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30年温氏发展轨迹的制度性解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30年温氏发展轨迹的制度性解析](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1016681.jpg)
- 胡浩民,张乐柱主编;向安强,温志芬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17943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95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307页
- 主题词:农业企业管理-研究-广东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30年温氏发展轨迹的制度性解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世纪之交的中国“三农”与农村企业发展1
1.1 中国世纪之交的社会焦点问题:“三农”问题1
1.2 农业现代化:破解“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2
1.3 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4
1.3.1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和制度的历史演进4
1.3.2 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与制度变迁的结果6
1.3.3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内在联系7
1.4 农村龙头企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核心载体9
第2章 农业产业化制度与农业龙头企业创新12
2.1 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12
2.1. 1农业产业化的概念与组织模式12
2.1.2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基础与运行机制15
2.1.3 农业产业化的规模经济效应分析20
2.2 农业龙头企业制度优势及其作用21
2.2.1 农业龙头企业的制度优势21
2.2.2 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分析22
2.3 国外农业一体化理论及实践借鉴23
2.3.1 农业一体化的产生23
2.3.2 农业一体化的形式25
2.3.3 国外农业一体化的主要模式26
2.3.4 国外农业一体化的经验借鉴28
第3章 温氏30年发展回眸:综史考察31
3.1 温氏企业发展史简介32
3.1.1 温氏企业诞生背景分析32
3.1.2 温氏发展的几个阶段33
3.2 温氏科技创新发展史的简要描述36
3.2.1 科技组织制度与技术创新36
3.2.2 温氏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关系37
第4章 温氏发展模式的制度分析46
4.1 温氏“企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47
4.1.1 温氏集团“企业+农户”生产经营模式的运作机理47
4.1.2 温氏集团“企业+农户”生产经营模式的作用49
4.2 温氏“企业+高校”的科技创新模式52
4.2.1 “企业+高校”科技创新模式的运行机理53
4.2.2 温氏集团的“企业+高校”技术创新模式54
4.2.3 温氏“企业+高校”模式:载体共享与利益双赢的机制分析54
4.2.4 “企业+高校”科技创新模式的作用57
4.3 温氏“企业+社会”的多元联动模式58
4.3.1 企业与社会59
4.3.2 “企业+社会”多元联动模式的运作机理60
4.3.3 温氏集团“企业+社会”的多元联动模式61
第5章 “公司+家庭农场”的温氏生产经营方式创新69
5.1 “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的提出69
5.2 家庭农场的基本界定71
5.3 温氏“公司+家庭农场”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探索72
5.3.1 以信息技术实施农户养殖的标准化和可追溯性72
5.3.2 以现代生物科技创新农户养殖模式73
5.3.3 以设备自动化推动农户养殖机械化73
5.3.4 以环保技术促进农户养殖生态优化74
5.4 “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的经济分析75
5.4.1 家庭农场:传统农户经营方式的必然演化趋向75
5.4.2 家庭农场与传统农户经营方式比较分析76
5.5 “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创新的实践价值80
5.5.1 探索了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途径80
5.5.2 化解了“公司+农户”下的利益分配难题80
5.5.3 创新了利益主体间的紧密连接机制81
第6章 温氏发展要素集聚的制度分析82
6.1 资本: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方式选择82
6.1.1 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82
6.1.2 初创期以内源融资方式为主83
6.1.3 成长期的融资方式多元化84
6.2 劳动力:科技入股与内部股份相结合的人才凝聚战略88
6.2.1 产学研合作下的人才队伍建设88
6.2.2 从“七户八股”到全员股份合作制89
6.2.3 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90
6.3 土地:生产场区分散与加工场区集中结合93
6.3.1 分散农户生产资源的“车间化”利用94
6.3.2 集中场区的规模化利用95
6.4 科技:多元联动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96
6.4.1 利用国家政策(项目)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97
6.4.2 紧密利益基础上的产学研合作97
6.4.3 企业自身加强科研投入98
第7章 温氏企业风险的规避机制分析104
7.1 以多元化经营战略分散风险104
7.1.1 多元化经营与风险:引致还是规避105
7.1.2 温氏的产品多元化战略105
7.1. 3发散型产业多元化:以核心产业为基础的产业链拓展107
