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激励创新 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激励创新 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
  • 文魁,吴冬梅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978750960306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392页
  • 主题词:科学工作者-激励-研究-中国;科学工作者-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激励创新 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创新激励3

第一章 科技人才与科技创新3

第一节 科技人才3

一、科技的概念3

二、人才6

三、科技人才11

第二节 科技人力资本28

一、人力资本理论28

二、科技人力资本35

第三节 科技创新的一般原理36

一、科技与科技创新的含义37

二、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特征39

三、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41

四、环境对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45

第二章 科技人才激励理论51

第一节 一般激励理论的发展51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51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52

三、强化型激励理论53

四、综合型激励理论54

第二节 知识型员工激励理论55

一、玛汉·坦姆仆的知识员工激励模型55

二、德鲁克的知识工作者激励理论56

三、国内外学者的实证研究57

第三节 知识员工的激励机制63

一、工作激励63

二、组织激励68

三、报酬激励74

四、文化激励82

第三章 科技人力资本定价理论87

第一节 经济学视角下价值分配理论与人力资本定价88

一、马克思的工资理论89

二、传统西方经济学的要素报酬理论90

三、新制度经济学与价值分配理论92

四、人力资本理论与价值分配94

第二节 管理学视角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与人力资本定价96

一、人力资源成本计量模式96

二、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97

三、复杂环境下人力资本价值计量及其统计学原理104

第三节 产权理论与人力资本定价108

一、产权的含义108

二、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产权111

三、人力资本产权特征及其界定113

四、重建人力资本定价制度116

第四节 科技人力资本定价的一般原理119

一、科学技术与价值创造119

二、科技人才再生产和使用的特点122

三、科技创新人才的“酬应其值”125

四、股票期权制与科技创新人才的收入性质129

五、科技人才人性的合理假设131

第五节 科技人力资本定价的实施途径137

一、科技人力资本内涵及其所有权分析138

二、科技人才的特征及其对企业收益分配方式的影响140

三、科技人才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具体方式141

第四章 国内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现状考察147

第一节 我国对科技人才的激励政策体系147

一、高层次科技人才激励政策体系建设现状147

二、高层次科技人才激励政策体系建设的改进意见151

第二节 国内企业对科技人才的激励手段153

一、创建适合高科技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153

二、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155

三、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156

四、多跑道、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157

五、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158

六、企业家的行为是影响激励制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159

七、逐渐重视高科技人才的知识团队管理159

第五章 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实证研究161

第一节 北京市高科技企业人才激励机制实证研究161

一、问题的提出161

二、研究方法162

三、研究结果164

四、高科技企业人才的满意度与需求度分析173

五、结论178

第二节 北京市软件业激励机制的实证研究179

一、软件业人才样本情况179

二、研究结果179

三、软件业人才的满意度与需求度分析191

第三节 北京市生物制药业激励机制的实证研究195

一、生物制药业人才样本情况195

二、研究结果196

三、生物制药业人才的满意度与需求度分析206

第六章 国外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比较211

第一节 实行国家科技奖励制度211

一、美国的科技奖励制度211

二、德国的科技奖励制度212

三、法国的科技奖励制度213

四、日本的科技奖励制度214

五、对发达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分析215

第二节 引进国外科技人才217

一、美国对国外科技人才的引进217

二、其他国家对国外科技人才的引进219

第三节 国外企业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221

一、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222

二、提高工作的创新性和挑战性223

三、设计有效的薪酬体系224

四、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225

五、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体系226

六、创造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227

第七章 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政策研究229

第一节 异质人才需要异常激励229

一、人力资本与异质型人力资本229

二、知识员工激励理论与异常激励思想230

第二节 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建议231

一、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31

二、研究结论:科技人才的需求满意度分析233

三、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建议236

下篇 创新环境241

第八章 科技人才环境理论241

第一节 人才与环境的关系241

一、马克思关于人才与环境关系的思想241

二、邓小平的人才环境论242

三、勒温的观点243

第二节 人才环境体系244

一、人才环境的八种区分维度244

二、我们的研究思路249

三、环境激励与环境管理249

四、良性人才生态环境的标志251

第三节 科技人才宏观创新环境251

一、政策环境252

二、市场环境253

三、人文环境255

第四节 科技人才微观创新环境256

一、企业组织环境257

二、企业体制环境265

三、企业文化环境268

四、企业人才开发与使用环境272

五、企业人才激励制度环境279

第九章 国内创新环境现状考察287

第一节 我国创新环境的基本状况287

一、我国政策环境的总体介绍287

二、对我国总体政策环境状况的基本评价292

第二节 国内高科技政策具体介绍分析293

一、针对高科技创新人才本身的政策环境293

二、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优惠政策295

三、促进高新技术人才创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环境296

四、促进非企业的科研机构高新技术发展的优惠政策300

五、其他针对特殊高科技产业的特殊政策301

第三节 高科技政策对高科技产业开发区的影响302

一、高科技产业在我国的发展302

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状况304

第四节 北京、深圳和上海投资环境比较307

一、投资环境的分类比较307

二、基础设施比较308

三、政治社会环境比较309

四、经济环境总比较309

五、科技文化比较313

六、优惠政策和法制环境比较314

第十章 科技人才环境的实证研究315

第一节 北京市高科技产业人才环境的重要度与满意度分析315

一、调查设计与样本情况315

二、科技创新人才环境重要度与满意度分析318

三、科技创新人才个人需求度分析323

第二节 北京市高科技产业人才环境的差异分析325

一、科技人才环境因素分析325

二、科技人才环境差异分析329

三、研究结论332

第十一章 国外科技人才环境比较333

第一节 美国科技人才环境建设333

一、政府的资金支持333

二、民间的积极投入335

三、完善的专利制度336

四、完善的科技法律制度337

五、以大学作为科学研究的中心339

六、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341

七、完善的科技人才管理机制342

八、积极开展创新教育343

九、科技创新的人文环境344

第二节 西欧国家科技人才环境建设345

一、英国科技人才环境建设345

二、德国科技人才环境建设347

第三节 东南亚国家科技人才环境建设348

一、日本科技人才环境建设348

二、韩国科技人才环境建设351

三、新加坡科技人才环境建设353

第四节 高科技园区建设——以美国硅谷为例354

一、硅谷的发展历程355

二、硅谷的成功经验355

第十二章 科技人才创新环境政策建议361

第一节 人才环境体系361

一、人才环境理论361

二、人才环境体系362

第二节 科技人才创新环境政策建议363

一、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363

二、研究结论:科技人才宏、微观环境分析364

三、科技人才创新环境政策建议366

参考文献369

后记3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