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资源节约报告 2007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郭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80221562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29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339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报告-中国-2007;自然资源-资源利用-研究报告-中国-2007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资源节约报告 2007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节能报告一、2007年节能与经济增长 1
(一)GDP指数与能源 2
(二)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
(三)中国节能减排面临三个机遇 4
二、2007年节能现状 5
(一)2007年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思路 5
(二)2007年节能工作面临的前提条件 5
(三)2007年节能发展方向 8
(四)2007年制定的相关措施 10
(五)2007年节能减排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11
三、2007年节能减排政策法规与机制建设 12
(一)2007年节能减排机制建设历程 12
(二)2007年政府加大节能资金投入 17
四、政府机构节能情况 20
五、千家耗能大户节能分析 22
(一)千家耗能大户节能的提出 22
(二)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规定 22
(三)2007年部分高耗能行业投资增幅分析 23
(四)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进展 23
(五)千家企业能源消费及构成 24
六、企业节能典型案例 25
(一)电力行业 26
(二)钢铁行业 28
(三)有色金属行业 32
(四)石油石化行业 35
(五)化学行业 37
(六)水泥行业 41
(七)煤炭行业 43
(八)交通运输行业 46
(九)通信业节能 48
七、我国各区域节能状况 51
(一)2006年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 51
(二)区域节能探索 53
八、2007年节能监察和考核 60
(一)节能监察的内容 60
(二)考核存在的问题 60
(三)政府措施 61
(四)监察活动交流 64
(五)监察案例 65
第二章 节地报告一、中国土地资源概述 68
(一)中国土地资源现状 68
(二)节约土地的必要性 68
二、中国保护土地法律的历史演进 69
(一)20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节约土地法律 69
(二)21世纪我国节约土地规划与法规 70
三、节约土地实践探索 71
(一)中央、部委举措 71
(二)节约土地的地方实践探索 74
四、综合措施推进节地 83
(一)健全机制 83
(二)完善政策、制定标准 84
(三)走节约型城镇化道路 86
(四)明确责任,重视教育 87
五、国外节约土地 87
(一)日本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 87
(二)新加坡修路占地少 88
(三)法国把保护农田当国策 88
(四)英国日均新增建设用地远远低于德国 89
第三章 节材报告一、节材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91
二、行业节材情况 92
(一)建筑行业 92
(二)木材行业101
(三)散装水泥行业104
三、废旧资源回收利用情况106
(一)废旧资源的回收再制造概述 106
(二)废旧塑料再制造领域 110
(三)废旧轮胎翻新领域 114
(四)废纸回收利用领域 117
四、地方节材报告 122
(一)山西122
(二)贵州127
(三)上海129
(四)黑龙江130
(五)浙江133
(六)山东135
(七)福建139
(八)辽宁139
五、节约材料的政策措施140
(一)提倡节约资源的先进文化140
(二)发挥政府机关表率作用,遏制资源浪费141
(三)完善、创新材料节约制度体系141
(四)引导企业开发节材降耗管理系统,降低材料消耗142
(五)加快节材技术进步 147
(六)建立资源节约的产业体系147
(七)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意识 148
第四章 节水报告一、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理论探讨 149
(一)水资源概述 149
(二)节水型社会的内涵153
(三)节水型社会的水伦理155
(四)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意义158
(五)从战略高度建立节水型社会158
(六)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途径159
(七)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160
(八)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的分析160
(九)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163
(十)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164
二、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实践探索 166
(一)发达国家节水措施的借鉴166
(二)我国试点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概况167
(三)试点城市主要做法总结182
(四)其他城市节水建设情况185
(五)企业节水建设:以唐山市为例192
(六)水价改革 194
三、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经验总结 198
(一)有待解决的问题198
(二)部分试点城市经验总结199
(三)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启示及建议 209
第五章 发展循环经济报告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1
(一)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瓶颈 211
(二)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经济模式213
二、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体制创新 218
(一)循环经济中政府的角色及其体制创新 218
(二)循环经济中市场的角色及其体制创新 219
(三)循环经济中企业的角色及其体制创新 219
三、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220
(一)确定目标,理清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循环经济 220
(二)结合实际周密部署,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223
四、我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232
(一)西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 232
(二)中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 234
(三)东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 235
五、我国部分试点省市循环经济实践236
(一)北京市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236
(二)上海市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236
(三)辽宁省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237
(四)江苏省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240
(五)山东省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241
(六)重庆市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245
(七)宁波市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247
(八)铜陵市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249
(九)鹤壁市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250
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实践及其对策 252
(一)有色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及其对策252
(二)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及其对策255
(三)电力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及其对策 256
(四)石化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及其对策258
(五)建材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及其对策261
七、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263
(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263
(二)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266
(三)第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268
八、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及其对策 269
(一)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策269
(二)再生金属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策275
第六章 附录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79
附录二: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288
附录三:能耗统计、监测、考核方案 297
附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307
附录五:绿色施工导则309
附录六: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 318
附录七: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322
参考文献324
后记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