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基础模型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基础模型说](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1771667.jpg)
- 梁福成,梁恬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ISBN:780174472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23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435页
- 主题词:数学模型-应用-中医医学基础;模型(物理)-应用-中医医学基础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基础模型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中医药学必须与时俱进3
一、中医现代化要求与时俱进3
二、中医药学必须与时俱进4
第二节 探讨支撑中医药发展的关键理论与技术6
一、多学科前沿看中医6
二、中医基础的突破与创新7
三、中医气化的磁共振模型与中医药发展10
四、多学科共建求发展——中医药发展的方向、问题与对策15
第三节 太极模型与中医学的系统关系19
一、人类科学活动的一体两翼19
二、中华文明与现代科学殊途同归22
三、“六十四卦卦爻模型”与“基因表达密码”同型24
第四节 中医药学是生命系统的模型科学27
一、中医理论的自然能量基础27
二、中医药学是地球生命系统的模型科学29
三、辨证论治突出了模型套用的系统工程特色29
第五节 中医模型说导论31
第六节 中医基础模型概要36
一、系统的模拟模型37
二、中医基础模型38
三、中医模型的套用39
四、中医阴阳的数学物理模型41
五、中医五行的电子跃迁模型43
第二章 中医模型的学术本质和科学内涵47
第一节 中医模型的学术本质是系统论47
第二节 辨证论治模型的科学内涵是辨能50
第三节 混沌之死与中医药评价体系55
第三章 中医的气与现代科学的场同型58
第一节 “气”的现代科学本质58
一、气与自然能量以及生命活动的系统关系58
二、声波与生命62
三、热能与生命69
四、光能与生命74
五、辐射能与生物80
六、电磁场与生命84
第二节 “气”与“场”同型95
一、古代的气95
二、气的科学模型与现代科学本质96
三、现代的场104
四、气与场同型105
五、阴阳五行模型与量子场论模型同构106
第四章 气化的磁共振模型109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太极模型110
第二节 气化的太极模型与量子场模型同构115
一、模拟气化的太极模型116
二、电子、量子运动模型与太极模型同构120
三、物质的磁性、极性与太极模型同构124
四、外加电磁场中的物质运动模式与中医气化模型同构126
第三节 共振、磁共振与生命活动的系统关系132
一、共振和磁共振132
二、地磁场、太阳整体磁场与恒星际磁场137
三、太阳活动与地磁场变化以及地球生态变化的系统关系147
第四节 地球空间客观存在的天然磁共振场150
一、地球在恒星际磁场中的运动形式150
二、“天地气交”与天然磁共振场同构151
三、“天地合气”与地球空间客观存在的天然磁共振场同构154
二、“宇-地磁共振场”及“日-地磁共振场”的客观存在155
第五节 阴阳模型与气化的模拟符号159
一、气化的阴阳模型与物质的质能结构同型160
二、阴阳模型与非线性开放复杂巨系统模型同构161
三、阴阳振荡模型的天然磁共振场极性转换基础165
四、中医阴阳的数学物理模型168
第六节 中医气化的数学模型170
一、中医气化的六爻、六位170
二、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的气化含义175
三、气化的天干地支数字化符号模型178
四、中医气化的数字化数学模拟表达179
五、天干地支符号系统的数学表达182
六、干支甲子符号的时、空、位、能统一系统观185
第七节 气化的“五行、五运”模型与量子跃迁模型同构186
