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Cisco专业技术丛书 Cisco路由器手册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Cisco专业技术丛书 Cisco路由器手册 第2版
  • (美)J·C·萨科特(George C.Sackett)著;李志,李如豹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07752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57页
  • 文件大小:155MB
  • 文件页数:6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Cisco专业技术丛书 Cisco路由器手册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Cisco IOS软件1

1.1 优点1

1.2 软件包3

1.3 支持的特性4

1.3.1 协议4

1.3.2 管理8

1.3.3 多媒体和QoS8

1.3.4 数据包分类和QoS9

1.3.5 安全数据传送9

1.3.6 安全、保护和检测10

1.3.7 IP路由协议10

1.3.8 桥接11

1.3.9 分组交换11

1.3.10 NetFlow交换12

1.3.11 标记交换——MPLS12

1.3.12 ATM13

1.3.13 按需拨号路由13

1.3.14 访问服务器13

1.3.15 LAN扩展14

1.3.16 语音和数据集成15

1.3.17 虚拟专用网15

第2章 Cisco路由器网络设计16

2.1 Cisco路由器网络分层18

2.2 网络基础结构的生命周期19

2.3 设计准则21

2.3.1 当今LAN/园区网的趋势21

2.3.2 广域网设计趋势24

2.3.3 远程网络趋势25

2.3.4 应用可用性与成本效能25

2.3.5 应用概貌26

2.3.6 成本效能27

2.4 网络设备和能力27

2.4.1 桥接和路由28

2.4.2 交换29

2.4.3 骨干的考虑30

2.4.4 分布式服务31

2.4.5 本地服务32

2.5 选择路由协议33

2.5.1 网络拓扑34

2.5.2 编址和路由汇总35

2.5.3 路由选择35

2.5.4 收敛的概念36

2.5.5 网络可扩展性36

2.5.6 安全37

第3章 IP路由协议设计38

3.1 RIP、RIP2和IGRP网络设计39

3.1.1 RIP、RIP2和IGRP的拓扑结构39

3.1.2 RIP、RIP2和IGRP编址和路由汇总39

3.1.3 RIP、RIP2和IGRP路由选择和收敛39

3.1.4 RIP、RIP2和IGRP网络可扩展性41

3.2 EIGRP网络设计41

3.2.1 EIGRP的拓扑结构41

3.2.2 EIGRP编址和路由汇总41

3.2.3 EIGRP路由选择42

3.2.4 EIGRP收敛性42

3.2.5 EIGRP可扩展性43

3.2.6 EIGRP安全性43

3.3 OSPF网络设计44

3.3.1 OSPF的拓扑结构44

3.3.2 OSPF编址和路由汇总45

3.3.3 OSPF路由选择47

3.3.4 OSPF收敛性48

3.3.5 OSPF可扩展性48

3.3.6 OSPF安全性48

第4章 帧中继网络设计49

4.1 帧中继互联网络的层次设计49

4.1.1 帧中继扩展性50

4.1.2 帧中继管理50

4.1.3 帧中继性能50

4.2 帧中继网络拓扑50

4.2.1 帧中继星形拓扑50

4.2.2 帧中继完全连通拓扑51

4.2.3 帧中继部分连通拓扑52

4.2.4 帧中继完全连通层次拓扑53

4.2.5 帧中继混合连通层次拓扑54

4.3 广播流量问题55

4.4 性能考虑56

4.4.1 决定最大速率56

4.4.2 交付信息率56

4.4.3 FECN/BECN拥塞协议56

4.4.4 虚拟子接口和多协议管理56

第5章 ATM网络互联设计58

5.1 LAN仿真58

5.1.1 LAN仿真客户机58

5.1.2 LAN仿真配置服务器59

5.1.3 LAN仿真服务器60

5.1.4 广播和未知服务器60

5.1.5 LANE设计考虑60

5.1.6 网络支持61

5.1.7 编址61

5.1.8 LANE ATM地址61

5.1.9 Cisco自动分配ATM地址的方法61

5.1.10 使用ATM地址模板62

5.1.11 分配组件到接口和子接口的规则62

5.1.12 LANE环境中的冗余62

