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马村矿志 1955-2005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马村矿志 1955-2005](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1005545.jpg)
- 焦煤集团中马村矿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焦煤集团中马村矿志编纂委员会
- ISBN: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58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5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马村矿志 1955-2005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第一章 大事记11
第二章 地质勘探与煤田地质44
第一节 地质勘探工作46
一、地质勘探简况46
二、地质勘探工程及其质量46
三、岩、煤层物性特征47
第二节 井田地质51
一、地层及标志层51
二、构造53
第三节 煤层煤质59
一、煤层59
二、大煤的分岔与分层60
三、煤质65
第四节 矿井水文地质69
一、概况69
二、区域水文地质69
三、矿井水文地质条件70
四、矿井涌水量预计81
第五节 开拓技术条件84
一、简况84
二、大煤层顶底板岩性84
三、煤尘与沼气85
第六节 煤炭储量87
一、1952~1966年勘探储量87
二、1970年7月1日中马村矿简易投产时储量87
三、1985年底(第三次突水淹井)储量87
四、1988年7月储量87
五、2005年末储量87
六、历年期末能利用储量表88
七、历年掘进巷道及工作面采出煤量表88
第七节 中马村矿39采区三维地震勘探91
一、概况91
二、勘探区位置及范围93
三、勘探地质任务93
四、地震地质条件93
五、断层特征95
六、地质成果96
七、结论105
八、二维地震勘探106
第八节 参考资料109
资料编者按(地质报告)编写人员109
1.1.1 目的任务109
1.5 资源储量情况110
1.5.1 原地质报告资料储量110
1.5.2 矿井资源储量110
1.5.3 估算资源储量110
3 井田地质111
3.1 地层111
3.2 构造117
4 煤层、煤质及其它有益矿产117
4.1 煤层117
4.2 煤质121
5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122
5.1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122
5.2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122
6.2 煤层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燃性128
6.3.1 煤层瓦斯128
6.3.2 煤尘爆炸性131
6.3.3 煤尘自燃倾向131
6.4 地温131
7 矿井地质条件分类132
7.1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132
7.2 煤层稳定程度132
7.3 其它开采地质条件稳定程度133
7.4 矿井地质综合评定134
8 资源储量估算135
8.1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135
8.2 资源储量类型及块段划分135
8.3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参数确定136
8.4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137
8.6.2 资源储量估算的准确程度137
9 资源储量利用情况138
9.1 矿产资源回收情况138
10 结论140
10.1 报告主要成果140
10.2 存在问题及建议142
第三章 基本建设143
第一节 初步设计143
一、井田边界及储量143
二、竖井产量及一般工作组织143
三、开发143
四、井筒位置144
五、提升和机电设备144
六、井底车场与硐室145
七、矿车145
八、排水145
九、通风146
十、地面工业设备总布置146
十一、地面铁路146
十二、工业广场建筑物与结构物147
十三、焦作中马村矿初步设计概算批准书150
第二节 北风井设计152
一、概况152
二、设计院单位及人员152
三、主要内容152
第三节 基本建设队伍与施工152
一、基本建设队伍152
二、苏联专家153
三、组织机构153
第四节 完成工程项目153
第五节 井下突水淹井及治理155
一、两次突水经过155
二、突水水源分析及治理措施157
三、打钻注浆堵水158
四、排水工作161
第六节 修改设计与施工161
一、概况161
二、《反修矿(中马村矿)修改设计》162
三、施工队伍176
四、工程项目与投资完成情况177
第四章 煤炭生产180
第一节 生产能力180
一、矿井原煤生产情况180
二、生产能力与核定187
第二节 开拓掘进及其工艺189
一、开拓方式与巷道布置189
二、掘进方法及技术装备195
三、支护形式198
第三节 采煤方法198
一、1970-1985年期间198
二、1990年-2005年期间205
三、机械化采煤213
第四节 通风218
一、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218
二、通风装置及风机型号218
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报219
四、“四位一体”综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222
五、抽放瓦斯与利用223
六、井下防尘及措施226
第五节 排水228
一、矿井水源及水量228
二、排水方法及系统229
三、排水设备229
四、排水能力231
五、潜水泵应急救援钻孔泵站231
六、排水能力计算231
第六节 运输233
一、矿井运输系统233
二、运输设备234
