二、上层建筑及其构成301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303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307

一、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307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310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改革314

第十三章 社会意识319

第一节 社会意识诸形式319

一、社会意识诸形式及其特点319

二、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联系324

三、科学与教育326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和功能333

一、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绝对依赖性333

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335

三、社会意识的功能337

第三节 社会的精神文明340

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340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44

第十四章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350

第一节 人的本质350

一、人的本质观的历史演变350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355

第二节 人的价值362

一、人的价值观的历史演变362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观366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370

第三节 个人和社会373

一、个人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373

二、社会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376

三、个人和社会的辩证关系377

第十五章 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382

第一节 社会进步382

一、社会进步是历史的必然382

二、社会进步的标准385

第二节 阶级社会是社会进步的必经阶段388

一、阶级社会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388

二、阶级和国家是阶级社会的客观现象391

三、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作用392

第三节 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的理想境界395

一、人类解放的历史进程395

二、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397

三、人类解放的理想境界——共产主义3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