5.2 数据交换接口65

5.2.1 支持的模式65

5.2.2 DXI编址65

5.3 传统IP65

5.4 ATM上的多协议66

5.4.1 多协议客户机67

5.4.2 多协议服务器68

5.4.3 MPOA指导方针68

5.5 路由器上的带宽支持68

5.6 配置流量参数69

第6章 数字用户线路设计70

6.1 T1背景70

6.2 高比特率DSL71

6.3 不对称DSL72

6.4 ADSL调制技术73

6.5 自适应速率DSL74

6.6 ADSL Lite74

6.7 单线数字用户线路74

6.8 ISDN DSL74

6.9 极高数据速率DSL74

6.10 网络部件74

6.11 网络设计76

6.11.1 中央局76

6.11.2 与中央局相邻76

6.11.3 远程终端77

6.11.4 用户外设77

6.11.5 提供T1/E1服务的HDSL77

6.12 远程局域网访问79

6.13 IP局域网服务79

6.14 包含DSL的帧中继连接82

6.15 包含DSL的园区和专用网络82

第7章 交换式LAN设计85

7.1 交换式LAN因素86

7.1.1 广播扩散86

7.1.2 良好行为的VLAN86

7.1.3 VLAN内部的可用带宽86

7.1.4 管理边界86

7.2 Cisco对VLAN实现的支持86

7.2.1 IEEE 802.1088

7.2.2 IEEE 802.1d90

7.2.3 交换机间链路90

7.2.4 LAN仿真91

7.2.5 虚拟多穴服务器91

7.3 交换式局域网拓扑92

7.3.1 标度交换92

7.3.2 多交换/少路由93

7.3.3 分布式路由/交换94

第8章 语音网络设计95

8.1 需求分析95

8.1.1 信息搜集95

8.1.2 语音通信流分析97

8.2 确定QoS100

8.2.1 语音呼叫路径100

8.2.2 语音编码算法100

8.2.3 路由器型号101

8.2.4 处理器的利用率103

8.2.5 包交换模式103

8.2.6 第二层广域网传输104

8.3 语音质量设计问题106

8.3.1 延迟是一个关键因素107

8.3.2 压缩108

8.3.3 处理间延迟108

8.3.4 源方的网络访问109

8.3.5 网络传输延迟109

8.3.6 目的方的网络出口112

8.3.7 缓冲器112

8.3.8 解压113

8.3.9 采取的行动建议113

8.4 现存的QoS和排队模型113

8.5 拨号规划实现115

8.6 网络集成115

8.6.1 安全过滤器115

8.6.2 重新路由116

8.6.3 网络地址转换116

8.7 小结116

第9章 安全和防火墙设计117

9.1 安全117

9.1.1 开销117

9.1.2 方便性118

9.1.3 可用性118

9.1.4 效率/性能118

9.2 安全工具118

9.3 协议分层118

9.4 分层原则119

9.4.1 层次通信的动态特性120

9.4.2 封装机制121

9.5 应用层122

9.6 表示层122

9.7 会话层123

9.8 传输层123

9.9 网络层123

9.10 数据链路层124

9.11 物理层124

9.12 TCP/IP协议栈124

9.13 协议描述126

9.14 TCP/IP网络层协议126

9.14.1 网际协议126

9.14.2 地址解析协议/逆向地址解析协议131

9.14.3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132

9.15 TCP/IP传输层协议134

9.15.1 端口和套接字134

9.15.2 UDP135

9.15.3 TCP135

9.16 TCP/IP应用层协议138

9.16.1 域名系统138

9.16.2 FTP140

9.16.3 HTTP140

9.16.4 NetBIOS140

9.16.5 网络文件系统141

9.16.6 远程过程调用141

9.16.7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141

9.16.8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141

9.16.9 Telnet141

9.17 安全问题141

9.17.1 包截取141

9.17.2 IP欺骗142

9.17.3 拒绝服务142

9.17.4 密码攻击144

9.17.5 应用层攻击144

9.18 防火墙145

9.18.1 包过滤网关145

9.18.2 无状态和有状态145

