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族群、社群与乡村聚落营造 以云南少数民族村落为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族群、社群与乡村聚落营造 以云南少数民族村落为例
  • 王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4637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145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少数民族-村落-建设-研究-云南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族群、社群与乡村聚落营造 以云南少数民族村落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引言1

1.1 问题的提出1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3

1.2.1 社会经济发展现实方面3

1.2.2 城镇化与乡村复兴4

1.2.3 建筑学理论与实践的拓延5

1.3 当代视野下的乡土聚落与民居营造的相关理论及实践5

1.3.1 作为一般的乡上聚落与民居建筑的研究5

1.3.2 对西南及云南少数民族聚落与民居建筑的相关研究13

1.3.3 基于社会学思想的乡村聚落建设与营造的相关研究16

1.3.4 对上述研究的整体评述28

1.4 研究目标、方法与章节结构31

1.4.1 研究目标31

1.4.2 研究方法32

1.4.3 章节结构安排32

上篇 从族群到社群的演变及村落传统建造模式分析33

第2章 云南民族地区族群演变与村落传统建造模式塑造33

2.1 “族群”等相关概念的导入与阐释33

2.1.1 族群33

2.1.2 “血缘”族群、“地缘”族群和“业缘”族群35

2.1.3 生产方式与族群的演变36

2.1.4 村落37

2.2 族群演变与村落建造模式的发生、发展37

2.2.1 “血缘”族群与村落建造的原始积淀37

2.2.2 “地缘”族群与村落建造的中层积累49

2.2.3 “业缘”族群与村落建造的上层建构54

2.3 族群的功能与村落建造模式的互动61

2.3.1 “族群”对村落建造模式的塑造61

2.3.2 村落建造对“族群”的表达与建构79

2.4 本章小结84

第3章 族群与云南民族地区相关村落建造模式解析85

3.1 “惹罗”建造模式解析85

3.1.1 “血缘”族群与“惹罗”模式的塑造85

3.1.2 “惹罗”建造模式的内涵分析93

3.1.3 作为广义“惹罗”建造模式的意义101

3.2 “元—本主”建造模式解析105

3.2.1 “地缘”族群与“元—本主”模式的塑造107

3.2.2 “元—本主”模式的建造特征与内涵118

3.2.3 作为广义“元—本主”建造模式的意义129

3.3 “公本芝”建造模式解析132

3.3.1 “业缘”族群与“公本芝”模式的塑造135

3.3.2 “公本芝”模式的建造特征与内涵141

3.3.3 作为广义“公本芝”建造模式的意义148

3.4 本章小结150

下篇 族群向社群的演变与村落建造的当代转型152

第4章 云南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与“社群”组织建构152

4.1 当代社会变迁对族群的冲击及对村落建造的影响152

4.1.1 行政动员体制下族群社会的逐渐消解152

4.1.2 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代乡村社会156

4.1.3 传统建造模式的丧失与固守160

4.2 云南民族地区乡村生产方式转变与族群的裂变165

4.2.1 产业结构变化与当代乡村社会转变165

4.2.2 转变过程中的若干类型与模式169

4.2.3 “族群”的裂变及功能的转换174

4.3 “社群”与当代乡村社会发展179

4.3.1 “社群”概念的提出179

4.3.2 社群与村落基层社会组织182

4.3.3 社群、合作化组织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183

4.4 本章小结186

第5章 “村落建造共同体”与云南民族地区当代村落营造188

5.1 “村落建造共同体”概念的提出188

5.1.1 “村落建造共同体”的相关概念188

5.1.2 “村落建造共同体”的性质、功能与建构191

5.1.3 乡村建造传统向“村落建造共同体”的转化195

5.1.4 启示与借鉴:国内相关探索及实验198

5.2 与 “村落建造共同体”相关的问题210

5.2.1 “建造共同体”中各角色的定位210

5.2.2 村民是“建造共同体”的主体212

5.2.3 村社精英、工匠与“建造共同体”214

5.3 “建造共同体”组织与云南当代乡村聚落营造218

5.3.1 运作组织与动力机制218

5.3.2 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225

5.3.3 存在问题与现实批判230

5.4 立足于本土化与可持续的建造233

5.4.1 基于本土环境资源的建造233

5.4.2 基于本土生活与族群文化的建造237

5.4.3 基于本土技艺的建造239

5.4.4 渐进化过程的建造242

5.5 本章小结253

第6章 建筑师、乡村建筑与村落营造255

6.1 建筑师在村落营造中的渗透与角色定位255

6.1.1 责任与定位255

6.1.2 平民意识与情感256

6.1.3 对乡村社会的了解和认知258

6.2 设计观念、方法的更新与理性批判264

6.2.1 尊重民间和向民间学习264

6.2.2 联络引导型设计266

6.2.3 地域技术思想与模式的挖掘与整合273

6.3 实践中的思考与反思中的实践277

6.3.1 可邑建房——困惑与解惑277

6.3.2 丽江新民居图集——标准化与非标准化282

6.3.3 佤族大曼糯村——斡旋于村民与政府之间293

6.4 本章小结302

第7章 结语304

7.1 社会结构与乡村聚落营造模式演变304

7.1.1 社会结构与营造模式304

7.1.2 历史启迪与当代洞察305

7.1.3 合作建造与自主建造306

7.2 乡村地区村落营造研究的相关问题307

7.2.1 研究的基本观点307

7.2.2 研究的主要领域310

7.2.3 研究的问题与困惑311

参考文献313

中文部分313

英文部分322

致谢3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