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0864583.jpg)
- 李连山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91996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15页
- 主题词: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大气污染的基本知识1
1.1 大气污染1
1.1.1 大气环境1
1.1.2 大气污染的定义2
1.1.3 影响大气污染形成的主要因素2
1.1.4 大气污染的影响3
1.2 大气污染源与大气污染物5
1.2.1 大气污染源5
1.2.2 大气污染物7
1.3 大气污染概况及综合防治对策10
1.3.1 国外大气污染概况10
1.3.2 我国大气污染状况11
1.3.3 控制大气污染的措施与行动12
1.3.4 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废气污染物排放13
1.4.1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14
1.4 大气环境质量控制标准14
1.4.2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15
1.4.3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2
2 燃烧与大气污染24
2.1 燃料及燃烧过程24
2.1.1 燃料24
2.1.2 燃料燃烧过程27
2.2 燃烧计算32
2.2.1 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32
2.2.2 烟气量35
2.2.3 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36
3 大气污染扩散38
3.1 大气组成与大气层结构38
3.1.1 大气组成38
3.1.2 大气层结构39
3.2.1 主要气象要素40
3.2 主要气象要素及大气的基本物理性质40
3.2.2 大气的基本物理性质42
3.3 大气的热力过程43
3.3.1 气温直减率43
3.3.2 气温的垂直分布44
3.3.3 大气稳定度44
3.4 大气污染与气象的关系45
3.4.1 边界层的风与湍流对大气污染的影响45
3.4.2 大气稳定度对大气污染的影响48
3.4.3 大气度层结与大气污染49
3.4.4 辐射和云对大气污染的影响49
3.4.5 大气污染指数50
3.5 大气扩散模式50
3.5.1 高斯分布的假定条件50
3.5.2 高斯模式的建立51
3.5.3 几个常用的大气扩散模式52
3.5.4 非点源扩散模式54
3.5.5 特殊气象条件下的扩散模式56
3.6 污染物浓度估算58
3.6.1 烟云抬升高度的计算58
3.6.2 大气扩散参数估算61
3.7 烟囱高度的计算及厂址选择68
3.7.1 烟囱高度的计算68
3.7.2 烟囱设计中的几个问题70
3.7.3 厂址选择71
4 除尘技术基础79
4.1 粉尘的粒径及粒径分布79
4.1.1 单一颗粒的粒径79
4.1.2 粒径分布81
4.2.3 粉尘的润湿性84
4.2.2 粉尘的比表面积84
4.2.1 粉尘的密度84
4.2 粉尘的物理性质84
4.2.4 粉尘的荷电性及导电性85
4.2.5 粉尘的粘附性85
4.2.6 粉尘的安息角86
4.2.7 粉尘的爆炸性86
4.3 尘粒在流体中的动力特性86
4.4 除尘器的性能87
4.4.1 处理能力87
4.4.2 净化效率88
4.4.3 压力损失90
5 机械式除尘器92
5.1 重力沉降室92
5.1.1 重力沉降室的工作原理92
5.1.2 重力沉降室的设计计算94
5.2.1 惯性除尘器的除尘机理95
5.2 惯性除尘器95
5.2.2 惯性除尘器的分类96
5.2.3 惯性除尘器的应用97
5.3 旋风除尘器97
5.3.1 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原理97
5.3.2 旋风除尘器的性能100
5.3.3 旋风除尘器的结构型式106
5.3.4 旋风除尘器设计选型111
6 湿式除尘器117
6.1 湿式除尘器概述117
6.1.1 湿式除尘器的除尘机理117
6.1.2 湿式除尘器的分类和性能119
6.2 常用湿式除尘器举例121
6.2.1 喷淋除尘器121
6.2.2 水膜除尘器123
6.2.3 洗浴式除尘器129
7 过滤式除尘器137
7.1 袋式除尘器的除尘原理137
7.1.1 除尘原理137
7.1.2 过滤速度138
7.1.3 压力损失138
7.2 袋式除尘器的滤料及特性139
7.2.1 滤料的选择139
7.2.2 滤料的种类及特性139
7.3 袋式除尘器的结构型式140
7.3.1 袋式除尘器的组成140
7.3.2 袋式除尘器的结构型式141
7.4 袋式除尘器的选择、设计、运行管理和应用141
7.4.1 袋式除尘器的选择与设计141
7.4.2 袋式除尘器的运行管理143
7.4.3 袋式除尘器的应用146
7.5 颗粒层除尘器148
8 电除尘器151
8.1 电除尘器的分类和特点151
8.2 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153
8.2.1 电晕放电和气体电离154
8.2.2 悬浮粒子荷电154
8.2.3 被捕集粉尘的清除155
8.3 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156
8.3.1 荷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驱进速度156