9.18.3 包过滤器的工作机制146

9.18.4 电路级网关148

9.18.5 电路级变换的工作机制148

9.18.6 电路级的缺点149

9.18.7 应用级网关149

9.18.8 缺点150

9.19 设计入侵检测系统150

9.19.1 误用检测151

9.19.2 异常检测151

9.19.3 特征识别151

9.19.4 整合分析151

9.20 评估体系结构151

9.20.1 基于主机的评估151

9.20.2 基于网络的评估152

9.21 Cisco的IDS组件152

9.21.1 NetRanger控制器/检测器的结合154

9.21.2 NetRanger邮局155

9.21.3 Cisco IOS防火墙入侵检测155

第10章 Cisco VPN解决方案设计157

10.1 Cisco访问VPN157

10.2 Cisco企业内部网和企业外部网158

10.3 Cisco IPsec方案160

10.4 VPN是什么160

10.5 隧道的历史161

10.6 隧道协议162

10.6.1 自愿隧道162

10.6.2 强迫隧道163

10.6.3 点对点隧道协议164

10.6.4 L2F协议164

10.6.5 L2TP164

10.6.6 IPSec165

10.6.7 安全关联(SA)166

10.6.8 认证首部(AH)166

10.6.9 封装安全负载(ESP)166

10.6.10 IPSec隧道模式166

10.7 VPN设计的部件166

10.7.1 认证166

10.7.2 加密168

10.7.3 封装168

10.8 基于策略的过滤169

10.9 密码术169

10.10 Steganography171

10.11 密码算法171

10.11.1 哈希算法171

10.11.2 私有密钥(对称)算法173

10.11.3 公开密钥(非对称)算法174

10.12 密码攻击182

10.12.1 密码分析方法182

10.12.2 全密文攻击182

10.12.3 知道明文攻击182

10.12.4 选定明文攻击182

10.12.5 选定密文攻击183

10.12.6 协议破坏183

10.13 拒绝服务183

10.14 VPN体系结构183

10.14.1 访问VPN183

10.14.2 企业内部网VPN184

10.14.3 企业外部网VPN185

10.15 VPN分类185

10.15.1 基于硬件的VPN186

10.15.2 基于软件的VPN186

10.15.3 基于防火墙的VPN187

10.15.4 基于ISP的VPN187

10.16 其他需要考虑的事项187

10.16.1 协议187

10.16.2 认证和加密187

第11章 服务质量设计188

11.1 概述188

11.2 分组网络189

11.3 路由器出口192

11.4 路由器排队方法192

11.5 流量加速192

11.6 链路效率192

11.7 预留带宽193

11.8 WAN出口193

11.9 第二层服务质量193

11.10 标准概述193

11.11 传统LAN数据流193

11.12 LAN交换193

11.13 限制198

11.14 网络QoS199

11.15 路由器队列199

11.16 FIFO199

11.17 优先级排队199

11.18 自定义排队201

11.19 加权公平排队203

11.20 ToS字节204

11.21 区别服务205

11.22 操作205

11.23 区别服务代码点处理207

11.24 入口函数207

11.25 分类器操作208

11.26 测量208

11.27 操作208

11.28 路由209

11.29 操作问题209

11.30 综合服务210

11.31 资源预留协议210

11.32 多协议标签交换212

11.33 MPLS标签212

11.34 其他QoS技术213

第12章 ISDN和DDR设计215

12.1 站点选项215

12.2 中心办公室交换机考虑215

12.3 PRI和BRI217

12.4 DDR模型217

12.5 DDR拨号云218

12.6 IP编址218

12.7 拓扑218

12.7.1 点到点219

12.7.2 hub and spoke219

12.7.3 完全连通220

12.8 拨号服务考虑220

12.8.1 数据封装221

12.8.2 同步线路221

12.8.3 异步221

12.8.4 ISDN221

12.8.5 拨号轮流组221

12.8.6 拨号配置文件222

12.8.7 拨号映射222

12.9 路由报文222

12.9.1 静态路由222

