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河南小麦主要新品种栽培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河南小麦主要新品种栽培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 王家润,王更新,吴中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1161255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11页
  • 文件大小:207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小麦-栽培技术-河南省;小麦-病虫害防治-河南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河南小麦主要新品种栽培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小麦生产地位和发展概况1

第一节 小麦概述1

第二节 小麦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1

第三节 河南省小麦生产的地位和发展概况2

第二章 小麦的生物学基础3

第一节 小麦的一生3

一、小麦的生育时期3

二、小麦的生育期4

第二节 小麦的阶段发育4

一、小麦的生长阶段4

二、阶段发育5

三、阶段发育与器官建成的关系7

四、阶段发育理论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7

第三节 河南省小麦生育期间光、热、水的主要特征8

一、光照资源丰富,生产潜力大8

二、热量充足,温度适宜8

三、降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8

第三章 河南小麦主要新品种10

一、百农AK58(区试代号:矮抗58)10

二、郑麦36610

三、豫麦49-19811

四、周麦1812

五、周麦2213

六、西农97913

七、周麦1614

八、众麦1号15

九、偃展411016

十、新麦1816

十一、新麦1917

十二、郑麦902318

十三、许农5号19

十四、衡观3520

十五、平安6号20

十六、04中3621

十七、洛麦2122

十八、豫农20223

十九、新麦20823

二十、郑育麦998724

二十一、洛旱6号25

二十二、平安3号26

二十三、漯麦4-16827

二十四、郑麦969427

二十五、豫农94928

二十六、豫农20129

二十七、富麦200829

二十八、花培5号30

二十九、金丰3号31

三十、许科1号32

三十一、济麦2033

三十二、焦麦66833

三十三、鑫麦199834

三十四、项麦96935

三十五、内农科20136

三十六、百农16036

三十七、偃佃943337

三十八、漯优7号38

三十九、鹤麦1号39

四十、周麦2039

四十一、驻麦6号40

四十二、新麦981741

四十三、郑农1742

四十四、新原95842

四十五、众麦二号43

四十六、中育10号44

四十七、邓麦99645

四十八、豫农03545

四十九、漯麦8号46

五十、金麦8号47

五十一、洛旱7号48

五十二、源育2号49

五十三、同舟麦91649

五十四、西农971850

五十五、淮麦2551

五十六、周麦2152

五十七、濮麦10号53

五十八、花培1号53

五十九、豫展4号54

六十、洛麦2255

六十一、金豫麦2号56

六十二、中育12号56

六十三、济麦4号57

六十四、豫保1号58

六十五、花培6号58

六十六、泛麦8号59

六十七、平麦99860

六十八、漯麦9号60

六十九、众麦99861

七十、周麦2362

七十一、平安7号62

七十二、洛旱8号63

七十三、济麦6号64

七十四、河科大961264

七十五、宛麦1665

七十六、洲元936966

七十七、舜麦171867

七十八、许科31668

七十九、豫教5号69

八十、群喜麦4号70

八十一、浚201671

八十二、洛麦2471

八十三、开麦2072

八十四、宛麦1973

八十五、郑麦769874

八十六、洛旱10号75

八十七、鹤麦2号76

八十八、洛旱1277

八十九、宛麦2078

九十、周黑麦1号79

九十一、豫教黑1号80

九十二、济糯1号81

九十三、天糯15882

九十四、开麦2183

九十五、周麦25号84

九十六、太学7号85

九十七、平安8号86

九十八、亿麦6号87

九十九、丰德存麦1号88

一○○、LK19889

一○一、怀川91691

一○二、中洛08-292

一○三、偃高00693

一○四、先麦8号94

一○五、太学6号95

一○六、豫农402396

一○七、太学12号97

一○八、平麦02-1698

一○九、浚晓970699

一一○、宝科8号100

一一一、洛麦23101

一一二、豫农416102

一一三、周麦24103

一一四、汝麦0319104

一一五、周麦26105

一一六、花培8号106

一一七、中焦2号106

一一八、内麦988107

一一九、西农3517108

一二○、武农986109

一二一、藁优2018111

一二二、济麦22112

一二三、新麦26113

一二四、良星66114

一二五、山农19115

一二六、山农20116

一二七、苏育麦1号116

一二八、郑麦9962117

一二九、中原6号118

一三○、周麦27号119

一三一、徐麦31120

一三二、西农509121

一三三、GS郑麦004(郑麦004)122

一三四、生选6号123

一三五、豫麦70(内乡188)123

一三六、豫麦70-36124

一三七、濮麦9号125

一三八、豫农9676125

一三九、阜麦936126

一四○、荔高6号127

一四一、郑麦005128

一四二、轮选988128

一四三、秦农142129

一四四、许科718130

一四五、浚麦K8号131

一四六、郑麦583132

一四七、农大1108134

一四八、中育9398135

