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典型脆弱生态系统的适应技术体系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吕宪国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46752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30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典型脆弱生态系统的适应技术体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适应全球气候变化:从原理到实践1
第一节 适应气候变化的概念1
第二节 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理论基础2
一、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2
二、生态系统演替理论3
三、生态系统稳定性理论5
四、生态系统复杂性理论6
五、耐受性定律7
六、健康适应原则7
第三节 适应气候变化的实践原则8
一、生态系统管理原则8
二、宏观决策原则9
三、优先适应性原则9
第四节 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流程9
第五节 适应气候变化的研发趋势10
参考文献12
第二章 典型农田生态系统脆弱性的适应技术15
第一节 气候变暖影响下典型农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15
一、农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研究进展15
二、农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研究进展16
第二节 气候变暖影响下东北春玉米品种布局调整技术17
一、研究区概况17
二、东三省热量资源时空变化特征17
三、东三省春玉米关键发育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34
四、东三省春玉米品种熟性时空变化特征及其脆弱性36
五、基于时空播种法的东三省春玉米适应气候变暖的品种布局调整技术及示范38
第三节 气候变暖影响下华北冬小麦最佳播种期的选择技术50
一、研究区概况50
二、我国冬小麦种植界限的时空变化特征50
三、华北冬小麦关键发育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55
四、气候变暖对华北冬小麦发育期的影响61
参考文献66
第三章 沙地生态系统的适应性技术与示范69
第一节 气候变化影响下沙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69
一、沙地生态系统及其分布69
二、沙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71
三、沙地生态系统研究概况74
四、沙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机制77
第二节 鄂尔多斯沙化草地生态适应的优化生态生产范式79
一、沙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的原理79
二、沙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的模式80
三、“三圈”范式概念的提出80
四、鄂尔多斯高原“三圈”范式概念下的研究83
第三节 鄂尔多斯高原植物群落对沙埋和降水的适应与响应85
一、研究背景85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86
三、结果分析89
四、讨论107
五、结论109
第四节 全球变化背景下降水变化对毛乌素重要植物的影响110
一、研究背景110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11
三、结果分析112
四、讨论116
参考文献120
第四章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适应性技术与示范130
第一节 气候变暖影响下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130
一、气候变化与脆弱性130
二、气候变暖影响下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134
三、降低脆弱性的适应技术136
第二节 野外围栏技术与效果137
一、气候变化与高寒草地脆弱性137
二、围栏的普遍性138
三、草地围栏的原则与方法139
四、围栏封育的效果140
五、总结166
第三节 野外豆科接种技术与效果167
一、高寒气候下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及脆弱性167
二、豆科植物的特点及作用168
三、野外黄花苜蓿接种根瘤菌的方法与作用171
四、总结176
参考文献176
第五章 气候变化情势下沼泽湿地植被适应技术与示范181
第一节 气候变化情势下沼泽湿地植被脆弱性特征181
一、气候条件和湿地植被基本特征181
二、气候变化与湿地植被脆弱性表征183
第二节 沼泽湿地植被适应性技术理论189
一、沼泽植被适应性技术建立目标189
二、沼泽植被萌芽期适应技术189
三、沼泽植被繁殖期适应技术193
四、沼泽植被种群竞争调节适应技术197
第三节 适应性技术基础与示范201
一、适应性技术集成201
二、适应性技术小区示范202
参考文献208
第六章 水鸟生境的适应性技术与示范209
第一节 东方白鹳生境及环境特征209
一、东方白鹳分布与生境特征209
二、东方白鹳生境气候变化特征213
三、三江平原农田开垦变化特征216
四、东方白鹳适宜生境变化224
第二节 三江平原东方白鹳繁殖生境恢复技术试验示范227
一、东方白鹳人工巢招引技术标准228
二、人工巢选址与适宜密度228
第三节 东方白鹳繁殖生境利用中适应性生境管理229
参考文献231
第七章 土壤动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232
第一节 东北平原区域土壤动物概况232
一、三江平原湿地土壤动物概况232
二、松嫩草原土壤动物多样性概况233
第二节 区域土壤动物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234
一、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跳虫多样性的影响234
二、气候变化对不同农田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跳虫多样性的影响236
三、松嫩平原草地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跳虫的影响240
四、气候变化对松嫩草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跳虫多样性的影响248
第三节 区域土壤动物对全球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机制256
一、跳虫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应性256
二、气候变化下跳虫对不同农田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应性257
三、松嫩平原草地土壤动物地下功能群对全球环境变化的适应性259
第四节 区域土壤动物对全球环境变化的适应技术体系264
一、一种基于原位土柱移位的土壤动物响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264
二、一种基于开顶箱土壤增温的土壤动物响应气候变化和草地利用方式的技术体系265
参考文献267
第八章 气候变化情境下水鸟栖息地潜在分布及应对策略270
第一节 东北地区三江平原气候变化空间分布特征270
一、当今气候变化空间分布特征270
二、未来A1B情景和线性情景下气候变化的空间分布格局274
第二节 气候变化影响下三江平原东方白鹳栖息地的分布280
一、当今气候变化影响下栖息地的空间分布280
二、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下栖息地的空间分布284
第三节 东方白鹳栖息地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分析285
一、保护区建立及其空间适应性效益285
二、退田还湿及其空间适应性效益286
三、人工筑巢及其空间适应性效益289
四、组合适应对策及其空间适应性效益290
参考文献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