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河三角洲地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黄河三角洲地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https://www.shukui.net/cover/37/31795881.jpg)
- 何庆成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5027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06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227页
- 主题词:黄河-三角洲-地质环境-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黄河三角洲地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研究的必要性1
二、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3
三、主要研究特色4
第二章 区域环境地质6
第一节 地形地貌及气象6
一、地形地貌6
二、气象9
第二节 区域地质、构造和地震12
一、区域地质12
二、构造14
三、地震15
第三节 水文地质16
一、小清河南浅层地下淡水18
二、沿黄河地带浅层地下淡水19
三、中深层地下淡水19
四、深层地下淡水20
五、浅层地下卤水20
六、深层地下卤水21
第四节 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21
一、工程地质分区22
二、地基承载力25
三、液化砂土26
四、软土29
五、盐渍土30
第三章 海岸带侵蚀模式研究32
第一节 海岸带主要特征32
一、概述32
二、潮波和潮流特征32
三、波浪特征34
四、沉积环境类型34
五、水下三角洲的海岸作用34
第二节 海岸带历史变迁35
第三节 RS和GIS集成应用分析研究海岸带变迁35
一、刁口段海岸带演化37
二、黄河港段海岸带变迁38
三、河口段海岸带变迁39
第四节 海岸稳定性综合评价42
一、海岸侵蚀速率估计42
二、稳定性分析与评价42
第五节 海岸侵蚀预测分析44
一、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海岸侵蚀预测的可行性44
二、海岸侵蚀预测回归模型45
第六节 海岸的侵蚀及模式49
一、侵蚀的地质地貌特征49
二、侵蚀速率49
三、侵蚀因素49
四、侵蚀与岩性的关系50
五、侵蚀模式50
第七节 海岸的淤积及侵蚀面积变化对比51
第四章 水土体石油污染评价与模式研究53
第一节 水体的石油污染53
一、主要的污染部门及排污种类53
二、纳污水体基本情况56
三、水体环境质量评价56
第二节 土体的石油污染62
一、土体石油污染源的结构分析62
二、区内土体石油污染现状评价64
第三节 水土体石油污染治理情况66
第五章 农业生态地质研究68
第一节 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特征68
一、主要生物必需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变化71
二、元素有效态的平均含量与变化76
三、有害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变化79
四、土壤可溶性盐类含量81
第二节 生态农业地质类型82
一、均质类82
二、夹层类82
三、体层类83
四、底层类83
五、小结84
第六章 地下水环境问题研究86
第一节 地下水资源开采状况86
一、浅层地下水86
二、深层地下水87
第二节 水位动态监测与研究87
一、浅层地下水动态87
二、深层地下水水位动态88
第三节 水化学动态监测与研究88
一、浅层地下水88
二、深层地下水92
第四节 地下水污染及其研究92
一、淄河沿岸92
二、小清河沿岸97
三、其他地段地下水98
第五节 咸水入侵研究98
一、咸水入侵的区域98
二、咸水入侵的成因100
三、井灌区开采历史与现状100
四、咸水入侵调查105
五、咸水入侵评价108
六、咸水入侵趋势分析109
七、咸水入侵趋势在不同开采条件下的预测112
第六节 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118
一、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119
二、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120
第七章 地热资源综合分析121
第一节 遥感地热地质解译121
第二节 地温场特征121
一、水平变化特征121
二、垂直变化特征122
第三节 地下热水动态特征122
第四节 地热热储层122
一、馆陶组热储层组123
二、东营组热储层组123
三、寒武-奥陶系热储层组123
第五节 地下热水化学特征123
一、水化学类型124
二、微量元素124
三、放射性124
四、同位素124
第六节 热储温度推算125
第七节 地下热水形成条件125
一、盖层125
二、热储层125
三、热源126
四、地热水的补给来源126
第八节 地热资源评价126
一、地热能评价126
二、地下热水资源量评价127
三、地热水水质评价127
四、热水水温利用评价129
第九节 地热资源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129
一、资源保护129
二、环境影响评价129
第八章 地学旅游综合资源131
第一节 区域旅游地学资源131
一、古代和现代黄河三角洲的顶点河流地貌景观131
二、黄河胜利大桥处河流地貌景观131
三、三角洲平原黄河故道、决口扇、贝壳堤地貌景观132
第二节 石油、地热资源开发景观132
第三节 海岸带地貌景观133
第四节 地质遗迹景观133
一、黄河故道区域133
二、黄河口入海区域134
第五节 地学旅游资源评价135
一、典型性135
二、稀有性135
三、自然性及系统性135
四、科普、科研价值135
五、美学价值136
第九章 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探讨137
第一节 城市规划建设布局问题137
一、中心城市规划区137
二、河口次中心城规划区和潜在城镇区137
三、西部利津县城中心城138
四、南部广饶县城中心城139
第二节 土壤盐碱化问题139
一、控制地下水位139
二、改善土壤结构140
第三节 水资源紧缺问题140
一、引黄、蓄水工程措施140
二、节水工程措施141
三、通过人工调蓄增加地下水可开采资源141
四、其他水资源的利用141
第四节 咸水入侵问题142
一、井灌区地下水容忍超采方案142
二、持续开采微咸水方案143
第五节 海岸侵蚀问题143
一、护岸方法143
二、工字形钢筋混凝土块护岸144
三、植被护岸144
第六节 石油污染防治问题144
第七节 生态农业布局问题145
一、滨海滩涂养殖区145
二、自然生态保护区146
三、草场封育与畜牧养殖区146
四、生态林业区147
五、盐渍土改良区147
六、冬枣推广种植区148
第八节 地热资源开发问题148
第九节 地质旅游开发问题151
参考文献155
附图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