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舆论引导艺术 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舆论引导艺术 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
  • 任贤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978751660181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31页
  • 文件大小:142MB
  • 文件页数:452页
  • 主题词:舆论-干部教育-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舆论引导艺术 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媒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顺风耳”与“千里眼”——新闻传媒事业及其发展3

第一节 试将新水煮新茶——新闻新解3

一、新闻的定义和特征3

二、事实是新闻的本源5

三、新闻与事实的关系6

四、新闻与信息的关系7

五、新闻与历史的关系8

六、新闻与宣传的关系9

第二节 道可道,非常道——新闻传播的形式10

一、口头传播10

二、文字传播12

三、广播传播13

四、电视传播14

五、多媒体传播16

第三节 生存,还是灭亡?——战争年代的新闻传播18

一、古代战争中的新闻传播18

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24

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25

四、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26

五、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28

第四节 舆论一律——计划经济时期的新闻传播30

一、计划经济时期新闻事业的发展30

二、计划经济时期新闻报道的成就31

三、计划经济时期新闻工作的失误32

第五节 百花齐放——改革开放中的新闻传播36

一、有力推动思想解放运动36

二、改革开放中的新闻工作37

三、恢复和加强了舆论监督37

四、新形势下新闻工作方针的确立39

第二章 忽如一夜春风来——新形势下新闻传播的新特点43

第一节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社会意识多元化倾向日益明显43

一、关于是非观念问题43

二、关于价值取向问题45

三、关于理想信念问题48

四、关于民族大义问题50

第二节 为价值观而战——舆论斗争成为政治较量前沿52

一、西方媒体伺机围攻中国的冷战思维没有改变52

二、国际传媒肆意美己丑我53

三、新闻传媒话语权之争愈演愈烈54

四、我国对舆论斗争重要性认识的深化57

五、实施国家公关战略,夺取新闻舆论斗争的主动权58

第三节 风起于青萍之末——正确引导舆论的作用日益突出60

一、深化改革遇到的矛盾60

二、制约发展的实际问题62

三、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65

第四节 衣带渐宽终不悔——新闻媒体的管理越来越开放72

一、“流动、交流、融合”——新闻生产全球化越来越明显72

二、“松动、开放、自由”——媒体管理政策越来越宽松74

三、“全面、灵活、突破”——新闻报道内容越来越进步76

第五节 繁花渐欲迷人眼——新闻报道界限日趋淡化79

一、跨国新闻采访报道——“我们也是受益者”79

二、跨省新闻采访报道——“资源共享实现多赢”83

三、跨媒体新闻报道——“混合舆论场势不可挡”86

第六节 黑马激起万里尘——新兴传媒异军突起92

一、认识新兴媒体的新特点92

二、重视新兴媒体的新挑战97

三、研究新兴媒体的新规律100

第三章 欲知朝中事,上山问野人——熟悉新闻和媒体113

第一节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了解新闻采编过程113

一、新闻媒体的新闻来源113

二、舆论监督报道的采编115

三、如何接待新闻采访团117

第二节 好雨知时节——建立融洽的媒体公共关系124

一、社会公众拥有的权利124

二、表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相互关系127

三、社会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新闻媒体的职能129

四、政府如何确立与媒体的关系132

五、建立融洽的媒体关系是大势所趋135

第三节 两岸猿声啼不住——如何建立高效的新闻发布机制142

一、主要领导干部必须真正重视142

二、主要领导干部必须转变观念144

三、主要领导干部必须真心鼓励145

四、主要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支持146

五、主要领导干部必须直接参与147

第四节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如何搞好新闻发布工作155

一、新闻发布工作的基础和内容155

二、辩证认识正面事件与负面事件155