12.9.2 动态路由222

12.9.3 使用被动接口223

12.9.4 水平分割223

12.9.5 动态连接路由223

12.9.6 快照路由223

12.10 DDR作为拨号备份224

12.11 连接触发224

12.11.1 带宽225

12.11.2 感兴趣报文225

12.11.3 控制路由更新作为触发器225

12.11.4 访问表226

12.12 安全性226

12.12.1 回呼226

12.12.2 屏蔽226

第13章 准备Cisco路由器227

13.1 确定合适的IOS代码227

13.2 使用Cisco连接在线定位IOS229

13.2.1 CCO软件中心229

13.2.2 下载IOS到TFTP服务器230

13.3 在路由器上装载IOS230

13.3.1 在终端界面进入特权模式231

13.3.2 TFTP服务器的copy命令的使用231

13.3.3 FTP服务器的copy命令的使用234

13.4 装载CIP或CPA微代码到Cisco 7000/7200/7500路由器235

13.4.1 在CCO软件中心定位CIP/CPA微代码236

13.4.2 输入配置参数以装载微代码237

13.5 路由器基本配置和IOS命令239

13.5.1 设置EXEC和特权模式访问239

13.5.2 BOOT SYSTEM列表241

13.5.3 BOOT CONFIG列表241

13.5.4 给路由器分配一个名字242

13.5.5 允许DNS搜索并分配域243

13.5.6 为路由器管理指定SNMP243

13.5.7 使用banner命令247

第14章 IP配置249

14.1 在路由器接口上定义子网249

14.1.1 什么时候给接口分配多个IP地址252

14.1.2 使用子网0最大化网络地址空间253

14.1.3 不用路由表项进行同一网络报文的路由253

14.2 IP地址映射255

14.2.1 定义静态ARP缓存257

14.2.2 在一个接口上支持多种ARP封装类型258

14.2.3 禁止代理ARP258

14.3 允许在Cisco IOS命令中使用IP主机名258

14.3.1 IP主机名和IP地址的静态定义259

14.3.2 允许使用DNS服务259

14.4 禁止IP路由260

14.5 桥接IP而非路由IP262

14.6 控制和管理广播报文263

14.7 配置IP设备265

14.7.1 禁止ICMP不可达报文265

14.7.2 禁止ICMP重定向报文266

14.7.3 禁止ICMP掩码应答报文266

14.7.4 支持对大IP报文分段266

14.8 用访问表过滤IP报文267

14.8.1 使用号码和名字创建标准访问表268

14.8.2 扩展访问表270

14.9 IP报文的容错路由277

14.10 IP性能优化282

14.10.1 压缩TCP头282

14.10.2 启用TCP路径MTU发现283

14.11 通过交换特性提高性能283

14.11.1 启用进程交换283

14.11.2 启用快速交换284

14.11.3 在同一接口上启用快速交换284

14.11.4 启用自治交换284

14.11.5 启用硅交换引擎交换284

14.11.6 最佳快速交换285

14.11.7 网络流交换285

14.11.8 分布式交换286

第15章 定义RIP路由协议287

15.1 RIP基础287

15.2 为什么将RIP作为路由协议288

15.3 在路由器上定义RIP作为路由协议288

15.4 允许RIP的点到点更新290

15.5 指定RIP的版本293

15.6 允许RIP版本2认证296

15.7 禁止RIP版本2路由汇总299

15.8 禁止源IP地址验证301

15.9 使用水平分割减少路由回环302

15.10 调整RIP更新报文延迟303

15.11 RIP更新及对带宽的影响303

第16章 配置IGRP路由协议305

16.1 管理IGRP更新和路由通告306

16.1.1 IGRP的保持算法306

16.1.2 IGRP的水平分割算法307

16.1.3 IGRP的破坏逆转更新算法309

16.2 定义IGRP为路由进程309

16.3 使用单播IGRP路由更新312

16.4 使用不等开销路径增加吞吐量和可靠性317

16.5 改变IGRP路由和度量计算318

16.6 减少IGRP路由收敛时间320

16.7 调整IGRP路由收敛321

16.8 控制IGRP网络的逻辑大小322

16.9 验证源IP地址322

16.10 IGRP更新及对带宽的影响323

第17章 配置增强的IGRP路由协议325

17.1 启用EIGRP作为路由协议326

