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光网络与交换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光网络与交换技术
  • 敖珺,陈名松,敖发良编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63077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68页
  • 文件大小:155MB
  • 文件页数:378页
  • 主题词:光纤网-高等学校-教材;通信交换-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光网络与交换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电话与程控数字交换网络1

1.1电话机简介1

1.1.1电话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与组成1

1.1.2两种类型的电话机2

1.2时间分割多路复用原理4

1.2.1时间分割多路复用原理4

1.2.2模拟信号的采样、量化和编译码5

1.2.3传输码型9

1.2.4与传输码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11

1.2.5 30/32路PCM的帧结构12

1.2.6 PCM的高次群13

1.3程控数字交换原理和程控数字交换网络14

1.3.1程控数字交换的基本概念14

1.3.2两种基本的数字接线器15

1.3.3复用和分路及串/并和并/串变换19

1.4 T接线器和S接线器的电路实现23

1.4.1 T接线器的组成和电路实现23

1.4.2 S接线器的组成和电路实现25

1.5 T—S—T数字交换网络26

1.5.1 T—S—T数字交换网络结构26

1.5.2 T—S—T数字交换网络的工作原理27

1.5.3关于T—S—T网络几个问题的讨论29

1.6数字交换机中话路的连接30

1.7数字接线器的集成化和交换网络的组成31

1.8在数字交换网络上进行会议电话汇接33

习题33

第2章 程控交换机的外围接口和软件概况36

2.1用户模块36

2.1.1用户模块36

2.1.2远端用户模块和用户集线器40

2.2中继器41

2.2.1模拟中继器41

2.2.2数字中继器42

2.3信令设备43

2.3.1数字化信号音的产生43

2.3.2数字音频信号的发送47

2.3.3数字音频信号的接收47

2.4控制部分47

2.4.1程控交换机对控制系统的要求47

2.4.2交换机控制系统的结构方式48

2.4.3处理机间的通信方式49

2.5交换机软件的特点和组成50

2.5.1交换机软件的特点50

2.5.2交换软件系统的组成51

2.5.3各软件组成部分的实时性要求53

2.6程控交换机的操作系统53

2.6.1交换机操作系统的概念53

2.6.2程序的分级和调度54

2.7程序设计语言60

习题61

第3章 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62

3.1呼叫的处理过程62

3.1.1一个呼叫的处理过程62

3.1.2用规范描述语言(SDL)图来描述呼叫处理的状态迁移图63

3.2程控交换控制系统的逻辑结构65

3.2.1控制系统的一般逻辑结构65

3.2.2控制系统的电路结构形式66

3.3输入处理67

3.3.1用户线扫描监视67

3.3.2号盘话机拨号号码的接收70

3.3.3按钮话机拨号号码的接收72

3.3.4其他信号的接收73

3.4分析处理74

3.4.1去话分析74

3.4.2号码分析76

3.4.3来话分析76

3.4.4状态分析77

3.5执行任务和输出处理79

3.5.1执行任务79

3.5.2输出处理79

3.6数据和数据库的概念80

3.6.1数据类型80

3.6.2动态数据的表格结构81

习题82

第4章 交换技术的数学基础和交换机的主要性能指标84

4.1话务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84

4.1.1话务量的定义84

4.1.2话务量强度的性质84

4.1.3计量单位86

4.2时分网络和空分网络的等效87

4.2.1 S接线器的等效87

4.2.2 T接线器的等效87

4.2.3 T-S-T网络的等效88

4.3交换机的内部阻塞和无阻塞网络的概念88

4.3.1交换机的内部阻塞的计算88

4.3.2无阻塞网络的概念89

4.4增消随机过程和爱尔兰(Erlang)公式91

4.4.1增消随机过程91

4.4.2爱尔兰(Erlang)公式91

4.4.3爱尔兰(Erlang)公式的应用96

4.5交换机的主要性能指标96

4.5.1交换机的主要业务性能指标97

4.5.2基本呼叫处理功能98

4.5.3交换机的容量指标99

4.5.4交换系统的可靠性102

4.5.5交换系统的可维护性103

4.5.6交换机的服务质量标准103

4.5.7交换机提供的接口和信令方式104

习题104

第5章 电话网络及其信令系统106

5.1电信网络的基本结构106

5.1.1电信网络的基本结构106

5.1.2我国五级电话网络107

5.1.3长途路由的选路原则107

5.2本地电话网络109

5.2.1本地电话网络的常用结构109

5.2.2本地电话网络中终端局的延伸设备110

5.2.3虚拟用户交换机113

5.2.4本地电话网络的选路原则113

5.3长途电话网向无级动态网络的演变115

5.3.1动态自适应选路方式115

5.3.2动态时变选路方式117