三、实现正面事件社会效益最大化157

四、如何避免正面事件形成负面效果162

五、如何使负面事件产生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172

第五节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新闻发布的禁忌180

一、要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材料180

二、内容要科学巧妙189

三、不能自相矛盾195

四、给记者提问的机会205

第四章 问渠哪得清如许——如何正确引导媒体213

第一节 有理不在声高——唱响更要唱好213

一、唱准是唱响的前提213

二、唱好是唱响的保证215

三、没有预见性就不会有主动性217

四、要争得主动,就必须精心策划、组织、部署222

第二节 多样与统一的和谐——引导都市类媒体融入主旋律225

一、都市类媒体——唱响主旋律的一支生力军225

二、都市类媒体承载——条条道路进万家227

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引导都市类报刊加入主旋律大合唱228

第三节 通俗,但不能媚俗——及时清除低俗报道之源231

一、低俗报道的种种不良表现231

二、低俗之风产生的原因237

三、采取有效措施,抵制低俗之风239

第四节 媒体的“牛皮癣”——不良广告243

一、不良广告的具体体现243

二、指导新闻单位要坚持报道导向与广告导向相统一,自觉抵制各种不良广告245

三、采取有效措施,抵制不良广告,不断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247

四、努力增强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媒介自身品位248

五、关于新闻性广告的问题249

第五节 一枚硬币的两面——积极支持舆论监督251

一、开展舆论监督要有正确的目的和出发点251

二、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正确选题,注重典型252

三、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253

四、开展舆论监督要讲究艺术,把握好度253

五、开展舆论监督要注重效果,有始有终254

六、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寻求合作,争取支持254

七、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遵纪守法,恪守道德255

第五章 金杯银杯抵不过群众的口碑——如何正确引导舆论259

第一节 莫把杭州作汴州——消除认识上的误区259

一、通稿万能意识259

二、舆论一律意识264

三、讳疾忌医意识269

四、官僚主义意识273

第二节 民为贵、社稷次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意识278

一、以人为本是有效引导舆论之基278

二、统筹安排,重视舆论引导279

三、善待人民群众避免危机事件282

四、站在人民一边处理复杂问题284

第三节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坚决摒弃封堵思想289

一、新闻资源的不可封堵性289

二、封堵消息后果严重291

三、有效避免新闻群体事件297

四、负面事件中的舆论引导艺术301

第四节 宁吃鲜桃一口——及时抢占舆论先机308

一、新闻传播的首声效应308

二、新闻媒体的合声效应309

三、唱响主声部309

四、努力形成合声效应311

五、处处抢占舆论先机312

第五节 人生歧途的最大诱惑——彻底打消侥幸心理326

一、何谓侥幸心理326

二、刻意侥幸之弊328

三、善意侥幸之害333

四、消极侥幸之祸336

五、勿以主观之心,揣度群众之腹343

六、积极开展负面事件新闻报道345

第六章 浓妆淡抹总相宜——如何正确面对媒体和记者351

第一节 成也媒体败也媒体——政党的媒体形象351

一、国外政党媒体形象塑造351

二、党的媒体形象探讨355

三、党的媒体形象塑造实践359

四、强化党的媒体形象建设的思考361

第二节 媒体是面聚焦镜——领导干部的媒体形象367

一、领导干部媒体形象的作用367

二、领导干部媒体形象的组成要素368

三、领导干部媒体形象的塑造374

四、领导干部的着装375

第三节 画眉深浅入时无——如何面对记者采访?383

一、新闻记者的属性383

二、领导干部如何面对记者384

三、领导干部如何面对采访396

四、面对采访应注意的细节问题402

第四节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正确面对舆论监督407

一、正确认识舆论监督407

二、舆论监督面临的问题408

三、关键在于政府与媒体良性互动409

四、适应在媒体注视下开展工作412

五、建立舆论监督合作机制413

六、积极对待舆论监督416

七、正面纠正失实的报道417

八、正确面对舆论监督的根本418

第五节 并不多余的话——应当终结的一些不妥说法420

一、经不起推敲的语言420

二、论煽动群众和发动群众422

三、几个疑问4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