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于CAS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基于CAS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与实践](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0998266.jpg)
- 张爱军编著 著
- 出版社: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62420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74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184页
- 主题词:水资源-资源配置-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基于CAS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水资源配置理论基础1
1.1 水资源问题与挑战1
1.1.1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1
1.1.2 水危机——中国水资源态势2
1.2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5
1.2.1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含义和内容5
1.2.2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意义10
1.2.3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11
1.2.4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对象13
1.2.5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15
1.2.6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手段18
1.2.7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20
1.3 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进展22
1.3.1 国外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进展22
1.3.2 国内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进展24
1.4 本书主要内容和方法30
2 基于CAS的水资源配置基本理论研究31
2.1 复杂性系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32
2.1.1 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32
2.1.2 国外复杂性系统研究进展37
2.1.3 国内复杂性系统研究进展40
2.1.4 复杂性系统的应用42
2.2 CAS理论应用于水资源配置的理论分析48
2.3 水资源配置的复杂适应性描述51
2.4 基于CAS的水资源配置过程分析55
2.4.1 执行系统55
2.4.2 竞争机制与信用分派56
2.4.3 基于遗传算法的规则发现61
2.5 本章小结67
3 基于CAS的水资源配置系统解析69
3.1 水资源配置系统的主体结构69
3.1.1 水资源配置系统子系统及相互关系69
3.1.2 水资源配置系统的主体层次结构72
3.2 水资源配置系统主体的刺激—反应规则73
3.2.1 工业主体的刺激—反应规则73
3.2.2 农业主体的刺激—反应规则74
3.2.3 生活主体的刺激—反应规则77
3.2.4 生态环境主体的刺激—反应规则79
3.3 水资源配置系统主体的演化规则80
3.3.1 基于进化博弈的水资源配置演化过程80
3.3.2 节水策略下的水资源配置系统主体演化分析93
3.3.3 产业结构调整策略下的水资源配置系统主体演化分析94
3.4 本章小结95
4 基于CAS的水资源配置模型研究96
4.1 基于CAS的水资源配置计算逻辑框架96
4.1.1 基于CAS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整体框架96
4.1.2 基于CAS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计算模型——二层复合算法模型97
4.2 基于CAS的水资源配置模型97
4.2.1 整体层系统模型97
4.2.2 个体层刺激—反应规则的数学模型103
4.3 基于CAS的水资源配置计算方法——混合遗传算法107
4.3.1 基本遗传算法107
4.3.2 混合遗传算法110
4.4 本章小结113
5 基于CAS的水资源配置模型的应用——以徐州市为例114
5.1 徐州市基本情况114
5.1.1 自然概况114
5.1.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117
5.1.3 水资源概况120
5.1.4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29
5.1.5 徐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131
5.2 徐州市水资源配置系统主体分析134
5.2.1 徐州市水资源配置的主体134
5.2.2 徐州市水资源配置主体刺激—反应规则135
5.3 节水策略下徐州市基于CAS的水资源配置结果及分析140
5.3.1 徐州市的节水策略140
5.3.2 节水策略下的徐州市水资源配置结果及分析146
5.4 产业结构调整策略下徐州市基于CAS的水资源配置结果及分析151
5.4.1 徐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策略151
5.4.2 改变产业结构策略下的徐州市水资源配置结果及分析152
5.5 本章小结156
6 结论与展望158
6.1 主要结论158
6.2 展望160
参考文献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