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
  • 卞建林,李兰英,韩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0042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59页
  • 主题词: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中国-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刑事司法的现代化图景1

第一节 对中国刑事司法现代化图景的开放性考察2

一、以社会整体发展的视角对中国刑事司法现代化图景进行考察2

二、以全球化视角对中国刑事司法现代化图景进行考察3

三、全球化视野中传统与现代的话语交流5

第二节 双重视角下中国刑事司法现代化图景的价值取向分析8

一、现代社会的主体性与刑事司法中的人权彰显8

二、现代社会的程序性与刑事司法中的程序正义10

第三节 中国刑事司法应然价值实现之可能:实然条件之分析13

一、经济市场化13

二、权力内敛化15

三、社会市民化16

第四节 中国刑事司法现代化图景的最佳参照系: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18

一、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之精神与现代社会的主体性及程序性特征相契合19

二、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的普适性21

第二章 宪政语境下的刑事司法理念24

第一节 宪政的精神与诉求24

一、宪政精神的价值多元性24

二、宪政精神的主体性关怀26

第二节 宪政对刑事诉讼权利的关注27

一、宪政与刑事司法的天然关联27

二、宪法对刑事司法权利的体现28

第三节 宪政精神引导下的刑事司法理念30

一、对权力抑制的强化31

二、对程序独立价值的探求32

三、对人权的彰显34

四、对“少数”的宽容35

第三章 刑事侦查前沿问题研究38

第一节 侦查程序的定位38

一、对侦查程序的纵向定位38

二、对侦查程序的横向定位41

三、侦查阶段独立定位的相对性47

第二节 侦查程序中检警关系的优化——以制度的功能分析为中心51

一、检警关系目标制度的功能设定:基于侦查程序的目的51

二、我国侦查程序中检警关系的功能缺陷57

三、优化我国侦查程序中检警关系的设想59

第三节 中国刑事辩护的困境与出路62

一、艰难与危机:中国刑事辩护面临困境的现实检视63

二、理念迷失与制度缺位:刑事辩护陷入困境的原因解读69

三、角色定位与制度建构:走出刑事辩护困境的路径找寻75

第四节 律师在侦查阶段介入刑事诉讼现象透析80

一、律师介入侦查阶段的理论背景81

二、律师介入侦查阶段所面临的困境83

三、摆脱困境的若干对策84

第五节 侦查程序中的刑讯逼供问题研究92

一、刑讯逼供的控制与申诉途径92

二、刑讯逼供的证明机制101

第四章 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研究107

第一节 刑事强制措施概念的反思及界定107

一、我国传统的刑事强制措施的概念和特点107

二、宪政视野中的刑事强制措施概念108

第二节 刑事强制措施的法理基础110

一、刑事强制措施的正当性与合法性110

二、刑事诉讼目的对刑事强制措施的影响112

三、刑事强制措施的应然功能114

第三节 刑事强制措施的基本原则116

一、程序法定原则117

二、比例性原则118

三、司法审查原则119

第四节 刑事强制措施具体规则的修改和设置121

一、刑事强制措施种类的修改与存废121

二、完善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的建议128

第五章 公诉制度问题研究132

第一节 公诉审查制度研究132

一、关于公诉审查的设立132

二、关于公诉审查的范围136

三、关于公诉审查后的处理139

第二节 起诉效力与审判范围141

一、起诉的双向效力142

二、两种实践——两种价值选择144

三、我国:现状与设想148

第三节 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151

一、检察官自由裁量权的法理分析151

二、我国检察官自由裁量权的立法与实践155

三、检察官自由裁量权的适用原则159

第六章 辩诉交易问题研究163

第一节 辩诉交易制度的概述163

一、辩诉交易基本含义的阐释163

二、辩诉交易基本类型的介绍164

三、辩诉交易在其他国家的立法与实践166

第二节 辩诉交易制度生存环境的分析167

一、观念环境167

二、制度环境168

第三节 辩诉交易制度在国外的理论争议170

一、代表性的否定观点170

二、主要的肯定理由171

第四节 辩诉交易制度在我国的理论反响172

一、对辩诉交易制度的质疑172

二、对辩诉交易制度的思辨174

第五节 辩诉交易制度在中国的立法与实践174

一、辩诉交易制度在中国实践的体现174

二、辩诉交易制度的中国模式设计177

第七章 刑事和解制度研究183

第一节 刑事和解概念的界定183

一、国内外语境中刑事和解的含义183

二、刑事和解与辩诉交易的区别183

三、刑事和解的定位思考185

第二节 刑事和解的正负价值分析与论证187

一、刑事和解的利弊分析187

二、刑事和解在中国确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89

第三节 刑事和解在中国的构建模式192

一、西方国家刑事和解的主要模式192

二、各种刑事和解模式带来的启示193

第四节 刑事和解适用的条件和范围194

一、刑事和解适用的条件194

二、刑事和解适用的范围195

三、刑事和解适用的阶段200

四、刑事和解适用的具体设计202

第八章 我国刑事审判的构造问题研究205

第一节 我国刑事法庭设置及其所反映的刑事审判构造205

一、我国刑事法庭设置及其特征205

二、“伞形结构”形成的原因210

三、“伞形结构”引发的弊端211

第二节 刑事审判的应然构造及其内在机理212

一、刑事审判的应然构造213

二、三角形审判构造的内在机理214

第三节 以三角形结构为目标,改革、完善我国刑事审判构造215

一、实现控、审职能分离,确保法官中立215

二、实现公诉人在庭审中的“当事人”化,回归检察机关的控诉本位216

三、强化辩护职能,保障控、辩平等对抗217

四、加强法庭举证、质证,增强法庭调查的抗辩性220

第九章 我国刑事上诉审功能与上诉不加刑原则222

第一节 上诉审程序功能222

一、救济功能222

二、纠错功能222

第二节 上诉不加刑原则224

一、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制度解析224

二、上诉不加刑原则的价值基础227

三、我国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重构与完善228

第十章 死刑的正当程序与死刑的控制231

第一节 以秋审为视角考查死刑程序的历史沿革233

一、思想渊源233

二、制度的沿革234

第二节 复核程序中死刑核准权的归属236

第三节 死刑复核程序的诉讼化239

第四节 对死刑案件的三审终审制改革242

一、三审终审制之分析243

二、上诉权的行使与自动上诉245

三、死刑上诉案件的不加刑原则245

四、死刑案件的再审246

第十一章 再审制度研究248

第一节 刑事再审制度的历史沿革248

一、西方国家刑事再审制度发展概况248

二、中国刑事再审制度的发展251

第二节 再审的性质253

一、我国有关再审性质的通说及分析253

二、再审的救济性254

三、调和实体真实主义与既判力之间矛盾的再审制度258

第三节 再审的提起及对再审申请的处理263

一、再审的提起263

二、对再审申请的处理267

第四节 再审的理由270

一、再审理由的理论根基270

二、再审理由的内容272

三、再审理由的条件274

四、再审理由的性质281

五、对我国再审理由的反思286

第十二章 监督制度与刑事司法公正291

第一节 从舆论监督到新闻法治291

一、新闻自由的价值291

二、司法独立的价值305

三、对舆论监督的讨论308

四、从舆论监督到新闻法治316

第二节 再论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321

一、媒体监督与审判公开322

二、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324

三、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325

四、法庭录像与电视转播328

第三节 作为个案监督的人大审判监督的合理取向330

一、个案监督的现状及评析330

二、个案监督与审判独立334

三、个案监督与程序公正338

四、对人大监督审判工作的几点思考3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