7.2 用乡村社会资本规避风险108
7.2.1 乡村社会资本与农业企业发展109
7.2.2 温氏基于社会资本的“网状”拓展110
7.2.3 基于社会资本的标准化管理111
7.3 风险的合作者分担112
7.3.1 生产环节:与农户共担风险112
7.3.2 投融资环节:以股份合作机制共担风险112
7.3.3 技术研发环节:产学研结合机制分散风险113
7.3.4 流通(销售)环节:平衡利益规避风险114
7.4 风险的区域分散化115
7.4.1 温氏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地区多元化发展115
7.4.2 市场风险的分散116
7.4.3 自然风险的分散117
7.4.4 环境污染风险的分散118
第8章 温氏与农户:博弈中的可持续合作120
8.1 温氏与农户的准纵向一体化关系120
8.1.1 温氏集团:农户标准生产的“中枢”121
8.1.2 由农户到家庭农场:基于信息技术的标准化生产122
8.2 基于正式契约的温氏与农户关系治理123
8.2.1 契约形式及执行方式123
8.2.2 正式契约中的合作利益分享124
8.2.3 正式契约中的风险分担125
8.3 基于社会资本的温氏与农户关系治理125
8.3.1 声誉机制基础上的农户自我约束机制126
8.3.2 基于社会资本的“排斥”机制126
8.4 温氏与农户关系的可持续性分析127
8.4.1 基于长期理性的农户行为选择127
8.4.2 基于长期理性的温氏集团发展128
8.4.3 温氏与农户基于长期利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分享机制129
第9章 温氏与学研单位:利益分享基础上的共同技术创新131
9.1 温氏与学研单位合作发展历程131
9.1.1 温氏与学研单位的探索合作发展阶段(1992—1999年)132
9.1.2 温氏集团与学研单位的高速合作发展阶段(2000—2005年)133
9.1.3 温氏集团与学研单位的全面合作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134
9.2 基于分享合作剩余的温氏产学研模式及运行机理137
9.2.1 合作剩余137
9.2.2 基于分享合作剩余的温氏产学研模式138
9.3 温氏多元联动科技创新分析142
9.3.1 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多元联动的科技创新体系142
9.3.2 温氏集团科技创新体系的多元联动逻辑144
9.3.3 温氏集团科技创新发展的STS分析150
第10章 温氏集团信息化过程解析154
10.1 温氏信息化历程介绍154
10.1.1 第一阶段:初始发展阶段(1991—1995年)155
10.1.2 第二阶段:持续发展阶段(1996—2003年)157
10.1.3 第三阶段:集中式信息系统建设阶段(2004—2009年)158
10.1.4 第四阶段:全面深化阶段(2010年至今)164
10.2 温氏集团信息化现状171
10.2.1 实现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数据的集中管理171
10.2.2 具备了较高水平研发能力的计算机技术团队172
10.2.3 三大系统+两大网站172
10.2.4 实现了管理的信息化173
10.3 IT与业务协调作用分析173
10.3.1 温氏集团的经营业务及IT的协调发展历程173
10.3.2 标准业务与个性业务的实现173
10.4 未来的目标和发展方向176
10.5 经验总结178
第11章 包容创新:温氏企业文化分析180
11.1 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内涵180
11.1.1 企业文化的概念180
11.1.2 企业文化的内涵181
11.2 温氏企业文化的思想来源与发展过程181
11.2.1 起源:温北英大同思想与文化土壤181
11.2.2 发展:温氏人在实践中提炼并传播184
11.2.3 形成:温氏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187
11.3 温氏企业文化的内容要素及制度保障189
11.3.1 物质文化要素189
11.3.2 制度行为文化要素191
11.3.3 精神文化要素192
11.3.4 文化理念践行的制度保障195
11.4 温氏文化的主要价值观及效应197
11.4.1 主要价值观:齐创美满生活197
11.4.2 企业内部:利益共享共荣共存198
11.4.3 企业外部:诚信创新共赢共生200
第12章 温氏品牌战略管理204
12.1 国内外畜产品竞争分析204
12.1.1 畜产品大国品牌竞争格局204
12.1.2 国内外典型企业品牌战略分析209
12.2 温氏品牌识别219
12.2.1 品牌识别定义219
12.2.2 品牌识别模型220
12.2.3 品牌识别的内容223
12.3 温氏品牌定位224
12.3.1 定位理论224
12.3.2 温氏品牌定位策略225
12.4 温氏品牌建设与推广226
12.4.1 品牌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226
12.4.2 商标先行——培育企业品牌形象227
12.4.3 品牌内部化——品牌资产建立的保证227
12.4.4 产品策略——自然、安全、健康227
12.4.5 定价策略228
12.4.6 渠道策略229
12.4.7 整合营销传播230
12.5 顾客群资产管理233
12.5.1 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评估233
12.5.2 “公司+农户”关系管理235
12.5.3 员工资产238
12.5.4 经销商关系管理239
12.5.5 供应商关系管理239
12.6 品牌组合战略239
12.6.1 品牌架构体系239
12.6.2 跨区域与细分市场的品牌管理252
第13章 展望中的温氏: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253
13.1 温氏未来发展的障碍253
13.1.1 “公司+农户”模式的发展困境253
13.1.2 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全行业信任危机255
13.1.3 环境污染问题凸显企业的社会责任257
13.1.4 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导致潜在风险积累258
13.2 温氏可持续发展对策解析262
13.2.1 农民收入倍增计划262
13.2.2 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264
13.2.3 发展环境友好型的养殖技术267
13.2.4 企业发展中的风险化解268
附录:勇于担当:企业的社会责任——温氏兄弟访谈录275
后记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