一四九、焦麦266136

一五○、许农7号137

一五一、中新78138

一五二、郑麦379139

一五三、天禾3号140

一五四、国麦301142

一五五、郑麦0856143

一五六、濮麦26号144

一五七、中洛1号145

一五八、先麦10号146

一五九、中焦3号147

一六○、阳光851148

第四章 河南小麦生长发育特点151

第一节 小麦根的生长152

一、根的发生与生长规律152

二、根系与地上部生长的关系158

三、根系生长的主要类型159

四、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160

第二节 小麦茎的生长161

一、茎的形成与伸长161

二、茎秆干重的动态变化163

三、茎秆与穗粒重的关系163

四、茎秆性状与倒伏165

第三节 小麦叶的生长167

一、叶的形态结构167

二、叶的分化与叶片数168

三、叶的生长168

四、叶片生长与温度的关系169

五、叶片与穗粒重的关系169

第四节 小麦的分蘖171

一、分蘖的作用171

二、分蘖的消长规律172

三、分蘖的成穗规律174

四、影响分蘖成穗的因素及提高分蘖成穗率的途径176

第五节 小麦穗的形成178

一、幼穗发育时期划分179

二、幼穗发育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179

三、幼穗发育进程182

四、影响幼穗发育的因素及促进穗大粒多的途径187

第六节 小麦的籽粒形成与灌浆189

一、抽穗、开花与受精189

二、籽粒形成与灌浆192

三、河南小麦籽粒灌浆特点及影响因素194

四、提高粒重的途径与技术措施196

第五章 小麦栽培技术198

第一节 小麦栽培技术概述198

一、对土壤条件的要求198

二、麦田整地199

三、底肥和种肥的施用200

四、足墒播种203

五、播种204

六、田间管理214

第二节 河南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221

一、选用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品种221

二、培育高肥力的地力基础,重视施用有机肥222

三、深耕细耙,精细整地,优化播种基础,实现苗全苗匀223

四、超高产小麦的肥水运筹224

五、超高产麦田病虫害防治226

六、加强以中耕锄草为主要措施的田间管理及灾害预防227

第三节 优质强筋、弱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228

一、河南小麦品质概况228

二、优质强筋麦、弱筋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230

第四节 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234

一、旱地小麦“135”栽培技术234

二、旱地小麦应变栽培技术237

三、旱地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245

第五节 淮南稻茬麦栽培技术251

一、淮南稻茬麦区的主要生态条件251

二、限制淮南稻茬小麦高产的主要因素252

三、淮南稻茬麦常规栽培技术253

第六章 小麦主要病害及防治262

一、全蚀病262

二、纹枯病266

三、胞囊线虫病271

四、离蠕孢根腐病和叶枯病273

五、锈病275

六、白粉病282

七、黄斑叶枯病285

八、雪霉叶枯病286

九、链格孢叶枯病288

十、霜霉病289

十一、黄矮病290

十二、真菌传花叶病292

十三、普通腥黑穗病294

十四、矮腥黑穗病296

十五、散黑穗病297

十六、赤霉病299

十七、黑胚病302

十八、麦角病303

十九、镰刀菌根腐和基腐病304

二十、黑颖病306

第七章 小麦主要害虫及防治308

一、蝼蛄类309

二、金针虫类311

三、蛴螬类315

四、小麦沟牙甲321

五、根土蝽323

六、黏虫324

七、棉铃虫327

八、东亚飞蝗329

九、麦蚜332

十、灰飞虱339

十一、小麦叶蜂342

十二、绿麦秆蝇343

十三、麦蜘蛛类345

十四、吸浆虫类349

第八章 小麦主要草害及其防治355

第一节 麦田阔叶杂草355

一、播娘蒿355

二、荠菜356

三、藜356

四、小藜357

五、酸膜叶蓼357

六、萹蓄358

七、卷茎蓼358

八、田旋花359

九、打碗花359

十、刺儿菜359

十一、大刺儿菜360

十二、苣荬菜360

十三、苦苣菜361

十四、婆婆纳361

十五、猪殃殃362

十六、繁缕362

十七、牛繁缕363

十八、米瓦罐363

十九、泽漆364

二十、麦家公364

第二节 麦田禾本科杂草364

一、野燕麦365

二、看麦娘365

三、节节麦366

四、雀麦366

五、硬草367

六、马唐367

七、牛筋草368

八、狗尾草368

九、毒麦369

第三节 麦田杂草的防除369

一、农业措施370

二、化学除草371

第九章 小麦气象灾害及非传染性异常380

第一节 干热风灾害380

一、干热风的类型380

二、干热风发生规律380

三、干热风的影响及防御381

第二节 小麦冻害及其预防383

一、越冬冻害384

二、冬季冻害385

三、晚霜冻害386

第三节 小麦风雹灾害及其预防389

一、小麦风灾倒伏389

二、小麦冰雹灾害394

第四节 小麦渍害及其防治396

一、小麦渍害发生的机理及影响396

二、渍害发生的规律397

三、麦田渍害防治方法398

第五节 小麦缺素症及其防治399

一、小麦缺素症的异常表现399

二、小麦缺素症的成因和对策401

第六节 小麦旺长苗及其防治403

一、小麦旺长苗的表现404

二、小麦旺长苗的成因404

三、小麦旺长苗的防治对策404

第七节 小麦异常苗及其防治405

一、小麦异常苗的表现405

二、小麦异常苗成因和对策406

第八节 小麦穗发芽及其防治408

一、小麦穗发芽的成因与发生规律408

二、小麦穗发芽的防治对策409

主要参考文献4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