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4/31032392.jpg)
- 杨耕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6051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227MB
- 文件页数:383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主题和理论特征1
一、时代课题的哲学解答1
二、哲学主题的根本转换5
三、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高度统一13
四、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19
第二章 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25
一、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的解释路线25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关系的理解28
三、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恩格斯和列宁的解释路线32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关系的理解36
五、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真实关系39
六、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真实关系44
第三章 马克思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后现代主义哲学50
一、反对形而上学与建立“和人道主义相吻合的唯物主义”50
二、从人的存在出发与开辟“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54
三、后现代语境中的马克思哲学59
四、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后现代”66
第四章 实践:现存世界和人的生存的本体73
一、本体论的存在及其意义73
二、本体论的“实践转向”76
三、实践活动的矛盾特征和运行机制80
四、实践的本体论意义86
五、斯大林与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理解91
第五章 实践: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生活的本质97
一、“有生命的个人”与“现实的个人”97
二、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101
三、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103
四、“社会生产人”与“人生产社会”107
五、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本质109
六、社会的整体性及其与实践的关系113
第六章 辩证法的实践基础116
一、概念辩证法:人类思想运动的逻辑116
二、辩证法的“实践转向”与“合理形态”辩证法的建构125
三、人与世界的否定性统一关系131
四、人的存在与实践的内在矛盾135
五、批判的辩证法与本体论的思想内涵140
第七章 本体论批判的辩证法149
一、本体论的内在矛盾与辩证法150
二、本体论批判的辩证法史152
三、本体论批判与“合理形态”的辩证法157
第八章 意识与意识形态批判163
一、意识是社会的产物163
二、意识是被意识到的存在165
三、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168
四、意识的个体发生与种系发生171
五、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174
六、意识形态批判180
第九章 认识的本质、结构和矛盾运动185
一、认识的本质与人的社会本质185
二、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同构性189
三、感性直观中的理性和社会性192
四、感性的存在与理性的存在194
五、表象与思想的矛盾运动199
第十章 思维的建构、反思与反映204
一、思维的建构性及其实质204
二、思维的反思性及其作用211
三、思维反映存在的形式215
四、实践反思与思维活动219
五、实践反思与历史认识中的“从后思索”法224
第十一章 知性思维与辩证思维231
一、“拒斥形而上学”与可证实性232
二、“悖论”与无矛盾性236
三、形式化和非形式化、系统和非系统240
四、主体性原则和现代思维运动的三个层次244
第十二章 社会结构:人们之间交往关系的制度化250
一、交往概念的导入与唯物主义的贯彻250
二、交往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层次255
三、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257
四、社会结构是交往关系制度化的产物259
五、交往与异化及其扬弃262
第十三章 客观过程、历史规律与社会发展道路266
一、客观过程的两种形式及其区别266
二、历史规律的形成及其特征269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及其现代特点273
四、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278
五、历史的规律性与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284
第十四章 主体性问题与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291
一、近代形而上学的主体性及其基本建制291
二、马克思哲学中的实践原则与主体性问题294
三、资本:现代社会的本质根据300
四、资本与形而上学的“共谋”关系302
五、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305
六、从马克思到卢卡奇:对现代性的批判307
第十五章 科学的社会批判理论及其核心313
一、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研究的兴起313
二、从外在的价值批判到内在的科学批判316
三、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科学视界320
四、资本批判: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326
第十六章 人类解放与人的发展331
一、自由与必然:人类存在与发展的本原性和永恒性矛盾331
二、人类解放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336
三、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体现341
四、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历程346
五、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350
索引355
主要参考文献363
后记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