三、井底、采区车场及调车方法235
四、井下运输能力核定237
第七节 矿井提升237
一、主井提升能力计算238
二、副井提升能力计算239
第八节 供电239
一、地面供电240
二、井下供电242
第九节 选煤与洗煤243
一、中马村矿历年洗选工艺沿革243
二、原煤洗选工艺流程243
三、选煤设备控制方式245
第五章 第三次淹井排水复矿246
第一节 中马村矿-160水平追排水246
一、保小马村矿生产安全抢险排水246
二、钻孔注浆堵水247
三、主、副井筒追排水247
第二节 复矿工作251
一、巷道修护251
二、巷道掘进251
三、防水设施扩修重建251
四、二水平追排水252
五、复矿后的面貌253
第三节 复矿资金使用情况255
第四节 生产自救工作255
第六章 企业管理257
第一节 计划管理259
一、机构设置259
二、计划工作259
三、资金工程管理261
四、统计工作262
第二节 生产管理265
一、生产调度265
二、领导干部值班、跟班制度267
三、三级岗位责任制267
四、全面质量标准化建设268
五、质量管理制度269
六、地区名称与循环作业规定269
第三节 工程技术270
一、工程设计272
二、生产地区安排273
三、重大灾害防治274
四、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与贯彻执行277
五、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279
六、推广先进经验和采用新技术279
第四节 地质测量280
一、中马村矿地质测量机构沿革280
二、地质工作281
三、测量工作283
第五节 机电管理289
一、机电设备管理289
二、配件管理293
三、供电管理293
第六节 物资管理295
一、组织沿革295
二、供应概况295
三、计划与采购296
四、储备与消耗297
五、仓库管理301
六、支护用品管理302
七、爆破材料管理305
八、物资回收与修旧利废307
第七节 煤炭质量与运销310
一、煤炭质量管理310
二、煤炭销售管理314
三、自用煤管理320
第八节 劳资、社保321
一、组织沿革321
二、劳动组织管理321
三、工资管理331
四、津贴与奖金343
五、社会劳动保险(简称社保)351
第九节 财务355
一、固定资产356
二、流动资金358
三、成本管理360
四、利税363
五、审计工作363
第十节 环境保护与计量364
一、环境保护364
二、计量365
第十一节 企业整顿、升级370
一、企业整顿370
二、企业升级374
第七章 安全工作380
第一节 组织沿革380
第二节 安全生产管理380
一、健全安全管理组织381
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382
三、实行安全目标管理383
四、强化安全教育培训384
五、用安全科技促安全385
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387
七、重点防治重大灾害388
八、党政工团齐抓共管393
九、实施安全风险抵押394
十、严格执行责任追究396
第三节 重大事故397
一、突水与瓦斯突出397
二、历年伤亡情况398
第八章 教育与科研403
第一节 教育403
一、职工培训403
二、职工文化学习405
三、职工到外地深造学习405
四、中马村矿职工子弟学校407
第二节 科研414
一、小改小革414
二、科研项目及奖项级别415
三、中马村矿QC(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成果417
四、二十一世纪科研成果417
第九章 多种经营420
第一节 综合厂420
第二节 造纸厂423
第三节 土建队424
第十章 政治427
第一节 组织机构427
一、党的组织机构427
二、行政组织机构439
第二节 历届党代会452
第三节 组织、干部455
一、组织工作455
二、干部工作459
第四节 宣传与教育462
一、组织概况462
二、教育工作462
三、新闻报道463
四、广播录像463
第五节 纪检、监察464
一、组织概况464
二、党风廉政建设464
三、纠风反腐466
第六节 武装、保卫468
一、武装468
二、保卫471
第七节 计划生育474
一、组织沿革474
二、政策规定474
三、实施措施476
第八节 档案477
一、概况477
二、档案种类477
三、档案管理478
第九节 工会479
一、职工代表大会与工会会员代表大会479
二、组织建设482
三、劳动竞赛486
四、女工工作487
五、文体工作489
六、劳动保险491
七、工会经费495
第十节 共青团496
一、组织沿革496
二、历届团代会496
三、组织建设498
四、团的活动500
五、少先队502
第十一章 福利卫生503
第一节 组织机构沿革503
第二节 生活福利504
一、职工澡堂504
二、职工宿舍505
三、招待所510
四、托儿所510
第三节 职工食堂510
一、概况510
二、经营管理511
第四节 矿医院512
一、概况512
二、医疗设备513
三、防疫与治疗514
第十二章 工业、农业关系(矿与农村关系)515
第一节 征用耕地515
一、建井期间(1955~1964年)515
二、恢复矿井建设期间(1966~1970年)515
三、矿井生产时期(1971~2006年)515
第二节 村庄搬迁517
一、下马村517
二、小罗庄517
三、义庄518
四、张田河村519
第三节 支援农业520
一、水520
二、电520
三、村办小煤矿520
第四节 农村对煤矿供应520
一、材料供应520
二、食品供应520
第十三章 荣誉及部分领导人简介521
第一节 荣誉521
一、先进集体521
二、先进个人531
三、荣获局(集团公司)级以上部分劳模事迹简介535
第二节 部分领导人简介539
第三节 建井时期(1955~1958年)领导人及技术人员543
一、中马村矿建井筹备处、中马村工区543
二、苏联专家、苏联专家办公室543
三、建井、建筑、机电安装544
第四节 矿技术负责人(1967~2005年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544
第五节 历年中层干部545
附录547
《中马村矿志》编委及编纂人员名单556
《中马村矿志》编篡后记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