17.2 从IGRP移植到EIGRP329

17.3 监视相邻路由器邻接关系改变330

17.4 管理EIGRP带宽的利用332

17.5 修改EIGRP度量权值334

17.6 在断开的网络之间用EIGRP路由337

17.7 为特定接口流出的路由通告做路由汇总339

17.8 调整Hello报文和保持时间间隔340

17.9 水平分割和EIGRP341

17.10 EIGRP的MD5认证341

第18章 配置OSPF路由协议344

18.1 Cisco IOS的OSPF345

18.2 在Cisco路由器上指定OSPF346

18.2.1 创建OSPF路由进程346

18.2.2 使用一个回送接口选择DR和BDR350

18.3 多区域OSPF网络353

18.4 存根区、完全存根区和不完全存根区OSPF区域359

18.4.1 配置一个存根和完全存根区域360

18.4.2 配置一个NSSA362

18.5 使用OSPF虚链路364

18.6 非广播和广播网络配置367

第19章 配置BGP路由协议371

19.1 外部和内部的BGP会话373

19.2 BGP中的路径选择373

19.3 定义BGP进程374

19.3.1 启用BGP进程374

19.3.2 建立BGP对等连接374

19.3.3 强制回送接口作为BGP邻居377

19.3.4 多跳EBGP连接381

19.3.5 使用路由映射控制路由信息383

19.3.6 重分布IGP路由到BGP386

19.3.7 下一跳属性和多访问/NBMA网络388

19.3.8 使用backdoor命令强制BGP优选一个IGP路由390

19.3.9 路由同步391

19.3.10 使用weight属性的最优路径选择393

19.3.11 强制一个优选的AS出口路径394

19.3.12 优选路径对AS的影响395

19.3.13 对共享共同属性的目的地分组397

19.3.14 路由和路径信息过滤400

19.3.15 控制路径信息顺序404

19.3.16 使用BGP对等组406

19.3.17 聚合地址408

19.3.18 将多个自治系统组合到一个BGP联邦中411

19.3.19 使用路由反射器减少IBGP对等413

19.3.20 管理不稳定路由419

第20章 路由重分布421

20.1 理解路由重分布421

20.2 根据路由协议选择最佳路径423

20.2.1 使用distance命令改变可信路由423

20.2.2 使用default-metric命令修改基本度量425

20.2.3 使用distribute-list命令过滤被重分布的路由426

20.2.4 重分布的考虑428

20.3 重分布的实例428

20.3.1 RIP V1到OSPF的重分布429

20.3.2 IGRP到EIGRP的重分布433

20.3.3 RIP到EIGRP的重分布437

第21章 定义ATM439

21.1 配置LANE439

21.1.1 LANE初始化配置439

21.1.2 配置LAN仿真客户机440

21.1.3 配置LAN仿真配置服务器446

21.1.4 配置LAN仿真服务器451

21.2 在串行接口上配置ATM453

21.3 配置Classical IP454

21.4 配置ATM上的多协议(MPOA)457

21.4.1 配置MPOA客户机458

21.4.2 配置MPOA服务器(MPS)461

第22章 定义帧中继463

22.1 一种简单的帧中继配置463

22.2 动态和静态寻址465

22.3 帧中继子接口468

22.3.1 点到点帧中继子接口468

22.3.2 多点帧中继子接口468

22.3.3 指定一个帧中继子接口469

22.4 hub and spoke配置472

22.4.1 为只用IP的连接进行动态寻址473

22.4.2 在多点配置中的静态寻址474

22.5 帧中继上的流量整形476

22.6 透明桥接479

22.7 使用广播队列管理性能问题482

第23章 定义数字用户线路483

23.1 截止频率的基本原理483

23.2 DSL的工作机制484

23.2.1 DSL家族484

23.2.2 ADSL调制486

23.2.3 路由器连接考虑486

23.2.4 路由器配置487

23.2.5 地址节约487

23.2.6 使用RFC1483桥接488

第24章 定义Novell网络491

24.1 IPX处理过程491

24.2 路由IPX493

24.2.1 IPX RIP493

24.2.2 NLSP路由496

24.2.3 IPX EIGRP路由503

24.2.4 IPX静态路由511

24.3 IPX路由重分布512

24.4 桥接IPX513

