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资源节约认证技术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资源节约认证技术研究
  • 李铁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 ISBN:750664884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271页
  • 主题词:自然资源-资源利用-认证-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资源节约认证技术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资源节约型组织认证技术体系研究1

第一节 概述1

一、资源节约型组织认证研究的意义1

二、组织的内涵及其类型1

三、资源的内涵及其分类2

四、我国政府机关资源消耗概况5

第二节 国内外建设节约型政府的经验分析6

一、发达国家的主要做法与经验6

二、国内建设资源节约型组织的经验11

第三节 资源节约型组织评价指标体系15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15

二、评价指标的确定17

三、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20

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24

五、评价基数的确定27

六、评价指标关联度分析33

第四节 资源节约型组织认证模式分析35

一、资源节约型组织认证属性的分析35

二、我国资源节约型组织认证应采取的认证模式35

第五节 评价指标体系计量统计方法研究37

一、功能单位的确定37

二、系统边界的划分和确定37

三、数据的收集38

四、数据的计算38

五、数据的确认39

第六节 认证质量影响因素和控制分析39

一、影响评价质量的因素39

二、认证质量控制技术分析41

三、评价方法41

第七节 资源节约型组织评价的推广建议42

一、建立有效约束机制,明确节约目标,加强社会监督42

二、编制节约工作规划,逐层抓落实42

三、有针对性地加强节能管理,做好节能表率43

四、深入开展节水活动,减少水资源浪费43

五、规范公务车管理,降低油耗44

六、推广节约评价,加强节约绩效评比44

第二章 既有机关办公建筑节能认证技术体系研究及应用45

第一节 概述45

一、政策需求45

二、节能建筑的内涵45

三、发展节能建筑的必要性及意义46

四、推广建筑节能认证的目的47

五、建筑节能认证可行性分析48

第二节 建筑节能认证模式研究49

一、国际建筑节能认证体系比较研究49

二、国内建筑节能相关认证体系53

三、建筑节能认证定位分析57

四、建筑节能认证模式的确定61

五、结论63

第三节 认证技术规范的制定方法研究64

一、建筑节能认证技术规范制定的意义64

二、技术规范制定的基本原则65

三、技术规范制定的方法65

第四节 建筑节能认证质量控制研究74

一、认证能力分析75

二、认证体系质量控制75

三、认证实施过程质量控制77

第五节 实证研究82

一、试点背景82

二、试点实施过程83

三、试点结果88

第三章 汽车节能认证技术体系研究92

第一节 概述92

第二节 我国汽车节能认证模式的研究93

一、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发展概述93

二、我国实施自愿性汽车节能认证制度的分析95

三、我国汽车节能认证模式构成要素分析101

第三节 我国汽车节能认证技术要求的制定105

一、我国汽车节能认证技术要求制定的背景105

二、我国汽车节能认证技术要求的制定过程106

第四节 汽车节能认证对国家能源安全贡献率研究121

一、我国石油和汽车产业发展综述121

二、汽车节能认证对国家能源安全作用的定性分析128

三、汽车节能认证对国家能源安全贡献率的定量评价130

四、轿车节能认证对国家能源安全贡献率的测算136

第四章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推广应用政策研究143

第一节 国外宏观能源管理政策分析143

一、国外能源宏观管理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143

二、国内宏观能源政策的现状151

第二节 国际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159

一、国际管理体系发展的时代背景159

二、国际管理体系标准发展简介160

三、国际管理体系标准发展趋势分析163

第三节 国外主要能源管理模式及实践活动164

一、英国主要能源管理模式和实践活动164

二、美国主要能源管理模式172

三、其他国家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175

第四节 我国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研制及试点179

一、能源管理体系产生的时代背景179

二、我国能源管理体系模式标准的形成180

三、我国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试点总结184

第五节 推广应用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政策建议186

一、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对策186

二、全面推广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政策建议189

第五章 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产品认证技术体系研究193

第一节 概述193

一、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的意义193

二、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产品认证的必要性194

三、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产品认证的可行性196

第二节 部分国家和地区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产品认证状况200

一、德国200

二、加拿大202

三、美国203

四、日本205

五、北欧207

六、中国208

七、其他国家/地区210

八、总结211

第三节 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产品认证模式及关键技术214

一、认证模式214

二、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产品认证评价指标217

三、认证质量控制218

第四节 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产品认证风险防范221

一、认证风险的定义221

二、认证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222

第五节 我国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产品认证实施对策230

一、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产品认证总体规划230

二、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产品认证保障措施235

附录一 世界部分国家制定和实施能源管理法的情况237

附录二 世界部分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能源战略240

附录三 世界部分国家的能源效率目标243

附录四 世界部分国家实施的能源环境税收政策245

附录五 我国部分地方和行业能源法律法规、条例和办法248

参考文献2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