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天柱县历史:第1卷 1929-1978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天柱县历史:第1卷 1929-1978](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1021952.jpg)
- 天柱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ISBN:750980432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97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459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党史-天柱县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天柱县历史:第1卷 1929-1978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天柱的革命活动1
第一节 中共党员在天柱的活动1
第二节 红军过天柱7
第三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天柱的抗日救亡运动9
抗日救亡宣传10
“抗日救国军”浴血抗日前线11
抗日基础设施建设及国民兵训练13
第二章 迎来天柱解放 建立人民政权16
第一节 解放前夕天柱县的经济社会状况17
第二节 天柱解放20
第三节 接管建政22
第四节 铁壁合围 清剿土匪37
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应变”计划37
土匪的分布及活动39
军民团结战斗 保卫新生政权45
铁壁合围 全歼残匪50
第三章 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解放农村生产力53
第一节 培养民族干部53
第二节 完成“五大任务”58
第三节 土地改革62
第四节 抗美援朝运动69
第五节 镇压反革命73
第六节 “三反”、“五反”运动76
第七节 禁烟禁毒 禁娼禁赌79
第四章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82
第一节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83
农业生产互助组84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85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88
第二节 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93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94
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96
第三节 粮、油、棉统购统销101
粮食统购统销101
油脂统购统销105
棉花、棉布统购统销108
第四节 干部整风和整党建党109
第五节 肃反、审干115
第六节 中共天柱县第一次代表大会118
第七节 国民经济及各项事业呈现新景象120
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121
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128
民主政治建设134
第五章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138
第一节 贯彻“八大”一次会议精神139
第二节 落实民族政策 增强民族团结145
第三节 整风、反右153
党内整风153
反右派斗争160
第六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64
第一节 “大跃进”运动165
农业生产放“卫星”165
“千厂”计划及其行动172
大炼钢铁174
全民大办教育178
基础设施建设“大跃进”181
红旗林场和养猪模范墨溪社184
并县后“大跃进”的继续186
第二节 人民公社化运动189
第三节 纠正“五风”整顿人民公社193
第四节 “反右倾”196
第五节 困难时期县委采取应急措施198
第六节 并县期间的中共锦屏县委和中共锦屏县第二次代表大会203
第七章 贯彻“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206
第一节 恢复天柱县后的中共天柱县第二届委员会206
第二节 贯彻执行《六十条》调整农业生产关系208
纠正“一平二调”共产风209
撤销大公社和管理区 缩小人民公社规模210
实行分配大包干211
包产到户和包产到组213
推行“三包一奖”、“四固定”215
精简下放干部职工和压缩城镇人口216
农业的恢复和发展218
第三节 工业企业和手工业的整顿调整222
整顿工业企业222
手工业的恢复和整顿223
第四节 商业的调整225
第五节 教育事业的调整和发展227
第六节 科学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的调整231
第七节 开展甄别平反工作234
第八章 新“五反”和“四清”运动237
第一节 机关新“五反”与“四清”237
机关新“五反”238
机关“四清”240
第二节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241
第三节 农村面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246
第九章 十年“文化大革命”249
第一节 横扫打倒一切 内乱开始249
第二节 全面夺权 内乱升级254
全面夺权254
建立各级革委会256
“三反一粉碎”257
开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259
“五·七”干校262
国民经济在内乱中失调263
第三节 各个领域的“斗、批、改”266
精简机构 撤区并社267
整党建党 清理阶级队伍269
教育“改革”271
第四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274
第五节 开展“备战”工作278
第六节 县革委“补台”与区划调整283
第七节 “一打三反”285
第八节 中共天柱县第三次代表大会287
第九节 农业学大寨运动290
第十节 纠“左”的努力及受挫292
批林整风292
落实干部政策294
落实农村经济政策295
纠“左”受挫298
第十一节 全面整顿与“反击右倾翻案风”300
第十章 揭批“四人帮”恢复正常工作和生产秩序303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肃清其影响304
第二节 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309
整党整风309
“一批双打”运动311
第三节 真理标准大讨论313
第四节 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314
农业生产315
鱼塘水库建设318
工矿企业开始复苏320
第五节 教育科技卫生等各项事业转向正轨324
结束语328
附录330
附录(1)文献330
附录(2)人物333
在天柱有影响的人物简介333
天柱县历任县主要领导人简介339
附录(3)中共天柱县委历届领导成员名录351
附录(4)革命烈士英名录359
附录(5)天柱县一等功臣、全国劳模名录375
附录(6)大事年表379
附录(7)中共天柱县党组织基本情况统计表389
附录(8)天柱县党员基本情况统计表391
附录(9)天柱县国家行政干部基本情况统计表393
后记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