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本草纲目医案医话选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本草纲目医案医话选注
  • 山广志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 ISBN:14271·020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191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2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本草纲目医案医话选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内科部分1

一、咳嗽1

(一) 虚乏咳嗽1

(二) 咳嗽1

(三) 久嗽1

(四) 痰嗽并喘2

(五) 咳嗽上气2

(六) 肺热久嗽4

二、哮喘4

(一) 痰喘4

(三) 小儿齁喘5

(二) 三十年喘证5

三、痰饮6

(一) 痰疾6

(二) 痰饮咳嗽6

四、肺痿、肺痈7

久嗽肺痈7

五、虚劳8

(一) 风羸8

(二) 气羸多病8

(三) 痨瘵9

(四) 积年痨证10

六、肺痨10

(一) 骨蒸证10

(二) 骨蒸发热11

(四) 劳瘵12

(三) 骨蒸发热12

(五) 劳瘵13

(六) 劳瘵13

(七) 劳瘵14

七、吐血、咯血14

(一) 吐血14

(二) 阳虚吐血15

(三) 咯血16

八、衄血17

(一) 衄血17

(三) 鼻衄18

(二) 鼻衄18

九、便血19

(一) 下血19

(二) 肠风下血19

(三) 脏毒下血20

(四) 大肠下血20

十、尿血21

(一) 小便下血21

(二) 血淋21

十一、惊悸22

(一) 惊哑证22

十二、不寐与多寐23

(一) 多梦证23

(二) 惊悸失眠23

(二) 离魂异疾24

(三) 迷人神志25

十三、遗精 附:阳痿、阴冷26

(一) 阳虚证26

(二) 阳气衰弱27

十四、癫狂28

(一) 癫狂28

(二) 狂证29

(三) 狂证30

(四) 发狂31

(五) 发狂31

风痫32

十五、痫证32

十六、中风33

(一) 中风口噤33

(二) 暴中风34

(三) 中风不语、口眼歪斜34

(四) 中风瘫痪36

(五) 偏风37

(六) 中风不省人事37

(七) 手足不遂38

(八) 瘫痪39

十七、眩晕40

风逆证40

破伤风41

十九、破伤风41

十八、厥证41

(二) 阴盛格阳41

(一) 闻雷即昏41

二十、痹证42

(一) 身痛42

(二) 历节风43

(三) 风热臂痛43

(四) 髀偏痛43

二十一、脚气44

(一) 脚气44

(二) 脚气肿急44

(四) 脚弱证45

(三) 脚气冲心45

(五) 脚气攻注46

二十二、胃痛46

(一) 胃痛46

(二) 胃脘痛47

(三) 心脾痛47

(四) 心脾痛48

(五) 心痛49

(六) 心痛49

(七) 心气?痛50

(八) 吞酸50

(七) 久泄50

二十三、噎膈与反胃51

(一) 噎膈51

(三) 噎膈52

(二) 噎膈52

(四) 噎证53

(五) 噎证53

(六) 反胃呕吐53

(七) 反胃54

(八) 反胃55

(九) 反胃55

二十四、呃逆55

二十五、呕吐56

呕泄证56

(一) 泄证57

干霍乱57

二十七、泄泻57

二十六、霍乱57

(二) 水泄58

(三) 暴泻58

(四) 暴泄59

(五) 腹泻59

(六) 腹泻60

(八) 滑泻60

(九) 泄泻61

(十) 溏泄62

(一) 下痢脱证63

二十八、痢疾63

(二) 暑痢64

(三) 下痢腹痛65

(四) 气痢65

(五) 痢疾66

(六) 痢疾66

(七) 血痢66

(八) 痢证67

(九) 脓血痢67

(十) 脓血痢68

(十一) 赤白痢69

二十九、便秘69

发黄71

三十、黄疸71

三十一、积聚与食积72

(一) 饮癖72

(二) 症癖73

(三) 鸡瘕证74

(四) 痃癖74

(五) 食米成瘕74

(六) 症瘕75

(七) 症瘕75

(八) 症瘕疼痛75

(十二) 壮阳消滞76

(十一) 食积76

(十) 食积76

(九) 食积76

三十二、水肿与体胖77

(一) 风水77

(二) 水肿78

(三) 身面浮肿78

(四) 肿满证79

(五) 肿满证80

(六) 体胖80

三十三、鼓胀81

(一) 鼓胀81

(二) 鼓胀81

(一) 消渴引饮82

三十四、消渴82

(二) 能食证83

(三) 消渴83

三十五、癃闭84

(一) 二便闭塞84

(二) 小便不通85

(三) 转脬85

三十六、五淋与白浊86

(一) 砂淋86

(二) 砂淋87

(三) 热淋87

(五) 血淋88

(四) 血淋88

(六) 淋证89

(七) 淋证89

(八) 淋证89

(九) 淋证89

(十) 白浊90

三十七、头痛91

(一) 风头痛91

(二) 偏头痛91

(三) 头风畏冷91

(五) 痰饮头痛92

(六) 雷头风92

(四) 偏正头痛92

(七) 脑痛93

三十八、胸痛93

(一) 胸满93

(二) 胸腹饱胀94

三十九、腹痛95

(一) 寒中95

(二) 心腹疾96

(三) 心腹疾97

(四) 饮食痞塞98

四十、腰痛98

(一) 腰痛兼漏98

四十一、疝气与囊缩99

(一) 寒疝99

(二) 腰痛99

(一) 腰膝痛99

