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设计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城市设计导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3/34872583.jpg)
- 徐思淑,周文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012848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300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51页
- 主题词:城市规划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城市设计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 概论1
§1-1 导言1
一、含义、目的与内容1
二、设计要素2
三、特征3
四、现代城市设计产生的背景6
§1-2 城市设计的原则7
一、城市设计的一般原则7
二、城市美的创造原则17
§1-3 城市设计的方法23
一、设计程序23
二、调查研究23
(一)用地现状调查研究23
(二)社会调查研究24
(三)设计条件研究26
三、方案设计与设计成果27
(一)方案设计内容27
(二)设计方法27
(三)设计成果29
第二章 城市空间构成基础31
§2-1 城市空间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31
一、城市空间的含义31
二、空间的物质构成要素31
(一)建、构筑物31
(二)道路与广场37
(三)绿化及小品设施(含人工水面)38
三、空间物质构成要素的基本形态40
(一)点40
(二)线42
(三)面42
一、空间的类型与基本模式43
§2-2 空间的类型、模式与特性43
(一)空间的类型44
(二)空间的基本模式45
二、空间的特性46
(一)空间整体的内在特性46
(二)空间语言48
(三)空间“场力”的强弱48
(一)界线49
(二)界面49
一、空间的限定49
§2-3 空间的静态构成与组合技巧49
二、界面的围合处理与封闭50
(一)侧界面的围合方式51
(二)侧界面的高度52
(三)侧界面的连续与变化53
(四)地界面的处理56
(二)实际尺寸与相对尺寸59
三、空间的尺度比例和量度59
(一)空间的尺度与视距59
(三)空间的比例60
(四)空间的量度62
§2-4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63
一、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内容和范围66
(一)地下交通空间66
(二)地下商业和娱乐空间66
(三)贮存空间67
(四)物流空间67
(五)防灾空间68
二、利用要点与注意事项68
(一)合理确定利用项目、内容、位置与大小68
(二)对地下进行垂直分区和水平分区68
(三)合理确定地下空间的利用方式与实施步骤69
(四)空间内部设计要求70
(一)光的特性71
一、光71
§2-5 空间的光色运用71
(二)光环境气氛与心理效应72
(三)光的运用73
二、色彩74
(一)色彩的特性74
(二)空间色彩的选择和运用76
第三章 城市空间的动态组织80
§3-1 空间的连续80
一、空间的连续性80
(一)空间连续的因素和条件80
(二)空间的连续与诱导83
(三)空间的连续与渗透86
二、空间的秩序与层次87
(一)空间的社会秩序与层次87
(二)空间的形式秩序与层次89
(三)情绪序列与秩序93
三、空间的模糊性95
(一)空间模糊性的概念95
(二)模糊空间的特征表现96
(三)模糊空间的再认识97
§3-2 城市空间表象与可识性98
一、城市表象98
(一)边缘99
(二)区99
(三)道路99
(四)地标99
(五)节点100
二、空间可识性的基本要求100
(一)从整体着手构成空间环境100
(二)保持地域的空间特色100
(三)突出城市的空间标志101
(一)底与图关系102
(二)运用注意规律组织空间102
三、设计中的几个具体问题102
(三)根据识记特点强化设计105
(四)其它105
§3-3 空间的对比与统一协调106
一、空间的对比变化与协调统一处理106
(一)空间的对比106
(二)空间结构的完整统一109
(三)人工空间与自然空间的协调109
(四)各空间自身及其相互间的呼应与过渡110
二、新旧建筑协调处理114
(一)新旧建筑共存的必然性和要求114
(二)具体处理方法114
三、内、外部空间结合处理115
(一)直接结合115
(二)间接结合116
(一)满足交通需要117
一、基本要求117
§4-1 街道空间设计117
第四章 街道和广场空间设计117
(二)恢复街道的城市生活功能118
(三)实行综合开发118
(四)强化街道空间的特性与艺术效果118
(五)突出绿化在街道中的地位120