8.3.2 粒子的捕集效率——德意希方程式156
8.3.3 有效驱进速度157
8.3.4 影响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因素157
8.4 电除尘器的结构与供电159
8.4.1 电除尘器的结构159
8.4.2 电除尘器的供电163
8.5.1 电除尘器的选型164
8.5.2 电除尘器的设计164
8.5 电除尘器的选型、设计、运行和管理164
8.5.3 电除尘器的运行和管理166
9 气态污染物的净化方法170
9.1 液体吸收净化法170
9.1.1 吸收的基本原理171
9.1.2 吸收设备及计算175
9.1.3 吸收净化工艺配置188
9.2 吸附法净化方法189
9.2.1 吸附过程189
9.2.2 吸附理论191
9.2.3 吸附装置的设计计算195
9.3.1 催化作用202
9.3 催化净化法202
9.3.2 催化剂203
9.3.3 催化剂的性能203
9.3.4 气固催化反应器计算204
9.4 其他净化方法209
9.4.1 燃烧法209
9.4.2 冷凝净化法211
9.4.3 膜分离法211
9.4.4 等离子体净化法212
9.4.5 生物净化法213
10 二氧化硫的净化与利用215
10.1 大气中SO2的来源及烟气脱硫现状215
10.1.1 二氧化硫烟气的来源215
10.1.2 二氧化硫烟气脱硫现状216
10.2.1 燃煤锅炉烟气脱硫工艺217
10.2 常见的几种废气脱硫流程、运行与管理217
10.2.2 吸收法净化生产工艺含硫尾气225
10.2.3 吸附法净化烟气中SO2232
10.2.4 SO2气体的催化净化234
11 NOx废气的净化方法236
11.1 大气中NOx来源及废气治理现状236
11.1.1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来源236
11.1.2 氮氧化物度气的治理现状237
11.1.3 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方法概述237
11.2 含NOx废气的净化方法238
11.2.1 低NOx燃烧技术238
11.2.2 气相反应法242
11.2.3 液体吸收法248
11.2.4 吸附法253
12.1.1 直接燃烧258
12.1 燃烧法258
12 含有机化合物废气的净化方法258
12.1.2 热力燃烧259
12.2 催化燃烧法260
12.3 吸附法263
12.3.1 吸附剂263
12.3.2 活性炭吸附及再生流程264
12.4 吸收法264
12.5 冷凝法265
12.6 生物法和脉冲电晕法266
12.6.1 生物法治理有机度气266
12.6.2 脉冲电晕法治理有机废气267
13 其他常见气态污染物的净化方法268
13.1 硫化氢的治理268
13.1.1 干法脱硫268
13.1.2 湿法脱硫270
13.2.1 干法净化技术271
13.2 含氟废气的治理271
13.2.2 湿法净化技术272
13.3 氯气的治理274
13.3.1 碱液中和法275
13.3.2 硫酸亚铁或氯化亚铁吸收法275
13.3.3 溶剂吸收法275
13.3.4 水吸收法276
13.4 氯化氢废气的治理276
13.4.1 水吸收法276
13.4.2 碱液吸收法277
13.4.3 联合吸收法277
13.4.4 冷凝法277
13.5 含汞废气的治理278
13.6 恶臭的治理278
13.7.3 吸附法279
13.7.4 吸收法279
13.7 沥青烟的治理279
13.7.2 电捕法279
13.7.1 燃烧法279
14 汽车尾气污染与控制280
14.1 汽油发动机污染物形成与净化280
14.1.1 汽油机的工作原理280
14.1.2 汽油发动机污染物的形成282
14.1.3 汽油机排气污染物控制措施概述287
14.1.4 汽油机尾气的净化方法290
14.1.5 转化器与净化流程302
14.1.6 我国在用汽车尾气污染的控制对策303
14.2 柴油发动机污染形成与净化305
14.2.1 柴油机的工作原理305
14.2.2 柴油机排放污染物的形成306
14.2.3 柴油机尾气净化方法307
15 净化装置的选择、设计、运行与管理323
15.1 净化系统及选择原则323
15.1.1 局部排气净化系统的组成323
15.1.2 局部排气净化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325
15.1.3 净化系统的选择原则326
15.2 集气罩的设计327
15.2.1 局部集气罩的基本型式327
15.2.2 集气罩的设计331
15.2.3 集气罩的设计方法336
15.3 管道系统设计336
15.3.1 管道系统配置336
15.3.2 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338
15.4 净化装置及其选择348
15.4.1 除尘装置及其选择348
15.4.2 吸收装置及其选择350
15.4.3 吸附装置及其选择354
15.4.4 净化装置的费用357
15.4.5 净化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362
15.5 净化系统的运行与管理363
15.5.1 试运行363
15.5.2 净化系统的正常运行管理364
15.5.3 净化系统的防腐、防磨与防爆364
附录实验与课程设计370
附录1 粉尘真密度、分散度和比电阻的测定370
附录2 烟(废)气净化装置性能的测定378
附录3 袋式除尘器性能的测定381
附录4 碱液吸收气体中SO2实验385
附录5 活性炭吸附气体中氮氧化物实验390
附录6 柴油车烟度的测量394
附录7 废气治理设备课程设计396
参考文献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