一、五行、五运的量子性质186
二、五行、五运的量子跃迁基础188
三、“五行”、“五运”符号与“量子”符号同型189
第八节 天然磁共振场与地球生态节律同步振荡189
一、天然磁共振场与地球生态系统相关190
二、天然磁共振场振荡周期与生物节律性197
第九节 中医气化的磁共振数学模型204
一、气化与能量共振的系统关系206
二、气化与质能转化的系统关系208
三、中医气化与天然磁共振场的数学模型同构211
四、天然磁共振场客观存在的实验证据217
五、小林正典教授“用磁力促进生物生长”实验218
第五章 五运六气数学模型220
第一节 五运六气模型与事实的对照221
一、SARS中医辨证论治的启示221
二、关于五运六气的记载和研究举例227
三、五运六气模型、太阳活动周期与我国气候变化规律性的对照230
四、五运六气模型、地球运动周期与地球温度、生态变化的系统关系237
五、地极移动与中国气候变化振荡周期的系统相关238
六、地核运动周期与运气大司天模型同构240
七、六气大司天模型与我国气候变化以及中医流派形成的系统相关242
八、司天在泉与厄尔尼诺243
九、太乙天符年与禽流感246
第二节 五运六气数学模型的东亚生态基础248
一、太极模型的六爻、六位与天然磁共振场模型248
二、六气、六爻、六位的弧度法数学模型249
三、三阴三阳与六气的数学模型250
四、六气模型的数字化符号表达251
第三节 五运六气模型的客观标准252
一、五运六气模型中“主气、主运”的东亚生态系统周期振荡基础252
二、五运六气模型中“客气、客运”的空间天气基础257
六、气化的干支甲子与五运六气数学模型264
第四节 干支甲子符号与天然磁共振场模型同构269
一、时空统一认知的数学表达法269
二、周期振荡运动的不同数学表达方式269
三、日地空间的能量场之间的系统相关271
四、关于天然磁共振场系统模型278
第五节 天然磁共振场与地球生态变化系统相关288
一、天然磁共振场与生命活动的周期节律现象290
二、太阳活动与地磁场变化以及地球生态变化的系统关系293
三、天然磁共振场振荡周期与生物钟节律同型296
四、生物钟的天然磁共振场振荡原理探讨297
第六章 经络模型302
第一节 经络是生命体气化运动的模拟模型303
一、经络是生命系统质能统一的数学物理模型303
二、生命系统复杂性与系统性相互统一的模拟模型304
三、生命体内部物流、能流、信息流与时空统一运动的系统模型305
四、生命系统质能统一结构的数字化模拟模型307
第二节 经络与生命体磁共振场同型的实验研究举例310
一、汉代《周易参同契》的“内景返观”实践310
二、韩济生院士的磁共振镇痛法311
三、针刺手法与留针的磁共振原理探讨312
四、与磁共振原理相关的一些实验研究314
第三节 经络与生命体磁共振场同型的讨论318
第七章 藏象模型324
第一节 中医藏象的数字化模拟模型327
第二节 三阴三阳数学解332
一、阴阳模型的数学表达方式332
二、三阴三阳、六爻、六位的弧度法数学模型333
三、三阴三阳与六气的数字化数学模型335
第三节 中医藏象与基因表达规律系统相关336
第四节 生物大分子在外场中的系统运动344
一、氨基酸的手性、极性及其在外场中的系统运动345
二、核酸与生物大分子在外场中的的系统运动347
三、核酸、氨基酸的极性、准铁磁性与天然磁共振场六爻、六位的系统关系349
第五节 干支甲子符号与DNA密码的破译361
一、气化与能量共振的系统关系361
二、气化与质能转换的系统关系364
三、中医气化模型与天然磁共振场的数学模型同构366
四、阴阳与三联体密码解读376
五、“六十四卦卦爻模型”与“基因表达密码”同型379
第六节 藏象模型与生物钟现象的成因382
第七节 中医藏象与基因表达规律同型的讨论387
一、原子结构中的电子能级390
二、光电效应、光合作用与磁合作用的量子基础392
第八章 中医模型运用举例399
第一节 古代医经规范与模型套用举例399
一、《素问》399
二、《灵枢》400
三、《医宗金鉴》400
四、《伤寒论》400
五、《温病条辨》401
第二节 中药模型套用举例402
第三节 辨证论治模型套用举例403
一、八纲模型403
二、五行模型404
三、子午流注405
四、经络辨证406
五、五运六气模型临床运用举例410
第三节 中医基础模型说的创新与发展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