(二) 疝疾100

(三) 囊缩100

四十二、疟疾101

(一) 疟疾101

(二) 疟疾101

(三) 劳疟102

(四) 脾寒疟疾102

四十三、诸虫103

(一) 偏嗜证103

(五) 痁疾103

(二) 偏嗜证104

(三) 腹内蚂蝗证104

(四) 腹内虫证105

(六) 食生米105

(七) 寸白虫106

(八) 虫证107

(九) 蜈蚣入腹107

四十四、热证107

(一) 热证107

(二) 发热108

(一) 辟邪109

四十六、瘟疫109

四十五、伤寒109

伤寒坏证109

(二) 时疫热疾110

四十七、中暑110

中暑110

四十八、诸风111

(一) 瘈疭111

(二) 风病111

(三) 风病112

(四) 风病112

(五) 风疾112

(六) 项强转筋113

五十、蛊证114

蛊证114

(七) 大风恶疾114

气短不接114

四十九、诸风114

五十一、误药与中毒115

(一) 服丹砂而亡115

(二) 服石膏中寒116

(三) 房劳丧生116

(四) 服礞石而亡117

(五) 中药毒案117

(六) 误药目盲118

(七) 苦参擦齿腰痛118

(九) 食河鱼犯荆芥而亡119

(八) 久服川芎暴亡119

(十) 误攻之害120

(十一) 附子中毒120

(十二) 中豆腐、烟毒120

(十三) 食竹鸡中毒121

(十四) 食蕨中毒121

(十五) 食木瓜病淋121

(十六) 食樱桃致病121

(十七) 食椒病目122

五十二、养生123

(一) 饮丹砂水长寿123

(十八) 食瓜腰腿痛123

(二) 服钟乳强阳助欲124

(三) 服石脑身热不渴125

(四) 抗早衰齿落125

(五) 暖益腰膝125

(六) 食黄精健体轻身126

(七) 服漆叶青?散健身除病127

(八) 服术抗老健身127

(九) 服术强身127

(十) 服仙茅补肾强身128

(十一) 服交感丹健身延寿128

(十二) 旱莲散乌发固齿129

(十三) 服附子壮阳健身129

(十五) 养生充饥130

(十四) 服五味子健身美颜色130

(十六) 养生充饥131

(十七) 养生抗衰132

(十八) 服首乌健身除病132

(十九) 服食胡麻健身增寿133

(二十) 食松子健身增寿133

(二十一) 饮茶应适中134

(二十二) 饮松柏叶体轻长寿134

(二十三) 服枸杞子养性增寿135

(二十四) 饮鹿血血气充盛135

(三) 恶肉毒疮136

(二) 服丹砂致疽与治案136

(一) 蠼螋尿疮136

一、痈疽疮疡136

外科部分136

(四) 背疮137

(五) 背疮138

(六) 背疽138

(七) 发背疮139

(八) 背痈疽139

(九) 痈疽140

(十) 痈疮140

(十一) 恶疮141

(十二) 人面疮141

(十三) 手臂肿痛141

(十四) 甲疽延烂141

(十六) 脚疮142

(十五) 胫疮142

(十七) 足疮溃烂143

(十八) 痒疮143

(十九) 胁疽、发背144

(二十) 热疮144

(二十一) 刺疮145

(二十二) 胬肉疮145

(二十三) 鱼脐疮145

二、痄腮146

三、疔疮146

四、瘿瘤147

五、乳痈147

(一) 痔疮148

六、悬痈148

七、肛门病148

(二) 痔疮149

八、外伤149

(一) 跌伤149

(二) 矢镞中目150

(三) 箭镞入骨150

(四) 烧伤150

(五) 烫伤151

(六) 损伤151

(七) 金创折伤151

(十) 金疮昏厥152

(九) 金疮出血152

(八) 刀刃伤152

(十一) 血痔溃血153

(十二) 外伤流血153

(十三) 折伤跌扑153

九、咬伤154

(一) 蛇咬伤154

(二) 蛇咬伤154

(三) 蛇咬伤154

(四) 蜘蛛咬伤155

(五) 蜂螫155

(一) 面黑治验156

(二) 风游丹肿156

十、皮肤病156

(三) 癞证157

(四) 疠风157

(五) 癣证157

(六) 漆疮158

十一 骨折158

十二、误吞诸物159

(一) 吞针159

(二) 吞金159

妇科部分159

一、胎前159

(一) 预防难产159

(一) 无乳证160

二、产后160

(二) 预防难产160

(二) 无乳证161

(三) 产后血晕161

(四) 产后血晕161

(五) 子宫脱垂162

三、杂病162

妇人脏燥162

儿科部分163

一、惊风163

(一) 小儿慢惊风163

(二) 小儿急惊风163

(二)痘疮内陷164

(一) 痘证164

二、痘证164

五官科部分165

一、眼病165

(一) 目连眉骨痛165

(二) 烂弦疳眼165

(三) 烂弦风眼166

(四) 赤目肿痛166

(五) 赤眼肿痛166

(六) 目疾167

(七) 幻视167

(八) 赤眼生翳167

(九) 目昏生翳168

(十) 痘后目翳169

(十二) 酒毒目盲170

(十一) 白内障170

(十三) 青盲洗法171

(十四) 失明171

(十五) 失明171

(十六) 失明172

二、耳病172

(一) 蚰蜒入耳172

(二) 虫入耳172

三、口舌病173

(一) 口疳疮173

(二) 舌肿173

(二) 牙痛174

(三) 牙痛174

四、牙病174

(一) 龋齿174

五、咽喉病175

(一) 缠喉风175

(二) 缠喉风175

(三) 喉痹176

(四) 喉痈176

(五) 骨梗176

(六) 骨梗177

历代重量换算表178

病名索引180

主要参考资料1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