(六)重视街道夜景121
二、街道剖面、尺度与线型设计121
(一)街道横剖面型式与尺度121
(二)街道的线型布置126
三、沿街建筑布置128
(一)建筑与街道走向关系128
(二)沿街不同性质的建筑布置133
(三)个体建筑设计要求134
四、街口设计135
(一)街口的交通组织135
(二)街口建筑布置138
(三)街口建筑形式处理139
五、街头绿地设计140
(一)类别140
(二)小游园游息活动特征和要求141
(三)组合构图142
§4-2 步行商业街设计144
一、目的、特点与分类144
(一)目的144
(二)现代步行商业街的特点144
(三)分类145
二、规模与位置选择146
(一)规模146
(二)位置选择147
三、设计的基本要求147
(一)符合城市总体发展和管理要求147
(二)解决交通问题147
(三)提高环境舒适性149
(四)按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要求构思150
(五)保留和发展传统风貌151
四、空间序列模式152
(一)模式与心理152
(二)具体序列模式154
五、空间的尺度、形式与商店布置154
(一)空间尺度154
(二)步行商业街的形式155
(四)商店布置158
(三)修建方式158
§4-3 广场空间设计160
一、广场的作用与分类160
(一)广场的作用160
(二)分类161
二、广场的空间环境163
(一)广场的尺度164
(二)广场的形态165
(四)广场的环境设施167
(三)广场周围建筑物的安排167
(一)广场情趣区别168
(二)提高广场场所的吸引力168
(三)发扬传统的地方风格168
三、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68
(四)注意设计手法上的改变169
(五)广场空间艺术处理的重点169
(六)广场的工程技术问题170
第五章 城市景观设计171
§5-1 城市景观概念171
一、含义和特征171
(一)含义171
(二)城市景观的特征172
(三)城市景观三要素173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174
(一)设计内容和影响因素174
(一)不同地形条件的景观特征175
一、地形175
(二)设计要求175
§5-2 自然景观元素及其利用175
(二)山的景观价值和利用176
二、水体177
(一)水体对城市景观的影响177
(二)水体的开发与利用178
(三)滨水建筑景观处理180
三、植物182
(一)植物的景观作用182
(二)利用植物组织景观182
(三)设计中应注意问题184
§5-3 人文景观元素及其利用185
一、建筑物185
(一)建筑物的景观作用185
(二)不同建筑的区别185
(三)城市建筑的景观特性186
二、道路与街道188
(一)道路与街道的景观作用和特性188
(二)道路与街道景观设计内容和要求188
三、构筑物和小品189
(一)桥梁、电视塔等主要构筑物189
(二)斜坡、台阶、堡坎、驳岸和其它小品建筑190
§5-4 城市景观设计要点190
一、用地现状景观评价190
(一)目的内容190
(二)用地景观评价191
(三)用地内备景点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评价与社会景观调查191
二、城市景观总体设计要点192
(一)城市轮廓线控制192
(二)建筑高度分区194
(三)景观视线走廓保护195
(四)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点保护196
(五)绿化、水体等系列布置198
三、局部景观设计要点198
(一)一般要求198
(二)注意运用视觉感应规律与视觉环境条件200
(三)造景句法204
第六章 空间环境细部构造与小品设施设计§6-1 设计的内容和要求209
一、内容和意义209
(一)内容209
(二)作用209
二、设计依据、原则和要求210
(一)设计依据210
(二)设计原则210
(三)设计要求211
§6-2 环境细部构造212
一、地面铺装212
(一)道路地面做法212
(三)设计中应注意事项214
(二)广场等硬地面做法214
二、台阶(梯级)、坡道215
(一)台阶、坡道的做法215
(二)设计应注意事项215
§6-3 城市小品设施设计218
一、休息设施218
(一)座椅218
(一)用水器220
(二)垃圾箱(筒)220
二、方便设施220
(二)桌子220
三、绿化设施222
(一)花池和花台222
(二)花盆和花箱222
(三)种植坑与护根格板223
(四)设计注意事项223
(一)喷泉、淌水、人工瀑布与水幕224
四、人工水体和驳岸224
(二)驳岸226
(三)设计注意事项227
五、拦阻与诱导设施227
(一)围墙228
(二)栏杆229
(三)障壁、护柱、沟渠、缘石231
(四)标志牌、指示牌232
(五)设计应注意事项234
六、其它设施234
(一)灯具234
(二)雕塑237
(三)公交车站和休息亭廊239
(四)电话亭241
(五)时钟241
(六)报刊栏242
主要参考文献243