5.3.3实时选路方式118

5.4国际电话网络结构119

5.5电话网络的编号计划120

5.5.1电话号码的组成120

5.5.2长途区号的分配121

5.5.3国家号码123

5.6电话网络的性能参数123

5.6.1用户对通话质量的基本要求123

5.6.2参考当量和传输衰减123

5.6.3杂音和串音125

5.6.4频率衰减特性126

5.7电话的计费方式126

5.7.1本地电话网的计费126

5.7.2长途网的计费127

5.7.3其他计费127

5.8电话网络中的信令系统127

5.8.1信令的基本概念127

5.8.2用户线信令129

5.8.3中国1号信令130

习题137

第6章 No.7信令系统的功能及基本结构139

6.1 No.7信令系统的特点及功能139

6.1.1公共信道信令的概念139

6.1.2 No.7信令系统的特点和功能139

6.2 No.7信令系统的基本结构140

6.2.1 No.7信令系统的分层结构140

6.2.2 No.7信令单元格式142

6.3我国No.7信令网的结构144

6.3.1信令网的基本概念144

6.3.2我国No.7信令网的结构145

6.3.3信令点的编号计划147

6.4消息传递部分MTP148

6.4.1信令数据链路149

6.4.2信令链路功能149

6.4.3信令网功能153

6.5电话用户部分TUP158

6.5.1电话用户消息的格式158

6.5.2常用电话用户信令消息的功能162

6.5.3信令程序164

6.5.4 No.7信令与中国1号信令的配合168

习题176

第7章 智能网——电话网络的增值业务177

7.1智能网概述177

7.1.1智能网的概念177

7.1.2常用的智能网业务177

7.1.3智能网络的结构180

7.2智能网的概念模型182

7.2.1业务平面183

7.2.2全局功能平面183

7.2.3分布功能平面184

7.2.4物理平面185

7.2.5业务创建环境点185

7.3智能网的组网结构187

7.4智能网能力集2简介188

7.5移动通信业务189

7.5.1公用陆地移动网190

7.5.2移动网和市话网的接口方式195

7.5.3移动交换的基本技术196

习题207

第8章 异步传递模式(ATM)208

8.1 ATM的基本概念208

8.2 ATM的标准和B-ISDN的参考模型217

8.2.1 ITU-T、ATM论坛简介和ATM的标准化工作217

8.2.2 B-ISDN的分层模型220

8.2.3物理层222

8.2.4 ATM层225

8.2.5 ATM适配层226

8.3 ATM的交换方法235

8.3.1 ATM交换的基本原理235

8.3.2 ATM交换机的结构分类243

8.3.3 ATM交换的基本方法244

8.4 ATM网络的流量控制253

8.4.1引言253

8.4.2 ATM流量控制的对象254

8.4.3 ATM流量控制的方法255

习题258

第9章 宽带交换技术260

9.1数字用户线和ISDN260

9.1.1 ISDN260

9.1.2 ISDN帧结构262

9.2分组交换264

9.2.1分组交换的几个基本概念264

9.2.2以太网272

9.2.3令牌环网277

9.2.4 FDDI280

9.2.5 DQDB281

9.3帧中继283

9.4 IP交换网络285

9.4.1 TCP/IP的分层模型285

9.4.2 IP协议(IPv4网间网协议)286

9.4.3广播IP296

9.4.4移动IP297

9.4.5 IPv6298

9.5标签交换299

习题301

第10章 SDH原理303

10.1 SDH基本概念及网络303

10.2 SDH帧结构和开销304

10.2.1 STM-1的段开销305

10.2.2 STM-N的净负荷(Payload)区307

10.2.3管理单元指针(AUPTR)区308

10.3 SDH的复用、映射和指针308

10.3.1 SDH的基本复用结构和原理308

10.3.2 SDH的复用单元309

10.3.3 SDH的映射311

10.3.4 2048 kb/s到STM-1的映射和复用311

10.3.5 SDH的指针315

10.4 SDH传送网318

10.4.1 SDH传送网的功能结构318

10.4.2 SDH自愈网320

10.4.3 SDH的网管功能323

习题325

第11章 光网络326

11.1光交换的基本元件326

11.1.1光开关型交叉连接器326

11.1.2半导体光放大器光开关327

11.1.3光耦合器328

11.1.4阵列波导光栅328

11.1.5波长变换器328

11.2 WDM光网络329

11.2.1光传送网(OTN)概念330

11.2.2光传送网(OTN)的分层结构330

11.2.3 WDM光传送网的节点功能和结构331

11.2.4 WDM光网络338

11.2.5 WDM的波长选路和波长分配341

11.2.6 WDM的网管343

11.3 ASON的体系结构和实现技术345

11.3.1 ASON的基本概念345

11.3.2 ASON控制平面结构349

11.4城域光网络353

11.4.1城域WDM环网353

11.4.2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355

11.4.3弹性分组环(RPR)355

11.5光接入网359

11.5.1光接入网概述359

11.5.2 HFC(同轴光纤混合线)接入网361

11.5.3 FTTH(光纤到家)362

11.5.4 GPON364

习题365

参考文献3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