24.4.1 透明桥513

24.4.2 封装的桥接514

第25章 定义语音网络515

25.1 IP网络上的简单语音515

25.1.1 网络概要515

25.1.2 基本配置516

25.1.3 配置回顾519

25.2 增强的简单VoIP网络519

25.3 PBX主干530

25.3.1 设计变化530

25.3.2 配置变化530

25.4 多点帧中继配置534

25.4.1 网络概要534

25.4.2 路由器配置537

25.4.3 关于多点帧中继配置的一些注意问题550

25.5 附加的电话支持和管理服务器550

25.5.1 设计变化551

25.5.2 配置变化552

第26章 定义安全和防火墙557

26.1 Cisco IOS防火墙特征集557

26.2 防火墙设计557

26.2.1 筛选路由器或包过滤防火墙558

26.2.2 多穴主机防火墙558

26.2.3 屏蔽主机防火墙559

26.2.4 屏蔽子网防火墙560

26.3 防御的第一道防线:路由器访问560

26.4 首要中的首要:密码561

26.5 SNMP安全问题568

26.5.1 通过SNMP访问路由器568

26.5.2 非特权访问568

26.5.3 特权访问569

26.6 防火墙配置定义569

26.6.1 登录标识569

26.6.2 IP源路由570

26.6.3 控制ICMP包570

26.6.4 禁用不必要的服务571

26.6.5 防欺骗技术573

26.6.6 使用入口过滤技术停掉非信任内部主机573

26.6.7 Smurf攻击574

26.6.8 保护路由器后面的单个机器574

26.7 基于上下文的访问控制(CBAC)575

26.7.1 CBAC工作机制575

26.7.2 定义CBAC配置576

26.8 入侵检测和IOS579

26.8.1 Cisco IOS防火墙IDS579

26.8.2 为IDS配置路由器579

26.8.3 预置Cisco IOS IDS功能579

26.8.4 预置邮局功能580

26.8.5 配置和应用审计规则581

26.8.6 验证配置582

第27章 定义虚拟专用网584

27.1 定义IPSec584

27.1.1 什么是IPSec584

27.1.2 通信模式586

27.1.3 SA588

27.1.4 安全关联簇(SA Bundles)589

27.1.5 安全关联数据库590

27.2 密钥管理和IKE593

27.2.1 密钥管理593

27.2.2 IPSec IKE594

27.2.3 阶段和模式595

27.2.4 系统信任建立596

27.2.5 密钥共享597

27.3 配置CA597

27.3.1 主机名与IP域名配置597

27.3.2 如何产生一个RSA密钥对597

27.3.3 CA声明598

27.3.4 认证CA598

27.3.5 如何请求你自己的证书599

27.3.6 保存配置599

27.3.7 请求证书取消列表599

27.3.8 删除路由器的RSA密钥599

27.3.9 删除对方的RSA公共密钥599

27.3.10 从配置中删除证书600

27.3.11 查看密钥与证书600

27.4 配置IKE600

27.4.1 使IKE有效或无效601

27.4.2 确保访问表与IKE兼容601

27.4.3 创建IKE策略601

27.4.4 创建策略602

27.4.5 RSA密钥产生602

27.4.6 设置ISAKMP标识603

27.4.7 指定所有其他对等方的RSA公共密钥603

27.4.8 观察RSA公共密钥604

27.4.9 配置预先共享密钥604

27.4.10 配置IKE模式配置605

27.4.11 隧道端点发现配置605

27.4.12 清除IKE连接606

27.4.13 IKE故障排除606

27.5 IPSec配置任务列表606

27.5.1 确保访问表与IPSec兼容606

27.5.2 为IPSec安全关联设置全局生存期606

27.5.3 生存期如何工作607

27.5.4 创建密码访问表607

27.5.5 定义变换集608

27.5.6 密码映射入口609

第28章 配置ISDN613

28.1 配置BRI服务613

28.2 配置主速率接口服务616

28.3 ISDN的按需拨号路由617

28.4 使用呼叫者ID620

28.5 ISDN回呼622

28.6 使用ISDN的快照路由624

28.7 ISDN用于拨号备份629

附录 各种协议和列表类型的访问表编号范围632

词汇表6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