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针坛名师 于书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针坛名师 于书庄
  • 于振中主编;王凡主审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1193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53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271页
  • 主题词:针灸疗法-临床应用-经验-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针坛名师 于书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医家小传1

一、呕心沥血,春蚕到死3

二、立志学医,拜师学艺4

三、教书育人,桃李芬芳8

四、探求医理,志做明医10

五、扬威海外,为国争光13

六、注重科研,勇于探索14

第二章 医论医话17

一、影响针灸疗效的因素19

(一)辨证与辨经19

(二)选穴与取穴22

(三)治疗方法的选用23

(四)针刺手法的选用26

二、针灸治则研究27

(一)针灸辨证以辨经为要27

(二)针灸论治,法在通调29

(三)针灸的标本缓急29

三、临证“五明”为先30

(一)明确诊断——病属何病30

(二)明确辨证——证属何因31

(三)明确病经——证属何经31

(四)明确治在何经、取用何穴31

(五)明确施用何术32

四、脾胃学说在针灸临床的应用33

(一)气血亏虚,宜补脾胃33

(二)扶正祛邪,宜助脾胃37

(三)升清降浊,宜治脾胃39

五、论十二经脉的共性特点43

(一)经脉循行的共性特点43

(二)经络病候的共性特点45

(三)治疗法则和治疗方法的共性特点49

六、经络诊察法的研究49

(一)经络诊察的实践根据和理论根据50

(二)经络诊察的方法和内容50

(三)经络诊察的三个关键52

七、辨经须知53

(一)诸经循行部位54

(二)经络病候64

八、经络与神经的区别和联系68

(一)传导路线与分布不同68

(二)传导方向不同69

(三)传导速度不同69

(四)穴位治疗作用与神经分布不同69

(五)可阻滞性不同70

(六)感传阻滞后针灸效应不同70

(七)经络与神经有密切的联系70

第三章 腧穴研究73

一、论腧穴75

(一)穴位部位的特征75

(二)穴位的作用76

(三)穴位与经络的关系79

(四)对穴位的正确位置要知常达变81

二、论古代取穴法的临床应用82

(一)以痛为输法82

(二)上病下取、下病上取法85

(三)以右治左、以左治右法88

三、个穴研究91

(一)气海91

(二)中脘94

(三)膻中97

(四)关元——抗衰老除房颤之要穴99

(五)天突——宣降之要穴102

(六)人中——功在醒神开窍104

(七)百会105

(八)风府108

(九)大椎——疏解三阳经之要穴111

(十)合谷——四关穴之一113

(十一)曲池——疮疡疖肿之要穴115

(十二)足三里——健脾保健之要穴117

(十三)三阴交——妇科病之要穴119

(十四)十宣120

第四章 针法探究125

一、重视手法,探究本质127

(一)针刺手法在针灸学中的地位127

(二)对古代针刺手法的剖析127

(三)论针刺手法的本质129

二、针刺法、刺血法、艾灸法、火针法的治疗作用及其配合应用132

(一)针刺法、刺血法、艾灸法、火针法的治疗作用132

(二)针刺法、刺血法、艾灸法、火针法的配合应用133

三、徐疾补泻手法所致凉热针感出现率的研究134

(一)徐疾补泻法的具体操作135

(二)凉、热针感出现率的观察135

(三)出现热、凉针感所需时间及范围136

四、针刺手法激发循经感传的研究136

(一)方法136

(二)结果137

(三)讨论139

五、“气至病所”法对提高针刺疗效的研究141

(一)激发方法的研究和演进141

(二)病所反应及客观指标的研究142

(三)行气法对提高针灸疗效的观察144

六、影响经气传导的因素145

(一)个体差异性对经气传导的影响145

(二)机械压迫对经气传导的影响145

(三)施术者操作熟练程度对经气传导的影响147

(四)针刺深度对经气传导的影响147

七、“气至病所”前后温度变化的观察148

(一)临床资料148

(二)结果150

(三)讨论152

第五章 临证治疗155

一、中风病的研究157

(一)中风病病因证治157

(二)泻法在中风病急性期的应用161

(三)中风病急性期医案165

(四)中风病恢复期证治171

(五)中风病恢复期医案173

(六)中风病后遗症医案180

(七)小中风的临床证治185

(八)针灸预防中风189

二、高血压病病因证治论述192

(一)病因病机193

(二)辨证施治要点193

(三)证型分析194

(四)灸治高血压的注意事项195

(五)手足十二针降血压案195

(六)灸足三里降血压案196

(七)灸涌泉降血压案196

(八)针五脏俞加膈俞降血压案197

(九)针曲池、丰隆等穴降血压案198

(十)讨论199

三、口眼斜病因证治及其后遗症的形成与治疗200

(一)病因病机200

(二)口眼斜后遗症形成的原因202

(三)治法202

(四)温法治疗口眼斜临床分析205

(五)清法治疗口眼斜(热邪偏盛证)临床分析211

(六)温法治疗口眼斜后遗症(继发性面肌痉挛)临证分析216

四、面肌痉挛222

(一)行气法治疗面肌痉挛102例临床分析222

(二)145例原发性面肌痉挛临床分析226

(三)原发性面肌痉挛病案232

五、六种急症的针灸治疗238

(一)胆道蛔虫症238

(二)急性胃肠炎240

(三)抽风242

(四)胃脘痛243

(五)眩晕243

(六)晕厥244

六、疑难病案证治245

(一)瘿瘤案245

(二)中消合并瘿瘤案246

(三)癔病性失语反复发作案247

(四)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案248

(五)灸法治疗慢性胰腺炎案250

附 于书庄先生生平年表2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